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决口处打桩的快速组装移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80602发布日期:2022-10-12 10:0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用于决口处打桩的快速组装移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防汛应急抢险中的封堵决口的领域。


背景技术:

2.由本人提出的申请号为201920713736.1(激流中打桩用移动平台及其配套的推进定位装置)的专利申请,已经公布了在决口处打桩的移动平台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实施后,还存在二个问题:第一是移动平台在决口处堤坝上组装的时间较长,需尽可能的将组装的时间缩短,以满足抢险要求。第二是移动平台的组装必须在决口处堤坝的堤面上进行,由于移动平台自身具有宽度,二只移动平台在堤面上组装完成后打入的桩的中心距必定小于堤面宽度。例如:堤面宽4米,移动平台自身宽1.2米,再在移动平台外侧预留0.3米的组装施工面,在此状态下打桩,二只移动平台上打入的桩的中心距就是:4-0.3
×
2-1.2=2.2米。使得最后筑成的坝体的宽度太窄,强度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组装的移动平台,不但能将移动平台的组装时间大幅缩短,而且能在即使在堤面宽度只有2米左右的极限状态下,将最后筑成的坝体的宽度保证在设计宽度,以确保坝体的强度。
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快速组装移动平台分成滑轨组、操作平台、吊臂和用于快速组装的组装架。在滑轨组的二侧:与组装架的前横梁对应位置装有前滚轮架、与后横梁相对应位置装有后滚轮架。组装架由前横梁、后横梁、直连接杆、斜连接杆组成。
5.在决口处的堤坝的堤面上组装好组装架,调整好组装架的中心位置、方向及水平度。再在堤面的组装架上组装滑轨组、操作平台、吊臂,能实现移动平台的快速组装,再将组装完成的移动平台在组装架上方便地移动到组装架最外侧的安装位置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6.图1是快速组装移动平台在决口处组装时的状态示意图。
7.图2是快速组装移动平台相对于堤坝横截面的状态示意图。
8.图3是组装架组装后的状态示意图。
9.图4是工艺桩与后横梁组装示意图。
10.图5是中心支承架结构组装状态示意图。
11.图6是移动平台结构示意图。
12.图7是移动平台d—d位置的剖视图。
13.图8是移动平台e—e位置的剖视图。
14.图9是移动平台f—f位置的剖视图。
15.图10是移动平台和组装架相对状态的侧视图。
16.图11是滚轮架与移动平台及组装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17.图12是定位架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18.图13是定位架的终极状态示意图。
19.标记说明:本技术文件中所用标记有英文字母、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其中:英文字母(a,b,c
……
)用于标记某个单独组件或单独系统,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标记(a1,b1
……
