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2017发布日期:2022-06-21 23:1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江河护岸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


背景技术:

2.公告号为cn 207047780 u、公开日2018年2月27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钩连紧密的新型护岸框架,它包含三根相同杆件构成的主体,所述杆件为两端垂直于中间杆段的“z”型杆,其中两根杆件在水平面上垂直交叉相连形成“卍”型结构,另一根杆件的中间杆段垂直贯穿于上述两根杆件所在水平面的交叉点,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杆件结构的两端弯折处分别固定连接“c”型钩和钩连扣,多个主体之间通过将“c”型钩钩连入钩连扣中进行紧密钩连。采用上述结构的护岸框架,具有以下技术问题:
3.第一,两根杆件在水平面上垂直交叉相连形成“卍”型结构,另一根杆件的中间杆段垂直贯穿于上述两根杆件水平面的交叉点,三者之间装配不便;
4.第二,三根杆件的受力点集中在交叉点,此处受力大,单跟杆件容易损坏,进而导致整体护岸框架的拆解;
5.第三,“c”型钩和钩连扣,需要人工将其钩连,装配时间长,效率低;
6.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护岸钩连件。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以解决现有护岸框架装配不便的技术问题。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其特征是,包括:
9.连接梁,其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件;
10.u形件,u形件固接在所述连接梁的两端,相邻两个 u形件之间平行设置,相邻两个u形件的开口方向之间垂直设置。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第一,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种部件,一个为连接梁,一个为u形件,便于制作加工;连接梁与u形件通过对应的连接件相连接,装配方便;连接梁与u形件的连接点位于连接梁的两端,受力分散对称,提高了护岸钩连件的使用寿命;
13.第二,在流速较小的地方和崩窝治理时,采用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具有较好的缓流促淤作用。其防冲机理是由于杆件伸入水体中,水体受到扰动,会对床面阻力分布、水流结构以及泥沙运动等产生影响,通过消能,减缓水流流速,阻止河坡泥沙起动和扬动,并促使泥沙落淤,保障河坡稳定而不致发生崩岸。
14.为解决连接梁两侧u形件结构不一致导致加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梁两端的连接件包括:
15.第一连接件,其沿连接梁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件的厚度小于连接梁的厚度,第一连接件上设置第一连接孔;
16.第二连接件,其沿连接梁高度方向设置,第二连接件的高度小于连接梁的高度,第二连接件上设置第二连接孔。
17.本实用新型将连接梁的两端设置第一、二连接件设计为两个垂直设置的构件,从而可以将连接梁两端的u形件设计为同样的结构,便于加工制造与装配,降低成产成本。
18.为解决u形件与连接梁连接不牢靠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u形件包括: 第一梁;
19.第二梁,其设置在第一梁两端,第二梁与第一梁垂直设置;其中一个第二梁端部设置连接槽,连接槽沿第二梁长度方向设置,连接槽与对应的第一/二连接件插接配合,连接槽上设置第三连接孔。
20.本实用新型将第二梁端部设置插接槽,将连接梁的第一/二连接件插接在对应的插接槽中,整体上形成方形体结构;采用插接连接,二者的接触面积大,增加连接牢靠性。
21.为进一步解决u形件与连接梁连接不牢靠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梁的第一/二连接件与对应的u形件通过第三连接件相连接。
22.本实用新型在插接的基础上,通过第三连接件进行紧固,进一步加强连接牢靠性。
23.为解决第一/二连接件在第二梁内窜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置压紧保护板,其用于压紧第一/二连接件、加工有连接槽的u形件第二梁端部。
24.为解决压紧保护板采用何种结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压紧保护板为整体结构的l形板,l形板的一个面板与第二梁侧壁压紧接触,l形板的另一个面板与第二梁顶板、第一/二连接件侧壁压紧接触,进一步紧固连接梁与u形件的连接。
25.为解决整体压紧保护板受力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压紧保护板为分体机构,包括第一压紧保护板、第二压紧保护板,第一压紧保护板、第二压紧保护板分别套设在u形件第二梁两侧的第三连接件上。
26.本实用新型将压紧保护板设计为分体结构,使得第三连接件与压紧保护板的受力均匀对称。
