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4100发布日期:2022-05-05 22:3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面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机场、车站和道路外围通常都会设置有能够对雨水等废水进行汇集排水的排水沟。目前常用的排水沟通常是直接利用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沟槽或混凝土与砖块结构构建出的沟槽。由于混凝土结构的限制,在保证其强度的基础上混凝土结构的排水沟的体积较大相应的盖板也较大,因此常常出现混凝土结构的排水沟的盖板被车辆碾压断裂,给排水沟的养护造成了麻烦。另外混凝土结构的排水沟的重量和体积较大,导致运输和安装的成本较高。
3.介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的排水沟的诸多缺点,现在出现了一种质量较轻的树脂混凝土结构的排水沟,但是从结构设计上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的排水沟没有改进,在排水管道铺设时和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的排水沟一样都需要基础护边对整个排水沟体进行定位,防止攒动。此外,由于是树脂和混凝土的混合材料,其内部用于排水的u型槽的内壁比较粗糙,在雨量较大的季节会影响排水系统中的水流速度,而且粗糙的u型槽的内部会经常挂住一些杂草导致管道堵塞现象;一旦树脂混凝土结构的排水沟损坏后很难进行回收再利用进而造成环境污染。
4.中国专利cn206667436u公开了一种带有排水沟盖板的排水沟,包括注塑成型的内壁光滑的沟体和排水沟盖板,所述沟体包括两侧的沟壁内侧均安装有凸起的固定构件,所述排水沟盖板上对应固定构件的位置安装有开口向外的倒“7”字型钩件,所述倒“7”字型钩件和固定构件配合固定排水沟盖板,所述沟体包括两侧的沟壁和底部的沟底形成的三包围结构,沿沟体轴线方向分布有若干一体的加强板,该一体的加强板固定在沟壁的外侧和沟底的下侧,沟体内壁的一端设有卡槽,沟体外壁的另一端设有与卡槽对应的外凸起,所述沟体的两侧侧壁上端设有盖板沉台,该实用新型所述扁条、t型钢和u型边框的材质都为不锈钢材质,结构牢固稳定,不容易腐蚀破损,使用寿命较长。但是该专利的盖板仍然存在容易被碾压断裂的可能,无法有效地应用于机场、车站、道路两旁等常出现重型负载的区域。
5.因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排水沟无法承载较大重量的缺陷,设计了一种能够以埋藏在地表之下的地层中,且能够有效地承载重型车辆的重量而不会出现结构崩裂的排水结构。
6.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排水装置,至少包括能
够汇聚废水并使废水定向流动的沟体部和设置在沟体部上方的顶盖部,所述顶盖部至少包括扁口进水模块和能够遮挡所述沟体部开口的遮挡单元,其中,所述扁口进水模块以贯穿所述遮挡单元的方式与所述构体部限定的内部沟槽连通;所述遮挡单元沿第一方向在其板体内布设有能够改变其刚度和重量的增强筋杆和填充体。
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遮挡单元上间隔布设有多个所述扁口进水模块,使得地面废水能够流入线性排布的所述扁口进水模块后汇集于所述沟体部中;所述遮挡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能够与所述沟体部的顶部开口尺寸相互匹配的进行组合,且若干所述遮挡单元能够沿第二方向进行抵靠式排布,从而对所述沟体部的整个顶部开口进行遮挡。
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扁口进水模块至少包括扁口主体和扁口槽,其中,所述扁口槽沿所述扁口主体的轴向方向开设在所述扁口主体内,所述扁口主体的轴向下端与所述遮挡单元的板体连接。
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扁口槽的轴向下端与所述遮挡单元上间隔开设的贯穿孔相互对接,使得流入所述扁口槽的地面废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穿过所述贯穿孔后流入到所述构体部的内部沟槽中。
