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48327发布日期:2022-08-31 12:1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漂浮垃圾清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在河网密布的平静水面上利用船体运动自行收集漂浮垃圾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但河道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日趋严重。特别是气温的升高,河道里时常会有各种藻类生物的泛滥,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饮水安全。传统的河道清理垃圾多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这种方式费时费力费功,效率低下,更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在酷暑的高温天气或寒冷的冬天,打捞垃圾的工人可能会因劳作疲惫而中暑或脚底湿滑而不慎落水。
3.专利号cn200920217050.x一种清除水面漂浮垃圾多功能船,专利号cn201010001102.7一种能清理水面漂浮物和垃圾的履带式多功能环保船,专利号cn201020121361.9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专利号cn201220281686.2一种水面漂浮垃圾自动捕集船,专利号cn201320611203.5一种太阳能水面垃圾及漂浮物回收船,专利号cn201510312291.2全自动水面漂浮垃圾及水生植物打捞压缩船,等等。从网上搜索到的资料来看,已有的清漂船都是大型作业船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个是船体巨大,根本不能行驶进在小型河道中;第二个问题是采用大型机械作业,耗费能源,不利于环保;第三则是需采用多人操作,不能减少人力资源。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之不足,采用双船体设计,利用在船体行进中水的阻力及水流的变化,将水面上漂浮的垃圾进行自动吸收进船舱。在收集过程中,只需一人操作船体行进即可完成对河道漂浮垃圾的清理工作,可大幅提高河道漂浮垃圾收集工作的效率和保障环卫工人的健康与人身安全。
5.本实用新型创新船箱分离技术,分箱符合流体力学结构,适应不同宽窄的水巷河道清除垃圾,作业机动灵活;分离箱前有挡板,防止水流循环垃圾倒流,后有翻板,方便船箱完成清漂后的垃圾采集、转移;分离箱后置翻板上设计有若干长短不一的锥柱,防止塑料薄膜或软纸片堵塞泄水孔而增大船的行进阻力;可采用光伏电池的太阳能技术,更节能环保;设计有信息发射、接收模块,可遥控船的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清理河网水巷水面漂浮垃圾的船,采用双体船设计,利用在船体行进中水的阻力及水流的变化,将水面上漂浮的垃圾进行自动收集。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原理是它在行进过程中利用水的流动自动将漂浮垃圾吸入船舱内,倒退时或水回流时设计侧斜角度的挡板自动拦阻垃圾,船侧舷和不同宽度的船舱分体组合,是适应不同宽窄的水网巷道的新型垃圾清理船只。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结构科学,符合流体力学原理,制造工艺简单,模块
组合,灵活方便实用,操控性好,可遥控。
附图说明
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特点,附图中:
10.图1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结构示意图
11.图2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浮箱(1a)外侧结构示意图
12.图3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浮箱(1b)内侧结构示意图
13.图4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后背结构示意图
14.图5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甲板结构示意图
15.图6 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栅栏结构示意图
16.图7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箱体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17.图8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箱体连接杆卡扣结构示意图
18.图9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采集挡板结构示意图
19.图10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触须结构示意图
20.图11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门轴插管1a4结构示意图
