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7170发布日期:2022-06-18 08:3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浆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泥浆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泥浆起到护壁、携渣、冷却机具、切土润滑的作用;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形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或挡水结构;其中,性能良好的泥浆能确保成槽时槽壁的稳定,防止塌方。
3.目前,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大多通过设置泥浆循环系统,以完成泥浆的制备、排出及处理,实现泥浆的循环利用;但现有的泥浆循环系统中设备布局不合理,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泥浆性能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浆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泥浆循环系统的设备布局不合理,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以及泥浆性能无法保障的技术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浆循环系统,所述泥浆循环系统包括系统本体,所述系统本体用于泥浆的制备及循环处理;所述系统本体包括搅拌池、送浆池、泥浆储存箱、流槽、泥浆净化设备及泥浆输送管道;搅拌池,用于制备新泥浆;送浆池通过管道与开挖槽段相连,用于输送新泥浆或再生泥浆至开挖槽段;泥浆储存箱为无盖箱体结构,泥浆储存箱内依次划分有新鲜泥浆室、再生泥浆室及待净化泥浆室;
7.泥浆净化设备设置在泥浆储存箱的上方,并正对待净化泥浆室设置;泥浆净化设备用于对从开挖槽段中回收的泥浆进行分离处理;泥浆输送管道水平设置在泥浆储存箱的上方;泥浆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搅拌池相连,另一端与泥浆净化设备相连;泥浆输送管道,用于将搅拌池内的新泥浆输送至新鲜泥浆室或再生泥浆室中,或将泥浆净化设备处理后的回收泥浆输送至再生泥浆室中;流槽设置在泥浆储存箱的端部,用于承接新鲜泥浆室流出的新泥浆,并输送至送浆池中,或承接再生泥浆室中的再生泥浆,并输送送浆池中;待净化泥浆室,用于盛装从开挖槽段中回收的泥浆,并供给泥浆净化设备进行处理。
8.进一步的,搅拌池中设置有第一泥浆泵,第一泥浆泵的出口端与泥浆输送管道相连;其中,第一泥浆泵与泥浆输送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阀门;送浆池中设置有第二泥浆泵,第二泥浆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开挖槽段。
9.进一步的,搅拌池与送浆池均布设在泥浆储存箱的侧边地面上,并靠近新鲜泥浆室一侧设置;搅拌池或送浆池分别为在地面上向下开挖预设深度后的坑槽结构。
10.进一步的,泥浆净化设备上设置有进浆口及出浆口,泥浆净化设备的进浆口通过管道与待净化泥浆室相连;泥浆净化设备的出浆口与泥浆输送管道相连;其中,泥浆净化设备与泥浆输送管道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
11.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本体还包括砂土收集箱,泥浆净化设备上还设置有出砂口;所述出砂口通过管道与砂土收集箱相连。
12.进一步的,泥浆输送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管道出口及第二管道出口;第一管道出口设置在新鲜泥浆室的正上方,第二管道出口设置再生泥浆室的正上方;其中,第一管道出口及第二管道出口处均设置有开关阀门。
