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支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65792发布日期:2022-07-30 17:2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边坡支护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边坡支护设备。


背景技术:

2.为保障山体以及山体底部的道路、房屋、农田等的安全,避免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的产生,需要在裸露的山体上通过边坡支护设备进行固定和防护。相关技术中,在对设备进行安装固定时,若安装处位于石缝或土壤处时,进而无法有效地将边坡支护设备固定在山体上,设备安装不牢固,不利于保障对山体的防护工作;另一方面,在进行设备之间的连接时,往往依靠共同的螺杆固定在山石上,若山石上出现松动,进而容易造成螺杆脱开,造成相连的边坡支护设备分离,不能够有效地对松动的山石进行承托,降低对山体的安全防护的能力,且在安装时,不能够有效地对雨水进行收集,以便植被的生长所需,并使得雨水容易快速的渗透到山体内,进而降低土石之间的支撑力,不利于保障山体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相关技术中,在对设备进行安装固定时,紧固螺杆往往只能够垂直的插入山体内,若安装处位于石缝或土壤松土处时,进而无法有效地将边坡支护设备固定在山体上,设备安装不牢固,不利于保障对山体的防护工作。
4.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边坡支护设备。
5.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包括:
6.框架;
7.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周侧,所述固定座具有球副腔和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沿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通孔与所述球副腔连通;
8.球副体,所述球副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球副腔内;
9.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部分设在所述球副体内且使得所述固定杆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固定通孔内,以适于所述固定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一致或所述固定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呈夹角。
10.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具有在边坡上安装稳固的优点。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为多个,多个所述框架中相邻的两者相连。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在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半球槽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座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半球槽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半球槽和第二半球槽在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且限定出所述球副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且限定出所述固定通孔,每个所述框架的周侧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相邻两个所述框架中一者的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相邻两个所述框架中另一
者的相应的所述第二固定座相配合;
13.所述球副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半球体和第二半球体,所述第一半球体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半球槽内,所述第二半球体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半球槽内,相邻两个所述框架中一者的所第一半球体与相邻两个所述框架中另一者的相应的所述第二半球体相连;
14.所述固定杆一部分设在相配合的所述第一半球体和所述第二半球体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球体包括本体和膨胀套,所述第一半球体具有贯穿所述本体和膨胀套的第一半球体通孔,所述固定杆的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一半球体通孔内,所述膨胀套设在所述第一半球体朝向所述第二半球体的表面上,所述膨胀套的外周侧设有多个第一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第一半球体通孔的延伸方向排列;