21.图12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门轴插管1b4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浮箱(1a、1b) 2.推进器 3.电源 4.电机 5.信号接受模块 6.甲板 7.栅栏 8.箱体连接杆 9.采集挡板 10.触须 11.导线 12.遥控器(1a11、1a12、1b11、1b12).钩柱(1a2、1b2).挂钩孔(1a21、1a22、1b21、1b22).安装孔(1a3、1b3).卡孔(1a4、1b4).门轴插管(1a41、1b41).圆管(1a42、1b42).阻尼板(1a5、1b5). 插孔螺母(1a6、1b6).橡胶圈(1a7、1b7). 栅栏插槽 21.传动轴 22.紧固圈 23.螺旋桨 61.甲板伸缩杆 62.圆环 63.传动轴固定孔 64.电源固定孔 65.电机固定孔 66.信号接收模块固定孔(7a、7b).栅栏挂钩 71.锥柱 81.套管 82.拉管 83.钢珠 84.弹孔 85.挂钩 821.弹簧 91.门轴 101.螺纹端 102.触须杆 103.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1-12:
24.在图1-12所示实施例中,一种河网水巷漂浮垃圾清理船,设置有浮箱(1a、1b)、推进器2、电源3、电机4、信号接受模块5、甲板6、栅栏7、箱体连接杆8、采集挡板9、触须10、导线11、遥控器12、钩柱(1a11、1a12、1b11、1b12)、挂钩孔(1a2、1b2)、安装孔(1a21、1a22、1b21、1b22)、卡孔(1a3、1b3)、门轴插管(1a4、1b4)、圆管(1a41、1b41)、阻尼板(1a42、1b42)、插孔螺母(1a5、1b5)、橡胶圈(1a6、1b6)、栅栏插槽(1a7、1b7)、传动轴21、紧固圈22、螺旋桨23、甲板伸缩杆61、圆环62、传动轴固定孔63、电源固定孔64、电机固定孔65、信号接收模块固定孔66、栅栏挂钩(7a、7b)、锥柱71、套管81、拉管82、钢珠83、弹孔84、挂钩85、弹簧821、门轴91、螺纹端101、触须杆102、浮球103
25.实施本实用新型,首先分浮箱(1a、1b)、推进器2、电源3、电机4、信号接受模块5、甲板6、栅栏7、箱体连接杆8、采集挡板9、触须10、导线11和遥控器12几大部分生产,左右浮箱(1a、1b)由甲板6和箱体连接杆8连接,四个甲板伸缩杆61上的圆环62套在浮箱(1a、1b)上的四个钩柱(1a11、1a12、1b11、1b12)上,箱体连接杆8的挂钩85钩住浮箱(1a、1b)上的卡孔
(1a3、1b3),电源3、电机4和遥控接受模块5依次放置于甲板6对应螺丝孔(64、65、66)用螺丝、螺母紧固,电源3、电机4和遥控接受模块5之间有导线11连接。
26.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右浮箱(1a、1b)前端内侧设计有门轴插管(1a4、1b4),采集挡板9的门轴91插进的门轴插管(1a4、1b4)的圆管(1a41、1b41)里,两块采集挡板9向内可以全部打开,受阻尼板(1a42、1b42)阻挡向外只能与左右浮箱(1a、1b)成900左右。
27.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右浮箱(1a、1b)内侧后部开有栅栏插槽(1a7、1b7),外侧前、中、后部嵌入橡胶滚轮(1a6、1b6),减缓碰撞力度保护船只。
28.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右浮箱(1a、1b)头部外侧有触须10插孔螺母(1a5、1b5),触须杆102最前端连接有弹性滚动浮球103,触碰到物体时球可以滚动,触须杆102的螺纹端101旋进插孔螺母(1a5、1b5),两根触须10张合角度可以调节。
29.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箱体连接杆8,它由套管81、拉管82、钢珠83、挂钩85、弹簧821构成,拉管82中间设有四个弹簧821和四粒钢珠83,套管81开有若干钢珠孔84,其孔径比钢珠83略小。两边抽动拉管82时,钢珠83受到拉力会脱离小孔,向拉伸方向运动,到下一个小孔时便自动弹出锁定拉杆。本结构采用左右拉管82分别用两颗钢珠83同时固定拉管82,能使拉管82更稳固、不晃动。
30.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甲板6两侧各有两根可调节长度的伸缩杆61,端头有圆环62,可分别挂在左右浮箱(1a、1b)尾部的甲板6的挂钩柱(1a11、1a12、1b11、1b12)中。伸缩杆61原理与上述箱体连接杆8抽动原理相同。
31.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栅栏7可折叠拉伸,从左右浮箱(1a、1b)中后部内侧所开有的栅栏插槽(1a7、1b7)中插入,栅栏7两侧的栅栏挂钩(7a、7b)分别钩住浮箱(1a、1b)的对应挂钩孔(1a2、1b2)即可,栅栏7吃水深度比左右浮箱(1a、1b)的吃水深度稍深,栅栏7表面分布有高低不等的锥柱71,设计目的是阻挡碎布纸片或塑料薄膜等垃圾紧贴栅栏7减小水流阻力的作用。
32.实施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推进器2采用舷外挂机方式,传动轴21一端与电机4连接,另一端穿过甲板6传动轴固定孔63与螺旋桨23连接,在内河及较窄的河道中采用电动螺旋推进器,电源3以蓄电池供电,如果需要也可在船的左右浮箱(1a、1b)的安装孔(1a21、1a22、1b21、1b22)上加装太阳能光伏电池供电,如遇晴热天气多余电力还可以给蓄电池充电。
33.实施本实用新型,根据水面垃圾情况及水巷宽度,调节船头触须10张角,以便高效采集垃圾分布面积。
34.实施本实用新型,在船上装备信号接收模块5,使用遥控器12在岸边对船进行操控,特别适合城镇水巷和景观湖面漂浮垃圾的清理保洁。
35.实施本实用新型,当垃圾收集有一定量时,遥控船只靠边转移垃圾后继续作业。
36.实施本实用新型,对于制作材料的替换和附加其他功能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