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堤的消浪稳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62739发布日期:2022-02-26 02:3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堤的消浪稳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岸线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海堤的消浪稳固结构。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在海堤的建设中,为了降低海堤高度,通常在堤顶外侧设置防浪墙;防浪、消浪是海堤设计的重要内容。由于天然高潮大浪不可能完全准确预测,一旦出现超过设计标准情况,往往会冲毁内坡,导致海堤溃决。而设计要防超过设计标准情况,则堤顶高程需要很高,或防浪墙需要很高;海堤大部分修筑在软土地基之上,堤顶高程设置得太高,软土地基往往难于承受,会极大的增加软土地基的处理费用,加大工程投资。因此亟需一种用于海堤的消浪稳固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堤的消浪稳固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海浪对海堤的影响降到最低。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堤的消浪稳固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固定吸能部,所述壳体两相对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一支耳,所述壳体外侧底端设置有若干支腿;
5.所述固定吸能部包括与所述壳体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吸能板、与所述壳体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吸能板,所述第一吸能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吸能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吸能板与所述第二吸能板之间设置有移动吸能部,所述第一吸能板、第二吸能板外侧顶部设置有固定部。
6.优选的,所述移动吸能部包括与所述壳体内侧壁滑动连接的第三吸能板,所述第三吸能板上开设有若干第四通孔,所述第三吸能板、第二吸能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7.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吸能板、第二吸能板外侧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支耳,所述第二支耳固定连接有钢丝绳一端,所述钢丝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8.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包括与所述钢丝绳固定连接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底端固定连接有杆身顶端,所述杆身底端固定连接有杆头,所述杆身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容纳槽,所述杆身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承载块,所述承载块与所述容纳槽对应并位于所述容纳槽下方,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防脱部。
9.优选的,所述防脱部包括与所述容纳槽转动连接的万向球,所述万向球外侧固定连接有防脱板一端,所述防脱板另一端设置为倾斜面,所述防脱板靠近所述杆身的一侧与所述杆身外侧贴合。
10.优选的,所述壳体顶端、底端、两相对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为圆形,所述第三通孔为正方形,所述第四通孔为正三角形。
11.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中心不共线。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吸能板、第二吸能板、第三吸能板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
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壳体能够稳定固定吸能部,固定吸能部能够吸收海浪中蕴含的能量,降低海浪的能量和高度,海浪经过固定吸能部的削弱后到达海堤,对海堤的影响降到最小,固定吸能部内部的移动吸能部能够进一步降低海浪蕴含的能量,并且移动吸能部能够随着海浪的冲击而向后移动,能够减小海浪对移动吸能部的冲击损坏程度,延长移动吸能部的使用寿命,固定部对整个结构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因为长时间的海浪冲击而造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损坏导致失去消浪的功能。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海堤前方安装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吸能板示意图。
21.其中,1、壳体;2、第一通孔;3、第一支耳;4、第二支耳;5、支腿;6、固定杆;7、钢丝绳;8、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10、第三吸能板;11、第四通孔;12、第一吸能板;13、第二吸能板;14、堤岸;15、海床;16、海水;17、弹簧;61、连接环;62、杆身;63、杆头;64、容纳槽;65、承载块;66、万向球;67、防脱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堤的消浪稳固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设置有固定吸能部,壳体1两相对外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一支耳3,壳体1外侧底端设置有若干支腿5;
