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99798发布日期:2022-10-01 07: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坑开挖完成后于车站两端进行现浇段施工,完成现浇段施工后进行装配段预制构件拼装,直至出入口环框临近一环的侧墙、中板以及顶板,然后对环框预制构件进行拼装处理,具体过程为:s1、完成第一次钢支撑换撑,并吊装出入口环框下侧的短侧墙;s2、完成第二次钢支撑换撑,并将下部环框吊装就位;s3、补增出入口环框后侧一装配区间的立柱与中纵梁,吊装完成出入口环框位置的中板,并吊装下部环框使其与中板连接固定;s4、完成第三次钢支撑换撑,并吊装上部环框使其与下部环框装配固定;s5、于上部环框、下部环框内部架设内部临时型钢支撑,并完成出入口环框上侧的短侧墙吊装;s6、拆除出入口环框区间内部的钢支撑及其后侧临近的钢支撑,完成其后侧临近一环的侧墙、中板以及顶板的吊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出入口环框横跨一个装配区间的后半段与后一个装配区间的前半段,且一个装配区间的后半段长度大于后一个装配区间的前半段的长度,使得该出入口环框的后端位于两个装配区间之间的立柱的上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出入口环框均与4个下侧短侧墙、4个中板、4个上侧短侧墙位置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环框预制构件进行拼装处理前,至少完成包括1.5个装配区间内的底板的吊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次钢支撑换撑过程中,先于下部环框装配范围的中部位置架设新的钢支撑,再拆除下部环框装配范围内的两道钢支撑,且新架设的钢支撑与所拆除的钢支撑等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次钢支撑换撑过程中,先将第一次钢支撑换撑时拆除的两道钢支撑的位置架设新的钢支撑,再将第一次钢支撑换撑过程中新增的钢支撑拆除。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次钢支撑换撑过程中,先于第一次钢支撑换撑过程中新增钢支撑的位置架设新的钢支撑,后拆除第二次钢支撑换撑过程中新增的两道钢支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绕过下部环框装配范围的钢支撑初步完成内部临时型钢支撑的架设;后在步骤s6中,拆除下部环框装配范围的钢支撑并补充架设该空余位置的内部临时型钢支撑。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坑开挖并完成基坑内钢支撑架设的过程包括:a1、对施工场地进行整平,并架设导墙及围护结构;a2、开挖基坑至第一道支撑的设计底面,于第一道支撑的设计标高位置架设第一道支撑;a3、待第一道支撑的冠梁及第一道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后,向下开挖基坑至第二道支撑的设计下侧,于第二道支撑的设计标高位置架设第二道支撑,并于第二道支撑架设完毕后
施加预加轴力;a4、继续开挖基坑至基坑的底面,于第三道支撑的设计标高位置架设第三道支撑;a5、施作综合接地网、垫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3中,开挖基坑至第二道支撑中心线以下0.5m处停止。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地铁施工技术领域中的一种装配式车站的出入口环框施工方法,具体过程包括:第一次钢支撑换撑后吊装下侧短侧墙;第二次钢支撑换撑后吊装下部环框就位;补增后侧一装配区间的立柱与中纵梁,并吊装出入口环框位置的中板,吊装下部环框使其与中板连接固定;第三次钢支撑换撑后吊装上部环框;出入口环框内部架设内部临时型钢支撑,并吊射上侧短侧墙;拆除钢支出入口环框区间内部的钢支撑及其后侧临近的钢支撑,完成其后侧临近一环的吊装。本发明通过多次倒换支撑,使其不会对预制构件的吊装造成影响,同时在拆除支撑前会对临近位置架设新的支撑,使得出入口环框范围内的基坑获得均衡的支撑,保证了基坑范围内的结构稳定。稳定。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唐勇 周建伟 吴恺 段景川 赵文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电建南方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3
技术公布日:2022/9/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