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4542发布日期:2022-01-22 11:5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


背景技术:

2.下水道是一种城市公共设施,指建筑物排放污水和雨水的管道。在市政道路旁,通常会设有雨水入口连接下水道,用于将道路上的雨水导流到下水道内,从而防止道路积水,通常会在城市道路的路边或者地势较低的位置设置有很多雨水入口结构。
3.目前的雨水入口结构,如公告号cn212478021u的专利所述,包括道路,道路内设有用于连通下水道的井管,道路与井管的边缘设有斜坡,井管上设有用于盖住下水道的井盖,井盖的边缘设有多组呈发散性均布在井盖上的漏水栅格,井盖的上端面与道路齐平,且漏水栅格的边缘与道路上斜坡的外圆贴合;漏水栅格的下端设有用于支撑井盖的支撑板,支撑板安装到井管上,井盖上还设有多组用于漏水的漏水孔。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雨量较大时,该种入口结构难以进行雨水的分流,其排水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排水效率受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包括主入水管、挡环、直角架、固定座和法兰盘,所述主入水管的顶端安装有上端盖,所述主入水管的表面固定有多组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纹轴,所述上端盖的顶端边缘位置处固定有多组直角架,直角架的底端与固定座的顶端相互接触,所述螺纹轴顶端的一侧安装有锁紧螺母,所述主入水管的表面固定有挡环,所述主入水管的底端固定有副入水管,且所述副入水管的两侧外壁上皆固定有托架,托架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内部固定有副排水管,且所述副排水管的顶端安装有直角弯管,直角弯管的一端延伸至副入水管的内部,通过直角弯管和副排水管的连接、导通,有利于雨量增大时,提高副入水管的排水效率。
7.可选的,所述上端盖的表面设置有入水槽,入水槽共设置有六组,入水槽为雨水的流通槽,有利于提高雨水的进入量。
8.可选的,所述副入水管的底端固定有法兰盘,法兰盘顶端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多组紧固螺栓,法兰盘、紧固螺栓的设置,有利于副入水管同市政管道网络进行连接。
9.可选的,所述副入水管内部的一端固定有中空挡板,且所述中空挡板的顶端安装有安装块。
10.可选的,所述副入水管的内壁上固定有主滑动块,主滑动块共设置有四组,通过主滑动块的设置,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滤筒的安装以及拆卸。
11.可选的,所述安装块内部的中心轴位置处安装有导通管,导通管的两端延伸至安装块的外部,且所述导通管的顶端固定有滤筒,所述滤筒的表面设置有等间距通槽,滤筒对
垃圾等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其堵塞市政管道网络。
12.可选的,所述安装块的表面开设置有凹槽,凹槽共设置有四组,利用四组的设置,有利于安装块同副入水管的内壁相互连接,提高二者的连接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座,且所述限位座的表面固定有副卡接块,所述副卡接块可与主滑动块滑动连接,副卡接块和主滑动块可进行相互定位,便于工作人员对滤筒、导通管的安装。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5.1.将该入水结构安装在指定的排水处,挡环对整个结构进行支撑,通过法兰盘将副入水管连接至排水端,当雨水进入到副入水管的内部后,垃圾等杂质将滞留在滤筒的内部,从而完成垃圾等杂质的过滤,避免其堵塞市政管道网络;
16.2.将上端盖从主入水管的顶端取下,此时主入水管、副入水管的顶端呈开放状态,随后手动抽动滤筒,直至副卡接块与限位座完全分离,即可将滤筒从副入水管的内部取出,滤筒清理后按照相反步骤对滤筒进行安装,使得入水口结构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清理、维护。
17.3.当排水量较大时,雨水可通过直角弯管、副排水管排向外部,即通过分流式的设置,提升入水口结构的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主入水管;2、挡环;3、直角架;4、上端盖;5、固定座;6、锁紧螺母;7、螺纹轴;8、副入水管;9、托架;10、法兰盘;11、定位座;12、副排水管;13、直角弯管;14、入水槽;15、导通管;16、中空挡板;17、安装块;18、滤筒;19、通槽;20、主滑动块;21、凹槽;22、限位座;23、副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参照图1-4,包括主入水管1、挡环2、直角架3、固定座5和法兰盘10,主入水管1的顶端安装有上端盖4,上端盖4的表面开设有入水槽14,入水槽14共设置有六组,六组入水槽14为雨水提供足够的流通通道,提高结构的入水量,主入水管1的表面固定有多组固定座5,且固定座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螺纹轴7,螺纹轴7对固定座5和直角架3进行连接,上端盖4的顶端边缘位置处固定有多组直角架3,直角架3的底端与固定座5的顶端相互接触,螺纹轴7顶端的一侧安装有锁紧螺母6,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多对锁紧螺母6从螺纹轴7上拧下,从而解除直角架3、上端盖4和主入水管1之间的固定连
