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材施工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实心方桩结构。
背景技术:2.伴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建筑结构的上部荷载增加、荷载形式变得复杂,也需要面对更多不良的建筑场地,桩基础成为一种适宜的解决方式。合理地使用桩基础,可以有效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变形,也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物的长期安全使用。混凝土预制桩通过施加预应力提高了桩身抗裂性及耐久性,便于预制桩的吊装、运输及施工。实心方桩是混凝土预制桩中较早应用于工程基础中的一种,但是现有实心方桩还是存在承载能力不够强、抗弯能力较差、容易变形的问题,同时实心方桩还容易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实心方桩容易开裂、承载能力不够强的不足,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强、不易开裂的高强度预应力实心方桩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实心方桩结构,包括桩体,所述桩体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桩体上方连接有端板,所述桩体下方连接有桩尖,所述桩体外侧连接有外箍筋,所述桩体内设有箍筋一,所述箍筋一内壁均匀连接有主筋一、主筋二、主筋三、主筋四、主筋五、主筋六、主筋七、主筋九,所述主筋二、主筋四、主筋六、主筋九外侧壁连接有箍筋二,所述箍筋二与箍筋一固定连接,所述箍筋一和箍筋二之间以及箍筋二内部均为混凝土。
6.用箍筋一和箍筋二把主筋之间连接起来,在桩体外侧缠绕一圈外箍筋,再把桩体上端与端板进行固定连接。然后把桩尖放入到已打好的桩孔中,在箍筋一和箍筋二之间以及箍筋二内部填充混凝土,可以确保桩体能够承受较大的力,桩尖承受的力被传递到端板,通过端板传给外部受力装置,桩体外侧连接的外箍筋可以避免桩体在承受较大的力时出现开裂情形,从而实现本技术方案中的方桩承载能力强、不易开裂。
7.作为优选,所述箍筋一中心设有主筋八,所述主筋八的中心和箍筋二的中心重合,所述主筋八和主筋二、主筋六的两侧通过设有的箍筋三固定连接,所述主筋八与主筋九、主筋四的两侧通过设有的箍筋四固定连接,所述主筋一、主筋九、主筋七通过设有的箍筋五固定连接,所述主筋三、主筋四、主筋五通过设有的箍筋六固定连接,所述主筋一、主筋二、主筋三通过设有的箍筋七固定连接,所述主筋七、主筋六、主筋五通过设有的箍筋八固定连接,所述箍筋五、箍筋三、箍筋六均位于箍筋七、箍筋四、箍筋八的上方。通过箍筋三、箍筋四、箍筋五、箍筋六、箍筋七、箍筋八的设置可以把主筋一、主筋二、主筋三、主筋四、主筋五、主筋六、主筋七、主筋八、主筋九之间进行连接,配合箍筋一和箍筋二的作用,从而增加方桩的承受能力。
8.作为优选,所述桩体内壁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与箍筋一固定连接。防护层用于
把桩体和桩体内部填充的混凝土分隔开,减少把桩体放入到外部的桩孔中时,减少对方桩的腐蚀性,从而延长方桩的使用寿命。
9.作为优选,所述桩尖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桩尖孔,所述主筋八一端与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主筋八另一端穿过桩尖孔后置于桩尖外。主筋八穿过桩尖孔后置于桩尖外,可以增加桩尖和土层或者水层之间连接的牢固性,确保该方桩放置在外置的桩孔中时,可以更牢固,有利于桩尖把力传递给更硬或者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
10.作为优选,所述桩尖内部设有加强筋一、加强筋二,所述加强筋一一端和桩尖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一另一端和桩尖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二一端与桩尖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二另一端与主筋八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二有若干个,所述加强筋二以主筋八的中心对称分布。在桩尖放入到外置的桩孔中时,当桩尖接触的土质较为疏松时,桩孔中容易落入土层进而影响桩尖放入到桩孔中,加强筋一和加强筋二的设置,可以在疏松的土层进入到桩孔中时,减少疏松的土层对桩尖的挤压,从而有利于方桩的正常使用。
11.作为优选,所述端板和桩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端板和桩体连接处为阶梯状,所述端板位于阶梯外侧,所述桩体上端位于阶梯内侧。端板用于与更硬或者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相连接传递力,端板位于阶梯外侧,桩体上端位于阶梯内侧,有利于快速把端板和桩体进行连接,减少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桩使用寿命长,承受能力强、不易开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15.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16.图中:1.桩体,2.箍筋一,3.主筋一,4.主筋二,5.主筋三,6.主筋四,7.主筋五,8.主筋六,9.主筋七,10.主筋八,11.主筋九,12.箍筋二,13.端板,14.桩尖,15.外箍筋,16.箍筋三,17.箍筋四,18.箍筋五,19.箍筋六,20.箍筋七,21.箍筋八,22.防护层,23.桩尖孔,24.加强筋一,25.加强筋二。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18.实施例1:
19.如图1、2所示,一种高强度预应力实心方桩结构,包括桩体1,桩体1截面形状为方形,桩体1上方连接有端板13,桩体1下方连接有桩尖14,桩体1外侧连接有外箍筋15,桩体1内设有箍筋一2,箍筋一2内壁均匀连接有主筋一3、主筋二4、主筋三5、主筋四6、主筋五7、主筋六8、主筋七9、主筋九11,主筋二4、主筋四6、主筋六8、主筋九11外侧壁连接有箍筋二12,箍筋二12与箍筋一2固定连接,箍筋一2和箍筋二12之间以及箍筋二12内部均为混凝土。
20.如图2所示,箍筋一2中心设有主筋八10,主筋八10的中心和箍筋二12的中心重合,主筋八10和主筋二4、主筋六8的两侧通过设有的箍筋三16固定连接,主筋八10与主筋九11、
主筋四6的两侧通过设有的箍筋四17固定连接,主筋一3、主筋九11、主筋七9通过设有的箍筋五18固定连接,主筋三5、主筋四6、主筋五7通过设有的箍筋六19固定连接,主筋一3、主筋二4、主筋三5通过设有的箍筋七20固定连接,主筋七9、主筋六8、主筋五7通过设有的箍筋八21固定连接,箍筋五18、箍筋三16、箍筋六19均位于箍筋七20、箍筋四17、箍筋八21的上方。桩体1内壁设有防护层22,防护层22与箍筋一2固定连接。
21.如图1所示,桩尖14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桩尖孔23,主筋八10一端与端板13固定连接,主筋八10另一端穿过桩尖孔23 后置于桩尖14外。
22.如图1、3所示,桩尖14内部设有加强筋一24、加强筋二25,加强筋一24一端和桩尖14内侧壁固定连接,加强筋一24另一端和桩尖14上端内壁固定连接,加强筋二25一端与桩尖14内侧壁固定连接,加强筋二25另一端与主筋八10固定连接,加强筋二25有若干个,加强筋二25以主筋八10的中心对称分布。
23.如图1所示,端板13和桩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端板13和桩体1连接处为阶梯状,端板13位于阶梯外侧,桩体1上端位于阶梯内侧。
24.使用过程:通过把加强筋一24和桩尖14进行连接,加强筋二25与桩尖14、主筋八10进行连接,把防护层22与箍筋一2固定连接,然后用箍筋一2和箍筋二12把主筋之间连接起来,在桩体1外侧缠绕一圈外箍筋15,再把桩体1上端与端板13进行固定连接。然后桩尖14放入到已打好的桩孔中,在箍筋一2和箍筋二12之间以及箍筋二12内部填充混凝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