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灌浆泵用稳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1452发布日期:2021-11-25 13:5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学灌浆泵用稳定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灌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学灌浆泵用稳定设备。


背景技术:

2.化学灌浆是将一定的化学材料配制成真溶液,用化学灌浆泵等压送设备将其灌入地层或缝隙内,使其渗透、扩散、胶凝或固化,以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防止地层变形和进行混凝土建筑物裂缝修补的一项加固基础,使用化学灌浆泵进行压送时,通过稳定设备与输送管道配合,能够稳定的压送溶液至所需的位置;
3.随着时代的发展,灌浆稳定设备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的稳定设备在使用时,由于由于导流仓底通常为固定规格,在对溶液进行导流时,仍较难对溶液流动速率进行调控,导致稳定设备使用时较难提高对流出速率的限定控制,较难增加使用便利和导出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化学灌浆泵用稳定设备,以解决稳定设备使用时较难提高对流出速率的限定控制,较难增加使用便利和导出稳定性的问题,达到便捷有效的对溶液进行限制导出,提高使用便利和增加导出稳定性的效果。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化学灌浆泵用稳定设备,包括撑架、脚轮、扶手、滑架、导架、第一丝杆、套框、电源线、传输线、控制器、控制键、导仓、第一电机、第一锥齿、第二锥齿和限流机构,所述撑架底侧四角螺栓安装有脚轮,所述扶手底端焊接于撑架上,所述滑架底端焊接于撑架上,所述导架左部前后两端与滑架滑动配合,并且导架左部中端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套框底端焊接于撑架上,所述撑架左端嵌入安装有电源线和传输线,并且撑架左端通过传输线与控制器进行连接,所述控制器顶侧嵌入设置有控制键,所述导仓外侧左端与导架进行焊接,所述第一电机底端螺栓安装于撑架上,并且第一电机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所述第一锥齿右端与第二锥齿螺纹连接,所述限流机构顶端与导仓焊接贴合,所述限流机构由撑筒、护壳、导轨、挡板、第二丝杆、联轴器、第二电机和适流机构组成,所述撑筒外侧中部嵌入焊接有护壳,所述护壳内壁中端开设有前后对称的两处导轨,所述挡板前后两端沿导轨进行滑动,所述挡板内部中端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右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进行固定,所述适流机构顶端与撑筒螺纹连接,所述撑筒顶端焊接于导仓上,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通过控制键和传输线与电源线电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适流机构由管体、旋筒、旋块和橡胶垫组成,所述管体顶端焊接有旋筒,所述旋块排列焊接于管体外侧,所述橡胶垫顶端通过强力胶与管体进行粘接,所述旋筒内侧与撑筒螺纹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管体顶端为倒圆锥状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旋块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以上,并且旋块在管体上呈等距间隔分布。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底端螺栓安装于护壳内,所述第二丝杆左端转动安装于撑筒上。
12.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上下两侧与撑筒滑动接触。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锥齿顶侧中部与第一丝杆进行焊接,所述第一丝杆外侧底端转动安装于套框内。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为解决稳定设备使用时较难提高对流出速率的限定控制,较难增加使用便利和导出稳定性的问题,通过在导仓上设置了限流机构,再通过第二电机通电后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二丝杆进行转动,使第二丝杆转动后随之带动挡板沿着导轨进行滑动,使挡板对撑筒内部流量开口进行调节,达到便捷有效的对溶液进行限制导出,提高使用便利和增加导出稳定性的效果,并且通过在撑筒上设置了适流机构,再通过旋动旋块,使管体带动旋筒与撑筒安装和分离,并通过橡胶垫与地面接触,达到便捷的对地层和地缝灌浆时进行流口适配更换,提高使用灵活性和便利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套框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流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适流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撑架