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沟体部包括一体式浇筑成型的底部沟壁和侧沟壁,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沟壁远离所述底部沟壁一侧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扁口进水模块的顶部开口。
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部沟壁和侧沟壁外侧壁上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有能够支撑所述沟体部的外轮廓板。
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轮廓板连接所述侧沟壁的至少部分板体上沿第三方向以非均匀间隔的方式布设有多个加强筋杆,所述加强筋杆按照连续穿过位于所述沟体部上的多个所述外轮廓板的方式穿插在所述侧沟壁的外侧。
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扁口进水模块按照其横截面沿轴向方向向下扩展增大的方式构建出梯形轴向截面的所述扁口主体。
1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扁口槽按照其槽体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遮挡单元的板体上。
1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遮挡单元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沟体部的沟槽长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是支撑在所述遮挡单元上的扁口进水模块的轴向。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8.本装置通过设置具有扁口进水模块的排水结构,使得排水结构能够埋入到地层中后仍能够进行废水收集,扁口进水模块的设计,使得重型车辆在排水结构上方驶过时,车辆直接作用在排水结构的作用力被地面有效地分散,使得排水结构仅需要承载部分车辆重力。另外,具有向上凸起状扁口主体的顶盖部在安装至沟体部开口上时,可以通过在遮挡单元上方浇筑混凝土的方式使得顶盖部能够有效地固定在沟体部上方的同时,避免顶盖部被车辆直接碾压而缩短使用寿命。通过在遮挡单元上方浇筑与扁口主体同高度的混凝土还能够分散扁口主体可能受到的碾压力,并对扁口主体进行有效地保护的同时方便扁口主体中的扁口槽收集地面废水并汇集到沟体部内。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排水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遮挡单元的俯视图。
22.附图标记列表
23.1:沟体部;2:顶盖部;11:底部沟壁;12:侧沟壁;13:外轮廓板;14:加强筋杆;21:扁口进水模块;22:遮挡单元;211:扁口主体;212:扁口槽;221:增强筋杆;222:填充体;223: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25.实施例1
26.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装置,其包括能够进行组装构成一个具有封闭式排水通道的沟体部1和顶盖部2。
27.根据图1示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沟体部1的顶部设置有能够安装顶盖部2的开口。具有呈u形状沟槽的沟体部1在与顶盖部2进行拼接组装的排水结构中能够形成一个具有相对封闭的排水通道。顶盖部2上设置有能够竖直向上凸起的进水通道,使得排水结构以埋填的方式设置在土层中时,极大地降低了顶盖部2暴露在地面之上的面积,使得地面受到中午倾轧时,顶盖部2能够尽可能小的受力面积,从而降低重物对其的破坏度,极大地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提高了结构稳定性。此外,本技术构建的排水结构主要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作为主要构建材料,在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和承载量的同时使得整个排水结构的重量大大缩减,使得装置更加便于运输和安装。
