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16771发布日期:2022-07-29 22:1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河道边坡防护常采用的形式主要有自然植草护坡、自嵌式生态砼块护岸、自然堆石护岸、仿木桩护岸和叠石护岸等。
3.自然植草护坡,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造成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自嵌式生态砼块护岸,墙体后面的泥土易被水流带走,造成墙后中空,影响结构的稳定,在水流过急时容易导致墙体垮塌,主要适用于平直河道,弯度太大的河道不适用于此护岸;弯道需要石材量大,且容易造成凸角,导致承受的水流冲击较大,使用这类护岸有一定的风险;自然堆石护岸,块石需求量大;仿木桩护岸,造价略高;叠石护岸,块石需求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至少一个技术问题,实现提高生态护坡的整体性、抗冲刷能力、美观度和施工便捷性。
5.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护坡,包括坡体和连接杆,沿所述坡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坡体的迎水侧设有多层码砌袋,相邻两层所述码砌袋之间设有生态袋,所述连接杆贯穿多层所述码砌袋和所述生态袋,用以将多层所述码砌袋和所述生态袋固定于所述坡体的迎水侧。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多层所述码砌袋背离所述坡体的一侧的倾斜度与坡体的坡度相同。
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相邻两层所述码砌袋之间形成有容置槽,所述生态袋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沿所述坡体的长度方向,相邻所述码砌袋之间设有所述生态袋。
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所述码砌袋内填装有混凝土,所述码砌袋为可降解膜袋。
1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所述生态袋内填装有种植土、植被籽和基肥,所述生态袋为土工布袋。
1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坡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用以插入水体,并与河道基底连接。
1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设有防腐层。
1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所述连接杆沿所述坡体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连接杆的倾斜度与所述坡体的迎水侧的坡度相同。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将所述码砌袋沿所述坡体的高度方向在所述坡体的迎水侧堆叠设置多层,多层所述码砌袋背离所述坡体的一侧形成倾斜面,且该倾斜面的倾斜度与所述坡体的坡度相同;
16.将所述生态袋设置于相邻两层所述码砌袋之间;
17.将所述连接杆贯穿每个所述码砌袋和每个生态袋,并将所述码砌袋和和生态袋固定于所述坡体的迎水侧。
18.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护坡,包括坡体和连接杆,沿所述坡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坡体的迎水侧设有多层码砌袋,相邻两层所述码砌袋之间设有生态袋,所述连接杆贯穿多层所述码砌袋和所述生态袋,用以将多层所述码砌袋和所述生态袋固定于所述坡体的迎水侧,通过连接杆将码砌袋和生态袋稳定的固定于坡体的迎水侧,实现对坡体的防护和绿化,提高整体性、抗冲刷能力、美观度和施工便捷性,同时,保证生态袋的相对固定,有助于提高植被的存活率,降低施工成本。
19.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生态护坡,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20.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护坡的纵向剖视图;
23.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护坡的横向剖视图;
24.附图标记:
25.100、坡体;110、码砌袋;120、生态袋;130、连接杆;140、容置槽;200、河道基底。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现参见图1至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定。
28.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护坡,包括坡体100和连接杆130,其中,坡体100的高度和迎水侧的坡度可根据河道内的具体水体流量,以及雨季降水量等实际情况具体去设定。本发明旨在如何对修筑完工的坡体100进行低成本和高质量的防护和绿化。
29.具体的,沿坡体100的高度方向,坡体100的迎水侧设有多层码砌袋110,沿坡体100的长度方向即河道内的水体流动方向,每层设置多个码砌袋110,也就是说,多个码砌袋110沿坡体100的长度方向同层设置,再沿坡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堆叠设置多层,实现码砌袋110对坡体100的迎水侧的全面覆盖,实现对坡体100的有效防护,便于施工,降低施工成本。
