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地基承载力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形变放大功能的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地基承载力是地基土单位面积上随荷载增加所发挥的承载潜力,地基承载力是评价地基稳定性的综合性用词,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包括:原位试验法、理论公式、法规范表格法和当地经验法,室外现场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多通过原位试验法进行,原位试验法包括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
3.现有通过动力触探现场测量确定地基载荷力的装置,多使用重锤通过自由落体锤击探杆,以此将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探头贯入土中的距离配合锤击数计算地基的载荷力,现有装置多通过直接观测探头向下移动的距离来判定装置贯入土中的距离,一是由于测量点地基原因或由于探头的贯入导致的不平,使贯入距离观测不方便且不准确,且每次探头都要提前插入测量点一端距离,在不同测量点的初始测量位置不同,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二是探杆由人工固定,在锤击过程中会发生晃动,妨碍探头的向下移动,并且会导致最终测量的数据有误差,三是重锤的重量较大,人工往复抬升导致体力消耗大,因此造成的重锤每次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同,重锤向上移动距离过大会导致探杆向上移动,探杆向下自由落体同样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最后由于装置自身重力较大,在装置移动过程中较为困难,造成了更多的人力消耗。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研发一种可移动式具有形变放大功能的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地基不平导致的观测困难且初始探测高度不一,人工固定探杆不稳定,人工抬升重锤的高度不一导致锤击力不同和装置重量大移动消耗人力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具有形变放大功能的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6.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形变放大功能的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有安装箱体,安装箱体左部固定安装有推把,安装箱体内部滑动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四个移动轮,安装板上表面左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液压缸,液压缸伸缩端与安装箱体内顶部固接,安装箱体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架,安装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初始检测位置的定位卡紧组件,安装板上表面周向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楔形限位块,安装箱体与支撑架之间贯穿设置有检测部件,检测部件与定位卡紧组件滑动配合,检测部件用于探测地基承载力,并放大实际探测距离,支撑架上侧设置有限位提升部件,限位提升部件用于控制检测部件的升降,安装箱体移动至测量点后,通过定位卡紧组件固定检测部件的初始探测位置,通过限位提升部件带动检测部件精准检测测量点的地基承载力。
7.进一步,定位卡紧组件包括有固定杆,固定杆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四个固定杆的
外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箱体侧壁上,四个固定杆的内端固接有限位座,四个固定杆的外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四个固定杆的内侧部均开设有限位滑槽,固定杆的限位滑槽内滑动设置有t形限位架,四个t形限位架的内端均设置为楔形,t形限位架与相邻的固定杆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t形限位架的外部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楔形限位块,相邻的两个第一楔形限位块相贴合,并与第二楔形限位块限位滑动配合。