28.优选地,沟体部1包括一体式浇筑成型的底部沟壁11和侧沟壁12,两个相对设置在底部沟壁11两侧的侧沟壁12远离底部沟壁11一侧共同限定出用于安装扁口进水模块21的顶部开口。由底部沟壁11的两侧设置两个向上延伸的侧沟壁12而形成一个具有u型沟槽的沟体部1。优选地,底部沟壁11和侧沟壁12均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rc)预先浇筑成型,且两者是通过同一个模具一体式浇筑成一个完整的混凝土单元结构。优选地,底部沟壁11和侧沟壁12外侧壁上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有能够支撑沟体部1的外轮廓板13。优选地,外轮廓板13是以平行于底部沟壁11和侧沟壁12构建的沟槽体横截面的方式设置沟槽体外侧的。优选地,呈u形的外轮廓板13也是在浇筑模具中与底部沟壁11和侧沟壁12一起一次性浇筑成型的。优选地,外轮廓板13也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rc)浇筑成型。优选地,外轮廓板13连接侧沟壁12的至少部分板体上沿第三方向以非均匀间隔的方式布设有多个加强筋杆14。加强筋杆14按照连续穿过位于沟体部1上的多个外轮廓板13的方式穿插在侧沟壁12的外侧。在浇筑成型后的外轮廓板13上通过打孔的方式穿设6根相互平行的加强筋杆14。优选地,加强筋杆14是按照位置相对的方式设置两个侧沟壁12外侧相连接的部分外轮廓板13内的。优选地,同一根加强筋杆14同时贯穿多个间隔设置在同一个沟槽体上的外轮廓板13,从而在完成外轮廓板13之间的连接加固,使得多个外轮廓板13与侧沟壁12连接更加稳定。
29.如图2所示,顶盖部2至少包括扁口进水模块21和能够遮挡沟体部1开口的遮挡单元22。扁口进水模块21以贯穿遮挡单元22的方式与构体部1限定的内部沟槽连通。优选地,
遮挡单元22上间隔布设有多个扁口进水模块21,使得地面废水能够流入线性排布的扁口进水模块21后汇集于沟体部1中。优选地,呈矩形状的遮挡单元22在其宽度方向上均匀间隔连接有至少两个扁口进水模块21。扁口进水模块21的横向长度小于遮挡单元22的长度。优选地,扁口进水模块21包括扁口主体211和扁口槽212。扁口槽212沿扁口主体211的轴向方向开设在扁口主体211内,扁口主体211的轴向下端与遮挡单元22的板体连接。轴向截面呈梯形的扁口主体211是由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与遮挡单元22一体式浇筑成型。优选地,扁口进水模块21是按照其横截面沿轴向方向向下扩展增大的方式构建出梯形轴向截面的扁口主体211。扁口槽212按照其槽体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方式设置在遮挡单元22的板体上。即扁口主体211内开设的扁口槽212的形状与扁口主体211的外形相似,且扁口槽212的底部开口能够与贯穿孔223连通。相对现有技术中,直接在挡板上开设贯穿槽的方式收集废水,本技术设置的扁口进水模块21能够有效地将遮挡单元22埋入到地层内,仅存在扁口主体211轴向上端面暴露在地表之上,极大地减少顶盖部2裸露面积和受到重型车辆碾压时的直接受力面积,从而延长了顶盖部2的使用寿命。
30.如图3所示,遮挡单元22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能够与沟体部1的顶部开口尺寸相互匹配的进行组合,且若干遮挡单元22能够沿第二方向进行抵靠式排布,从而对沟体部1的整个顶部开口进行遮挡。优选地,遮挡单元22沿第一方向在其板体内布设有能够改变其刚度和重量的增强筋杆221和填充体222。优选地,填充体可以采用质量较轻的树脂混凝土等质量较轻但硬度大的材料。优选地,扁口槽212的轴向下端与遮挡单元22上间隔开设的贯穿孔223相互对接,使得流入扁口槽212的地面废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穿过贯穿孔223后流入到构体部1的内部沟槽中。优选地,第一方向是遮挡单元22的长度方向,即沟槽体的横向宽度方向。优选地,第二方向是沟体部1的沟槽长度方向,即沟槽的开槽方向。优选地,第三方向是支撑在遮挡单元22上的扁口进水模块21的轴线方向,即垂直地平面的竖直方向。通过扁口进水模块的设计,使得重型车辆在排水结构上方驶过时,车辆直接作用在排水结构的作用力被地面有效地分散,使得排水结构仅需要承载部分车辆重力。另外,具有向上凸起状扁口主体的顶盖部在安装至沟体部开口上时,可以通过在遮挡单元上方浇筑混凝土的方式使得顶盖部能够有效地固定在沟体部上方的同时,避免顶盖部被车辆直接碾压而缩短使用寿命。通过在遮挡单元上方浇筑与扁口主体同高度的混凝土还能够分散扁口主体可能受到的碾压力,并对扁口主体进行有效地保护的同时方便扁口主体中的扁口槽收集地面废水并汇集到沟体部内。
31.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