30.需要说明的是,每层码砌袋110的长度与坡体100的长度保持一致,多层码砌袋110
的高度与坡体100的高度保持一致,当然,也可根据河道护岸的实际需求具体确定。
31.其中,相邻两层码砌袋110之间设有生态袋120,设置多个生态袋120实现对坡体100的迎水侧的绿化。将生态袋120设置于相邻两层码砌袋110之间,实现上下相邻两个码砌袋110对生态袋120的限位卡固,保证生态袋120设置的稳定性,提高生态袋120的抗雨水冲刷能力,同时,生态袋120可填补上下相邻两个码砌袋110之间的缝隙,提高码砌袋110层与层之间抗雨水侵蚀能力,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生态植被的存活率。
32.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河道地段位置,比如经过城区的河段,对生态袋120的设置个数和位置进行选定,也就是说,根据设定绿化图案设定选择生态袋120的放置位置,进而提高生态美观度。
33.进一步地,连接杆130贯穿多层码砌袋110和生态袋120,用以将多层码砌袋110和生态袋120固定于坡体100的迎水侧,连接杆130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依次贯穿码砌袋110和生态袋120,实现加强码砌袋110和生态袋120之间的整体连接性,进而通过连接杆130实现码砌袋110和生态袋120与坡体100的相对固定,增强护坡和抗冲刷性能。
34.需要说明的,连接杆130沿坡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根,连接杆130的个数与同层的码砌袋110的个数相同,实现全面的贯穿连接。
35.在一个实施例中,上下相邻的两层码砌袋110之间可选择错缝堆叠设置,提高生态护坡整体的结构强度,抗雨水冲刷能力。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每层生态袋120可设置为一个整体生态袋120,该生态袋120的长度与坡体100的长度保持一直,提高整体性。当然,也可采用多个生态袋120相邻设置,构成同层的结构,便于机械施工和后期维护。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码砌袋110背离坡体100的一侧的倾斜度与坡体100的坡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多层码砌袋110背离坡体100的一侧形成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度修筑成与坡体100的坡度相同,使得形成的生态护坡形态近自然形态,符合力学构造,提高抗雨水冲刷能力。
38.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码砌袋110的施工设置,坡体100的迎水侧设置有放置位,进而实现码砌袋110的对应定位放置,使的码砌袋110背离坡体100的一侧形成倾斜面,同时,提高码砌袋110的稳定性。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层码砌袋110之间形成有容置槽140,生态袋120设于容置槽140内,具体的,沿坡体100的高度方向,相邻两层的码砌袋110中位于上侧的码砌袋110的底侧设有容置槽140,且容置槽140位于码砌袋110背离坡体100的一端,生态袋120对应放置于容置槽140内,实现生态袋120的稳定设置,提高抗雨水冲刷能力。本实施例中,位于同一层的多个容置槽140相互贯通,形成沿坡体100的长度方向的贯通槽,以便于放置不同规格长度的生态袋120。
40.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层的码砌袋110中位于上侧的码砌袋110的底侧,且位于码砌袋110背离坡体100的一端设置有避让部,避让部呈l型结构,当两个码砌袋110相邻层叠设置后,位于上侧的码砌袋110的避让部与位于下侧的码砌袋11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容置槽140,进而实现生态袋120的稳定放置。
41.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层的码砌袋110中位于下侧的码砌袋110的顶侧设有容置槽140,且容置槽140位于码砌袋110背离坡体100的一端,实现生态袋120的稳定放置,本实
施例中,位于最顶层的码砌袋110的顶侧,由于其上方无码砌袋110,所以该码砌袋110不设置容置槽140。
42.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层的码砌袋110中位于下侧的码砌袋110的顶侧,且位于码砌袋110背离坡体100的一端设置有避让部,避让部呈l型结构,当两个码砌袋110相邻层叠设置后,位于下侧的码砌袋110的避让部与位于上侧的码砌袋110的低面之间形成容置槽140,进而实现生态袋120的稳定放置。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坡体100的长度方向,相邻码砌袋110之间设有生态袋120,也就是说,位于同层的相邻两个码砌袋110之间的间隙设置生态袋120,提高整体性的同时,提高对坡体100的绿化覆盖率。
44.在一些实施例中,码砌袋110内填装有混凝土,原材料易于得到且施工简单,加速生态护坡的施工进度,同时混凝土整体性好,抗冲刷能力强。码砌袋110为可降解膜袋,采用可降解材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便于混凝土成型防护。
45.需要说明的是,码砌袋110可现场加工制备,也可根据铺设坡体100具体需要,进行预制后,再施工堆叠设置于坡体100上。
