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机构以及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84486发布日期:2023-08-03 18:3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操纵机构以及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操纵机构以及作业机。


背景技术:

1、以往,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操纵机构以及专利文献2、3中公开的作业机。

2、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操纵机构具有:转动轴,能绕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轴心转动;以及操作构件(推土操作杆),配置于转动轴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而与转动轴一体转动。

3、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作业机在搭载于机体的驾驶席的前方,设置有操纵台。在该操纵台设置有把持操作的操纵构件。

4、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作业机具有搭载有驾驶席的机体。在机体的驾驶席的侧方设置有操纵台,在该操纵台上设置有对搭载于作业机的液压致动器进行操作的操纵构件和卸载杆。卸载杆构成为能够在妨碍驾驶者相对于驾驶席乘降的第一姿势与容许驾驶者相对于驾驶席乘降的第二姿势之间切换。在第一姿势下,容许由操纵构件操作的操作对象的动作,在第二姿势下,阻止所述操作对象的动作。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7-239304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7-126898公报”

9、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9-1167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在以往的操纵机构中,在转动轴的下方配置有通过操作构件操作的控制阀,利用连杆机构联动连结该控制阀和转动轴。因此,以往的操纵机构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因此,存在无法有效利用操纵机构的下方空间这样的问题。

3、然而,若驾驶者在使手臂向前方伸展的状态下长时间操作操纵构件,则会疲劳。在该情况下,考虑在操纵台上设置从该操纵台侧向驾驶席侧延伸的扶手。在具备该扶手的操纵台的该扶手的侧方设置与所述操纵构件不同的操作构件的情况下,若将支承该操作构件的操作支承机构设置于扶手的下方,则存在驾驶者的膝盖、大腿会碰到该操作支承机构这样的问题。

4、另外,以往,在操纵台上设置扶手的情况下,与卸载杆分开设置。在该情况下,会导致结构的复杂化、成本提高。

5、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下方空间的操纵机构及具备该操纵机构的作业机。

6、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设置于操纵台的扶手的下方,使支承操作构件的操作支承机构不突出。

7、另外,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操纵台设置实现容许及阻止由操纵构件操作的操作对象的动作的功能和扶手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成本降低的作业机。

8、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9、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操纵机构具备:转动轴,其能绕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轴心转动;操作构件,其配置于所述转动轴的轴心方向的一端侧而与所述转动轴一体转动;角度传感器,其配置于所述转动轴的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而检测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角;以及中立返回机构,其使所述操作构件从操作的操作位置返回到中立位置,且设置在所述操作构件与所述角度传感器之间。

10、另外,所述中立返回机构具有:联动轴,其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交叉的第二水平方向配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上方侧;联动臂,其枢轴支承连结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侧,且以上方突出状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以及中立返回弹簧,其由外嵌于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侧的螺旋弹簧形成,且为了使所述操作构件返回到中立位置而对所述联动轴施力。

11、另外,所述中立返回机构具有托架构件,该托架构件配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上方侧,且枢轴支承壳体构件,该壳体构件收容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侧及所述中立返回弹簧。

12、另外,具备摆动限制机构,该摆动限制机构限制所述操作构件从中立位置起的操作量,且在所述操作构件和所述角度传感器之间与所述中立返回机构沿所述转动轴排列配置。

13、另外,所述摆动限制机构具有:支承片,其从所述转动轴向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侧突出;限制轴,其安装于所述支承片;以及抵接构件,其配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上方侧,且在所述操作构件从中立位置起被操作后的操作位置抵接所述限制轴来限制所述操作构件的摆动。

14、另外,所述支承片包括:第一支承片,其从所述转动轴向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的一侧突出;以及第二支承片,其从所述转动轴向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的另一侧突出,所述限制轴具有:第一限制轴,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承片,且在将所述操作构件从中立位置向一方操作时,与所述抵接构件抵接;以及第二限制轴,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承片,且在将所述操作构件从中立位置向另一方操作时,与所述抵接构件抵接,所述第一限制轴及所述第二限制轴以能相对于所述抵接构件进退的方式被安装。

