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64115发布日期:2022-05-18 00:26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预制桩以施工速度快、现场管理简便、质量控制好及工程造价低的优点成为越来越多桩基础的首选方案。目前多采用从地面开始施工的方法,即在基坑开挖之前,从地面开始打桩,采用送桩技术将管桩沉入设计深度,这种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序安排,存在送桩深度过大,尤其是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极易造成预制桩倾倒、破损等问题。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开挖范围内均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黏土,先施工预制桩再开挖土方时会将预制桩冲倒,造成大面积预制桩倾斜质量事故,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工程造价。
3.故如何保证预制桩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安全,同时减小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施工振动、应力挤压对深基坑支护桩的影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方法,来解决如何保证预制桩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安全,同时减小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施工振动、应力挤压对深基坑支护桩的影响的问题。
5.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方法,该方法步骤具体如下:
6.s1、安装测斜仪及基坑自动化检测设备;
7.s2、施工应力释放孔及应力释放沟;
8.s3、预制桩锤击施工;
9.s4、监测反馈动态调整施工顺序及通过应力释沟、应力释放孔完成应力释放;
10.s5、根据检测数据理论计算选取合适的施工机具;
11.s6、清槽及局部坑共坑开挖。
12.作为优选,步骤s1中的安装测斜仪及基坑自动化检测设备具体如下:
13.s101、安装超厚淤泥区深基坑支护桩;
14.s102、在冠梁上安装自动观测用静力水准仪和倾角传感器;
15.s103、在锚杆上安装轴力计,预埋好测斜管后进行土方预开挖;
16.s104、土方开挖过程中观测对上层土的开挖对下层土体的影响,通过测斜仪检测土体移动进行理论分析土方开挖对淤泥层预制桩桩身受力的影响以及机械对桩的影响进而指导施工,避免因机械挠动造成桩基倾斜破坏。
17.更优地,步骤s2中的施工应力释放孔及应力释放沟具体如下:
18.s201、平整基坑四周3m范围内淤泥质土;
19.s202、应力释放沟开挖修正;
20.s203、排除积水;
21.s204、钻机就位;
22.s205、成孔同时安装pvc(四周打孔)塑料管并在塑料管周围灌注粗砂:应力释放孔施工时采用隔三打一的跳打方式进行转圈施工,按顺序依次打孔,打出应力释放孔及时进行pvc塑料管和灌砂处理;
23.s206、钻机移位;
24.s207、施工结束后清理现场。
25.更优地,步骤s202中的应力释放沟开挖修正具体如下:
26.s20201、为了保证人防车库预制工程方桩施工过程中减弱挤土效应,满足应力释放要求,在车库冠梁内侧四周布置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孔直径300mm,间距1000mm,居中放置直径50mm的pvc塑料管,pvc塑料管与孔壁间填充粗砂, pvc塑料管外露300mm;
27.s20202、应力释放沟宽1米,深1.5米;其中,应力释放孔的施工应根据观测成果及时进行调整,如施工后在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仍然大于报警值,则应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增加孔数。原则为首先考虑在临近施工区域的内排孔间再增加倍数的孔位,从而保证本次防护效果最大限度的经济有效。
28.更优地,步骤s203中的排除积水具体如下:
29.s20301、沿基坑边先开挖到比车库垫层低50cm的位置,铺设一圈石子,放置排水管有泥土进入堵塞;
30.s20302、在将管壁开好孔的pvc-u波纹管沿沟放置,中间留出11个砌集水井的位置;
31.s20303、等集水井砌筑完成,在pvc-u波纹管上覆盖850mm的石子滤水层,再回填砂砾土至-2.61m;
32.s20304、在集水坑放置水泵抽水,将打桩的挤压水及时排掉。
33.更优地,步骤s3中的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具体如下:
34.s301、砂砾土回填;
35.s302、平整场地;
36.s303、测量放样;
37.s304、桩基就位;
38.s305、沉桩;具体如下:
39.s30501、起锤轻击,在两台经纬仪的检核下使桩保持垂直,无异常时即可正式沉桩;
