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护坡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2393发布日期:2022-01-12 08:3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水利护坡网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利护坡网。


背景技术:

2.目前,水利工程中常使用护坡网,对河堤、大坝的表面进行加固,以避免水土流失。尤其是在水利工程中,经常受到水流冲刷的岸坡其土壤容易受到侵蚀,因此需要水利护坡网。但是现有水利护坡网存在网本体安装不易,且水利护坡网的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护坡网,其能够方便地拆装网本体,且具有良好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护坡网,包括:
5.网本体,所述网本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若干连接绳;
6.两个植被固定组件,两个所述植被固定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网本体的两侧且固定于边坡;
7.所述植被固定组件的侧面形成有若干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绳一一对应,用于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绳连接;
8.所述植被固定组件形成有多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贯穿植被固定组件相互背离的两个表面,所述种植槽填充有营养泥,用于种植植物。
9.上述实现的过程中,水利护坡网用于对河堤、大坝的表面进行加固,以避免水土流失。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尺寸将两个植被固定组件定位于边坡的表面,随后逐一地将网本体的连接绳安装于植被固定组件的连接部上,随后将植被固定组件固定于边坡。待网本体安装到位后或者安装植被固定组件前,施工人员可在种植槽中种植植物,从而美化植被固定组件的表面,同时待植物生长后,植物的根须可由植被固定组件的底面吸附于边坡的表面,防止水土流失。
10.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植被固定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可绕铰接轴线合拢或展开;
11.所述上盖形成有第一开槽,所述下盖形成有第二开槽,当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合拢时,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相互盖合以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绳卡接在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之间。
12.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在安装网本体前,上盖和下盖处于展开状态,连接绳可置入于第二开槽中(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的开口端分别贯穿上盖的侧面和下盖的侧面,以满足连接绳的伸出);通过将上盖翻转以使得上盖和下盖合拢,从而使得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相互盖合以将连接绳固定。
13.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绳的端部形成有挡块;
14.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均为缩口槽,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缩口槽中的扩口中。
15.上述实现的过程中,连接绳的端部的挡块的尺寸大于连接绳本身的尺寸,将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设计为缩口槽,且使得挡块处于扩口(缩口槽包括扩口和缩口,扩口的尺寸较缩口的尺寸大,且缩口形成缩口槽的开口)中,从而通过有效地限制连接绳的移动,保证网本体在两个植被固定组件之间的稳定性。
16.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盖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下盖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应;
17.所述植被固定组件包括地钉,所述地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固定于所述边坡。
18.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当网本体安装到位时,地钉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植被固定组件固定于边坡上。
19.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盖形成有第一护筒,所述第一护筒对应所述第一通孔;
20.所述下盖形成有第二护筒,所述第二护筒对应所述第二通孔;
21.当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合拢时,所述第一护筒和所述第二护筒相互抵接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22.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地钉穿过第一通孔后会经过第一护筒和第二护筒,最终穿过第二通孔打入于边坡表面。设计第一护筒和第二护筒,利于对地钉的导向,保证抵顶顺利地穿过第二通孔打入边坡;同时第一护筒和第二护筒还起到支撑上盖和下盖的作用。
23.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盖形成有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间隔分布;所述下盖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间隔分布。
24.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盖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形成有多个种植区域,每一个所述种植区域内形成有多个贯穿所述下盖底面的小孔;
25.所述上盖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形成有多个种植缺口,所述种植缺口与所述种植区域一一对应,以共同形成所述种植槽。
26.上述实现的过程中,被种植的植物由种植缺口冒出,随植物的生长,植物的根须会通过小孔吸附在边坡的表面,起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7.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种植区域包括种植框架;
28.所述种植槽配置有种植篮,所述种植篮内填充所述营养泥,所述种植篮放置于所述种植框架中。