8.进一步,检测部件包括有探测杆,探测杆贯穿滑动设置在限位座与支撑架之间,探测杆下部设置有探头,探测杆下部探头的尖端与竖直部分的连接处,与支撑板的下表面高度持平,探测杆下部周向开设有四个卡槽,探测杆的卡槽与t形限位架的内端限位配合,探测杆上部固定连接有上限位环,上限位环侧面周向固接有四个固定块,探测杆下部固定连接有下限位环,探测杆上滑动设置有重锤,重锤位于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之间,探测杆上固定设置有检测距离放大组件,检测距离放大组件用于放大探测杆上探头向下移动的距离。
9.进一步,重锤侧边上下两部均向内倾斜,重锤下部向内倾斜的高度高于上部倾斜部分的高度。
10.进一步,检测距离放大组件包括有密封滑环,密封滑环固定安装在探测杆的下部,密封滑环位于下限位环的下侧,安装箱体上侧壁贯穿固定连接有滑筒,滑筒的下端与限位座上部密封配合,探测杆的中部嵌有滑框,探测杆下部开设有气腔,探测杆的气腔周向开设有通气孔,探测杆的通气孔位于密封滑环的下侧,探测杆的气腔与滑框之间通过连通孔连通,滑框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探测杆与滑框上部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气压通孔,滑框上部通过探测杆的气压通孔与外界气压连通。
11.进一步,密封滑环、滑筒和限位座配合形成压力传递腔体,此压力传递腔体内充满惰性气体,滑框的前侧面为透明材质,滑框的前侧面设置有刻度线。
12.进一步,限位提升部件包括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侧,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锥齿轮,支撑架上表面通过安装架转动安装有四个绕线辊,四个绕线辊的内侧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锥齿轮,上侧的锥齿轮分别与下侧的四个锥齿轮相啮合,弧形限位块周向设置有四个,相邻的两个弧形限位块固定连接,四个弧形限位块外侧面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环,四个绕线辊分别与四个固定环通过牵引绳连接,弧形限位块中部分别嵌有压力感应器,压力感应器与减速电机电连接,相邻的两个弧形限位块之间转动连接有拱形卡爪,拱形卡爪与相邻的两个弧形限位块之间分别固接有扭簧,弧形限位块内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拱形卡爪的限位,并配合压力感应器触发关闭减速电机的转向。
13.进一步,拱形卡爪的高度高于重锤的高度,拱形卡爪的上部弯折处设置为向内倾斜的形状,拱形卡爪的上部倾斜部位与重锤的上部相配合,拱形卡爪的下侧内端也为向内倾斜设置,拱形卡爪的下侧内端与重锤的下部倾斜部位相配合。
14.进一步,限位组件包括有拱形限位架,拱形限位架设置有四个,四个拱形限位架分别滑动设置在相邻的弧形限位块之间,相邻的拱形限位架和弧形限位块之间固接有两个第二弹簧,拱形限位架中部设置有定位销,拱形限位架的定位销位于相邻的压力感应器正上方,弧形限位块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滑槽和限位滑槽,弧形限位块的安装滑槽内分别滑动设置有l形限位块,拱形限位架下端分别与相邻的l形限位块接触并限位配合,l形限位块与弧形限位块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三弹簧,拱形卡爪下部与弧形限位块相邻的两侧分别固接
有限位销,限位销分别与相邻弧形限位块的限位槽滑动配合。
15.进一步,一种具有形变放大功能的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操作人员通过推把推动本发明装置移动,使安装箱体移动至测量点上方,操作人员启动液压缸向内回缩,安装板向上移动,在本发明装置自身重力的带动下定位卡紧组件与地面接触,此时检测部件在重力带动下部分探入测量点的地基内,在安装板移动至最上方后,第二楔形限位块与定位卡紧组件配合,解除定位卡紧组件对检测部件的限位,此时本发明装置稳定停放于测量点上;步骤s2:操作人员启动限位提升部件,通过限位提升部件与检测部件的配合,限位提升部件往复移动带动检测部件对往测量点处地基进行锤击,同时操作人员始终监控检测部件向下移动的位移量,同时记录限位提升部件带动检测部件锤击测量点地基的次数,最后统计检测部件每向下移动10cm距离时锤击的次数,在测量完一个测量点的承载力后使限位提升部件停止;步骤s3:工作人员在完成一个测量点的地基承载力测量后,首先启动液压缸向外伸出,使安装板向下移动,安装板上的移动轮与地面接触后,定位卡紧组件抬起,此时第二楔形限位块不再与定位卡紧组件配合,此时检测部件还处于地基内,然后操作人员启动限位提升部件,限位提升部件将检测部件从测量点处拔出复位,检测部件复位后与定位卡紧组件形成限位,工作人员随即停止限位提升部件,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推把推动本发明装置向下一个测量点移动,重复上述测量操作步骤即可,测量地基承载力需根据地基面积大小实际测量多个测量点,每个测量点共计测量检测部件向下移动30cm的锤击次数,以此计算每个测量点的地基承载力,每三个相邻的测量点取平均值记作地基局部承载力,收集完总体数据后统一分析计算地基承载力。