16.所述第二半球体具有第二半球体通孔,所述第二半球体通孔内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二半球体通孔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半球体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半球体通孔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膨胀套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第二半球体通孔内,多个所述第一凸起一一对应地配合在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内。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球槽内设有邻近所述第二半球体的第一止挡凸起,所述第一半球体邻近所述第二半球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滑槽,所述第一止挡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滑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环形滑槽的底壁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半球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止挡凸起与所述第一环形滑槽的侧壁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止挡凸起与所述第一环形滑槽的侧壁抵接;
18.所述第二半球槽内设有邻近所述第一半球体的第二止挡凸起,所述第二半球体邻近所述第一半球体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滑槽,所述第二止挡凸起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滑槽内且与所述第二环形滑槽的底壁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半球体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止挡凸起与所述第二环形滑槽的侧壁间隔设置,在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二止挡凸起与所述第二环形滑槽的侧壁抵接。
1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包括
20.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滚动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止挡凸起内,所述第一滚动件与所述第一环形滑槽的底壁滚动配合;
21.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二滚动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止挡凸起内,所述第二滚动件与所述第二环形滑槽的底壁滚动配合。
2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包括
23.基板,所述基板设在所述框架内,所述基板用于种植植物;
24.格栅,所述格栅设在所述框架内,所述格栅设在所述基板上侧;
25.储水部,所述储水部设在所述框架内且位于所述基板下侧,所述储水部具有多个开口朝向所述基板的储水槽。
2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包括
27.卡套,所述卡套设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卡套的进口通入所述格栅的格栅孔内;
28.进水软袋,所述进水软袋的进口与所述卡套的出口相连,所述进水软袋的通向所述储水槽。
2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漏孔,所述储
水部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贴合,每个储水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漏孔,所述第一漏孔和所述第二漏孔在垂直于所述框架厚度方向的方向上错开排布。
3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包括护网,所述护网设在所述框架顶部。
附图说明
31.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的示意图。
32.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框架的示意图。
33.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拆开的的示意图。
34.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相连的示意图。
35.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杆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示意图。
36.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框架的侧视图。
37.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卡套和进水软袋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
39.边坡支护设备100
40.框架1;
41.第一固定座2,第一半球槽21,第一通孔22,第一止挡凸起23,第一滚动件24;
42.第二固定座3,第二半球槽31,第二通孔32,第二止挡凸起33,第二滚动件34;
43.第一半球体4,本体41,膨胀套42,第一环形滑槽43,第一凸起44,第一半球体通孔45;
44.第二半球体5,第二半球体通孔51,第一凹槽52,第二环形滑槽53;
45.固定杆6;
46.基板7,卡套71,进水软袋72,格栅73;
47.储水部81,储水槽82,第二漏孔83,底板84,第一漏孔85;
48.护网9。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100。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100包括框架1、固定座、球副体和固定杆6。