13.进一步的,泥浆储存箱的端部设置第一箱体出口、第二箱体出口及第三箱体出口;第一箱体出口位于新鲜泥浆室的底端中心位置处,第二箱体出口位于再生泥浆室的底端中心位置处,第三箱体出口位于待净化泥浆室的底端中心位置处;第一箱体出口、第二箱体出口及第三箱体出口的出口端均位于流槽的上方;流槽由远离送浆池的一端向靠近送浆池的一端倾斜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本体还包括人行楼梯,人行楼梯设置在泥浆储存箱的上方中心;人行楼梯包括爬梯段及水平通道段,所述爬梯段倾斜设置在泥浆储存箱的侧边,且靠近新鲜泥浆室一侧设置;所述水平通道段横跨泥浆储存箱的顶部设置,泥浆输送管道靠近所述水平通道设置;爬梯段的下端与地面连接,爬梯段的上端与所述水平通道段段一端连接,所述水平通道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泥浆净化设备处。
15.进一步的,还包括原材料存放区;所述原材料存放区,用于堆放制备新泥浆的原料;原材料存放区设置在泥浆存储箱的侧边地面上,并靠近搅拌池设置。
16.进一步的,还包括泥浆棚,泥浆棚罩设在所述系统本体的外侧;泥浆棚采用钢结构棚,所述钢结构棚的底部四周与地面固定;钢结构棚的侧边设置有门洞。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浆循环系统,将泥浆储存箱划分有新鲜泥浆室、再生泥浆室及待净化泥浆室;通过泥浆输送管路,将搅拌池内的新泥浆输送至新鲜泥浆室或再生泥浆室,或将泥浆净化设备处理后的回收泥浆输送至再生泥浆室;在再生泥浆室中,利用新泥浆对处理后的回收泥浆进行调节恢复,得到再生泥浆,确保了泥浆性能,避免了泥浆劣化损失;通过设置在泥浆储存箱端部的流槽将新泥浆或再生泥浆输送至送浆池中,进而接引至开挖槽段使用,避免了砂石堵塞,保证了泥浆循环顺利进行;将开挖槽段中回收的泥浆盛装在待净化泥浆室内,有效提高了从开挖槽段中回收泥浆的效率,确保泥浆护壁效果;结构布设紧凑合理,占地面积小,各设备结构之间连接简便。
19.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在搅拌池和送浆池中分别设置泥浆泵,实现了对搅拌池和送浆池快速搬运输送。
20.进一步的,将搅拌池与送浆池均布设在泥浆储存箱的侧边地面上,有效节约了系统的占地面积。
21.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砂土收集箱,将砂土收集箱与泥浆净化设备的出砂口相连,便于废渣的集中处理,有效降低了弃渣对环境的污染。
22.进一步的,通过在泥浆储存箱的上方设置人行楼梯,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检修。
23.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原材料存放区,并靠近搅拌池设置,便于泥浆制备过程中原材料的添加,减少原材料的无效搬运。
24.进一步的,通过在系统本体外侧设置泥浆棚,避免了泥浆循环受到天气影响,确保了泥浆护壁性能。
2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布局合理,结构布设紧凑合理;搅拌池和送浆池为在地面上向下开挖预设深度后的坑槽结构,有效节约场地;将流槽修筑在地面上供泥浆流动,在泥浆箱末端封闭,在送浆池处开口,打开泥浆储存箱上的箱体出口阀门,泥浆便可直接流入送浆池,流槽相比于管道不会轻易被砂石堵塞,可以保证泥浆循环顺利进行;泥浆输送管道靠近楼梯,方便人员开关阀门,其一端位于搅拌池附近,方便进浆,另一端与泥浆净化装置出浆口连接,方便输送净化泥浆至泥浆储存箱;通过设置泥浆棚,避免泥浆循环受到天气影响。
附图说明
26.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的右前方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的左前方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的右后方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实施例中的泥浆棚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实施例中的泥浆循环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31.