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水抗震的沉管隧道管节

文档序号:29572591发布日期:2022-04-09 04: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防水抗震的沉管隧道管节,至少包括依次铺设连接的节段,相邻的节段之间在接头部位设置有gina止水带和omega止水带,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智能位移传感器,安装于接头部位的安装孔内,且在接头部位均匀分布,用于监测相邻的节段之间的位移;预埋卡槽,在接头部位均匀分布;调节单元,与预埋卡槽的位置一一对应,且两者分别位于相邻的两节段接头部位的两侧,包括调节杆、调节电机和电动千斤顶,调节杆的顶部设置有能够活动插入预埋卡槽内部的卡舌,卡舌插入后调节杆与预埋卡槽之间能够相对旋转且两者的轴向相对位移被锁死,调节电机和电动千斤顶固定安装于节段接头部位的安装孔内,调节杆的尾部与电动千斤顶通过螺纹连接,电动千斤顶在电机的驱动下控制调节杆旋转,从而调节相邻两节段之间的间距;控制单元,包括接收模块、存储模块以及计算模块和控制模块,接收模块与智能位移传感器连接并接收智能位移传感器的编号信息和所采集的位移数据;存储模块中存储有与智能位移传感器的编号相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容许位移阈值数据,以及与调节单元的编号相对应的位置信息;计算模块根据智能位移传感器中所反馈的位移信息计算出具体调节单元所需要调节的具体调节数据;控制模块与调节单元连接,用于发送具体调节数据至对应的调节单元并控制此调节单元完成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水抗震的沉管隧道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中所设置的螺纹为精密螺纹,螺距不超过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水抗震的沉管隧道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位移传感器采用弹压式智能位移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水抗震的沉管隧道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位移传感器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接头部位的四个拐角处,或分别位于接头部位的顶边、底边以及两侧边的中心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水抗震的沉管隧道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位移传感器通过电线接入沉管隧道管节内的电力系统,并通过电力系统与控制单元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水抗震的沉管隧道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通过电线接入沉管隧道管节内的电力系统,并通过电力系统与控制单元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水抗震的沉管隧道管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埋抽水管道,所述预埋抽水管道的一端通向omega止水带,另一端设置有抽水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水抗震的沉管隧道管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位中智能位移传感器的安装孔数量以及调节单元的安装孔数量均留有空余以供后期置换。9.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沉管隧道管节的智能防水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沉管隧道管节中的节段在浇筑环节预留智能位移传感器和调节单元的安装孔,同时设置预埋卡槽;(2)、沉管隧道全部管节中的节段沉放完毕并完成水下连接后,将智能位移传感器和调节单元安装至对应的安装孔内并与控制单元连接,同时将调节装置中调节杆的卡舌部位插入至预埋卡槽中,并通过电机和电动千斤顶使调节杆预拉紧;(3)、沉管隧道在正常运行期间,智能位移传感器监测相邻节段之间的位移,并将编号
信息和所采集的位移信息传输至接收模块并存储至存储模块中,存储模块中存储有与智能位移传感器的容许位移阈值信息,若某个位移数值超出容许位移阈值数据,则及时报警并自动触发计算模块进行计算;(4)、计算模块根据位移数值,以及对应的智能位移传感器的位置信息,结合调节单元的具体位置信息从而计算出具体的调节单元的调节距离值,并根据调节单元中调节杆的螺距进一步计算出调节杆的转动圈数,再结合调节电机的功率、转速及电动千斤顶的传动比,最后计算出调节电机的调节时间,并将调节时间与对应的调节单元的编号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根据所接收的编号信息以及调节时间,控制对应的调节单元启动调节,调节电机启动并按照调节时间进行运转,完成自动作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沉管隧道管节的智能防水抗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位移传感器为周期性采集位移数据;所述计算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常态下处于休眠状态,存储模块中产生报警信号后激活计算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防水抗震的沉管隧道管节,包括智能位移传感器,安装于接头部位的安装孔内,能够对隧道中的异常位移进行实时监控;预埋卡槽设置在接头部位均匀分布;调节单元与预埋卡槽的位置一一对应。调节单元与预埋卡槽进行连接,在安装完毕后,通过调节电机和电动千斤顶将调节杆和预埋卡槽之间进行预拉紧,能够有效的提高管节的整体性,进而提升沉管隧道整体的抗震能力。控制单元能够在形变超出容许位移阈值数据时及时进行报警。一旦形变超过容许位移阈值数据,能够自动启动计算模块,计算出调节数值,并通过控制控制模块和调节单元完成自动调节,加大异常位移处节段与节段之间的拉应力,从而保证防水要求。从而保证防水要求。从而保证防水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阮滨 叶宜培 吉瀚文 龙晓鸿 马永涛 苗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中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1.28
技术公布日:2022/4/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