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边坡用排水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94920发布日期:2022-06-04 17:2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基边坡用排水沟结构。


背景技术:

2.在铁路工程中,路基或路堑边坡处要设计施工排水沟,从而进行路基或路堑边坡地下水的引排,排水沟结构常常采用的方式就是用混凝土浇筑或者砌筑的方式。
3.中国专利zl201310206314.2,公开了一种加筋土复合结构排水沟,该专利排水沟两侧的沟壁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加筋土复合结构底层、中层和上层,在上层的顶面设有压顶层,沟底中部沿排水沟长度方向设置有沟底原土层,沟底原土层两侧分别设置有透水的底角防护层,该底层、中层、上层的外侧以及底层的底部均设置有碎石粗沙层,碎石粗沙层旁边设置有粘土层,每层的底部、顶部、内侧的外表面均包覆有土工布。
4.该专利沟底处的沟底原土层并不适用于工程排水沟结构。
5.中国专利zl201520319720.4,公开了一种一种明暗双层结构排水沟,包括明暗双层结构,所述的明暗双层结构排水沟主要包括排水明沟、排水暗沟,所述排水明沟为矩形,采用混凝土结构,排水明沟侧壁上设有排水口,形状为矩形 ;所述的排水暗沟处于排水明沟下面,形状为矩形,排水暗沟沟槽内充填碎石,碎石由土工布包裹。
6.该专利中明暗双层结构,只是适用于土壤面积较大的农田,同样不适用于工程路基。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路基边坡用排水沟结构。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基边坡用排水沟结构,包括沟体,所述沟体中形成顶部敞开的排水通道,所述沟体中形成的局部排水单元,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将边坡中地下水引入到排水通道中,所述排水通道将流入的地表水和引排的地下水进行排出。
9.更进一步的,所述排水通道包括位于两侧的沟壁和位于底部的沟底,所述沟壁、沟底为一体结构。
10.更进一步的,所述沟底中形成排水坡角,所述沟体中的地表水和引排地下水沿单向排出。
11.更进一步的,所述局部排水单元设置在沟壁,所述局部排水单元为多个且沿沟体长度方向等间距均布。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在单侧沟壁中为上下多排布设。
13.更进一步的,在垂直于沟底的纵面中,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向沟体方向倾斜,从而便于将边坡中地下水引入到排水通道。
14.更进一步的,在平行于沟底的横面中,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向沟体的排水方向倾斜,便于边坡中地下水的排出。
15.更进一步的,所述局部排水单元为沟壁中预制或后期打孔的引排孔,所述引排孔为贯穿孔。
16.更进一步的,所述局部排水单元为设置在引排孔中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或者安装在引排孔中。
17.更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两端处设置有反滤层。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本实用新型中沟壁、沟底采用一体式混凝土或砌筑成型的方式,满足路基或路堑边坡的强度要求,通过低于边坡的沟侧顶将地表水引入到排水通道中,通过外凸于沟壁的引水端将一定深度的地下水引入到排水通道,通过排水孔空间位置的设计,使引水更加的方便合理,通过布设的局部排水单元既满足的排水需求,又符合了工程强度需求。
20.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引排地表水,也可以引排一定深度的地下水,养护方便,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21.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23.图3 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
25.1沟体
ꢀꢀꢀꢀꢀꢀꢀꢀꢀꢀꢀꢀ2ꢀꢀ
引排孔
26.3排水管
ꢀꢀꢀꢀꢀꢀꢀꢀꢀꢀ4ꢀꢀ
反滤层
27.5边坡
ꢀꢀꢀꢀꢀꢀꢀꢀꢀꢀꢀꢀ6ꢀꢀ
排水通道
28.11 沟壁
ꢀꢀꢀꢀꢀꢀꢀꢀꢀꢀꢀꢀ
12 沟底
29.13 沟侧顶
30.31 引水端
ꢀꢀꢀꢀꢀꢀꢀꢀꢀꢀ
32 排水端
31.33 排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3.如图1~3所示,一种路基边坡用排水沟结构,包括沟体1,所述沟体1中形成顶部敞开的排水通道6,所述沟体1中形成的局部排水单元,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将边坡中地下水引入到排水通道6中,所述排水通道6将流入的地表水和引排的地下水进行排出。
34.所述排水通道6包括位于两侧的沟壁11和位于底部的沟底12,所述沟壁11、沟底12为一体结构。
35.所述沟底12中形成排水坡角,所述沟体1中的地表水和引排地下水沿单向排出。
36.所述局部排水单元设置在沟壁11,所述局部排水单元为多个且沿沟体1长度方向等间距均布。
37.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在单侧沟壁11中为上下多排布设。