46.在一个实施例中,码砌袋110与坡体100接触的一侧倾斜设置,码砌袋110与坡体100背离的一侧倾斜设置,且倾斜度均与坡体100保持一致。
47.在一个实施例中,坡体100设有呈阶梯状的放置位,码砌袋110的底侧即与坡体100接触的一侧,设置为与放置位契合的形状,码砌袋110与坡体100相背的一侧设置为倾斜面,实现与坡体100的坡度的拟合。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态袋120内填装有种植土、植被籽和基肥,便于植被籽的生长,可在短期内实现坡体100绿化。生态袋120为土工布袋,实现对种植土、植被籽和基肥的包覆,一定的柔韧性可提高生态袋120对卡固位置的适应性,同时,便于植被的生长突破生态袋120。进一步地,采用土工布袋可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确保整体生态护坡的景观效果。
49.在一个实施例中,生态袋120内可设置多种植被籽,当然不同生态袋120内的植被籽可设置为相同或不同,以实现不同绿化景观需要。
5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130的第一端与坡体100可拆卸连接,连接杆130的第二端用以插入水体,并与河道基底200连接,具体的,连接杆130的上端与坡体100远离河道基底200的一侧可拆卸连接,连接杆130的下端插入河道的水体内,并与河道基底200可拆卸连接,实现连接杆130与坡体100的相对固定,进而实现连接杆130对码砌袋110和生态袋120的固定。
51.在一个实施例中,坡体100远离河道基底200的一侧设有第一耳板,河道基底200内设有第二耳板,连接杆13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销孔,并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耳板可拆卸地销接,连接杆13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销孔,并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耳板可拆卸地销接,便于拆装维护,同时保证安装强度。
5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130的第二端设有防腐层,为了提高连接杆130的第二端的使用寿命,在连接杆130插入水体的第二端喷涂防腐层,防止水体对连接杆130的腐蚀生锈。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30采用金属杆,保证结构刚度和连接强度。
53.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杆130的整体均喷涂设置防腐层。
54.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130沿坡体100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也就是说,连接杆
130的倾斜方向与坡体100的迎水侧的倾斜方向相同。同时,为了提高连接杆130对码砌袋110和生态袋120的固定强度,连接杆130的倾斜度与坡体100的迎水侧的坡度相同。
55.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生态护坡与上文描述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5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7.将码砌袋110沿坡体100的高度方向在坡体100的迎水侧堆叠设置多层,多层码砌袋110背离坡体100的一侧形成倾斜面,且该倾斜面的倾斜度与坡体100的坡度相同;
58.将生态袋120设置于相邻两层码砌袋110之间;
59.将连接杆130贯穿每个码砌袋110和每个生态袋120,并将码砌袋110和和生态袋120固定于坡体100的迎水侧。
60.在一个实施例中,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1.按照坡体100的迎水侧预留的放置位预制尺寸适配的码砌袋110,其中,码砌袋110的底侧与放置位相适配,码砌袋110背离坡体100的一侧的倾斜度与坡体100的迎水侧的坡度相同;同时,在码砌袋110的底侧且远离坡体100的一端预留容置槽140;
62.将预制的码砌袋110沿坡体100的长度方向铺设多个,并沿坡体100的高度方向铺设堆叠铺设多层,需保证相邻两层之间的码砌袋110错缝堆叠;
63.将填装有种植土、植被籽和基肥的生态袋120对应放置于容置槽140内,以及位于同一层的相邻两个码砌袋110之间的间隙之间;
64.将连接杆130的第二端由上向下依次贯穿码砌袋110和位于容置槽140内的生态袋120,并将连接杆130的第二端插入河道的水体内,再与河道基底200的第二耳板通过第一销轴销接,再将连接杆130的第一端与坡体100上的第一耳板通过第一销轴销接;如图2所示,连接杆130对应设置多个,保证固定强度,至此完成生态护坡的施工。
65.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护坡,包括坡体和连接杆,沿坡体的高度方向,坡体的迎水侧设有多层码砌袋,相邻两层码砌袋之间设有生态袋,连接杆贯穿多层码砌袋和生态袋,用以将多层码砌袋和生态袋固定于坡体的迎水侧,通过连接杆将码砌袋和生态袋稳定的固定于坡体的迎水侧,实现对坡体的防护和绿化,提高整体性、抗冲刷能力、美观度和施工便捷性,同时,保证生态袋的相对固定,有助于提高植被的存活率,降低施工成本。
66.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护坡施工方法中,由于具备如上所述的生态护坡,因此同样具备如上所述的各种优势。
6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