29.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在将种植篮放置在种植框架之前,可提前将植物种植在种植篮内,以节省安装水利护坡网的时间,提高水利护坡网的安装效率。
30.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种植篮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下盖。
31.可选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种植篮配置有顶盖,所述顶盖形成有植物穿孔,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种植篮的开口,所述植物穿孔供植物冒出。
32.上述实现的过程中,设置顶盖能够有效地防止营养泥的流失,设置植物穿孔,能够使得植物从植物穿孔穿出,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4.图1为本实施例中水利护坡网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施例中植被固定组件在一种状态下的示意图;
36.图3为本实施例中植被固定组件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示意图。
37.图标:10-网本体;11-连接绳;12-挡块;
38.20-植被固定组件;21-连接部;22-种植槽;23-营养泥;
39.30-上盖;31-下盖;32-第一开槽;33-第二开槽;34-扩口;35-第一通孔;36-第二通孔;37-第一护筒;38-第二护筒;39-地钉;40-种植缺口;41-种植框架;42-种植篮;43-顶盖;44-植物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利护坡网,其能够方便地拆装网本体,且具有良好的防止水
土流失的效果。
48.请参见图1-图3,图1为本实施例中水利护坡网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植被固定组件20在一种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植被固定组件20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示意图。
49.水利护坡网包括网本体10和两个植被固定组件20。网本体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若干连接绳11。两个植被固定组件20分别设置于网本体10的两侧且固定于边坡。
50.植被固定组件20的侧面形成有若干连接部21,连接部21与连接绳11一一对应,用于可拆卸地与连接绳11连接。
51.植被固定组件20形成有多个种植槽22,种植槽22贯穿植被固定组件20相互背离的两个表面,种植槽22填充有营养泥23,用于种植植物。
52.上述实现的过程中,水利护坡网用于对河堤、大坝的表面进行加固,以避免水土流失。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尺寸将两个植被固定组件20定位于边坡的表面,随后逐一地将网本体10的连接绳11安装于植被固定组件20的连接部21上,随后将植被固定组件20固定于边坡。待网本体10安装到位后或者安装植被固定组件20前,施工人员可在种植槽22中种植植物,从而美化植被固定组件20的表面,同时待植物生长后,植物的根须可由植被固定组件20的底面吸附于边坡的表面,防止水土流失。
53.本公开中,植被固定组件20包括相互铰接的上盖30和下盖31,上盖30和下盖31可绕铰接轴线合拢或展开。合拢状态可参见图2,展开状态可参见图3。
54.上盖30形成有第一开槽32,下盖31形成有第二开槽33,当上盖30和下盖31合拢时,第一开槽32和第二开槽33相互盖合以形成连接部21,连接绳11卡接在第一开槽32和第二开槽33之间。
55.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在安装网本体10前,上盖30和下盖31处于展开状态,连接绳11可置入于第二开槽33中(第一开槽32和第二开槽33的开口端分别贯穿上盖30的侧面和下盖31的侧面,以满足连接绳11的伸出);通过将上盖30翻转以使得上盖30和下盖31合拢,从而使得第一开槽32和第二开槽33相互盖合以将连接绳11固定。
56.本公开中,连接绳11的端部形成有挡块12;
57.第一开槽32和第二开槽33均为缩口槽,挡块12位于缩口槽中的扩口34中。
58.上述实现的过程中,连接绳11的端部的挡块12的尺寸大于连接绳11本身的尺寸,将第一开槽32和第二开槽33设计为缩口槽,且使得挡块12处于扩口34(缩口槽包括扩口34和缩口,扩口34的尺寸较缩口的尺寸大,且缩口形成缩口槽的开口)中,从而通过有效地限制连接绳11的移动,保证网本体10在两个植被固定组件20之间的稳定性。
59.本公开中,上盖30形成有第一通孔35,下盖31形成有第二通孔36,第一通孔35和第二通孔36对应。
60.植被固定组件20包括地钉39,地钉39穿过第一通孔35和第二通孔36固定于边坡。
61.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当网本体10安装到位时,地钉39穿过第一通孔35和第二通孔36,使得植被固定组件20固定于边坡上。
62.本公开中,上盖30形成有第一护筒37,第一护筒37对应第一通孔35。
63.下盖31形成有第二护筒38,第二护筒38对应第二通孔36。
64.当上盖30和下盖31合拢时,第一护筒37和第二护筒38相互抵接且连通第一通孔35
和第二通孔36。
65.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地钉39穿过第一通孔35后会经过第一护筒37和第二护筒38,最终穿过第二通孔36打入于边坡表面。设计第一护筒37和第二护筒38,利于对地钉39的导向,保证抵顶顺利地穿过第二通孔36打入边坡;同时第一护筒37和第二护筒38还起到支撑上盖30和下盖31的作用。
66.本公开中,上盖30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35,多个第一通孔35间隔分布;下盖31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36,多个第二通孔36间隔分布。
67.本公开中,下盖31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形成有多个种植区域,每一个种植区域内形成有多个贯穿下盖31底面的小孔(图中的小孔被营养泥23遮挡);
68.上盖30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形成有多个种植缺口40,种植缺口40与种植区域一一对应,以共同形成种植槽22。
69.上述实现的过程中,被种植的植物由种植缺口40冒出,随植物的生长,植物的根须会通过小孔吸附在边坡的表面,起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70.本公开中,种植区域包括种植框架41;
71.种植槽22配置有种植篮42,种植篮42内填充营养泥23,种植篮42放置于种植框架41中。
72.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在将种植篮42放置在种植框架41之前,可提前将植物种植在种植篮42内,以节省安装水利护坡网的时间,提高水利护坡网的安装效率。
73.本公开中,种植篮42通过螺钉固定于下盖31。
74.本公开中,种植篮42配置有顶盖43,顶盖43形成有植物穿孔44,顶盖43盖合于种植篮42的开口,植物穿孔44供植物冒出。
75.上述实现的过程中,设置顶盖43能够有效地防止营养泥23的流失,设置植物穿孔44,能够使得植物从植物穿孔44穿出,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7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