)用于标记此单独组件或单独系统中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结合附图具体描述:图1是快速组装移动平台在决口处组装时的状态示意图,在图1中:在决口处的堤坝a的稍向后位置的堤面上设置组装架c,在组装架c的外侧4个端点处分别装有锁紧夹c6,移动平台b在组装架c上平面组装。
21.图2是快速组装移动平台相对于堤坝横截面的状态示意图,在图2中:在堤坝a的堤面中心处放置中心支承架c3,组装架c的前横梁c1放置在中心支承架c3上,在堤坝a的堤面边缘处的前横梁c1与堤面之间放置千斤顶c2。承压桩c4共有4根,通过锁紧夹c6夹紧在前横梁c1和后横梁c7的端头。承压桩c4的下部装有承压盘c5,下端从堤坝a的侧坡打入堤坝a直至承压盘c5的下平面陷入堤坝a,使之能承载移动平台b在打第一根桩时的所有负荷。
22.图3是组装架组装后的状态示意图,在图3中:组装架c由前横梁c1、后横梁c7、斜连接杆c9、直连接杆c10组装而成。本方案中前横梁c1、后横梁c7选用槽钢制成,也可选用其它截面形式的型钢。
23.在前横梁c1和后横梁c7的端头分别装有锁紧夹c6。直连接杆c10用螺栓连接在前横梁c1、后横梁c7之间,斜连接杆c9用螺栓连接在二根相邻的直连接杆c10上。工艺桩c8安装在后横梁c7上。
24.图4是工艺桩与后横梁组装示意图,在图4中:工艺桩c8的短钢管c11通过工艺桩连接板c12用螺栓安装在后横梁c7上。
25.图5是中心支承架结构组装状态示意图,在图5中:前横梁c1的下沿装有中心支承架c3,前横梁c1贴靠在挡块c14上,并通过压板c15压紧在中心支承架c3的托板c13上。中心支承架c3从托板c13向下依次是上套管c16、正反牙螺杆c17、下套管c18、底板c19。通过旋转正反牙螺杆c17可以调整中心支承架c3的托板c13的高度。
26.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对组装架c整体说明:根据对决口处打桩的排数设计,移动平台b的数量可以是2只或大于2只。前横梁c1上按移动平台b的布置状态预制出与移动平台b以及直连接杆c10的安装孔。在后横梁c7的对应位置预制出安装直连接杆c10以及工艺桩c8的安装孔。本方案中组装架c上采用5根直连接杆c10和4根斜连接杆c9,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非仅限于此数量。
27.将中心支承架c3放在堤坝a的堤面中心处,将前横梁c1的中心放置到中心支承架c3的托板c13上并将其贴靠在挡块c14上,再通过压板c15压紧在中心支承架c3的托板c13上。将中部的3根直连接杆c10装在前横梁c1上,再安装中部的2根斜连接杆c9,使之形成一个三角形。通过最中心的直连接杆c10的前后端点瞄准决口对岸的堤坝中心,确定组装架c的方向。
28.在三角形的顶点与后横梁c7中心的组装位置放置一个千斤顶c2,托住三角形的顶点。在前横梁c1的下沿与堤坝a的堤面之间的二侧边缘处各放置一个千斤顶c2,通过调整千
斤顶c2的高度,调整好前横梁c1的水平度。
29.将后横梁c7抬到三角形顶点千斤顶c2上,对正与最中心的直连接杆c10的孔位,穿入安装螺栓。再将其余二2根直连接杆c10安装好。在后横梁c7的下沿与堤坝a的堤面之间的二侧边缘处各放置一个千斤顶c2,通过调整千斤顶c2的高度,调整好后横梁c7的水平度。
30.因组装架c的自重有限,为防止安装最外档直连接杆c10和斜连接杆c9时组装架c发生翘头现象,最外档直连接杆c10和斜连接杆c9暂缓安装。将移动平台b的滑轨组b1抬到已部分组装的组装架c上,使得在安装最外档的直连接杆c10和斜连接杆c9时组装架c不会发生翘头。
31.安装好最外档的直连接杆c10和斜连接杆c9。将承压桩c4套在锁紧夹c6内,并垂直下插,使之下端从堤坝a的侧坡打入堤坝a直至承压盘c5的下平面陷入堤坝a。至此组装架c已安装完成。