25.固定吸能部包括与壳体1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吸能板12、与壳体1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吸能板13,第一吸能板12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8,第二吸能板13上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9,第一吸能板12与第二吸能板13之间设置有移动吸能部,第一吸能板12、第二吸能板13外侧顶部设置有固定部。
26.设置的壳体1能够稳定固定吸能部,固定吸能部能够吸收海浪中蕴含的能量,降低
海浪的能量和高度,海浪经过固定吸能部的削弱后到达海堤,对海堤的影响降到最小,固定吸能部内部的移动吸能部能够进一步降低海浪蕴含的能量,并且移动吸能部能够随着海浪的冲击而向后移动,能够减小海浪对移动吸能部的冲击损坏程度,延长移动吸能部的使用寿命,固定部对整个结构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因为长时间的海浪冲击而造成本实用新型稳固结构的损坏导致失去消浪的功能,第一支耳3能够实现多个稳固结构连接,根据海堤的长度连接一定数量的稳固结构,实现对整个海堤的防护,支腿5用于将稳固结构固定到海床15上。
27.进一步优化方案,移动吸能部包括与壳体1内侧壁滑动连接的第三吸能板10,第三吸能板10上开设有若干第四通孔11,第三吸能板10、第二吸能板13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7。
28.海浪到达第三吸能板10以后,一部分海浪穿过第四通孔11到达第三吸能板10另一侧,另一部分海浪作用在第三吸能板10上并从壳体1两相对侧壁开设的第一通孔2流出到壳体1外部,第三吸能板10受到海浪的作用力向着压缩弹簧17的方向移动,海浪完全通过第三吸能板10以后,在弹簧17的作用力下第三吸能板10回复原位。
29.进一步优化方案,固定部包括与第一吸能板12、第二吸能板13外侧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二支耳4,第二支耳4固定连接有钢丝绳7一端,钢丝绳7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
30.固定杆6深埋入海床15内,钢丝绳7通过第二支耳4将整个稳固结构固定住,防止其松动或倾倒而失去消浪的功能。
31.进一步优化方案,固定杆6包括与钢丝绳7固定连接的连接环61,连接环61底端固定连接有杆身62顶端,杆身62底端固定连接有杆头63,杆身62外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容纳槽64,杆身62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承载块65,承载块65与容纳槽64对应并位于容纳槽64下方,容纳槽64内设置有防脱部。
32.连接环61将钢丝绳7和杆身62连接起来,杆头63有利于将整个固定杆6深埋入海床15内,容纳槽64用于容纳防脱部,防脱部和承载块65共同作用防止固定杆6从海床15内脱出。
33.进一步优化方案,防脱部包括与容纳槽64转动连接的万向球66,万向球66外侧固定连接有防脱板67一端,防脱板67另一端设置为倾斜面,防脱板67靠近杆身62的一侧与杆身62外侧贴合。
34.万向球66能够在容纳槽64内随意转动,向海床15内插入固定杆6时,在周围泥土的作用力下防脱板67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并与杆身62的外侧壁贴合,当固定杆6插入到海床15内一定深度时,向上拉动固定杆6一小段距离,向上拉动时,由于防脱板67的顶端设置为倾斜面,因此会有周围的泥土通过倾斜面进入到防脱板67和杆身62之间,并将防脱板67撑开,实现防止固定杆6脱出海床15的作用。
35.进一步优化方案,壳体1顶端、底端、两相对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第一通孔2、第二通孔8为圆形,第三通孔9为正方形,第四通孔11为正三角形。
36.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通孔8、第三通孔9、第四通孔11中心不共线。
37.第一通孔2、第三通孔9和第四通孔11设置成不同的形状,并且不共线设置,可以保证稳固结构最大程度的实现消浪功能,降低海浪中蕴含的能量,并最终使海浪因能量耗尽而消散。
38.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吸能板12、第二吸能板13、第三吸能板10相互平行且竖直设
置。
39.第一吸能板12、第二吸能板13、第三吸能板10平行竖直设置可以保证稳固结构的消浪能力达到最大,并且竖直设置有利于钢丝绳7和固定杆6共同作用将稳固结构固定住。
40.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通过支腿5将稳固结构竖直固定在海床15上,然后在稳固结构的前后两侧的海床15内插入固定杆6,当固定杆6插入海床15内一定深度后,稍微向上提拉,使防脱板67打开,保证固定杆6稳定在海床15内,然后将钢丝绳7的一端固定在连接环61上,钢丝绳7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支耳4,然后拉紧钢丝绳7使其绷紧,至此完成稳固结构的安装,安装完成后,稳固结构的下半部分浸入到海水16中,上半部分裸露在外界空气中,当海水16出现海浪时,海浪拍打到稳固结构裸露在外界空气的上半部分,并在稳固结构的作用下失去所蕴含的能量并最终消失,稳固结构的消浪功能得以实现。
41.此外,整个稳固结构的原材料均为钢铁,因此对整个结构与海水16接触的表面进行防锈蚀防腐处理,延长其使用寿命。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