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下开式堰门分流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0263发布日期:2022-07-26 21:0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智能下开式堰门分流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流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下开式堰门分流井。


背景技术:

2.液压下开式堰门是一种雨污分流设备。液动下开式堰门用于管道、箱涵或渠道中,可以起到冲洗、防倒灌、调节流量的作用,该设备向下开启,不占用上部空间,故称下开式堰门。
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 207436201 u的“一种带下开式堰门和液动上开式闸门的分流井系统”,所述分流井井体侧壁开设有入水口、截污口、出水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出水口处的下开式堰门,用于控制所述出水口的过水量;设置在靠近所述截污口处的液动上开式闸门,用于控制所述截污口的过水量。与现有的分流井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流井系统具有智能排水的效果,通过液动上开式闸门和/或下开式堰门的开度的调控,实现水体的顺畅排放和合理分流,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下开式堰门的选择还能起到很好的防倒灌的作用。
4.但现有技术中,液压下开式堰门的闸门与两侧的门框之间属于滑动卡接安装,闸门开启或关闭时均会与门框的导轨之间发生摩擦,长期使用后的闸门,其边侧与门框之间的摩擦损耗严重,或水流的冲击力造成的闸门与门框之间发生碰撞而损伤,均会造成液压下开式堰门的闸门边侧密封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液压下开式堰门的闸门与两侧的门框之间属于滑动卡接安装,闸门开启或关闭时均会与门框的导轨之间发生摩擦,长期使用后的闸门,其边侧与门框之间的摩擦损耗严重,或水流的冲击力造成的闸门与门框之间发生碰撞而损伤,均会造成液压下开式堰门的闸门边侧密封性能降低的问题,而提出的智能下开式堰门分流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智能下开式堰门分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堰门,所述堰门包括两个滑轨,所述两个滑轨的内侧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滑槽之间活动安装有闸门,两个所述滑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且两个滑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架,所述闸门的顶部对称活动安装有两个液压杆,两个所述滑轨的内侧均对称活动卡接有两个滚珠,且两个滑轨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卡接有强磁块a,所述强磁块a的一端插接有卡栓,且卡栓的外侧与安装槽的一端卡接,两个所述滑轨的内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侧滑动安装有强磁块b,且强磁块b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封堵块,所述滑槽的内侧均匀活动安装有多个刮板。
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槽a,且两个限位槽a的外侧均开设有排污槽。
8.优选的,所述顶架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槽b,且顶架的顶部贯穿开设有插
槽。
9.优选的,所述限位槽a的内侧与滑轨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限位槽b的内侧与滑轨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插槽的内侧与液压杆的外侧活动安装。
10.优选的,所述闸门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半球体,所述排污槽的顶部与滑槽的底部相连通。
11.优选的,所述井体的前端开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的后端相连通有分流槽。
12.优选的,所述分流槽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a,且分流槽的后端开设有闸口,所述闸口的内侧与堰门的外侧固定安装,所述井体的后端开设出水口b。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堰门,实现了当闸门下移过程中,其两侧将与滑槽内侧的滚珠发生滚动接触,从而降低闸门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并且因强磁块a与强磁块b之间的磁斥力作用,使得强磁块b一端安装的封堵块能始终保持与闸门外侧的紧密贴附,即使在封堵块摩擦损耗厚度减小后,也会因强磁块b向外推动而始终保持闸门与滑轨之间的密封性能。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堰门,实现了在闸门靠近水流冲击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半球体,当水流冲击闸门时,可将水流向外侧引导,均匀分散水流的冲击力,避免冲击过大而造成闸门损坏。