51.固定座安装在框架1的周侧,固定座具有球副腔和固定通孔,固定通孔沿框架1的厚度方向贯穿固定座,固定通孔与球副腔连通。
52.球副体可转动地安装在球副腔内。固定杆6的一部分设在球副体内且使得固定杆6可转动地设在固定通孔内,以适于固定杆6的延伸方向与框架1的厚度方向一致或固定杆6的延伸方向与框架1的厚度方向呈夹角。
53.相关技术中,在对设备进行安装固定时,紧固螺杆往往只能够垂直的插入山体内,若安装处位于石缝或土壤松土处时,进而无法有效地将边坡支护设备固定在山体上,设备安装不牢固,不利于保障对山体的防护工作。
5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100通过在固定座内设置球副腔且球副体可转
动地安装在球副腔内,由此可使得球副体可在球副腔内可围绕球副体的球心转动。固定通孔沿框架1的厚度方向贯穿固定座,固定杆6的一部分设在球副体内且使得固定杆6可转动地设在固定通孔内。也就是说,固定杆6可与球副体相连,且可随着球副体一同转动。由此,在框架1放置在边坡上时,可根据固定座下方的边坡部分的土体状态转动球副体,以便固定杆6与球副体配合后可插入边坡中土体坚硬的部分,从而可使得固定杆6与边坡连接稳固,进而使得框架1通过固定杆6与边坡连接稳固。具体地,在框架1放置在边坡上时,若在框架1的厚度方向上与固定通孔相对的边坡的部分较为坚硬,适于插入固定杆6,可将固定杆6沿框架1的厚度方向直接穿过固定通孔并固定在球副体内,以便固定杆6与边坡连接稳固;若在框架1的厚度方向上与固定通孔相对的边坡的部分为石缝或土壤松土处时,可转动球副体,由此可使得与球副体的固定杆6与的延伸方向与框架1的厚度方向呈夹角,从而使得固定杆6倾斜地插入边坡内的坚硬部分,以便固定杆6与边坡连接稳固。
55.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100具有在边坡上安装稳固的优点。
56.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支护设备100包括框架1、固定座、球副体和固定杆6。框架1由多个板体制成,框架1的底部适于放置在边坡表面上。例如,框架1的厚度方向可以是上下方向,上下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
57.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1为多个,多个框架1中相邻的两者相连。由此,可使得框架1安装在边坡上时,多个框架1可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部分固定杆6与安装的边坡出现松动、或山石滑动导致固定杆6断裂时,可利用其它框架1上的固定杆6对山石进行支撑和防护,提高对山体的防护效果。
58.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座安装在框架1的周侧,固定座具有球副腔和固定通孔,固定通孔沿框架1的厚度方向贯穿固定座,固定通孔与球副腔连通。
59.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包括在框架1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
60.第一固定座2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半球槽21和第一通孔22,第二固定座3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半球槽31和第二通孔32。第一半球槽21和第二半球槽31在框架1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且限定出球副腔,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32在框架1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且限定出固定通孔。具体地,第一半球槽21和第二半球槽31均为半球形槽体,第一半球槽21的槽口和第二半球槽31的槽口相对设置。第一通孔22的延伸方向和第二通孔32的延伸方向均与框架1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通孔22位于第一固定座2背离第二固定座3的一侧,第二通孔32位于第二固定座3背离第一固定座2的一侧。且第一固定座2与相应的第二固定座3相配合(紧贴在一起)时,第一半球槽21和第二半球槽31且限定出球副腔,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32限定出固定通孔。例如,第一通孔22、第一半球槽21、第二半球槽31和第二通孔3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61.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框架1的周侧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相邻两个框架1中一者的第一固定座2与相邻两个框架1中另一者的相应的第二固定座3相配合。具体地,第一固定座2位于框架1的周侧且邻近框架1的顶部,第二固定座3位于框架1的周侧且邻近框架1的底部。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中的每一者可设在框架1的周侧的外壁面上或设置在框架1周侧的沿框架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内,由此可使得第一固定座2和相应的第二固定座3配合时,相邻的两个框架1的周侧的外壁面可紧贴在一起。例如,第一固定座