16.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定位卡紧组件对检测部件进行限位卡紧,实现检测部件初始检测位置的定位,减少了因为初始定位不准确造成的测量数据误差,通过第二楔形限位块解除定位卡紧组件对检测部件的限位卡紧,使检测部件的限位得到解除,并通过限位提升部件带动检测部件锤击测量点地基,解放了人工,通过拱形卡爪向下移动相同的极限位置,适应探测杆向下移动不同的距离,导致的重锤每次不同的上升和下降高度,实现重锤每次自由落体的位移量相同,且防止带动探测杆向上移动后锤击地基,对地基承载力的测量数据造成误差,通过密封滑环配合挤压其与滑筒和限位座的压力传递腔体,将探测杆向下移动的距离,转变为气体的变化量,在滑框内将气体变化量转化为活塞的移动距离,使活塞的移动距离放大并显示探测杆的移动距离,方便操作人员记录数据。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19.图3为本发明部分定位卡紧组件和检测部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20.图4为本发明部分检测部件和限位提升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部分检测部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a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部分限位提升部件的立体结构局部剖面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b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安装箱体,2-推把,3-安装板,4-液压缸,5-支撑架,6-定位卡紧组件,61-固定杆,62-限位座,63-支撑板,64-t形限位架,65-第一弹簧,66-第一楔形限位块,7-第二楔形限位块,8-检测部件,81-探测杆,82-上限位环,83-固定块,84-下限位环,85-密封滑环,86-滑筒,87-滑框,88-活塞,89-重锤,9-限位提升部件,91-减速电机,92-锥齿轮,93-绕线辊,94-弧形限位块,95-固定环,96-压力感应器,97-拱形卡爪,98-扭簧,99-拱形限位架,910-第二弹簧,911-l形限位块,912-第三弹簧,913-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27.实施例1一种具有形变放大功能的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安装箱体1,安装箱体1左部焊接有推把2,安装箱体1内部滑动设置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上固定安装有四个移动轮,安装板3上表面左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两个液压缸4,液压缸4伸缩端与安装箱体1内顶部通过螺栓固接,安装箱体1上表面焊接有支撑架5,安装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初始检测位置的定位卡紧组件6,安装板3上表面周向焊接有四个第二楔形限位块7,安装箱体1与支撑架5之间贯穿设置有检测部件8,检测部件8与定位卡紧组件6滑动配合,检测部件8用于探测地基承载力,并放大实际探测距离,以此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并收集检测数据,降低了检测数据的误差,支撑架5上侧设置有限位提升部件9,限位提升部件9用于控制检测部件8的升降,安装箱体1移动至测量点后,通过定位卡紧组件6固定检测部件8的初始探测位置,通过限位提升部件9带动检测部件8精准检测测量点的地基承载力,以此解放人工带动检测部件8测量,且配合实现对检测部件8的均匀锤击位移。