其中,1原材料存放区,2搅拌池,3送浆池,4第一泥浆泵,5第二泥浆泵,6泥浆储存箱,7流槽,8泥浆净化设备,9泥浆输送管道,10人行楼梯,11第一管道出口,12第二管道出口,13第一箱体出口,14第二箱体出口,15第三箱体出口,16泥浆棚;601新鲜泥浆室,602再生泥浆室,603待净化泥浆室;801进浆口,802出浆口,803出砂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泥浆循环系统,包括原材料存放区1、系统本体及泥浆棚16;所述原材料存放区1,用于堆放制备新泥浆的原料;所述系统本体,用于泥浆的制备及循环处理;泥浆棚16罩设在所述系统本体的外侧,以将系统本体设置在封闭空间内,避免外界环境对泥浆性能的影响。
34.所述系统本体包括搅拌池2、送浆池3、第一泥浆泵4、第二泥浆泵5、泥浆储存箱6、流槽7、泥浆净化设备8、泥浆输送管道9、人行楼梯10及砂土收集箱;搅拌池2,用于制备新泥浆;送浆池3通过管道与开挖槽段相连,用于输送新泥浆或再生泥浆至开挖槽段;第一泥浆泵4设置在搅拌池2中,第二泥浆泵5设置在送浆池3中;其中,第一泥浆泵4与泥浆输送管道9相连,第二泥浆泵5的出口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开挖槽段;泥浆储存箱6为无盖箱体结构,泥浆储存箱6内划分有新鲜泥浆室601、再生泥浆室602及待净化泥浆室603;新鲜泥浆室601,用于储存搅拌池2中制备的新泥浆;再生泥浆室602,用于接收泥浆净化设备8处理后的回收泥浆及搅拌池2中制备的新泥浆,混合形成再生泥浆;待净化泥浆室603,用于储存从开挖槽段中回收的泥浆,并供给泥浆净化设备8进行处理。
35.泥浆净化设备8设置在泥浆储存箱6的上方,并正对待净化泥浆室603设置,泥浆净化设备8,用于对从开挖槽段中回收的泥浆进行分离处理;泥浆输送管道9水平设置在泥浆储存箱6的上方;泥浆输送管道9的一端与搅拌池2中的第一泥浆泵4的出口端连接;其中,第
一泥浆泵4与泥浆输送管道9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阀门;泥浆输送管道9的另一端与泥浆净化设备8相连;泥浆输送管道9,用于将搅拌池2内的新泥浆输送至新鲜泥浆室601或再生泥浆室602中,获将泥浆净化设备8处理后的回收泥浆输送至再生泥浆室602中;流槽7设置在泥浆储存箱6的端部,用于承接新鲜泥浆室601流出的新泥浆,并输送至送浆池3中,或承接再生泥浆室602中的再生泥浆,并输送送浆池3中。
36.本实用新型中,原材料存放区1设置在泥浆存储箱6的侧边地面上,并靠近搅拌池2设置;将原材料存放区1靠近搅拌池2设置,便于泥浆制备过程中原材料的添加,减少原材料的无效搬运;搅拌池2与送浆池3均布设在泥浆储存箱6的侧边地面上,并靠近新鲜泥浆室601一侧设置;搅拌池2或送浆池3分别为在地面上向下开挖预设深度后的坑槽结构;将搅拌池与送浆池均布设在泥浆储存箱的侧边地面上,有效节约了系统的占地面积。
37.泥浆储存箱6的端部设置第一箱体出口13、第二箱体出口14及第三箱体出口15;第一箱体出口13位于新鲜泥浆室601的底端中心位置处,第二箱体出口14位于再生泥浆室602的底端中心位置处,第三箱体出口15位于待净化泥浆室603的底端中心位置处;第一箱体出口13、第二箱体出口14及第三箱体出口15的出口端均位于流槽7的上方;其中,第一箱体出口13、第二箱体出口14及第三箱体出口15处均设置开关阀门;流槽7由远离送浆池3的一端向靠近送浆池3的一端倾斜设置;利用流槽7对新泥浆或再生泥浆进行输送,由于其上部开口的结构特点,避免了砂石堵塞,保证了泥浆循环顺利进行。
38.泥浆净化设备8上设置有进浆口801、出浆口802及出砂口803,所述进浆口801通过管道与待净化泥浆室603相连,所述出浆口802与泥浆输送管道9相连;其中,泥浆净化设备8与泥浆输送管道9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第一开关阀门与第二控制阀门的开闭,实现对泥浆输送管道9内泥浆的输送方向进行调整改变,以满足对新泥浆或处理后的回收泥浆的输送,实现了泥浆输送管道9的一管双用,有效降低了系统管道布设的复杂性。
39.砂土收集箱设置泥浆储存箱6的侧边,并靠近泥浆净化设备8设置;所述出砂口803与砂土收集箱相连;通过设置砂土收集箱,将砂土收集箱与泥浆净化设备8的出砂口相连,便于废渣的集中处理,有效降低了弃渣对环境的污染。
