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取水构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5434发布日期:2022-04-14 21:3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取水构筑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利取水构筑系统。


背景技术:

2.通常来说,水利工程的取水点选址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应保证在枯水季节仍能取到足够的水,并满足在设计枯水保证率下取得所需的设计水量;

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尽可能接近水厂位置;

应避开河流中含砂量较多的地段;

取水口应选择在水流畅通和靠近主流的地段,避开河流中的回流区或死水区;

取水口应选择在河床比较稳定的河段。
3.而在泥沙量较多、容易淤积的河道中,取水系统难以达到理想的工作环境,经常会在泄流引流的通道中发生堵塞,影响了取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水利取水构筑系统,根据淤积物和杂物重力沉淀的特点,在溢流堰的顶部和侧向进行取水,以减少对于取水槽、进水渠等构件的淤堵。
5.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水利取水构筑系统,包括横跨设置在河道上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在朝向河道上游的一侧面设有取水槽,所述取水槽的周侧和底面封闭、顶部开口,所述取水槽的顶部开口边沿不低于所述溢流堰的顶面,所述取水槽一侧连通有进水渠,所述进水渠导向沉沙池的入口。
7.优选地,所述取水槽沿着所述溢流堰的长度方向设置,两者的长度相近,所述取水槽在河道的侧边连通所述进水渠。
8.优选地,所述取水槽的顶部顺着水流方向逐渐倾斜向下,直至与所述溢流堰的顶面贴近,所述取水槽的顶面铺设有层叠的格栅和纱网,所述纱网设在所述格栅的上表面。
9.优选地,所述溢流堰的顶面水平设置,所述取水槽顶部的最低边沿与所述溢流堰的顶面平齐。
10.优选地,所述溢流堰面向上游的侧面垂直于河床,所述溢流堰面向下游的侧面顺着水流方向倾斜向下以形成斜坡。
11.优选地,所述斜坡与所述溢流堰顶面的交接处设有圆角。
12.优选地,所述溢流堰面向下游的侧面的坡比为1:1。
13.优选地,所述取水槽与所述格栅之间设置有集水钢板,所述集水钢板的厚度为8mm、宽度为0.5m,所述集水钢板贯穿布满集水孔,所述集水孔的孔径为15mm,孔间距为25mm。
14.优选地,所述集水钢板与所述取水槽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15.优选地,所述沉沙池一端通过所述进水渠与所述取水槽导通,另一端通过出水管与外界连通。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现有的取水槽往往设置在溢流堰的中段或者底段进行竖向取水,而对于泥沙含量偏多的河道,此做法容易导致取水系统发生堵塞,对此,本实用新型顺着河道方向,在溢流堰的顶部一侧设置取水槽,根据淤积物和杂物重力沉淀的特点,取相对澄清的上部水体;取水槽的顶面铺设倾斜向下游的格栅和纱网,利于排砂砾之余还有助于引水;除此之外,取水槽还与沉沙池进行连通,进一步降低水流的携砂能力,减少水流的泥沙含量。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施例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21.图3为图1的b-b断面图;
22.图4为图1的c-c断面图;
23.图5为图1的d-d断面图;
24.图6为本实施例的沉沙池的俯视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施例的沉沙池的侧视示意图;
26.图中,1-溢流堰;2-取水槽;3-格栅;4-纱网;5-集水钢板;6-圆角;7-进水渠;8-沉沙池;9-出水管;10-配水墙;11-溢流口;12-排沙管;13-排水渠;14-检查井。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8.请参阅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的取水构筑系统,包括横跨设置在河道上的溢流堰1,所述溢流堰1在朝向河道上游的一侧面设有取水槽2,所述取水槽2的周侧和底面封闭、顶部开口,所述取水槽2的顶部开口边沿不低于所述溢流堰1的顶面,所述取水槽2用于兜取处于相对高水位的水流,尤其应用于河床较高、泥沙量又偏多的环境,这种环境容易产生淤积,容易造成取水系统的堵塞,对此,本实施例根据泥沙以及杂物受重力沉淀而上部相对清净的特点,将取水槽2设置在溢流堰1的上部,从而截取相对较清的水流,以保护取水系统的流畅性。
29.具体地说,所述取水槽2沿着所述溢流堰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者的长度相近,所述取水槽2的顶部顺着水流方向逐渐倾斜向下,直至与所述溢流堰1的顶面贴近,所述取水槽2的顶面铺设有层叠的格栅3和纱网4,所述纱网4设在所述格栅3的上表面。所述取水槽2顺着水流倾斜向下设置,并且在开口的顶部设置格栅3和纱网4等过滤件,除了能够排走砂砾,还能够将水流引导向前,从而将溢到高位的水流引到溢流堰。
30.所述取水槽2与所述格栅3之间设置有集水钢板5,所述集水钢板5与所述取水槽2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集水钢板5的厚度为8mm、宽度为0.5m,所述集水钢板5贯穿布满集水孔,所述集水孔的孔径为15mm,孔间距为25mm。
31.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溢流堰主要适用于河床较高、水位偏浅的河道,当常规或者较小流量时,全部水流进入所述取水槽2,而当出现洪水,多余水量则会通过所述溢流堰1去到下游护底。
32.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堰1面向上游的侧面垂直于河床,所述溢流堰1面向下游的侧面顺着水流方向倾斜向下以形成斜坡,所述斜坡的坡比为1:1。水流漫过所述取水槽2并顺延所述格栅3和纱网4流经所述溢流堰1的顶面后,会顺着所述斜坡向下以完后溢流。
33.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堰1的顶面水平设置,所述取水槽2顶部的最低边沿与所述溢流堰1的顶面平齐,并且所述斜坡与所述溢流堰1顶面的交接处设有圆角6,促使水流完成更为平稳的溢流动作。
34.请参阅图1以及图6,所述取水槽2在河道的侧边连通所述进水渠7,所述进水渠7导向沉沙池8的入口。所述沉沙池8一端通过所述进水渠7与所述取水槽2导通,另一端通过出水管9与外界连通,比如是与当地的自来水厂连通,从而将需要泄流的高位水流引流至后续加工环节。
35.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沙池8为单室结构,所述沉沙池8的进口处设置有配水墙10,用于平稳水流形态,所述沉沙池8的出口处设置出水管9,可以与当地的自来水厂输水管相接。
36.除此之外,所述沉沙池8还设置溢流口11、排沙管12、排水渠13、检查井14等常规部件。
37.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