28.操作人员通过推把2推动本发明装置移动至测量点上方,之后操作人员启动液压缸4向内回缩,液压缸4带动安装板3向上移动,在本发明装置的重力作用下定位卡紧组件6与地面接触,此时检测部件8在重力带动下部分探入测量点的地基内,以此装置自动完成对检测部件8初始测量位置的定位,保证检测部件8在每个测量点的初始测量位置相同,减小了本装置在不同测量位置的检测数据误差,在安装板3移动至最上方后,第二楔形限位块7与定位卡紧组件6配合,解除定位卡紧组件6对检测部件8的限位,然后操作人员启动限位提升部件9,限位提升部件9往复移动带动检测部件8对往测量点处地基进行锤击,由于检测部件8会整体向下移动,因此为保证检测部件8内部锤击件的抬升高度相同,限位提升部件9向下移动的极限距离低于检测部件8锤击零件向下的最大位移量,同时操作人员始终监控检测部件8向下移动的位移量,同时记录限位提升部件9带动检测部件8锤击测量点地基的次数,最后统计检测部件8每向下移动10cm距离时锤击的次数,每个测量点共计测量检测部件8向下移动30cm的锤击次数,以此计算每个测量点的地基承载力,每三个相邻的测量点取平均值记作承载力,在测量完一个测量点的承载力后使限位提升部件9停止,工作人员在完成一个测量点的地基承载力测量后,启动液压缸4向外伸出,液压缸4带动安装板3向下移动,安装板3上的移动轮与地面接触后,定位卡紧组件6抬起,此时第二楔形限位块7不再与定位卡紧组件6配合,此时检测部件8还处于地基内,然后操作人员启动限位提升部件9,限位提
升部件9将检测部件8从测量点处拔出复位,检测部件8复位后与定位卡紧组件6形成限位,工作人员随即停止限位提升部件9,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推把2推动本发明装置向下一个测量点移动,重复上述测量操作步骤即可。
29.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和图3所示,定位卡紧组件6包括有固定杆61,固定杆61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四个固定杆61的外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安装箱体1侧壁上,四个固定杆61的内端焊接有限位座62,四个固定杆61的外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3,支撑板63用于分散整个装置的重力,四个固定杆61的内侧部均开设有限位滑槽,固定杆61的限位滑槽内滑动设置有t形限位架64,四个t形限位架64的内端均设置为楔形,t形限位架64与相邻的固定杆61之间固接有第一弹簧65,t形限位架64的外部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楔形限位块66,相邻的两个第一楔形限位块66相贴合,并与第二楔形限位块7限位滑动配合,第二楔形限位块7用于第一楔形限位块66的限位。
30.如图3-图6所示,检测部件8包括有探测杆81,探测杆81贯穿滑动设置在限位座62与支撑架5之间,探测杆81下部固定连接有探头,探测杆81下部探头的尖端与竖直部分的连接处,与支撑板63的下表面高度持平,以此实现对探测杆81钻头初始位置的固定,探测杆81下部周向开设有四个卡槽,探测杆81的卡槽与t形限位架64的内端限位配合,探测杆81上部固定连接有上限位环82,上限位环82侧面周向固接有四个固定块83,探测杆81下部固定连接有下限位环84,探测杆81上滑动设置有重锤89,重锤89位于上限位环82和下限位环84之间,上限位环82和下限位环84用于重锤89的限位,重锤89侧边上下两部均向内倾斜,重锤89下部向内倾斜的高度高于上部倾斜部分的高度,探测杆81上固定设置有检测距离放大组件,检测距离放大组件用于放大探测杆81上探头向下移动的距离,检测距离放大组件与固定块83限位配合。
31.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检测距离放大组件包括有密封滑环85,密封滑环85固定安装在探测杆81的下部,密封滑环85位于下限位环84的下侧,安装箱体1上侧壁贯穿固定安装有滑筒86,滑筒86的下端与限位座62上部密封配合,密封滑环85、滑筒86和限位座62配合形成压力传递腔体,此压力传递腔体内充满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在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时变化量很小,不影响操作人员的观测,探测杆81的中部嵌有滑框87,滑框87的前侧面为透明材质,滑框87的前侧面设置有刻度线,探测杆81下部开设有气腔,探测杆81的气腔周向开设有通气孔,探测杆81的通气孔位于密封滑环85的下侧,探测杆81的气腔与滑框87之间通过连通孔连通,滑框87内滑动设置有活塞88,操作人员通过滑框87观测活塞88的位置并记录刻度,探测杆81与滑框87上部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气压通孔,探测杆81的气压通孔用于平衡滑框87上部的气压,滑框87上部通过探测杆81的气压通孔与外界气压连通。
