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沟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70470发布日期:2022-06-11 00:27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沟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及沟渠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沟渠。


背景技术:

2.当前,在河道沟渠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河道两侧设置斜坡护岸,避免河道两侧的泥土流入河道内部造成河道堵塞,同时也降低河道垮塌的风险,保证河道的安全。
3.目前,在河道护岸建设的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在河道的两侧岸边采用石块或砖块堆砌一层砖墙结构,避免水土流失。然而,这种结构在大型河道构建中,仍然存在一定风险。例如,在遇到冲击力较大的洪水时,由于河道护岸结构不是很稳固,通常造成河道护岸砖墙被冲垮,从而造成河道两侧的泥土及石块流入,引起河道扩宽及周边田地遭受破坏。经过发明人的进一步调研,发现出现类似垮塌事件的河道护岸,其建设过程中仅仅采用混泥土和石块沿着河道两侧的泥土进行堆砌,而在堆砌的砖块及石块之间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稳固结构设置,导致一旦洪水冲击力过大,部分石块或砖块被破坏,其周边的石块或砖块就会沿着破口位置不断被冲走,导致整体护岸被破坏。
4.因此,基于上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沟渠,通过对主河道两侧的护岸进行合理设计和构建,有效保证护岸结构的稳固以及河道沟渠的生态环保性,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沟渠,通过对主河道两侧的护岸进行合理设计和构建,有效保证护岸结构的稳固以及河道沟渠的生态环保性,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沟渠,包括位于主河道两侧的护岸以及设置于护岸顶部的沟渠主道;所述护岸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混泥土墙,护岸的两侧为砖墙结构的斜坡;所述沟渠主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种植环保植被的植被槽,植被槽内部填充有种植土;沟渠主道的两侧顶部间隔排布且对称设置有多个安装槽,安装槽上铺设有铺路板;所述沟渠主道靠近主河道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植被槽的第一流道,植被槽的下部靠近主河道一侧的位置开设有用于连通主河道的第二流道。
8.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为圆孔结构,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用于防止流道堵塞的过滤网。该过滤网的设置,主要用于防止流道堵塞,保证正常的流道能够通水流通。当沟渠主道上的水位较高时,沟渠主道内部的水会通过第一流道流入到靠近主河道一侧的植被槽中,植被槽中的水分浸入到其底部,并通过第二流道直接流入主河道内部。
9.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沟渠主道内侧方向的顶面,铺路板嵌入安装槽内部进行固定安装;所述铺路板的整体外形为方形板结构。
10.优选的,所述斜坡靠近主河道的两侧外表面均为斜面,斜坡通过底层砖、中层砖以及顶层砖堆砌构成。
11.优选的,所述底层砖铺设在斜坡底部,所述底层砖、中层砖以及顶层砖的左端均设置有配合凸起,底层砖、中层砖以及顶层砖的右端均设置有与配合凸起相匹配的配合槽;所述底层砖的底面为平面结构,底层砖以及中层砖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锥形柱结构的配合柱;所述中层砖以及顶层砖的底面均设置有与配合柱相匹配的圆锥形配合孔;上下相邻的所述底层砖、中层砖以及顶层砖之间通过配合柱嵌入配合孔进行堆砌安装;左右相邻的所述底层砖、中层砖以及顶层砖之间通过配合凸起嵌入配合槽内进行拼接安装。通过砖块结构的设置,使上下砖块以及左右砖块之间进行相互嵌入拼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砖墙结构的稳定性,再加上砖墙堆砌过程中还要在堆砌缝隙中渗入混凝土,更能够进一步加强护岸结构的稳固性能。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河道护岸遇到洪水容易被冲垮的情况发生,提高河道安全性能。
12.优选的,所述配合孔为盲孔结构,配合孔的深度大于配合柱的高度且小于单块中层砖的厚度;所述中层砖的厚度与顶层砖和底层砖厚度相等。
13.优选的,所述配合凸起的凸出高度小于或等于配合槽的凹陷深度;所述配合柱设置在其所在砖体顶面的中心位置;所述配合孔位于其所在砖体底面的中心位置。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的轴心位置与沟渠主道的顶面之间距离为10cm~15cm,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孔径均为3cm~5cm;所述第二流道的轴心与植被槽的底面之间距离为5cm~10cm。植被槽的设置,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在沟渠主道的两侧种植绿色植被,从而对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形成绿色生态河道沟渠。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一方面,本技术通过对护岸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对构成斜坡的砖块进行合理改进设计,使河道砖墙结构形成之后,能够减轻洪水冲垮河道的风险,甚至还能够避免砖块之间被冲散分离,利于提高河道护岸的整体稳固性。
17.另一方面,本技术通过在沟渠主道两侧设置植被槽,方便在沟渠主道两侧种植绿色植被,利于改善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在沟渠主道上铺设铺路板,在沟渠主道上部形成人行道路,利于行人通行。