15、另外,所述抵接构件具有:第一限制部,供所述第一限制轴抵接;以及第二限制部,供所述第二限制轴抵接,所述第一限制部及所述第二限制部从所述抵接构件的下表面向上方凹陷设置而形成。

16、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作业机具备上述操纵机构。

17、另外,所述作业机具备:机体;驾驶席,其搭载于所述机体;操纵台,其设置于所述驾驶席的前方;能进行摆动操作的操作构件,其配置于所述操纵台;以及操作支承机构,其支承所述操作构件,所述操纵台包括从该操纵台侧向后方延伸的中空状的扶手,所述操作支承机构具有所述中立返回机构、以及对所述操作构件从中立位置起的操作量进行限制的摆动限制机构,且所述操作支承机构收容于所述扶手的中空内部。

18、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作业机具备:机体;驾驶席,其搭载于所述机体;操纵台,其设置于所述驾驶席的前方;能进行摆动操作的操作构件,其配置于所述操纵台;以及操作支承机构,其支承所述操作构件,所述操纵台包括从该操纵台侧向后方延伸的中空状的扶手,所述操作支承机构具有使所述操作构件从操作的操作位置返回到中立位置的中立返回机构、以及对所述操作构件从中立位置起的操作量进行限制的摆动限制机构,且所述操作支承机构收容于所述扶手的中空内部。

19、另外,所述操作支承机构具有:转动轴,其通过所述操作构件的摆动操作而绕轴心转动;以及轴支承构件,其将所述转动轴以能绕轴心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所述转动轴配置于所述扶手的上壁的下方,且从该扶手的机体宽度方向一端侧向机体宽度方向突出配置。

20、另外,所述中立返回机构具有:弹簧装置,其配置于所述上壁与所述转动轴之间,且具有使所述操作构件返回到中立位置的中立返回弹簧;以及托架构件,其支承所述弹簧装置并且安装于所述上壁,所述上壁上的安装所述托架构件的托架安装部从下方向上方凹陷设置而形成。

21、另外,所述摆动限制机构与所述中立返回机构沿所述转动轴排列配置。

22、另外,所述摆动限制机构具有:支承片,其固定于所述转动轴;抵接构件,其与所述支承片对置;以及限制轴,其以能相对于所述抵接构件进退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支承片,在使所述操作构件从中立位置摆动时通过与所述抵接构件抵接来限制所述操作构件的摆动。

23、另外,所述支承片包括:第一支承片,其从所述转动轴向前方侧突出;以及第二支承片,其从所述转动轴向后方侧突出,所述限制轴包括:第一限制轴,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承片;以及第二限制轴,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承片,所述抵接构件配置于所述转动轴的上方,且具有:在将所述操作构件从中立位置向一方操作时所述第一限制轴抵接的第一限制部;以及在将所述操作构件从中立位置向另一方操作时所述第二限制轴抵接的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及所述第二限制部从所述抵接构件的下表面向上方凹陷设置而形成。

24、另外,所述操纵台具有:基台,其竖立设置于所述机体;以及操纵台主体,其配置于所述基台的上部,操纵台主体包括: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基台;以及所述扶手,所述扶手具有:扶手基部,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侧方;以及扶手主体,其从所述扶手基部向驾驶席侧延伸,所述操作构件配置于所述扶手基部的与所述安装部相反一侧,所述操作支承机构收容于所述扶手基部。

25、另外,具备角度传感器,该角度传感器检测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方向及操作量,所述角度传感器收容于所述安装部。

26、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扶手从所述操纵台的机体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向后方延伸,所述操纵台包括:操纵构件,其安装于该操纵台并由驾驶者把持操作;以及上翻式扶手,其从该操纵台的机体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向后方延伸,所述上翻式扶手构成为能在妨碍驾驶者相对于所述驾驶席乘降的第一姿势与容许驾驶者相对于所述驾驶席乘降的第二姿势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姿势下,容许由所述操纵构件操作的操作对象的动作,在所述第二姿势下,阻止所述操作对象的动作。

