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00506发布日期:2022-02-12 14:13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2.建筑地下防水效果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及使用寿命,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桩头防水施工技术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采用的防水措施之一,能够有效减少建筑地下工程漏水情况的发生,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3.目前桩头防水的常规做法是采用刚柔结合的防水构造,需要大量使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密封油膏等,并需要做好桩头与防水卷材、高分子涂料、沥青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的密封处理,施工工艺繁杂、能耗高。为保护柔性防水材料的正常应用,还需在该类材料上方设置至少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结构整体复杂且工期耗时长,不利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此外,防水卷材在防水构造中容易受到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铺设基层凹凸不平等的影响产生褶皱或发生破裂,防水效果及防水年限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桩头防水构造存在的节点构造复杂、施工工艺繁杂、能耗高、工期耗时长、危害环境、防水寿命有限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包括:
7.桩体,设置于桩孔内;
8.混凝土垫层,设置于所述桩体周围的地基土层上;
9.渗透结晶型防水层,设置于所述桩体伸出所述混凝土垫层部分的表面和所述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所述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包括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和/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
10.结构底板,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垫层和渗透结晶型防水层的上表面;
11.受力钢筋,沿轴向设置于所述桩体内,其顶端伸出所述桩体并延伸至所述结构底板内。
12.进一步地,所述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包括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所述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渗透结晶型防水层自所述桩体与混凝土垫层接触的部位向所述混凝土垫层表面扩展至少250mm。
14.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小于100mm。
15.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垫层呈凹槽形,凹槽的底面与侧面的夹角为135
°

16.进一步地,所述受力钢筋为钢筋笼。
17.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笼包括腰筋和箍筋,所述箍筋设置于所述腰筋外侧并与所述腰筋焊接。
18.进一步地,所述腰筋为热轧带肋钢筋,所述箍筋为连续复合螺旋箍筋。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结构中不设置任何柔性防水材料,通过设置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在桩体伸出混凝土垫层部分的表面和混凝土垫层的上表面形成严密的刚性防水层,实现混凝土结构与防水体系一体化,从而达到刚性防水体系防水工作年限与结构同寿命周期的目的。相对目前传统的刚柔复合防水施工来说,省去了卷材等柔性防水层及相应施工步骤,施工过程中避免了有机材料对地下水土的污染,省去了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设置,有效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低碳环保,同时大大降低了施工工期,节省了投资者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桩头防水构造存在的节点构造复杂、施工工艺繁杂、能耗高、工期耗时长、危害环境、防水寿命有限的技术问题。
2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包括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和/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时形成的桩头防水构造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二级防水标准;两者层叠设置时形成的桩头防水构造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一级防水标准。
2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渗透结晶型防水层自桩体与混凝土垫层接触的部位向混凝土垫层表面扩展至少250mm,使结构底板混凝土与桩头混凝土垫层的界面更为严密,该方式增强了桩体与结构底板的一体化,明显改善桩头的防水性能以及桩体本身的密实性能,以高性价比的方式解决了桩头与受力钢筋、混凝土垫层等部位接触点的渗漏问题。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桩体;2-混凝土垫层;3-渗透结晶型防水层;4-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5-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6-结构底板;7-受力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包括:
31.桩体1,设置于桩孔内;
32.混凝土垫层2,设置于桩体1周围的地基土层上;
33.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设置于桩体1伸出混凝土垫层2部分的表面以及混凝土垫层2的上表面,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包括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4和/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5;
34.结构底板6,设置于混凝土垫层2和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的上表面;
35.受力钢筋7,沿轴向设置于桩体1内,其顶端伸出桩体1并延伸至结构底板6内。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结构中不设置任何柔性防水材料,通过设置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在桩体1伸出混凝土垫层2部分的表面、混凝土垫层2的上表面形成严密的刚性防水层,实现混凝土结构与防水体系一体化,从而达到刚性防水体系防水工作年限与结构同寿命周期的目的。
37.相对目前传统的刚柔复合防水施工来说,省去了卷材等柔性防水层及相应施工步骤,施工过程中避免了有机材料对地下水土的污染,省去了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设置,有效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低碳环保,同时大大降低了施工工期,节省了投资者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桩头防水构造存在的节点构造复杂、施工工艺繁杂、能耗高、工期耗时长、危害环境、防水寿命有限的技术问题。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包括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4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5。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时形成的桩头防水构造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二级防水标准。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包括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4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5,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4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5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两者层叠设置时形成的桩头防水构造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一级防水标准。
4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施工面积计,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4中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用量不低于0.3kg/m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5的涂刷厚度不低于1mm。形成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4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5的材料均为现有材料,两者均是市售产品,其中,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以碱金属硅酸盐溶液为基料,加入适量催化剂、助剂等混合反应而成;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以硅酸盐水泥、石英砂为主要成分,掺入一定量活性化学物质(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络合化合物)制成的粉状材料,与水拌和后涂抹于混凝土表面。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自桩体1与混凝土垫层2接触的部位向混凝土垫层2表面扩展至少250mm。
42.通过使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自桩体1与混凝土垫层2接触的部位向混凝土垫层2表
面扩展至少250mm,使结构底板6混凝土与桩头混凝土垫层2的界面更为严密,该方式增强了桩体1与结构底板6的一体化,明显改善桩头的防水性能以及桩体1本身的密实性能,以高性价比的方式解决了桩头与受力钢筋7、混凝土垫层2等部位接触点的渗漏问题。
4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混凝土垫层2的厚度不小于100mm。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混凝土垫层2呈凹槽形,凹槽的底面与侧面的夹角为135
°
。可以有效增加桩体1与结构底板6的接触面积,保证桩体1与结构底板6紧密牢固。
4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受力钢筋7为钢筋笼。优选的,钢筋笼包括腰筋和箍筋,箍筋设置于腰筋外侧并与腰筋焊接。腰筋为热轧带肋钢筋,箍筋为连续复合螺旋箍筋。可以有效避免桩体混凝土开裂渗透,有效提升桩体对于结构整体的承压力。
4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下给出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述桩头全刚性防水构造的一种方法,步骤如下:
46.(1)向桩孔内垂直吊放受力钢筋7,防止刮碰孔壁,并保证底部钢筋紧密接触桩孔底部;
47.(2)向桩孔内灌注桩体混凝土,灌注标高应高于设计标高至少0.5m;
48.(3)在桩体1周围的地基土层上浇筑混凝土垫层2;
49.(4)破除桩头,并进行凿毛、清理工作;
50.(5)在桩体1伸出混凝土垫层2部分的表面、混凝土垫层2的上表面依次涂刷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形成层叠的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4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5(因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为水性材料,涂刷后渗透进桩体1和混凝土垫层2的表面,在它们的表层形成无机水性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层4,如图1所示,故对本实用新型所述“表面”应做广义理解);
51.(6)在混凝土垫层2和渗透结晶型防水层3的上表面浇筑结构底板6。
5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