40.s30502、在开始锤击时,落距应较小,当入土一定深度并待桩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沉桩;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选用;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顺序可采用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或从中间向四周施打;
41.s30503、锤击沉桩,桩帽和桩锤之间应用竖纹硬木或盘圆层叠的钢丝绳作锤垫其厚度取150~200mm;
42.s306、沉桩到位;
43.s307、接桩或截桩;
44.s308、验桩。
45.更优地,步骤s305中的沉桩具体如下:
46.s30501、起锤轻击,在两台经纬仪的检核下使桩保持垂直,无异常时即可正式沉桩;
47.s30502、在开始锤击时,落距应较小,当入土一定深度并待桩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沉桩;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选用;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顺序可采用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或从中间向四周施打;
48.s30503、锤击沉桩,桩帽和桩锤之间应用竖纹硬木或盘圆层叠的钢丝绳作锤垫其厚度取150~200mm。
49.更优地,步骤s4中的监测反馈动态调整施工顺序及通过应力释沟、应力释放孔完成应力释放具体如下:
50.s401、采用自动化基坑变形监测系统自开挖开始到预制桩施工完毕实时进行变形观测;
51.s402、自动化基坑变形监测系统通过智能节点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利用 4g/5g网络实时发送到云平台,实现即时预警及报警,监测数据经过统计和处理后自动生成相应的曲线和报表;
52.s403、通过检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顺序和应力释放孔内排水保证支护结构稳定。
53.更优地,步骤s5中的根据检测数据理论计算选取合适的施工机具是指通过选用的机械设备,反推预制桩在清槽、集水坑及中水处理站的局部坑开挖过程中,避免因土方开挖造成桩基倾倒;具体如下:
54.s501、挖掘机:采用大型300型反铲挖掘机、260型长臂挖掘机及小型60 挖掘机;
55.当基坑中用徐工xe215ca挖掘机,则挖掘机总重为21750kg,总长9565mm,履带轴距3462mm,最小回转半径为3.5m,估算挖掘机荷载为:
[0056][0057]
s502、土方车:土方外运采用前四后八自卸车外运,后轮双桥总轴重600kn;设汽车外侧轮距离基坑坡顶线3.5m,计算汽车等效分布荷载作用大小时,车轮扩散压力扩散角取30
°
,后轮双桥的轮压的扩散面积为 (2.4+2
×
3.5)
×
(1.6+2
×
3.5)=71.44m2;
[0058]
则汽车等效分布荷载为:
[0059][0060]
故21t的挖掘机的最小回转半径为3.5m,挖掘机的等效荷载为6.34kpa;若土方车外侧轮距离基坑坡顶线3.5m,则汽车的等效荷载为8.4kpa;由于汽车和挖掘机不能同时作用在一个,则嵌岩深度为ld=1.5b即可满足要求;施工机械包括满载的大型挖掘机和土方车,配合淤泥质土中作业钢板,尺寸为 6000*2000*20mm;花纹钢板尺寸为4000*2000*5mm进行铺路,即可满足要求;
[0061]
s503、确定施工挖掘机采用大型300型反铲挖掘机、260型长臂挖掘机及小型60挖掘机;运土车采用前四后八土方渣土车,配备小型农用车进行应急配合。
[0062]
更优地,步骤s6中的清槽及局部坑共坑开挖具体如下:
[0063]
s601、确定开挖顺序:1-1、2-1、1-2

2-2、1-3、2-3

1-4、2-4、1-5
ꢀ→
2-5、1-6、2-6

1-7、2-7

1-8;
[0064]
s602、两台挖机同时施工。
[0065]
本发明的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66]
(一)本发明施工淤泥区基坑支护时,利用在冠梁上安装静力水准仪、倾角传感器、在自进式锚杆上安装锚力计,采用华筑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不仅实现了连续、实时、在线监测,及时预报警提醒,确保在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及土方开挖过程基坑安全;
[0067]
(二)本发明利用安装测斜桩试验分析开挖卸荷对土体位移的大小及变化速率的影响,根据桩周土体的位移变化规律量化分析开挖卸荷对预制桩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验证淤泥质土预制桩开挖施工方法;利用深基坑周圈设置应力释放沟、应力释放孔;在预制桩施工的同时完成应力释放,解决了锤击沉桩造成的挤土效应、振动冲击对支护结构的影响难题;
[0068]