2设在框架1周侧的上部,第二固定座3设在框架1周侧的下部。每个框架1的左侧的外壁面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座3,每个框架1的右侧的外壁面设有两个凹槽,每个凹槽内设有第一固定座2,以便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框架1具有相配合的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且使得左右方向相邻的框架1的外壁面可相互紧贴。每个框架1的前侧的外壁面设有第一固定座2,每个框架1的后侧的外壁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二固定座3,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框架1具有相配合的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且使得前后方向相邻的框架1的外壁面可相互紧贴。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
62.如图3和图4所示,球副体可转动地安装在球副腔内。具体地,球副体与固定座组成球副,且球副体围绕其球心可转动地设在球副腔内。
63.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球副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半球体4和第二半球体5。第一半球体4和第二半球体5均(大体)为半球体且均包括球面和平面,第一半球体4的平面和第二半球体5的平面相对设置。
6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半球体4包括本体41和膨胀套42,第一半球体4具有贯穿本体41和膨胀套42的第一半球体通孔45,第一半球体通孔4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半球体4的平面。膨胀套42设在第一半球体4朝向第二半球体5的表面(平面)上,膨胀套42的外周侧设有多个第一凸起44,多个第一凸起44沿第一半球体通孔45的延伸方向排列。
65.第二半球体5具有第二半球体通孔51,第二半球体通孔51内设有多个第一凹槽52,多个第一凹槽52沿第二半球体通孔51的延伸方向排列。第一半球体通孔4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半球体通孔51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半球体通孔5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半球体5的平面。膨胀套42可拆卸地设在第二半球体通孔51内,多个第一凸起44对应地配合在多个第一凹槽52内。
66.具体地,膨胀套42由多个弧形片组成,膨胀套42的内壁面构成第一半球体通孔45的一部分,膨胀套42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环形的第一凸起44。由此,第一半球体4的膨胀套42可伸入第二半球体5的第二半球体通孔51内,且多个第一凸起44一一对应地配合(卡合)在多个第一凹槽52内,从而使得第一半球体4与第二半球体5相连以便形成球副体。例如,第一凸起44为卡齿,第一凸起44背离本体41的面为导向斜面,第一凸起44朝向本体41的面为平面,第一凹槽52的槽体形状与第一凸起44相适配,以便第一凸起44与第一凹槽52卡合。
67.如图5所示,固定杆6的一部分设在第一半球体通孔45内,从而可使得固定杆6一部分设在相配合的第一半球体4和第二半球体5内。即使得固定杆6的一部分设在球副体内,且使得固定杆6可随着球副体可转动地设在固定通孔内。以适于固定杆6在围绕球副体的球心转动时,固定杆6的延伸方向与框架1的厚度方向一致或固定杆6的延伸方向与框架1的厚度方向呈夹角,从而使得固定杆与边坡连接稳固。例如,固定杆6为锚杆,固定杆6与第一半球体通孔45螺纹连接,以便固定杆6的一部分设在第一半球体通孔45内,且与球副体连接稳固。
68.如图3至图6所示,相邻两个框架1中一者的所第一半球体4与相邻两个框架中另一者的相应的第二半球体5相连。第一半球体4(本体41)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半球槽21内,第一半球体4的球面与第一半球槽21滑动相连以便第一半球体4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半球槽21内。第二半球体5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半球槽31内,第二半球体5的球面与第二半球槽31滑动相连以便第二半球体5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半球槽31内。由此,可使得第一半球体4和相应的第二
半球体5相连时,带动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相连,从而使得相邻两个框架1相连。
69.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半球槽21内设有邻近第二半球体5的第一止挡凸起23,第一半球体4邻近第二半球体5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滑槽43。第一止挡凸起23位于第一环形滑槽43内且与第一环形滑槽43的底壁滑动连接以使第一半球体4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第一止挡凸起23与第一环形滑槽43的侧壁间隔设置;在第二位置,第一止挡凸起23与第一环形滑槽43的侧壁抵接。具体地,第一环形滑槽43为环形且贯穿第一半球体4的平面,第一环形滑槽43的底壁面为球面,第一环形滑槽43的侧壁面为环形的面且与第一环形滑槽43的底壁面相连。第一半球体4(本体41)的(远离第二半球体5一端的)球面可与第一半球槽21滑动连接,第一止挡凸起23的内壁面与第一环形滑槽43的底壁滑动连接,从而可使得第一半球体4(本体41)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半球槽21内。
70.第一止挡凸起23为环形,或者,第一止挡凸起23为多个且沿周向设在第一半球槽21内邻近第二半球体5的一端。在第二位置,第一止挡凸起23与第一环形滑槽43的侧壁抵接,从而可使得第一止挡凸起23对第一半球体4(本体41)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半球体4(本体41)脱离第一固定座2。
71.可选地,第一半球体4(本体41)的球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凸台,第一半球通孔45贯穿第一环形凸台,第一环形凸台可与第一通孔22的壁面抵接以适于对第一半球体4(本体41)进行限位。