40.所述泥浆输送管道9上设置有第一管道出口11及第二管道出口12;第一管道出口11设置在新鲜泥浆室601的正上方,第二管道出口12设置再生泥浆室602的正上方;其中,第一管道出口11及第二管道出口12处均设置有开关阀门。
41.所述人行楼梯设置在泥浆储存箱7的上方中心,人行楼梯10包括爬梯段及水平通道段;所述爬梯段倾斜设置在泥浆储存箱6的侧边,靠近新鲜泥浆室601一侧设置,且置于搅拌池2与送浆池3之间;所述水平通道段横跨泥浆储存箱6的顶部设置,泥浆输送管道9靠近所述水平通道设置;爬梯段的下端与地面连接,爬梯段的上端与所述水平通道段段一端连接,所述水平通道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泥浆净化设备8处;通过在泥浆储存箱的上方设置人行楼梯,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检修。
42.泥浆棚16罩设在所述系统本体的外侧;泥浆棚16采用钢结构棚,所述钢结构棚的底部四周与地面固定;钢结构棚的侧边设置有门洞;通过在系统本体外侧设置泥浆棚,避免了泥浆循环受到天气影响,确保了泥浆护壁性能。
43.工作原理:
44.本实用新型所述泥浆循环系统,使用时,在开挖槽段成槽施工前,开启第一开关阀门,关闭第二控制阀及第二管道出口,利用第一泥浆泵将搅拌池2中的新泥浆通过泥浆输送管道9输送至新鲜泥浆室601中,并通过新鲜泥浆室601底端中心的第一箱体出口13,经流槽7输送至送浆池3中;之后,通过第二泥浆泵,输送至开挖槽段中进行泥浆护壁,直至新泥浆罐满开挖槽段。
45.之后,槽段开挖施工,将护壁作业后的泥浆回收至待净化泥浆室内,供给泥浆净化设备对从开挖槽段中回收的泥浆进行分离处理,处理后的回收泥浆通过泥浆输送管道输送至再生泥浆室内,并通过泥浆输送管道向再生泥浆室内注入新泥浆,以混合得到再生泥浆;再生泥浆通过第二箱体出口经流槽7流入至送浆池3中等待下一循环使用。
4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能够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实现泥浆的快速循环处理,确保了泥浆的护壁性能,避免泥浆劣化损失;同时,确保了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的连续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备布置合理,占地面积小,管道连接复杂度较低。
47.实施例
48.如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泥浆循环系统,包括原料存放区1、搅拌池2、送浆池3、第一泥浆泵4、第二泥浆泵5、泥浆储存箱6、流槽7、泥浆净化设备8、泥浆输送管道9、人行楼梯10及泥浆棚16。
49.原料存放区1靠近搅拌池2设置,用于堆放制备新泥浆的原料;其中,制备新泥浆的原料包括膨润土、纯碱及cmc等;原料存放区1为在场地地面上采用涂料标记处的预设面积区域;搅拌池2布设在泥浆储存箱6的侧边地面上,搅拌池2为在地面上向下开挖预设深度后的圆形坑槽结构;搅拌池2用于搅拌所述原料,以制备得到新泥浆;搅拌池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泥浆泵4;所述第一泥浆泵4安装在第一泵体支架上,第一泵体支架为钢结构支架,并安放在搅拌池2的上方;第一泥浆泵4的出口端通过软管与泥浆输送管道8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一泥浆泵4与泥浆输送管道9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阀门。
50.泥浆储存箱6为无盖箱体结构,泥浆储存箱6内设置有若干竖向隔板,利用竖向隔板,将泥浆储存箱6的内部空间划分为新鲜泥浆室601、再生泥浆室602及待净化泥浆室603;泥浆净化设备8设置在泥浆储存箱6的上方,并正对待净化泥浆室603设置;泥浆输送管道9水平设置在泥浆储存箱6的上方;泥浆输送管道9的另一端与泥浆净化设备8相连。