(三)本发明的应力释放孔的施工应根据观测成果及时进行调整,如施工后在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仍然大于报警值,则应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增加孔数;原则为首先考虑在临近施工区域的内排孔间再增加倍数的孔位,从而保证本次防护效果最大限度的经济有效;
[0069]
(四)本发明采用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和应力释放沟、应力释放孔技术,实时监测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锚杆拉力和地下水位,保证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基坑安全,并有效减小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施工振动、应力挤压对深基坑支护桩的影响;
[0070]
(五)本发明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应时时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变形、强度、稳定性自动化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基坑支护变形,对基坑整体稳定与变形进行安全评估,分析产生变形的原因,及时反馈施工,调整施工步骤及应力释放孔降水释放应力,从而进一步确保施工安全;
[0071]
(六)本发明在基坑土方开挖后在基坑四周设置应力释放孔,将中粗砂层内的承压水卸压,预制桩施工的挤土效应被应力释放孔释放,从而解决了深基坑内的预制混凝土桩施工极易引起挤土效应,而造成基坑支护坍塌即所谓的“包饺子”现象,保证了预制桩的施工质量,同时依托安装测斜桩试验分析了开挖卸荷对土体位移的大小及变化速率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验证淤泥质土预制桩开挖施工方法,选择最佳的淤泥质土开挖方案。
附图说明
[007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73]
附图1为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74]
附图2为人防车库预制工程方桩施工示意图;
[0075]
附图3为240*115*53小灰砖砌筑集水井φ2000的示意图;
[0076]
附图4为240*115*53小灰砖砌筑集水井φ1000的示意图;
[0077]
附图5为累计变化量时报表的界面截图;
[0078]
附图6为单次变化量时报表的界面截图;
[0079]
附图7为侧移与埋深的折线图;
[0080]
附图8为侧移与时间的折线图;
[0081]
附图9为开挖顺序示意图。
[0082]
图中:1、静力水准仪,2、水位观测仪,3、轴力计,4、倾角传感器,5、应力释放孔,6、应力释放沟,7、粗砂,8、工程桩,9、pvc塑料管,10、排水沟,11、石子过滤层,12、砂砾土,13、车库主体结构,14、pvc-u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83]
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方法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008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8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86]
实施例:
[0087]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方法,该方法步骤具体如下:
[0088]
s1、安装测斜仪及基坑自动化检测设备;
[0089]
s2、施工应力释放孔及应力释放沟;
[0090]
s3、预制桩锤击施工;
[0091]
s4、监测反馈动态调整施工顺序及通过应力释沟、应力释放孔完成应力释放;
[0092]
s5、根据检测数据理论计算选取合适的施工机具;
[0093]
s6、清槽及局部坑共坑开挖。
[0094]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1中的安装测斜仪及基坑自动化检测设备具体如下:
[0095]
s101、安装超厚淤泥区深基坑支护桩;
[0096]
s102、在冠梁上安装自动观测用静力水准仪1和倾角传感器4;
[0097]
s103、在锚杆上安装轴力计3,预埋好测斜管后进行土方预开挖;
[0098]
s104、土方开挖过程中观测对上层土的开挖对下层土体的影响,通过测斜仪检测土体移动进行理论分析土方开挖对淤泥层预制桩桩身受力的影响以及机械对桩的影响进而指导施工,避免因机械挠动造成桩基倾斜破坏。
[0099]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中的施工应力释放孔及应力释放沟具体如下:
[0100]
s201、平整基坑四周3m范围内淤泥质土;
[0101]
s202、应力释放沟6开挖修正;
[0102]
s203、排除积水:通过水位观测仪2测量水位深度,确保能够及时排水;
[0103]
s204、钻机就位;
[0104]