38.在垂直于沟底12的纵面中,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向沟体1方向倾斜,从而便于将边坡中地下水引入到排水通道6。
39.在平行于沟底12的横面中,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向沟体1的排水方向倾斜,便于边坡中地下水的排出。
40.所述局部排水单元为沟壁11中预制或后期打孔的引排孔2,所述引排孔2为贯穿孔。
41.所述局部排水单元为设置在引排孔2中的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或者安装在引排孔2中。
42.所述排水管3两端处设置有反滤层4。
43.所述沟体1的沟壁11顶部为沟侧顶13,所述沟侧顶13与边坡5之间为平滑过渡,从而使地表水能够汇聚到沟体1,进一步通过其顶部敞开的机构,进入到排水通道6中,并在沟底12的导向下,排出。
44.所述排水管3朝向排水通道6的一端为排水端32,相应的,排水管3背向排水通道6的一端为引水端31,所述引水端31水平位置要高于排水端32。
45.所述引水端31外凸于沟壁11,即引水端31进入到路基或路堑边坡中,从而有效的将地下水通过排水管3引入到排水通道6中。
46.更优的,所述沟壁11、沟底1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沟体1为矩形槽状。如图1所示。
47.更优的,所述沟壁11、沟底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沟体1为扩口槽状。如图2所示。
48.所述沟壁11、沟底12为一体式的混凝土结构。
49.又一实施例
50.一种路基边坡用排水沟结构,包括沟体1,所述沟体1中形成顶部敞开的排水通道6,所述沟体1中形成的局部排水单元,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将边坡中地下水引入到排水通道6中,所述排水通道6将流入的地表水和引排的地下水进行排出。
51.所述排水通道6包括位于两侧的沟壁11和位于底部的沟底12,所述沟壁11、沟底12为一体结构。
52.所述沟底12中形成排水坡角,所述沟体1中的地表水和引排地下水沿单向排出。
53.所述局部排水单元设置在沟壁11,所述局部排水单元为多个且沿沟体1长度方向等间距均布。
54.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在单侧沟壁11中为上下多排布设。
55.在垂直于沟底12的纵面中,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向沟体1方向倾斜,从而便于将边坡中地下水引入到排水通道6。
56.在平行于沟底12的横面中,所述局部排水单元向沟体1的排水方向倾斜,便于边坡中地下水的排出。
57.所述局部排水单元为沟壁11中预制或后期打孔的引排孔2,所述引排孔2为贯穿孔。
58.所述局部排水单元为设置在引排孔2中的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或者安装在引排孔2中。
59.所述排水管3两端处设置有反滤层4。
60.所述沟体1的沟壁11顶部为沟侧顶13,所述沟侧顶13与边坡5之间为平滑过渡,从
而使地表水能够汇聚到沟体1,进一步通过其顶部敞开的机构,进入到排水通道6中,并在沟底12的导向下,排出。
61.所述排水管3朝向排水通道6的一端为排水端32,相应的,排水管3背向排水通道6的一端为引水端31,所述引水端31水平位置要高于排水端32。
62.所述引水端31外凸于沟壁11,即引水端31进入到路基或路堑边坡中,从而有效的将地下水通过排水管3引入到排水通道6中。
63.更优的,所述沟壁11、沟底12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沟体1为矩形槽状。如图1所示。
64.更优的,所述沟壁11、沟底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沟体1为扩口槽状。如图2所示。
65.所述沟壁11、沟底12为一体式的混凝土结构。
66.本实施例中,所述沟壁11中排水孔2向沟内倾斜一定角度,其角度优选为5~20
°
,排水管3安装后的倾角与其相对应,便于排水。
67.所述沟壁11中排水孔2向排水沟排水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其角度优选为10~30
°
,排水管3安装后的倾角与其相对应,便于排水,避免沟内水倒灌。
68.所述沟壁11中排水孔2在其上下均匀布置2排,水平间距一般1~2米,上下根据沟深均匀布置,即下排排水孔2位于沟壁11的中部,上排排水孔2位于沟壁11的顶部。
69.优选的,所述沟壁11中排水孔2直径一般5~7cm。
70.优选的,所述排水管3为塑料制品管材,直径按照排水沟设置。
71.所述排水管3的反滤层4一般为土工网和土工布合成而成,能够阻挡土颗粒被水带走。
72.相应的,在雨量较充沛地区,所述排水管3的排水端32处覆有单向膜,避免排水通道6中的水进入到排水管3中。
73.所述引水端31探出沟壁11,探出部分均覆有反滤层4。
74.所述排水管3的排水端32处形成排水面33,所述排水面33与沟壁11平齐。
75.在沟体1为矩形槽状时,所述排水面33为平面,在沟体1为扩口槽状时,所述所述排水面33为斜面。
76.本实用新型中沟壁、沟底采用一体式混凝土或砌筑成型的方式,满足路基或路堑边坡的强度要求,通过低于边坡的沟侧顶将地表水引入到排水通道中,通过外凸于沟壁的引水端将一定深度的地下水引入到排水通道,通过排水孔空间位置的设计,使引水更加的方便合理,通过布设的局部排水单元既满足的排水需求,又符合了工程强度需求。
77.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引排地表水,也可以引排一定深度的地下水,养护方便,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