32.如图2、图4和图7所示,限位提升部件9包括有减速电机91,减速电机91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支撑架5上侧,减速电机91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锥齿轮92,支撑架5上表面通过安装架转动安装有四个绕线辊93,四个绕线辊93的内侧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锥齿轮92,上侧的锥齿轮92分别与下侧的四个锥齿轮92相啮合,弧形限位块94周向设置有四个,相邻的两个弧形限位块9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四个弧形限位块94外侧面分别焊接有固定环95,四个绕线辊93分别与四个固定环95通过牵引绳连接,弧形限位块94中部分别嵌有压力感应器96,压力感应器96与减速电机91电连接,相邻的两个弧形限位块94之间转动连接有拱形卡
爪97,拱形卡爪97的高度高于重锤89的高度,拱形卡爪97的上部弯折处设置为向内倾斜的形状,拱形卡爪97的上部倾斜部位与重锤89的上部相配合,以此实现重锤89对拱形卡爪97向竖直摆正的限位,拱形卡爪97的下侧内端也为向内倾斜设置,拱形卡爪97的下侧内端与重锤89的下部倾斜部位相配合,以此在拱形卡爪97下部闭合时实现对重锤89的夹紧,拱形卡爪97与相邻的两个弧形限位块94之间分别固定安装有扭簧98,初始状态下扭簧98使拱形卡爪97处于下部张开的状态,弧形限位块94内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拱形卡爪97的限位,并配合压力感应器96触发关闭减速电机91的转向。
33.如图7和图8所示,限位组件包括有拱形限位架99,拱形限位架99设置有四个,四个拱形限位架99分别滑动设置在相邻的弧形限位块94之间,相邻的拱形限位架99和弧形限位块94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910,拱形限位架99中部焊接有定位销,拱形限位架99的定位销位于相邻的压力感应器96正上方,拱形限位架99的定位销接触压力感应器96后,用于改变减速电机91的转动方向,弧形限位块9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滑槽和限位滑槽,弧形限位块94的安装滑槽内分别滑动设置有l形限位块911,拱形限位架99下端分别与相邻的l形限位块911接触并限位配合,l形限位块911与弧形限位块94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912,拱形卡爪97下部与弧形限位块94相邻的两侧分别固接有限位销913,限位销913分别与相邻弧形限位块94的限位槽滑动配合,l形限位块911用于限位销913的限位。
34.初始状态下定位卡紧组件6对检测部件8卡紧,以此实现检测部件8初始检测位置的定位,在安装板3向上移动过程中,探测杆81下端的探头尖端处先与地面接触,此时t形限位架64对探测杆81存在限位,因此探测杆81不会在受到地面的支撑力后向上移动,然后随着安装板3继续向上移动,在整个装置重力的作用下,探测杆81的探头继续向下移动,支撑板63与地面接触,在支撑板63与地面接触后,此时探测杆81下部探头的尖端与竖直部分的连接处与地面持平,以此实现对探测杆81探头的预定位,保证了每次测量的初始位置相同,同时防止探测杆81在之后的测量过程中偏斜,支撑板63与地面接触后,此时第二楔形限位块7与第一楔形限位块66接触,随着安装板3继续带动第二楔形限位块7向上移动,第二楔形限位块7向外推开相邻的两个第一楔形限位块66,第一楔形限位块66带动与其固接的t形限位架64向外移动,第一弹簧65被压缩,t形限位架64的内端解除对探测杆81卡槽的限位。
35.初始状态下重锤89位于探测杆81的下部且被下限位环84卡位,弧形限位块94与其上的零部件位于上限位环82处,拱形卡爪97上端向内聚集且下端向外张开,在完成对探测杆81钻头的定位和解锁后,操作人员启动减速电机91,减速电机91通过锥齿轮92的传动,带动四个绕线辊93同时转动放出牵引绳,牵引绳通过固定环95带动弧形限位块94和其上部的零件向下移动,待弧形限位块94移动至重锤89处后,拱形卡爪97下端通过重锤89后,其上端与重锤89的上部接触配合,且在弧形限位块94与其上零件的重力作用下,拱形卡爪97上端向外张开,拱形卡爪97下端向内聚拢,扭簧98扭转蓄力,限位销913向内移动推动l形限位块911移动,第三弹簧912被压缩,在拱形卡爪97摆动至竖直状态后,第三弹簧912推动l形限位块911将限位销913卡紧,当减速电机91将绕线辊93的牵引绳放完后,由于弧形限位块94向下移动的极限位置要低于重锤89向下移动的极限位置,因此此时的牵引绳处于放松状态。
36.之后减速电机91继续转动带动绕线辊93回收牵引绳,在牵引绳张紧后,牵引绳通过固定环95带动弧形限位块94和其上部的零件向上带动,之后拱形卡爪97的上端与重锤89上部的倾斜面不再接触,拱形卡爪97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其下端与重锤89下部的倾斜面配