16.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底座,实现了在闸门沿滑槽滑动时,闸门的外侧将不断地循环挤压和释放可弹性形变的刮板,从而将滑槽内侧的脏污或铁锈刮擦去除,刮擦下的杂物将沿滑槽掉落至底座的排污槽中,最后随冲击水流而去除,提升了闸门运作时的流畅度,减小了闸门边侧的摩擦力,从而提升本堰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智能下开式堰门分流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智能下开式堰门分流井堰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智能下开式堰门分流井堰门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智能下开式堰门分流井滑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智能下开式堰门分流井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例说明:1、井体;2、堰门;21、滑轨;210、滑槽;22、闸门;20、底座;23、顶架;24、液压杆;211、滚珠;213、安装槽;214、强磁块a;215、卡栓;216、活动槽;217、强磁块b;218、封堵块;212、刮板;201、限位槽a;230、限位槽b;231、插槽;220、半球体;10、进水口;11、分流槽;12、出水口a;13、闸口;14、出水口b;202、排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
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下开式堰门分流井,包括井体1,井体1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堰门2,井体1的前端开设有进水口10,且进水口10的后端相连通有分流槽11,分流槽11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a12,且分流槽11的后端开设有闸口13,闸口13的内侧与堰门2的外侧固定安装,井体1的后端开设出水口b14。
26.下面具体说一下其堰门2和底座20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7.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堰门2包括两个滑轨21,两个滑轨21的内侧均开设有滑槽210,且两个滑槽210之间活动安装有闸门22,闸门22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半球体220,两个滑轨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20,且两个滑轨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架23,闸门22的顶部对称活动安装有两个液压杆24,两个滑轨21的内侧均对称活动卡接有两个滚珠211,且两个滑轨21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安装槽213,安装槽213的内侧卡接有强磁块a214,强磁块a214的一端插接有卡栓215,且卡栓215的外侧与安装槽213的一端卡接,两个滑轨21的内侧对称开设有两个活动槽216,活动槽216的内侧滑动安装有强磁块b217,且强磁块b21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封堵块218。
28.其整个堰门2达到的效果为,闸门22顶部的两个液压杆24外接控制装置,即可达到自动感应雨量或人工远程控制堰门2开闭状态的调整,当需要关闭堰门2时,两个液压杆24将携带闸门22在其两侧的滑轨21的滑槽210内侧向下位移,关闭堰门2,当闸门22下移过程中,其两侧将与滑槽210内侧的滚珠211发生滚动接触,从而降低闸门22与滑槽210之间的摩擦力,并且在滑轨21外侧的安装槽213内安装有强磁块a214,在滑轨21内侧的活动槽216内安装有强磁块b217,因强磁块a214与强磁块b217之间的磁斥力作用,而将强磁块b217向闸门22一侧推动,使得强磁块b217一端安装的封堵块218能始终保持与闸门22外侧的紧密贴附,即使在封堵块218摩擦损耗厚度减小后,也会因强磁块b217向外推动而始终保持闸门22与滑轨21之间的密封性能,并且在闸门22靠近水流冲击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半球体220,当水流冲击闸门22时,可将水流向外侧引导,均匀分散水流的冲击力,避免冲击过大而造成闸门22损坏。
29.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滑槽210的内侧均匀活动安装有多个刮板212,底座20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槽a201,且两个限位槽a201的外侧均开设有排污槽202,顶架23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槽b230,且顶架23的顶部贯穿开设有插槽231,限位槽a201的内侧与滑轨21的底部固定安装,限位槽b230的内侧与滑轨21的顶部固定安装,插槽231的内侧与液压杆24的外侧活动安装,排污槽202的顶部与滑槽210的底部相连通。
30.其整个的底座20达到的效果为,在闸门22沿滑槽210滑动时,闸门22的外侧将不断地循环挤压和释放可弹性形变的刮板212,从而将滑槽210内侧的脏污或铁锈刮擦去除,避免闸门22与滑轨21之间的滑槽210内含有堵塞物而影响闸门22运作,并且刮擦下的杂物将沿滑槽210掉落至底座20的排污槽202中,最后随冲击水流而去除,提升了闸门22运作时的流畅度,减小了闸门22边侧的摩擦力,从而提升本堰门2的使用寿命。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