32.图6是移动平台结构示意图,图7是移动平台d—d位置的剖视图,图8是移动平台e—e位置的剖视图,图9是移动平台f—f位置的剖视图。
33.在图6图7图8图9中:移动平台b由滑轨组b1、操作平台b2、吊臂b11三部分组成。滑轨组b1由二根平行的h型钢制成,前端用端部连接架b6组装成一个整体。滑轨组b1的后端装有定位架b15,二只操作平台b2通过平台连接板b4用螺栓组装在滑轨组b1上,操作平台b2的上平面铺设平台网格板b3。吊臂b11装在滑轨组b1前端的端部连接架b6的上方。
34.在图7中:滑轨组b1前部下沿装有滑轨组连接板b12,二只前滚轮架b21分别安装在滑轨组b1的二根h型钢外侧下翼缘的上沿。前滚轮架b21由滚轮架底板b16、滚轮架侧板b19、滚轮b17、铰轴b18、防翻扣b20组成。滚轮架侧板b19装在滚轮架底板b16上,滚轮b17通过铰轴b18铰接在滚轮架侧板b19上,滚轮架侧板b19上装有防翻扣b20。
35.在移动平台b组装完成并移动到位前,滚轮架底板b16用螺栓压紧在滑轨组b1上,此时滑轨组b1的下沿高于滚轮b17的下沿。
36.滑轨组b1的前端的端部连接架b6的上方是连接架法兰b7,吊臂b11通过吊臂下法兰b10用螺栓安装在连接架法兰b7上。连接架法兰b7和吊臂下法兰b10之间用铰套b9和转轴b8组合成可绕转轴b8轴线转动的铰接状态。在连接架法兰b7和吊臂下法兰b10的4边都装有铰套b9,只要在任一边的铰套b9中插入转轴b8就可以实现吊臂的单侧扳起和放平。
37.在图8中:操作平台b2通过平台连接板b4用螺栓组装在滑轨组b1上,在本实施例中,二只操作平台b2通过平台连接板b4用螺栓分别安装在滑轨组b1的二根h型钢外侧下翼缘的上沿。
38.在图9中:滑轨组b1的后端装有定位架b15,定位架b15由定定位架连接板b14、弓形板b5、定位螺栓b23、铰轴螺栓b24组成。定位架座板b13安装在滑轨组b1的后部外侧,定位架连接板b14装在弓形板b5的下方内侧。定位架连接板b14用铰轴螺栓b24铰接在定位架座板b13上,铰轴螺栓b24根部的直径大于螺纹外径、长度大于定位架连接板b14的厚度,使得铰轴螺栓b24在拧紧时定位架连接板b14能自由地转动。定位螺栓b23装在定位架连接板b14上 ,定位螺栓b23的螺纹长度稍大于定位架连接板b14的厚度,使得定位螺栓b23拧紧时定位架连接板b14与定位架座板b13之间有间隙,以方便在松开定位螺栓b23后定位架拆装。滑轨组b1的二根h型钢较长,并且只能在前端有刚性约束,后端是开口的。定位架b15的作用是控制滑轨组b1最后端的二根h型钢的中心距,同时约束h型钢在其横截面内的扭转。
39.图10是移动平台和组装架相对状态的侧视图,在图10中:在滑轨组b1二侧:与组装架c的前横梁c1的对应位置装有前滚轮架b21、与后横梁c7的相对应位置装有后滚轮架b25。前滚轮架b21和后滚轮架b25结构相同,高度不同,也不用装防翻扣b20。滑轨组b1的后端装有定位架b15,吊臂b11装在滑轨组b1的前端。组装架c的后横梁c7上装有工艺桩c8,工艺桩c8的短钢管c11上装有托辊b22。前横梁c1和后横梁c7之间用直连接杆c10连接。
40.图11是滚轮架与移动平台及组装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在图11中:滑轨组b1通过滑轨组连接板b12安装在组装架c的前横梁c1上。前滚轮架b21的滚轮架侧板b19的下沿超出滚轮b17的下沿,卡在前横梁c1的二侧,以防止滚轮b17脱离前横梁c1的上沿。防翻扣b20装在滚轮架侧板b19的下部,并且伸入前横梁c1的凹槽内,以防止移动平台b在组装架c上移动时发生侧翻。
41.图12是定位架的工作初始状态示意图,图13是定位架的终极状态示意图,定位架b15安装在滑轨组b1的后部,在图12和图13中:定位架b15的初始状态是弓形板b5指向右上方向,打完一根桩后,移动平台b前移,弓形板b5前端靠近桩b26。此时移动平台b还在前移,弓形板b5碰触到桩b26后,以铰轴螺栓b24为转轴,向后翻转。移动平台b继续前移,弓形板b5继续翻转。直到移动平台前移到位,弓形板b5翻转到终极状态,弓形板b5指向左上方。