合,随着牵引绳作用力拱形卡爪97使重锤89向上移动,随着弧形限位块94移动至上限位环82下侧,拱形限位架99与固定块83接触,弧形限位块94继续向上移动,固定块83向下推动拱形限位架99,第二弹簧910被挤压,拱形限位架99下端挤压l形限位块911移动,第三弹簧912被挤压,使l形限位块911解除对限位销913的限位,在扭簧98的带动下,拱形卡爪97下端向外张开失去对重锤89的限位,重锤89向下自由落体锤击下限位环84。
37.凭借重锤89的锤击使探测杆81向下移动,由于上限位环82与下限位环84之间距离固定,通过固定块83解除拱形卡爪97对重锤89的限位,因此每次重锤89向下自由落体的距离相同,避免由于重锤89移动距离不固定而导致的测量误差,并且由于探测杆81相对地面也在向下移动,拱形卡爪97每次都在固定块83处进行解除限位,防止重锤89向上移动带动探测杆81向上移动,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情况的发生,在拱形卡爪97解除对重锤89限位的同时,拱形限位架99的定位销与压力感应器96接触,压力感应器96控制减速电机91反转,减速电机91反转通过锥齿轮92带动绕线辊93反向转动放出牵引绳,重复下一次的锤击操作。
38.当下限位环84受到锤击带动探测杆81向下移动时,探测杆81带动密封滑环85同步向下移动,密封滑环85挤压其与滑筒86和限位座62组成的压力传递腔体,使压力传递腔体内气体压力增大,其内部的惰性气体通过探测杆81的通气孔进入其气腔内,气体压力通过连通孔继续向上传递至滑框87内,压力推动活塞88向上移动,密封滑环85向下移动挤压的气体量进入滑框87,转化为活塞88向上移动的距离,滑框87上部的气体通过气压通孔排出其内部,操作人员通过透明的滑框87观察活塞88向上移动的位置,通过滑框87前壁上的刻度线读取此时探测杆81探头向下移动的距离,密封滑环85向下移动一个单位长度挤压气体进入滑框87内部的气体体积,恰好使活塞88向上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因此活塞88相对滑框87向上移动的距离是探测杆81向下移动的距离的两倍,在滑框87上刻度线显示的距离为探测杆81的实际移动距离,以此实现探测杆81向下移动距离更精确的读取,并且不用观察探头部分向下移动的距离,更加方便且精准了探测杆81向下移动距离的读取。
39.在完成最后一次锤击达到测量深度后,操作人员先停止减速电机91工作,之后操作人员通过液压缸4使安装板3向下复位,第二楔形限位块7解除对第一楔形限位块66的限位,第一弹簧65推动相邻的t形限位架64向内移动,此时探测杆81的探头还位于地面下,安装板3复位完成后,操作人员再启动减速电机91,减速电机91通过绕线辊93带动弧形限位块94向上移动,拱形限位架99通过固定块83和上限位环82带动探测杆81向上拔出地面,探测杆81向上复位后其卡槽与t形限位架64的内端形成限位配合,随即停止减速电机91工作,探测杆81复位后,密封滑环85同样向上恢复至初始位置,至此完成一个测量点的地基承载力测量,当需要对下一个测量点继续测量时,将本发明移动至测量点上方后,重复上述步骤对下一个测量点开时测量。
40.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一种具有形变放大功能的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操作人员通过推把2推动本发明装置移动,使安装箱体1移动至测量点上方,操作人员启动液压缸4向内回缩,安装板3向上移动,在本发明装置自身重力的带动下定位卡紧组件6与地面接触,此时检测部件8在重力带动下部分探入测量点的地基内,在安装板3移动至最上方后,第二楔形限位块7与定位卡紧组件6配合,解除定位卡紧组件6对检测
部件8的限位,此时本发明装置稳定停放于测量点上;步骤s2:操作人员启动限位提升部件9,通过限位提升部件9与检测部件8的配合,限位提升部件9往复移动带动检测部件8对往测量点处地基进行锤击,同时操作人员始终监控检测部件8向下移动的位移量,同时记录限位提升部件9带动检测部件8锤击测量点地基的次数,最后统计检测部件8每向下移动10cm距离时锤击的次数,在测量完一个测量点的承载力后使限位提升部件9停止;步骤s3:工作人员在完成一个测量点的地基承载力测量后,首先启动液压缸4向外伸出,使安装板3向下移动,安装板3上的移动轮与地面接触后,定位卡紧组件6抬起,此时第二楔形限位块7不再与定位卡紧组件6配合,此时检测部件8还处于地基内,然后操作人员启动限位提升部件9,限位提升部件9将检测部件8从测量点处拔出复位,检测部件8复位后与定位卡紧组件6形成限位,工作人员随即停止限位提升部件9,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推把2推动本发明装置向下一个测量点移动,重复上述测量操作步骤即可,测量地基承载力需根据地基面积大小实际测量多个测量点,每个测量点共计测量检测部件8向下移动30cm的锤击次数,以此计算每个测量点的地基承载力,每三个相邻的测量点取平均值记作地基局部承载力,收集完总体数据后统一分析计算地基承载力。
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