s205、成孔同时安装pvc(四周打孔)塑料管9并在塑料管周围灌注粗砂7:应力释放孔5施工时采用隔三打一的跳打方式进行转圈施工,按顺序依次打孔,打出应力释放孔5及时进行pvc塑料管9和灌砂处理;
[0105]
s206、钻机移位;
[0106]
s207、施工结束后清理现场。
[0107]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中的应力释放沟开挖修正具体如下:
[0108]
s20201、为了保证人防车库预制工程方桩施工过程中减弱挤土效应,满足应力释放要求,在车库冠梁内侧四周布置应力释放孔5,应力释放孔5直径300mm,间距1000mm,居中放置直径50mm的pvc塑料管9,pvc塑料管9与孔壁间填充粗砂7,pvc塑料管9外露300mm;
[0109]
s20202、应力释放沟6宽1米,深1.5米,如附图2所示;应力释放孔5 设置深度同工程桩8,应力释放孔5深度为13.5米。其中,应力释放孔5的施工应根据观测成果及时进行调整,如施工后在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仍然大于报警值,则应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增加孔数。原则为首先考虑在临近施工区域的内排孔间再增加倍数的孔位,从而保证本次防护效果最大限度的经济有效。
[0110]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3中的排除积水具体如下:
[0111]
s20301、沿基坑边先开挖到比车库垫层低50cm的位置,铺设一圈石子,并放置排水管有泥土进入堵塞;
[0112]
s20302、在将管壁开好孔的pvc-u波纹管14沿沟放置,中间留出11个砌集水井的位置;
[0113]
s20303、等集水井砌筑完成,在pvc-u波纹管14上覆盖850mm的石子滤水层11,再换填砂砾土12至-2.61m;
[0114]
s20304、在集水坑放置水泵抽水,将打桩的挤压水及时排掉。
[0115]
如附图3所示,在车库主体结构13处沿基坑周边换填石子过滤层11深 650mm,埋设φ200mmpvc-u波纹管14(管周围间距100mmφ10mm孔);沿基坑周边换填石子过滤层11深850mm;沿基坑周边开挖排水沟10,尺寸为 1500mm*2000mm。
[0116]
如附图4所示,240*115*53小灰砖砌筑集水井φ1000mm,深2m。
[0117]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3中的预制桩锤击沉桩施工具体如下:
[0118]
s301、砂砾土12回填;
[0119]
s302、平整场地;
[0120]
s303、测量放样;
[0121]
s304、桩基就位;
[0122]
s305、沉桩;具体如下:
[0123]
s30501、起锤轻击,在两台经纬仪的检核下使桩保持垂直,无异常时即可正式沉桩;
[0124]
s30502、在开始锤击时,落距应较小,当入土一定深度并待桩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沉桩;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选用;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顺序可采用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或从中间向四周施打;
[0125]
s30503、锤击沉桩,桩帽和桩锤之间应用竖纹硬木或盘圆层叠的钢丝绳作锤垫其厚度取150~200mm;
[0126]
s306、沉桩到位;
[0127]
s307、接桩或截桩;
[0128]
s308、验桩。
[0129]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305中的沉桩具体如下:
[0130]
s30501、起锤轻击,在两台经纬仪的检核下使桩保持垂直,无异常时即可正式沉桩;
[0131]
s30502、在开始锤击时,落距应较小,当入土一定深度并待桩稳定后,再按要求的落距沉桩;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选用;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顺序可采用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打或从中间向四周施打;
[0132]
s30503、锤击沉桩,桩帽和桩锤之间应用竖纹硬木或盘圆层叠的钢丝绳作锤垫其厚度取150-200mm。
[0133]
如附图5和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4中的监测反馈动态调整施工顺序及通过应力释沟、应力释放孔完成应力释放具体如下:
[0134]
s401、采用自动化基坑变形监测系统自开挖开始到预制桩施工完毕实时进行变形观测;
[0135]
s402、自动化基坑变形监测系统通过智能节点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利用 4g/5g网络实时发送到云平台,实现即时预警及报警,监测数据经过统计和处理后自动生成相应的曲线和报表;
[0136]
s403、通过检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顺序和应力释放孔内排水保证支护结构稳定。