18.再一方面,本技术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设计,能够在沟渠主道内部的水位过高时,将水流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排入到主河道内部,避免沟渠主道水位过高而引起的道路淌水麻烦。本技术结构设计相对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河道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沟渠主道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局部视图a;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斜坡砖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主河道;2、护岸;3、斜坡;4、混泥土墙;5、沟渠主道;6、植被槽;7、铺路板;8、安装槽;9、种植土;10、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12、过滤网;13、底层砖;14、中层砖;15、顶层砖;16、配合槽;17、配合凸起;18、配合柱;19、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如图1-4所示:
26.一种新型河道生态沟渠,包括位于主河道1两侧的护岸2以及设置于护岸2顶部的沟渠主道5;所述护岸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混泥土墙4,护岸2的两侧为砖墙结构的斜坡3;所述沟渠主道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种植环保植被的植被槽6,植被槽6内部填充有种植土9;沟渠主道5的两侧顶部间隔排布且对称设置有多个安装槽8,安装槽8上铺设有铺路板7;所述沟渠主道5靠近主河道1一侧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植被槽6的第一流道10,植被槽6的下部靠近主河道1一侧的位置开设有用于连通主河道1的第二流道11。
27.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11均为圆孔结构,且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11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用于防止流道堵塞的过滤网12。该过滤网12的设置,主要用于防止流道堵塞,保证正常的流道能够通水流通。当沟渠主道5上的水位较高时,沟渠主道5内部的水会通过第一流道10流入到靠近主河道1一侧的植被槽6中,植被槽6中的水分浸入到其底部,并通过第二流道11直接流入主河道1内部。
28.优选的,所述安装槽8开设在沟渠主道5内侧方向的顶面,铺路板7嵌入安装槽8内部进行固定安装;所述铺路板7的整体外形为方形板结构。
29.优选的,所述斜坡3靠近主河道1的两侧外表面均为斜面,斜坡3通过底层砖13、中层砖14以及顶层砖15堆砌构成。
30.优选的,所述底层砖13铺设在斜坡3底部,所述底层砖13、中层砖14以及顶层砖15的左端均设置有配合凸起17,底层砖13、中层砖14以及顶层砖15的右端均设置有与配合凸起17相匹配的配合槽16;所述底层砖13的底面为平面结构,底层砖13以及中层砖14的上表面均设置有锥形柱结构的配合柱18;所述中层砖14以及顶层砖15的底面均设置有与配合柱18相匹配的圆锥形配合孔19;上下相邻的所述底层砖13、中层砖14以及顶层砖15之间通过配合柱18嵌入配合孔19进行堆砌安装;左右相邻的所述底层砖13、中层砖14以及顶层砖15之间通过配合凸起17嵌入配合槽16内进行拼接安装。通过砖块结构的设置,使上下砖块以及左右砖块之间进行相互嵌入拼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砖墙结构的稳定性,再加上砖墙堆砌过程中还要在堆砌缝隙中渗入混凝土,更能够进一步加强护岸2结构的稳固性能。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河道护岸2遇到洪水容易被冲垮的情况发生,提高河道安全性能。
31.优选的,所述配合孔19为盲孔结构,配合孔19的深度大于配合柱18的高度且小于单块中层砖14的厚度;所述中层砖14的厚度与顶层砖15和底层砖13厚度相等。
32.优选的,所述配合凸起17的凸出高度小于或等于配合槽16的凹陷深度;所述配合柱18设置在其所在砖体顶面的中心位置;所述配合孔19位于其所在砖体底面的中心位置。
33.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10的轴心位置与沟渠主道5的顶面之间距离为10cm~15cm,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11的孔径均为3cm~5cm;所述第二流道11的轴心与植被槽6的底面
之间距离为5cm~10cm。植被槽6的设置,主要目的在于方便在沟渠主道5的两侧种植绿色植被,从而对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形成绿色生态河道沟渠。
3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5.一方面,本技术通过对护岸2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对构成斜坡3的砖块进行合理改进设计,使河道砖墙结构形成之后,能够减轻洪水冲垮河道的风险,甚至还能够避免砖块之间被冲散分离,利于提高河道护岸2的整体稳固性。
36.另一方面,本技术通过在沟渠主道5两侧设置植被槽6,方便在沟渠主道5两侧种植绿色植被,利于改善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在沟渠主道5上铺设铺路板7,在沟渠主道5上部形成人行道路,利于行人通行。
37.再一方面,本技术通过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11的设计,能够在沟渠主道5内部的水位过高时,将水流通过第一流道10和第二流道11排入到主河道1内部,避免沟渠主道5水位过高而引起的道路淌水麻烦。本技术结构设计相对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及推广价值。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