42.拧紧定位架连接板b14上的定位螺栓b23,再将桩b26上的托辊b22压紧固定在滑轨组b1上,再松开定位螺栓b23,拆除铰轴螺栓b24,将定位架b15取下,跨过桩b26后将定位架b15用铰轴螺栓b24重新安装到定位架连接板b14上,定位架b15从终极状态重新回复到初始状态,进入下一个循环。
43.移动平台b的安装:移动平台b的在安装之前,在滑轨组b1上已经预装好前滚轮架b21和后滚轮架b25,并且已经将前滚轮架b21的滚轮架侧板b19上的防翻扣b20拆除。
44.将滑轨组b1抬到组装架c上,使滑轨组b1前部二侧的前滚轮架b21的滚轮b17落在前横梁c1的上平面上、滑轨组b1中部二侧的后滚轮架b25的滚轮b17落在后横梁c7的上平面上,装好防翻扣b20。
45.将操作平台b2的平台连接板b4套入滑轨组b1二侧下翼缘上的螺栓中,套上螺母并拧紧。
46.将吊臂b11的下端抬到滑轨组b1的前部,移动吊臂b11的后端,使吊臂b11与滑轨组b1的方向基本相同。对正连接架法兰b7和吊臂下法兰b10上的相配合的铰套b9,再插入转轴b8。使用人力将吊臂b11的后端抬高并扳正,此时吊臂b11将以转轴b8为轴心自水平状态旋转到直立状态。再在连接架法兰b7和吊臂下法兰b10的连接孔中装入装配螺栓并拧紧。
47.再安装好其余部件,完成移动平台b的组装。
48.移动平台b的组装完成后,用人力将移动平台b从堤坝a的堤面上向外侧推移到设定的安装位置。将滑轨组b1的前部二侧的安装前滚轮架b21的螺栓松开,使滑轨组b1的下沿落到前横梁c1的上沿。对正滑轨组连接板b12上的连接孔和前横梁c1上预制的安装孔,装入安装螺栓并拧紧。将工艺桩c8安装到后横梁c7上对应的安装位置,装入安装螺栓并拧紧。再在安装好的工艺桩c8和滑轨组b1之间安装托辊b22,用同样的方法安装其余的移动平台b。
49.如果决口处堤坝a的堤面足够宽,则可以二只或更多只移动平台b同时组装并安装,而且移动平台b的组装和承压桩c4的安装可同步进行。
50.所有的移动平台b安装完成后,则可打入第一根桩。第一根桩打好后,在第一根桩上安装托辊b22。此时移动平台b的自重及工作载荷分别通过二只托辊b22传递到第一根桩和后横梁c7上,前横梁c1上安装的承压桩c4就可以拆除。
51.松开前横梁c1二端的锁紧夹c6,将承压桩c4拆除。拆除前横梁c1上与直连接杆c10相连的连接螺栓,拆除中心支承架c3上的压板c15。下降支撑在前横梁c1下面的千斤顶c2和中心支承架c3的高度,此时的前横梁c1与组装架c完全分离,前横梁c1成为装在其上沿的所有移动平台b的共用横梁。因为前横梁c1是用槽钢制成,其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能保证移动平台b在水平面内不发生倾斜,同时也保证了吊臂b11的垂直度。
52.随着不断的向前打桩推进,后横梁c7上的工艺桩c8脱离滑轨组b1,所有的移动平台b由安装在桩上的托辊b22承载,并不断向前推进。
53.本发明将移动平台分成吊臂、滑轨组和操作平台三大部分。并且增加了一个模块化的组装架,组装架组装快速,调整方便。而且在组装架的外侧设置了承压桩,使得移动平台可以安装在超出堤坝堤面的位置,保障了最后成型的决口处堤坝的宽度,增加了决口处堤坝的强度。
54.滑轨组上预装了滚轮架,只要将滑轨组直接抬到组装架上,再装好防翻扣,就可以组装操作平台和吊臂。二块操作平台只要拧8只螺母即安装完成,吊臂只要将转轴插入铰套,就可直接用人力扳起立直,再拧上4只连接螺栓就完成安装。移动平台组装完成后,能轻松地推移到设定的安装位置进行安装。组装过程简单、安全、快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