接,在加强主入水管1和上端盖4连接强度的前提下,便于工作人员对管道内部进行维护清理。
26.主入水管1的表面固定有挡环2,将该入水结构安装在指定的排水处后,挡环2可对整个结构进行支撑,主入水管1的底端固定有副入水管8,且副入水管8的两侧外壁上皆固定有托架9,托架9主要对副排水管12进行支撑、限位,托架9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定位座11,定位座11的内部固定有副排水管12,定位座11起到固定副排水管12的作用,避免副排水管12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现象,且副排水管12的顶端安装有直角弯管13,直角弯管13的一端延伸至副入水管8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多余的雨水可通过副入水管8两侧外壁上的直角弯管13、副排水管12排向外部,提升入水口结构的排水效率。
27.参照图1,副入水管8的底端固定有法兰盘10,法兰盘10顶端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多组紧固螺栓,通过法兰盘10将副入水管8连接至排水端,当雨水通过入水槽14进入到副入水管8的内部后,雨水以及附带的杂质进入到滤筒18中。
28.参照图3,副入水管8内部的一端固定有中空挡板16,且中空挡板16的顶端安装有安装块17,安装块17的表面开设置有凹槽21,凹槽21共设置有四组,凹槽21为限位座22的预留空间,副入水管8的内壁上固定有主滑动块20,主滑动块20共设置有四组,在本实施例中,中空挡板16的直径大于安装块17的直径,可利用中空挡板16对安装块17进行支撑,提高滤筒18的安装稳定性。
29.参照图3,安装块17内部的中心轴位置处安装有导通管15,导通管15的两端延伸至安装块17的外部,且导通管15的顶端固定有滤筒18,主要利用滤筒18对杂质和雨水进行分离,杂质存储在滤筒18中,滤筒18的表面设置有等间距通槽19,通槽19为雨水的流动槽,雨水通过导通管15流进市政管道网,垃圾等杂质将滞留在滤筒18的内部,从而完成垃圾等杂质的过滤,避免其堵塞市政管道网络。
30.参照图4,凹槽21的内壁上固定有限位座22,且限位座22的表面固定有副卡接块23,副卡接块23可与主滑动块20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副卡接块23与主滑动块20滑动连接后,由于中空挡板16的设置,副卡接块23将底端与中空挡板16的顶端接触,从而避免副卡接块23、主滑动块20滑脱。
31.参照图3和图4,对上端盖4进行拆卸,此时主入水管1、副入水管8的顶端呈开放状态,随后手动抽动滤筒18,使其带动安装块17、导通管15上行,安装块17、导通管15为一整体,该过程中主滑动块20与副卡接块23发生相对滑动,直至副卡接块23与限位座22完全分离,即可将滤筒18从副入水管8的内部取出,从而可对滤筒18进行清理,清理后按照相反步骤对滤筒18进行安装,使得入水口结构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清理、维护,增强入水口结构后期维护的便捷性。
32.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雨水入口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该入水结构安装在指定的排水处,挡环2对整个结构进行支撑,通过法兰盘10将副入水管8连接至排水端,当雨水通过入水槽14进入到副入水管8的内部后,雨水以及附带的杂质进入到滤筒18中,雨水通过导通管15流进市政管道网,垃圾等杂质将滞留在滤筒18的内部,从而完成垃圾等杂质的过滤,避免其堵塞市政管道网络,当滤筒18内滞留较多杂质时,将多组锁紧螺母6从螺纹轴7上拧下,即解除了直角架3、上端盖4和主入水管1之间的固定连接,将上端盖4从主入水管1的顶端取下,此时主入水管1、副入水管8的顶端呈开放状态,随后手动抽动滤筒18,使其带动安装块
17、导通管15上行,该过程中主滑动块20与副卡接块23发生相对滑动,直至副卡接块23与限位座22完全分离,即可将滤筒18从副入水管8的内部取出,从而可对滤筒18进行清理,清理后按照相反步骤对滤筒18进行安装,使得入水口结构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清理、维护,增强入水口结构后期维护的便捷性,当排水量较大时,多余的雨水可通过副入水管8两侧外壁上的直角弯管13、副排水管12排向外部,定位座11起到固定副排水管12的作用,从而通过两组副排水管12的设置提高入水口结构的排水量,提升入水口结构的排水效率。
33.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