72.如图3至图6所示,第二半球槽31内设有邻近第一半球体4的第二止挡凸起33,第二半球体5邻近第一半球体4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滑槽53。第二止挡凸起33位于第二环形滑槽53内且与第二环形滑槽53的底壁滑动连接以使第二半球体5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第三位置,第二止挡凸起33与第二环形滑槽53的侧壁间隔设置;在第四位置,第二止挡凸起33与第二环形滑槽53的侧壁抵接。具体地,第二环形滑槽53为环形且贯穿第二半球体5的平面,第二环形滑槽53的底壁面为球面,第二环形滑槽53的侧壁面为环形的面且与第二环形滑槽53的底壁面相连。第二半球体5的(远离第一半球体4一端的)球面可与第二半球槽31滑动连接,第二止挡凸起33的内壁面与第二环形滑槽53的底壁滑动连接,从而可使得第二半球体5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半球槽31内。
73.第二止挡凸起33为环形,或者,第二止挡凸起33为多个且沿周向设在第二半球槽31内邻近第一半球体4的一端。在第四位置,第二止挡凸起33与第二环形滑槽53的侧壁抵接,从而可使得第二止挡凸起33对第二半球体5进行限位,防止第二半球体5脱离第二固定座3。以便第一半球体4和第二半球体5相连时,第一固定座2和第二固定座3通过相连的第一半球体4和第二半球体5连接。
74.可选地,第二半球体5的球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凸台,第二半球通孔51贯穿第二环形凸台,第二环形凸台可与第二通孔32的壁面抵接以适于对第二半球体5进行限位。
75.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边坡支护设备100包括第一滚动件24和第二滚动件34。
76.第一滚动件24可转动地设在第一止挡凸起23内,第一滚动件24与第一环形滑槽43的底壁滚动配合。第二滚动件34可转动地设在第二止挡凸起33内,第二滚动件34与第二环形滑槽53的底壁滚动配合。由此,可使得第一滚动件24与第一环形滑槽43的底壁为滚动摩擦,使得第二滚动件34与第二环形滑槽53的底壁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第一半球体4和第二
半球体5转动时的摩擦力,即便于球副体转动。例如,第一滚动件24和第二滚动件34均为滚珠。
77.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边坡支护设备100包括基板7、格栅73和储水部81。
78.基板7设在框架1内,基板7用于种植植物。格栅73设在框架1内,格栅73设在基板7上侧。储水部81设在框架1内且位于基板7下侧,储水部81具有多个开口朝向基板7的储水槽82。具体地,基板7的厚度方向和格栅73的厚度方向与框架1的厚度方向一致。基板7设在格栅73和储水部81之间,储水部81的储水槽82可储水以便为基板7上的植物供水,格栅73可对基板7上的植物进行保护。例如,储水部81为储水盒,基板7的厚度方向和格栅73的厚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79.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边坡支护设备100包括卡套71和进水软袋72。
80.卡套71设在基板7上,卡套71的进口通入格栅73的格栅孔内。进水软袋72的进口与卡套71的出口相连,进水软袋72的通向储水槽82。具体地,卡套71内设有锥形通孔且卡套71的进口大于卡套71的出口,以便格栅孔内的雨水进入卡套71内后通入储水槽82,从而便于储水槽82储水。进水软袋72由柔性材料制成,由此,在储水槽82内水填充满之后可挤压进水软袋72以便将进水软袋72的内壁面挤压在一起,进而封闭水软袋72的出口,从而可防止储水槽82内的水体逆流入进水软袋72内。例如,卡套71位橡胶套,进水软袋为塑料袋(管),植被的根系能够穿过橡胶套和塑料袋吸收储水槽82内的水分,便于植被的生长。
81.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边坡支护设备100包括底板84。底板84上设有第一漏孔85,储水部81的底部与底板84贴合。每个储水槽8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漏孔83,第一漏孔85和第二漏孔83在垂直于框架1厚度方向的方向上错开排布。具体地,第一漏孔85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漏孔83的延伸方向均与框架1的厚度方向一致,第一漏孔85和第二漏孔83在垂直于框架1厚度方向的方向上错开排布可使得储水槽82的水体需要依次穿过第二漏孔83、底板84与储水部81之间的缝隙和第一漏孔85后才可流至边坡的土体上,进而使得水体流速慢,可减少水体对边坡的冲击力度,以便防止固定杆6松动。
82.例如,第一漏孔85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漏孔83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漏孔85和第二漏孔83在水平方向上错开排布。
83.可选地,底板81、储水部81和基板7由可降解材料制成,以便底板81、储水部81和基板7降解后,植被能够在山体上进行生长,保障山体的绿化环境。
84.在一些实施例中,边坡支护设备100包括护网9,护网9设在框架1顶部,具体地,护网9覆盖框架1且和格栅73相连,以便可使得护网可保护和框架1内上种植的植物,防止植被雨水冲掉或被强风吹掉。
8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8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8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9.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9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