27.为解决第一/二连接件、连接槽偏向设置导致受力不均导致钩连件易损坏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二连接件位于连接梁端部的中部;所述连接槽位于u形件第二梁端部的中部,采用中位设计,保证受力均匀,延长钩连件的使用寿命。
28.为解决第三连接件采用何种结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连接件为螺栓螺母结构,连接方便。
29.为解决钩连件采用不透水混凝土导致促淤作用减弱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护岸钩连件为透水混凝土浇筑结构,改善其透水性,增大对河底淤泥的缓流和促淤作用。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的第一u形件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的第二u形件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的连接梁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的第一u形件与连接梁的连接状态剖视图;
35.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的第二u形件与连接梁的连接状态剖视图;
36.图7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的第一u形件与连接梁的连接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实施例1
38.如图1-6所示,一种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其为透水混凝土浇筑结构,包括连接梁1和u形件2。
39.如图1所示,连接梁1,包括梁体10、梁体10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
40.第一连接件11,其沿梁体10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件11的厚度小于梁体10的厚度,第一连接件11上设置第一连接孔110。
41.第二连接件12,其沿梁体10高度方向设置,第二连接件12的高度小于梁体10的高度,第二连接件12上设置第二连接孔120。
42.u形件2,其固接在连接梁1的两端,包括第一u形件20、第二u形件21。
43.第一u形件20、第二u形件21结构完全相同,第一u形件20、第二u形件21之间平行设置。第一u形件20、第二u形件21不同的是:第一u形件20、第二u形件21的开口方向之间垂直设置。
44.如图2所示,第一u形件20包括第一梁200、第二梁201。第二梁201设置在第一梁200两端,第二梁201与第一梁200垂直设置;其中一个第二梁201端部设置第一连接槽2010,连接槽沿第二梁长度方向设置,连接槽与对应的第一/二连接件插接配合,连接槽上设置第三连接孔2011。
45.如图3所示,第二u形件21包括第一梁210、第二梁211。
46.第二梁211设置在第一梁210两端,第二梁211与第一梁210垂直设置;其中一个第二梁211端部设置第二连接槽2110,连接槽2110沿第二梁211长度方向设置,连接槽2110与对应的第一/二连接件插接配合,连接槽上设置第四连接孔2111。
47.如图5所示,连接梁的第一/二连接件与对应的u形件通过第三连接件相连接。第三连接件为螺栓40、螺母41结构。
48.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种部件,一个为连接梁,一个为u形件,便于制作加工;连接梁与u形件通过对应的连接件相连接,装配方便;连接梁与u形件的连接点位于连接梁的两端,受力分散对称,提高了护岸钩连件的使用寿命;
49.利用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保护河底河岸的方法:在流速较小的地方和崩窝治理时,采用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护底护岸钩连件具有较好的缓流促淤作用。其防冲机理是由于杆件伸入水体中,钩连件之间相互钩连在一起,水体受到扰动,会对床面阻力分布、水流结构以及泥沙运动等产生影响,通过消能,减缓水流流速,阻止河坡泥沙起动和扬动,并促使泥沙落淤,保障河坡稳定而不致发生崩岸。
50.实施例2
5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三连接件的螺栓40上设置压紧保护板42,其用于压紧第一/二连接件、加工有连接槽的u形件第二梁端部,见图7。
52.压紧保护板为整体结构的l形板。
53.实施例3
54.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压紧保护板为分体机构,包括第一压紧保护板42、第二压紧保护板43,第一压紧保护板42、第二压紧保护板43分别套设在u形件第二梁两侧的第三连接件上,见图5、6。
55.实施例4
5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一连接件11位于连接梁1一端部的中部;第二连接件12位于连接梁1另一端部的中部;第一、二连接槽位于u形件第二梁端部的中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