51.泥浆净化设备8上设置有进浆口801、出浆口802及出砂口803,所述进浆口801通过管道与待净化泥浆室603相连,所述出浆口802与泥浆输送管道9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出砂口803与砂土收集箱相连;其中,砂土收集箱设置泥浆储存箱6的侧边,并靠近泥浆净化设备8设置,用于收集泥浆净化设备8处理后的砂土;出浆口802与泥浆输送管道9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
52.泥浆输送管道9上设置有第一管道出口11及第二管道出口12;第一管道出口11设置在新鲜泥浆室601的正上方,第二管道出口12设置再生泥浆室602的正上方;其中,第一管道出口11及第二管道出口12处均设置有开关阀门。
53.泥浆储存箱6的端部设置第一箱体出口13、第二箱体出口14及第三箱体出口15;第一箱体出口13位于新鲜泥浆室601的底端中心位置处,第二箱体出口14位于再生泥浆室602的底端中心位置处,第三箱体出口15位于待净化泥浆室603的底端中心位置处;第一箱体出口13、第二箱体出口14及第三箱体出口15的出口端均位于流槽7的上方;其中,第一箱体出
口13、第二箱体出口14及第三箱体出口15处均设置开关阀门;流槽7由远离送浆池3的一端向靠近送浆池3的一端倾斜设置;利用流槽7对新泥浆或再生泥浆进行输送,由于其上部开口的结构特点,避免了砂石堵塞,保证了泥浆循环顺利进行。
54.本实施例中,泥浆输送管道9通过u型插销与泥浆储存箱6中的竖向隔板固定连接;泥浆储存箱6内的再生泥浆室602的个数可以是大于等于1的任何数,对应的泥浆输送管道9上的第二管道出口12或泥浆储存箱6上的第二箱体出口14与再生泥浆室602一一对应。
55.本实施例中,泥浆输送管道9的一端与第一泥浆泵4相连,另一端与泥浆净化设备8的出浆口802连接;所述泥浆输送管道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及第二控制阀门;开挖槽段中设置有泥浆循环管路,所述泥浆循环管路包括第三泥浆泵及塑料软管,第三泥浆泵设置在开挖槽段中,塑料软管的一端与第三泥浆泵连接,另一端接引至泥浆储存箱6的待净化泥浆室603中;由于泥浆净化设备的分离净化速度较慢,故经施工槽段循环的泥浆,通过塑料软管暂时存放在待净化泥浆室内;泥浆净化设备8的进浆口801通过连接软管,深入之待净化泥浆室中;再生泥浆室602的个数根据开挖槽段所需的泥浆量增加;第一箱体出口13、第二箱体出口14及第三箱体出口15对应设置在泥浆储存箱6的下方,用于将泥浆储存箱6中的泥浆通过流槽6输送至送浆池3中。
56.送浆池3布设在泥浆储存箱6的侧边地面上,并与搅拌池2同侧设置;送浆池3为在地面上向下开挖预设深度后的圆形坑槽结构;送浆池3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二泥浆泵5;所述第二泥浆泵5安装在第二泵体支架上,第二泵体支架为钢结构支架,并安放在送浆池3的上方;第二泥浆泵4的出口端与专用泥浆管道的一端相连,专用泥浆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胶管接引至开挖槽段。
57.人行楼梯设置在泥浆储存箱7的上方中心,人行楼梯10包括爬梯段及水平通道段;所述爬梯段倾斜设置在泥浆储存箱6的侧边,靠近新鲜泥浆室601一侧设置,且置于搅拌池2与送浆池3之间;所述水平通道段横跨泥浆储存箱6的顶部设置,泥浆输送管道9靠近所述水平通道设置;爬梯段的下端与地面连接,爬梯段的上端与所述水平通道段段一端连接,所述水平通道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泥浆净化设备8处;通过在泥浆储存箱的上方设置人行楼梯,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检修。
58.泥浆棚16罩设在搅拌池2、送浆池3、泥浆储存箱6及泥浆净化设备8的外侧;泥浆棚16采用钢结构棚,所述钢结构棚的底部四周与地面固定;钢结构棚的侧边设置有门洞;避免泥浆被雨水以及烈日影响,造成泥浆污染或者大量蒸发,从而降低泥浆护壁性能。
59.本实施例中,新鲜泥浆室601、再生泥浆室602及待净化泥浆室603可以采用独立的无盖箱体结构依次排放设置而成;其中,再生泥浆室602的个数可以根据泥浆用量适应选择;泥浆输送管道9上均匀设置有若干u型插销,所述u型插销的一端与泥浆输送管道9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独立的无盖箱体结构的侧壁固定,以使泥浆输送管道9与所述独立的无盖箱体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