[0137]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5中的根据检测数据理论计算选取合适的施工机具具体如下:
[0138]
通过支护桩上安装侧测斜仪试验设置的6个测点可以看出随着埋深的增加位移的变化曲线,如附图7所示,其中穿插每一标号分别在4m、6m、7m、7.5m、 8m时随着时间位移的变化曲线图,第一天测点数据是测斜仪初始偏移,以后每天测的位移都要减去第一天的位移,得到最终土的滑动位移。取一个特征点来代表。
[0139]
开挖面下4m内位移变化比较明显,受卸土及施工影响较大,开挖面下4m 外受外界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受基坑开挖的影响,4m以下土体的位移较小,基本不变。其中在4m、6m、7m、7.5m、8m时从第4天标号到第25天标号2、4、6 偏移的大体规律是一样的,1、3、5的规律也是一样的。从第4天标号到第25 天这些标号的数据显示都是4m,6m的时候变化明显,然后逐渐趋于稳定,到 8m的时候位移基本不变,大致为0。
[0140]
如附图8所示,随着基坑的开挖,土体会发生位移,对土体的影响深度在 8m的范围内,0-6m时随着开挖深度,土体受开挖到影响较大,发生的位移较大, 6m以后逐渐趋于稳定,到8m时基本稳定,土体的开挖对其影响较小。
[0141]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5中的根据检测数据理论计算选取合适的施工机具是指通过选用的机械设备,反推预制桩在清槽、集水坑及中水处理站的局部坑开挖过程中,避免因土方开挖造成桩基倾倒;具体如下:
[0142]
s501、挖掘机:采用大型300型反铲挖掘机、260型长臂挖掘机及小型60 挖掘机;
[0143]
当基坑中用徐工xe215ca挖掘机,则挖掘机总重为21750kg,总长9565mm,履带轴距3462mm,最小回转半径为3.5m,估算挖掘机荷载为:
[0144][0145]
s502、土方车:土方外运采用前四后八自卸车外运,后轮双桥总轴重600kn;设汽车外侧轮距离基坑坡顶线3.5m,计算汽车等效分布荷载作用大小时,车轮扩散压力扩散角取30
°
,后轮双桥的轮压的扩散面积为 (2.4+2
×
3.5)
×
(1.6+2
×
3.5)=71.44m2;
[0146]
则汽车等效分布荷载为:
[0147][0148]
故21t的挖掘机的最小回转半径为3.5m,挖掘机的等效荷载为6.34kpa;若土方车外侧轮距离基坑坡顶线3.5m,则汽车的等效荷载为8.4kpa;由于汽车和挖掘机不能同时作用在一个,则嵌岩深度为ld=1.5b即可满足要求;施工机械包括满载的大型挖掘机和土方车,配合淤泥质土中作业钢板,尺寸为 6000*2000*20mm;花纹钢板尺寸为4000*2000*5mm进行铺路,即可满足要求;
[0149]
s503、确定施工挖掘机采用大型300型反铲挖掘机、260型长臂挖掘机及小型60挖掘机;运土车采用前四后八土方渣土车,配备小型农用车进行应急配合。
[0150]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6中的清槽及局部坑共坑开挖具体如下:
[0151]
s601、确定开挖顺序:1-1、2-1、1-2

2-2、1-3、2-3

1-4、2-4、1-5
ꢀ→
2-5、1-6、2-6

1-7、2-7

1-8,如附图9所示;
[0152]
s602、两台挖机同时施工。
[0153]
本发明所涉及材料与设备包括:
[0154]
1、主要施工机具:
[0155][0156]
2、主要测量设备
[0157]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卷尺等;
[0158]
3、主要施工材料
[0159][0160]
本发明的质量控制如下:
[0161]
1、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18,《建筑基坑工程检查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9-2013等相关规范、规程规定。
[0162]
2、材料质量控制
[0163]
201.材料保证措施
[0164]
我方将严格按照要求的时间做好材料的前期备品备料和相关检验工作,确保材料及时进场并及时验收合格。
[0165]
202.工程材料的施工质量要求
[0166]
a.施工前应对材料、设备的材质、规格、型号等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0167]
b.在工程施工时,需要充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密切配合各专业协调施工,以便做好工序交叉和搭接工作,确保基坑支护正常进行,避免返工。
[0168]
3、施工质量控制
[0169]
301.预制桩施工: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预制高强混凝土方桩》图集l15g329施工。桩顶标高偏差
±
100mm,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偏差
±
50mm。垂直度偏差1%。
[0170]
