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

文档序号:31605683发布日期:2022-09-21 10:3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

1.本发明涉及生态驳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


背景技术:

2.堤岸作为防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稳定性对堤防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沿江河、渠道、湖、海岸边或分洪区、围垦区边缘修筑。目前的生态堤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刚性堤岸,一种是柔性堤岸。刚性堤岸主要由刚性材料如块石、混凝土块、砖、石笼、堆石等构成,但建造时不用砂浆,而是采用干砌的方式,留出空隙,以利于河岸与河道的交流,利于滨河植物的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堤岸会逐渐呈现出自然的外貌。另一种处理方式是,是在堤岸种植植物。
3.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1193130.8的专利,其在说明书中记载有“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表面覆盖有平整的坡面,所述坡面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水土保护毯一和水土保护毯二,所述水土保护毯一和水土保护毯二均通过钢钉与坡面和坡体连接,所述水土保护毯一靠近坡面底部的一侧下方铺设有稳定碎石垫层;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利用活性植物结合土工合成材料等工程材料,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主生长能力的防护系统,通过植物的生长对边坡进行加固,植物的生长活动达到根系加筋、茎叶防冲蚀的目的,可在坡面形成茂密的植被覆盖,在表土层形成盘根错节的根系,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上述方法所提供的工艺,虽然能够起到移动的保水保土效果,但是缺少优异的耐盐碱、耐水性植物,施用范围有限,且保水保土效果也不佳,无法满足需求。
4.综上所述,研发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是生态驳岸技术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能够应用在盐碱地的生态驳岸上,使得垂柳具有优异的成活率,并且能够有效的起到对生态驳岸保水保土的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8.(1)培育耐水植物:将黄金柳枝条作为接穗,垂柳根作为砧木,在将黄金柳枝条嫁接到2-3年的垂柳根上进行培育,获得耐水植物;
9.(2)坡面处理:整平待施工区域的坡面,在待施工区域坡面的底端围堰排水,在排出水后,在围堰内安装挡水栅栏;
10.(3)坡面植物种植:在坡面上种植两年以上的耐水植物,并在坡面上种植保土植物;
11.(4)拆卸围堰:种植耐水植物和保土植物1-2月后,拆除围堰;
12.(5)护栏安装:在坡面的顶端安装防护栏,并在防护栏上安装警示牌。
13.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1)中,所述的黄金柳枝条的长度为4-5cm,直径为4-5mm。
14.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1)中,所述的嫁接是在作为砧木的垂柳根切割出嫁接凹槽,再将黄金柳枝条嫁接到砧木上,并用塑料袋将嫁接接口包裹住,露出接惠,并用胶条对塑料袋进行封堵。
15.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2)中,在排出水后,将待施工区域坡面旋耕整平,并晾晒4-5天。
16.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3)中,所述的耐水植物的种植间隔为3-5m。
17.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3)中,所述的保土植物为狗牙根、早熟禾、醡浆草和四季青中的任意一种。
18.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3)中,在种植耐水植物和保土植物后,每周浇水一次,至拆除围堰为止。
19.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5)中,在护栏安装后,定期巡视,并补缺耐水植物。
20.有益效果
21.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发明通过将黄金柳枝条嫁接到2年的垂柳根上进行培育,获得耐水垂柳,将其种植在坡面上,并在坡面上还种植耐水植物,进行生态驳岸施工,所提供的工艺,能够应用在盐碱地的生态驳岸上,使得垂柳具有优异的成活率,并且能够有效的起到对生态驳岸保水保土的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实验检测中垂柳的成活率的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26.实施例1:
2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8.(1)培育耐水植物:将黄金柳枝条作为接穗,垂柳根作为砧木,在将黄金柳枝条嫁接到2年的垂柳根上进行培育,获得耐水植物。
29.进一步的,黄金柳枝条的长度为4cm,直径为4mm。
30.进一步的,嫁接是在作为砧木的垂柳根切割出嫁接凹槽,再将黄金柳枝条嫁接到砧木上,并用塑料袋将嫁接接口包裹住,露出接惠,并用胶条对塑料袋进行封堵。
31.(2)坡面处理:整平待施工区域的坡面,在待施工区域坡面的底端围堰排水,在排出水后,在围堰内安装挡水栅栏。
32.进一步的,在排出水后,将待施工区域坡面旋耕整平,并晾晒4-5天。
33.(3)坡面植物种植:在坡面上种植两年以上的耐水植物,并在坡面上种植保土植物。
34.进一步的,耐水植物的种植间隔为3m。
35.进一步的,保土植物为狗牙根。
36.进一步的,在种植耐水植物和保土植物后,每周浇水一次,至拆除围堰为止。
37.(4)拆卸围堰:种植耐水植物和保土植物1月后,拆除围堰。
38.(5)护栏安装:在坡面的顶端安装防护栏,并在防护栏上安装警示牌。
39.进一步的,在护栏安装后,定期巡视,并补缺耐水植物。实施例2:
4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1.(1)培育耐水植物:将黄金柳枝条作为接穗,垂柳根作为砧木,在将黄金柳枝条嫁接到3年的垂柳根上进行培育,获得耐水植物。
42.进一步的,黄金柳枝条的长度为5cm,直径为5mm。
43.进一步的,嫁接是在作为砧木的垂柳根切割出嫁接凹槽,再将黄金柳枝条嫁接到砧木上,并用塑料袋将嫁接接口包裹住,露出接惠,并用胶条对塑料袋进行封堵。
44.(2)坡面处理:整平待施工区域的坡面,在待施工区域坡面的底端围堰排水,在排出水后,在围堰内安装挡水栅栏。
45.进一步的,在排出水后,将待施工区域坡面旋耕整平,并晾晒4-5天。
46.(3)坡面植物种植:在坡面上种植两年以上的耐水植物,并在坡面上种植保土植物。
47.进一步的,耐水植物的种植间隔为4m。
48.进一步的,保土植物为早熟禾。
49.进一步的,在种植耐水植物和保土植物后,每周浇水一次,至拆除围堰为止。
50.(4)拆卸围堰:种植耐水植物和保土植物2月后,拆除围堰。
51.(5)护栏安装:在坡面的顶端安装防护栏,并在防护栏上安装警示牌。
52.进一步的,在护栏安装后,定期巡视,并补缺耐水植物。
53.实施例3:
5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水土保持力的生态驳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5.(1)培育耐水植物:将黄金柳枝条作为接穗,垂柳根作为砧木,在将黄金柳枝条嫁接到3年的垂柳根上进行培育,获得耐水植物。
56.进一步的,黄金柳枝条的长度为5cm,直径为5mm。
57.进一步的,嫁接是在作为砧木的垂柳根切割出嫁接凹槽,再将黄金柳枝条嫁接到砧木上,并用塑料袋将嫁接接口包裹住,露出接惠,并用胶条对塑料袋进行封堵。
58.(2)坡面处理:整平待施工区域的坡面,在待施工区域坡面的底端围堰排水,在排出水后,在围堰内安装挡水栅栏。
59.进一步的,在排出水后,将待施工区域坡面旋耕整平,并晾晒4-5天。
60.(3)坡面植物种植:在坡面上种植两年以上的耐水植物,并在坡面上种植保土植物。
61.进一步的,耐水植物的种植间隔为5m。
62.进一步的,保土植物为醡浆草。
63.进一步的,在种植耐水植物和保土植物后,每周浇水一次,至拆除围堰为止。
64.(4)拆卸围堰:种植耐水植物和保土植物2月后,拆除围堰。
65.(5)护栏安装:在坡面的顶端安装防护栏,并在防护栏上安装警示牌。
66.进一步的,在护栏安装后,定期巡视,并补缺耐水植物。
67.实验检测:
68.1)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方法,分别进行生态驳岸施工,(作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施工区域属于盐碱地,再采用未嫁接培育的垂柳作为种植植物(作为对照组),也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生态驳岸施工,种植一年后,统计各组垂柳的成活率,记录相关数据于表1。
69.表1:垂柳的成活率记录表
70.组别成活率(%)实验1组98实验2组100实验3组99对照组85
71.由表1和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的垂柳在盐碱地上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发明通过嫁接培育的垂柳,应用在盐碱地的生态驳岸上,具有优异的成活率。
72.2)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方法,分别进行生态驳岸施工,(作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再采用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1193130.8的方法进行生态驳岸施工(作为对照组),种植一年后,统计坡面的毁坏状况,记录相关数据于表2。
73.表2:毁坏状况的记录表
[0074][0075][0076]
由表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的坡面均未发生毁坏,而且对照组的坡面局部发生了毁坏。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能够有效的起到对生态驳岸保水保土的效果。
[0077]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
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