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5881发布日期:2022-05-11 15:1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泵站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预制泵站,是一种集潜水泵、泵站设备、除污格栅设备、控制系统及远程监控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的产品。
3.根据专利号为cn10601340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渣一体化智能预制泵站,其通过设置带有圆柱形进渣凹槽的泵站底座,将颗粒等垃圾物通过圆弧形的泵站底座上表面因自重滑落限制在凹槽底部,当螺旋输送机工作时,所述输送管下端伸出转动轴处用于螺旋进渣,实现对凹槽底部内的水和颗粒的混合物进行抽吸,对底座内的污水进行清除,保持底部的清洁,但是该种方式依旧容易使得泵站内壁粘粘污垢,使得清污不足,同时泵站使用后,容易出现异味,使得供水后对水资源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智能控制系统,以解决泵站除污方式不足和泵站内存在异味影响水质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泵站井筒,所述泵站井筒的内部下方安装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水管,所述泵站井筒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液位计,所述泵站井筒的一侧开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内部设置有防於组件,所述泵站井筒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分流组件。
6.进一步地,所述防於组件包括有安装于进水管内部的多个滤网,所述进水管的上方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底部固定有多个刮板,所述进水管的底部通过引导口连通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一侧下方贯穿有排污管。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进水管进水,多个滤网可逐一拦截污渍,之后随着气缸运行,可通过推动调节板使得多个刮板靠近滤网,将滤网表面拦截的污渍推入至引导口中,从而使得在进水管后续进水后,水流进入时的冲击力会进一步让污渍滑落至收纳槽,防止污渍进入泵站,使得泵站更加安全耐用,且处于收纳槽中的污渍可通过排污管排出。
8.进一步地,所述刮板与滤网相贴合,所述刮板与引导口相对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刮板将滤网表面拦截的污渍推入至引导口中。
10.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组件包括有固定于泵站井筒内部另一侧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四周固定有承载片,所述承载片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导流条,所述承载片的外表面一侧固定有容置框,所述容置框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层。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进水管进水,水流由于进水速度及落差会对承载片造成冲击,使得承载片通过转轴转动,且水流与承载片接触会被其引导至容置框方向,从而可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对水流进行吸附除味,使得水流后续滑落更加洁净,并且通过承载片
作为中转,可使得水流更具活性,并且可降低水流落差产生的噪音,使得泵站使用更加环保。
12.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片位于进水管的一侧下方,多个所述导流条均呈等腰梯形并朝容置框方向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通过导流条将水流引导至容置框方向。
14.进一步地,所述泵站井筒的顶部安装有人孔,所述泵站井筒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潜水泵、液位计、气缸电性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控制系统分别对潜水泵、液位计、气缸进行控制。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防於组件,随着进水管进水,多个滤网可逐一拦截污渍,之后随着气缸运行,可通过推动调节板使得多个刮板靠近滤网,将滤网表面拦截的污渍推入至引导口中,从而使得在进水管后续进水后,水流进入时的冲击力会进一步让污渍滑落至收纳槽,防止污渍进入泵站,使得泵站更加安全耐用,且处于收纳槽中的污渍可通过排污管排出,避免了泵站除污方式不足的情况。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分流组件,随着进水管进水,水流由于进水速度及落差会对承载片造成冲击,使得承载片通过转轴转动,且水流与承载片接触会被其引导至容置框方向,从而可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对水流进行吸附除味,使得水流后续滑落更加洁净,并且通过承载片作为中转,可使得水流更具活性,并且可降低水流落差产生的噪音,使得泵站使用更加环保,避免了泵站内存在异味影响水质的情况。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泵站井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泵站井筒;2、人孔;3、控制系统;4、进水管;5、潜水泵;6、输水管;7、液位计;8、防於组件;801、滤网;802、气缸;803、调节板;804、刮板;805、收纳槽;806、引导口;807、排污管;9、分流组件;901、支架;902、转轴;903、承载片;904、导流条;905、容置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齐实施例进行说明。
26.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智能控制系统,如图1-4所示,包括泵站井筒1,泵站井筒1的内部下方安装有潜水泵5,潜水泵5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水管6,泵站井筒1的内部一侧安装有液位计7,泵站井筒1的一侧开设有进水管4,进水管4的内部设置有防於组件8,防於组件8包括有安装于进水管4内部的多个滤网801,进水管4的上方安装有气缸802,气缸802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连接有调节板803,调节板803的底部固定有多个刮板804,进水管4的底部通过
引导口806连通有收纳槽805,收纳槽805的一侧下方贯穿有排污管807,泵站井筒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分流组件9,分流组件9包括有固定于泵站井筒1内部另一侧的支架901,支架90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902,转轴902的四周固定有承载片903,承载片903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导流条904,承载片903的外表面一侧固定有容置框905,容置框905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层,泵站井筒1的顶部安装有人孔2,泵站井筒1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系统3,控制系统3分别与潜水泵5、液位计7、气缸802电性连接,以便控制系统3分别对潜水泵5、液位计7、气缸802进行控制。
27.参阅图1、2和4,防於组件8包括有安装于进水管4内部的多个滤网801,进水管4的上方安装有气缸802,气缸802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连接有调节板803,调节板803的底部固定有多个刮板804,刮板804与滤网801相贴合,刮板804与引导口806相对应,以便刮板804将滤网801表面拦截的污渍推入至引导口806中,进水管4的底部通过引导口806连通有收纳槽805,收纳槽805的一侧下方贯穿有排污管807,随着进水管4进水,多个滤网801可逐一拦截污渍,之后随着气缸802运行,可通过推动调节板803使得多个刮板804靠近滤网801,将滤网801表面拦截的污渍推入至引导口806中,从而使得在进水管4后续进水后,水流进入时的冲击力会进一步让污渍滑落至收纳槽805,防止污渍进入泵站,使得泵站更加安全耐用,且处于收纳槽805中的污渍可通过排污管807排出。
28.参阅图1-4,分流组件9包括有固定于泵站井筒1内部另一侧的支架901,支架90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902,转轴902的四周固定有承载片903,承载片903位于进水管4的一侧下方,多个导流条904均呈等腰梯形并朝容置框905方向设置,以便通过导流条904将水流引导至容置框905方向,承载片903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导流条904,承载片903的外表面一侧固定有容置框905,容置框905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吸附层,随着进水管4进水,水流由于进水速度及落差会对承载片903造成冲击,使得承载片903通过转轴902转动,且水流与承载片903接触会被其引导至容置框905方向,从而可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对水流进行吸附除味,使得水流后续滑落更加洁净,并且通过承载片903作为中转,可使得水流更具活性,并且可降低水流落差产生的噪音,使得泵站使用更加环保。
29.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随着进水管4进水,多个滤网801可逐一拦截污渍,之后随着气缸802运行,可通过推动调节板803使得多个刮板804靠近滤网801,将滤网801表面拦截的污渍推入至引导口806中,从而使得在进水管4后续进水后,水流进入时的冲击力会进一步让污渍滑落至收纳槽805,防止污渍进入泵站,且处于收纳槽805中的污渍可通过排污管807排出,同时在进水管4进水后,水流由于进水速度及落差会对承载片903造成冲击,使得承载片903通过转轴902转动,且水流与承载片903接触会被其引导至容置框905方向,从而可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对水流进行吸附除味,使得水流后续滑落更加洁净,并且通过承载片903作为中转,可使得水流更具活性,并且可降低水流落差产生的噪音,使得泵站使用更加环保耐用。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