1、脚轮

2、扶手

3、滑架

4、导架

5、第一丝杆

6、套框

7、电源线

8、传输线

9、控制器

10、控制键

11、导仓

12、第一电机

13、第一锥齿

14、第二锥齿

15、限流机构

16、撑筒

161、护壳

162、导轨

163、挡板

164、第二丝杆

165、联轴器

166、第二电机

167、适流机构

168、管体

1681、旋筒

1682、旋块

1683、橡胶垫

1684。
具体实施方式
23.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化学灌浆泵用稳定设备:包括撑架1、脚轮2、扶手3、滑架4、导架5、第一丝杆6、套框7、电源线8、传输线9、控制器10、控制键11、导仓12、第一电机13、第一锥齿14、第二锥齿15和限流机构16,撑架1底侧四角螺栓安装有脚轮2,扶手3底端焊接于撑架1上,滑架4底端焊接于撑架1上,导架5左部前后两端与滑架4滑动配合,并且导架5左部中端与第一丝杆6螺纹连接,套框7底端焊接于撑架1上,撑架1左端嵌入安装有电源线8和传输线9,并且撑架1左端通过传输线9与控制器10进行连接,控制器10顶侧嵌入设置有控制键11,导仓12外侧左端与导架5进行焊接,第一电机13底端螺栓安装于撑架1上,并且第一电机13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14,第一锥齿14右端与第二锥齿15螺纹连接,限流机构16顶端与导仓12焊接贴合,限流机构16由撑筒161、护壳162、导轨163、
挡板164、第二丝杆165、联轴器166、第二电机167和适流机构168组成,撑筒161外侧中部嵌入焊接有护壳162,护壳162内壁中端开设有前后对称的两处导轨163,挡板164前后两端沿导轨163进行滑动,挡板164内部中端与第二丝杆165螺纹连接,第二丝杆165右端通过联轴器166与第二电机167进行固定,适流机构168顶端与撑筒161螺纹连接,撑筒161顶端焊接于导仓12上,第一电机13和第二电机167通过控制键11和传输线9与电源线8电连接。
24.其中,所述适流机构168由管体1681、旋筒1682、旋块1683和橡胶垫1684组成,所述管体1681顶端焊接有旋筒1682,所述旋块1683排列焊接于管体1681外侧,所述橡胶垫1684顶端通过强力胶与管体1681进行粘接,所述旋筒1682内侧与撑筒161螺纹连接,对不同的工作需求进行适配安装,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
25.其中,所述管体1681顶端为倒圆锥状结构,利于对溶浆进行引导流出。
26.其中,所述旋块1683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以上,并且旋块1683在管体1681上呈等距间隔分布,利于手部的施力接触,提高施力效果。
27.其中,所述第二电机167底端螺栓安装于护壳162内,所述第二丝杆165左端转动安装于撑筒161上,使其能够稳定的进行安装,利于使用稳定。
28.其中,所述挡板164上下两侧与撑筒161滑动接触,对撑筒161内部进行有效的格挡,满足限流需求。
29.其中,所述第二锥齿15顶侧中部与第一丝杆6进行焊接,所述第一丝杆6外侧底端转动安装于套框7内,令第一丝杆6能够进行稳定的滑动,提高使用便利。
30.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可以通过扶手3将本装置移动到合适位置,并将电源线8接通电源,随后,便可以使外部灌浆设备输送管将溶液倒入导仓12内,随后便可以通过按下对应的控制键11,使第一电机13和第二电机167通电,当第一电机13通电后便会带动第一锥齿14进行转动,使第一锥齿14转动后将转动的传动通过第二锥齿15传递到第一丝杆165上,使第一丝杆165进行转动,通过按下对应的控制键11,使第一电机13进行正反转,令第一丝杆165正反转,从而使第一丝杆165对导架5施加螺旋推力,使导架5沿着滑架4进行上下的滑动,带动导仓12上下滑动,使其与灌浆部进行靠近分离,当第二电机167通电后,便可以使其随之在控制键11的控制下,带动第二丝杆165在护壳162内进行正反转,从而使第二丝杆165对挡板164施加左右方向的螺旋推力,使挡板164能够沿着导轨163进行左右方向的滑动,令导仓12内的溶液随之通过撑筒161从挡板164右移的开口中向下进行流出,并使溶液随之向下,最后从管体1681中进行流出,溶液流出时,根据溶液流出速率,能够对挡板164在撑筒161上的开口进行滑动控制,从而对溶液流出速率进行控制,提高使用稳定,当需要对于较大的地层进行灌浆,需要较大的流出开口时,此时,便可以通过旋块1683逆时针旋动管体1681,使其带动旋筒1682与撑筒161分离,令溶液直接从撑筒161中流出,满足不同工作场合工作需求,提高使用灵活性,复位时,便可以通过相同操作进行复位,完成使用。
31.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和关闭开关来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3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