302.基坑土方施工:应遵循分段开挖,分段支护的原则,不得一次挖完再进行支护的方式施工;施工前应对锚钉的位置、钻孔深度、直径、角度长度、注浆配比、压力、注浆量、及强度等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0171]
本发明的安全措施如下:
[0172]
1、施工过程中及时作好基坑口的临边围护,禁止高空抛物、严防坠落。
[0173]
2、基坑开挖应分层进行,高差不宜过大。土质越软,高差应越小。
[0174]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0175]
4、桩进场卸货吊运注意吊点及场地存储的稳定安全性。
[0176]
5、桩身对接过程中注意下面操作员的位置,保证不在液压管范围内。
[0177]
6、现场用电实行电焊机和机械设备一机一闸一保护。有专职电工负责施工期间的用电安全,并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检查。
[0178]
7、打桩严禁超负荷作业,不准超力矩,仰角也不得超过限度,以防“翻车”事故。
[0179]
8、严禁酒后上班的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一经发现即刻令其退场。
[0180]
9、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任何时间不搞违章作业。施工现场内严禁吸烟。
[0181]
本发明的效益分析如下:以本工程为例,与深基坑内灌注桩相比,预制桩施工节约成济效益分析见表:
[0182][0183]
一支预制方桩桩长16米,1150支桩长18400米。
[0184]
通过上表对比分析,利用该方法与普通预制桩施工相比,造价节约1150*15%*256*16+900000-42100-12520=1551940元,经济效益较好。
[0185]
10.2社会和环保效益:
[0186]
采用本工法有效解决了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在开挖过程中大面积倾倒、移位等施工难题,也解决了基坑内施工预制桩挤土效应对基坑支护的不利影响,间接起到了排水降水的作用,保证了预制桩施工质量。同时采用本工法可以实现锤击送预制工程桩,保证垂直度,不必采取其他措施保证桩身及承台的承载力问题。则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及质量的完美结合,同时,节省了成本,节约矿产资源;节约辅助钢材等。施工快捷、减少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单位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0187]
应用实例:
[0188]
3.1青岛幼儿师范项目
[0189]
3.1.1工程概况: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期)工程位于胶州市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路以南、淮河路以北。本工程基坑开挖范围内均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黏土,如果先施工预制桩再开挖土方时会将预制桩冲倒,造成大面积预制桩倾斜质量事故,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工程造价。
[0190]
3.1.2施工效果:运用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应力释放沟、应力释放孔技术。在基坑土方开挖后在基坑四周设置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孔。依托安装测斜桩试验分析了开挖卸荷对土体位移的大小及变化速率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验证淤泥质土预制桩开挖施工方法,选择最佳的淤泥质土开挖方案。
[0191]
3.1.3应用效果:通过采用本工法,加快了施工进度,且保证了主体结构的施工质
量,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我公司的社会信誉。
[0192]
3.2观澜文苑二期项目
[0193]
3.2.1工程概况:观澜文苑二期项目位于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交大大道以西、闽江路以南、珠江路以北、汇英街以东,由6#、7#、8#、9#、10#、b1#、 b2#、地下车库组成。为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桩基施工。
[0194]
3.2.2施工效果:采用测斜测量,分析桩身位移产生的影响,对送桩器的应用控制得当,保证了桩在对桩、送桩过程中的完美结合。开挖后桩身无大偏斜。
[0195]
3.2.3应用效果:通过采用本发明解决了近海超厚淤泥区深基坑内预制桩桩基施工倾倒、破损,大面积倾斜等质量事故,得到了监理及甲方的一致好评,应用前景较广,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019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