60.如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具体如下:
61.首先原料存放区的原料投入搅拌池进行充分搅拌,之后打开第一控制阀门,通过第一泥浆泵泵送至新鲜泥浆室或再生泥浆室,开挖槽段需要泥浆护壁时,打开第一箱体出口处的阀门,新泥浆或再生泥浆通过流槽流入送浆池中,利用专用泥浆管道与第二泥浆泵相连,泥浆输送采用专用泥浆管道接胶管送至施工槽段;经施工槽段循环的泥浆通过塑料
软管暂时存放在待净化泥浆室中,由于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泥浆要与地下水、泥土、沙石、混凝土接触,其中难免会混入细微的泥沙颗粒、水泥成分与有害离子,必然会使泥浆受到污染而变质。因此,泥浆使用一个循环之后,要对泥浆进行分离净化,尽可能提高泥浆的重复使用率,待净化泥浆室中的浆液通过软管与进浆口在泥浆净化装置中分解为砂土和回收泥浆,砂土通过出砂口收集,回收泥浆通过出浆口和输送管道进入再生泥浆箱中,回收泥浆经过分离净化之后,虽然清除了许多混入其间的土渣,但并未恢复其原有的护壁性能,因为泥浆在使用过程中,要与地基土、地下水接触,并在槽壁表面形成泥皮,这就会消耗泥浆中的膨润土、纯碱和cmc等成分,并受混凝土中水泥成分与有害离子的污染而削弱了泥浆的护壁性能;因此,回收泥浆经过分离净化之后,还需调整其性能指标,恢复其原有的护壁性能,此时,打开第二管道出口处的阀门补充新泥浆,以使再生泥浆室内的新泥浆与回收泥浆混合形成再生泥浆,使再生泥浆基本上恢复原有的护壁性能,尽管回收泥浆基本上恢复了原有的护壁性能,但总不如新泥浆的性能优越,因此,回收泥浆不宜单独使用,应同新泥浆掺合在一起使用。
62.本实施例中,劣化泥浆是指浇灌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时同混凝土接触受水泥污染而变质劣化的泥浆,以及经过多次重复使用,粘度和比重已经超标却又难以分离净化使其降低粘度和比重的超标泥浆;在进行泥浆循环时,应对泥浆稳定性、密度、粘度、含砂率、ph值指标进行检验,当泥浆变为劣化泥浆时,用罐车装运废浆运走外弃。
63.开挖槽段施工完成后,分别开启第一箱体出口13、第二箱体出口14及第三箱体出口15处的开关阀门,以将第一箱体出口13、第二箱体出口14及第三箱体出口15中残留的泥浆排出。
64.本实施例所述的泥浆循环系统,原料存放区位于搅拌池附近,用于存放膨润土、纯碱、cmc等原料;搅拌池用于搅拌原料,其上方固定有第一泥浆泵,第一泥浆泵与泥浆输送管道连接;送浆池用于通过上方固定的第二泥浆泵向开挖槽段输送来自流槽的泥浆;人行楼梯位于若干泥浆储存箱的中央,可供人行走;泥浆输送管道位于楼梯附近,其上设置若干管道出口,所述管道出口处设置开关阀门,与泥浆储存箱内侧各泥浆室一一对应;泥浆储存箱下方设置有若干箱体出口,并安装开关阀门;待净化泥浆室的上方放置泥浆净化设备;泥浆净化设备的出浆口与泥浆输送管道连接,进浆口深入待净化泥浆室,出砂口处可放置砂土收集箱,用于存储筛分出来的砂土;泥浆棚位于泥浆循环系统上方,避免泥浆被雨水以及烈日影响,造成泥浆污染或者大量蒸发,从而降低泥浆护壁性能。
6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泥浆循环系统,布局合理,搅拌池和送浆池均为在地下开挖的预设深度的坑槽,更加节约场地;流槽修筑在地面上供泥浆流动,在泥浆箱末端封闭,在送浆池处开口,打开对应箱体出口处的阀门浆液便可直接流入送浆池,流槽相比于管道不会轻易被砂石堵塞,可以保证泥浆循环顺利进行;泥浆输送管道靠近楼梯,方便人员开关阀门,其一端位于搅拌池附近,方便进浆,另一端与泥浆净化设备出浆口连接,方便输送净化泥浆至再生泥浆室;通过设置泥浆棚,避免泥浆循环受到天气影响。
66.上述实施例仅仅是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之一,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仅仅受本实施例的限制,还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替换及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