27、另外,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他方式所述涉及的作业机:具备机体;驾驶席,其搭载于所述机体;以及操纵台,其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所述驾驶席的前方,且安装有把持操作的操纵构件,所述操纵台包括从该操纵台侧向后方延伸的上翻式扶手,所述上翻式扶手构成为能在妨碍驾驶者相对于所述驾驶席乘降的第一姿势与容许驾驶者相对于所述驾驶席乘降的第二姿势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姿势下,容许由所述操纵构件操作的操作对象的动作,在所述第二姿势下,阻止所述操作对象的动作。

28、另外,所述操纵台具有:基台,其竖立设置于所述机体;以及操纵台主体,其配置于所述基台的上部,操纵台主体包括: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基台;以及所述上翻式扶手,所述上翻式扶手具有:扶手基部,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侧方;以及扶手主体,其枢轴支承于所述扶手基部,所述扶手主体能在从所述扶手基部向后方延伸的形成所述第一姿势的下降位置、与从所述下降位置转动至上方侧的形成所述第二姿势的上升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更。

29、另外,具备检测所述扶手主体的位置的检测开关。

30、另外,具备阻尼器,该阻尼器设置于所述扶手基部或所述扶手主体的一侧,且通过与所述扶手基部或所述扶手主体的另一侧抵接来缓和使所述扶手主体从所述上升位置向所述下降位置转动时的冲击。

31、另外,具备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将所述扶手主体保持在所述下降位置及所述上升位置。

32、另外,具备:固定侧构件,其安装于所述扶手基部;以及轴,其支承于所述固定侧构件而与所述扶手主体一体转动,所述固定侧构件具有支承所述轴的轴心方向一端侧的第一支承部和支承所述轴的轴心方向另一端侧的第二支承部,所述保持机构组装在所述第一支承部与所述第二支承部之间。

33、另外,所述保持机构具有:第一构件,其安装于所述固定侧构件;第二构件,其能一体转动地且在轴心方向滑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轴;以及弹簧构件,其将所述第二构件按压于所述第一构件。

34、另外,所述保持机构具有:凸轮突起,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构件或所述第二构件的一侧;以及凸轮斜面,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构件或所述第二构件的另一侧且与所述凸轮突起抵接,所述凸轮突起和所述凸轮斜面相互抵接,从而以从所述下降位置与所述上升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在下降位置侧使所述扶手主体向下降位置转动且从所述中途位置在上升位置侧使所述扶手主体向上升位置转动的方式使弹簧构件的作用力作用。

35、另外,所述保持机构在所述扶手主体位于所述上升位置时,通过所述凸轮突起与所述凸轮斜面抵接,使弹簧构件的作用力向使所述扶手主体从所述下降位置向所述上升位置转动的方向作用。

36、另外,具备:阻尼器,其设置于所述扶手基部或所述扶手主体的一侧,且通过与所述扶手基部或所述扶手主体的另一侧抵接来缓和使所述扶手主体从所述上升位置向所述下降位置转动时的冲击;以及可动侧构件,其与所述轴一体转动,并且安装于所述扶手主体,所述阻尼器设置于所述扶手基部,所述可动侧构件具有与所述阻尼器抵接的阻尼器抵接部。

37、发明效果

38、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操纵机构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变薄。由此,能够有效利用操纵机构的下方空间。

39、另外,根据上述的作业机,将扶手形成为中空状,在该扶手的中空内部收容具备中立返回机构及摆动限制机构的操作支承机构,从而能够防止支承操作构件的操作支承机构向扶手的下方突出。

40、另外,根据上述的作业机,通过使扶手具有实现容许及阻止由操纵构件操作的操作对象的动作的功能,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成本降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