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装置支撑立柱与基座的对接及包脚浇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08407发布日期:2022-09-03 07:58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光伏发电装置支撑立柱与基座的对接及包脚浇筑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山地上设置的光伏发电装置的支撑支架,特别涉及一种山地光伏发电装置的支撑支架的支撑立柱与基座上预埋螺栓连接时用的定位装置及其连接定位后的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其中太阳能最为广泛,太阳能是将太阳发出的热量通过光伏发电装置转换为电能;许多光伏发电装置设置在山地上,由于山地表面不平整,需要对光伏发电装置的支撑立柱,进行预埋固定;具体过程为:先在山地上制作灌注桩,在灌注桩顶上制作混凝土承台基座,在混凝土承台基座上预埋支撑立柱的连接螺栓,光伏发电装置的支撑立柱的底端设置有螺栓连接孔,支撑立柱与混凝土基座上预埋的连接螺栓对准后,将支撑立柱固定在混凝土承台基座上,然后,在支撑立柱底部制作混凝土包脚,使支撑立柱保持垂直状态,并起到将支撑立柱底部固定的目的;最后,在各支撑立柱上搭设安装横梁及支撑,形成光伏组件发电支架;在上述支撑立柱安装过程中,由于光伏发电装置支撑柱的体积大、数量多,支撑立柱底端的四个螺栓孔与混凝土承台基座上预埋的四个螺栓准确对接操作难度较大,在此过程中,支撑立柱与承台基座上的螺栓经常会发生相互碰撞,导致承台基座上的螺栓受损;同时,整个安装过程存在费时耗力的缺陷;另外,支撑立柱与承台基座上螺栓连接完成后,浇筑支撑立柱底部混凝土包脚(保护墩)时,还需临时支设包脚的混凝土浇筑模板,如何开发一种便捷的浇筑模板体系,以方便现场操作,是现场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装置支撑立柱与基座的对接及包脚浇筑方法,解决了支撑立柱与基座上螺栓准确定位和快捷连接的技术问题。
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总体构思:开发一种可临时固定在混凝土承台基座上的,兼有引导支撑立柱与承台基座上的预埋螺栓准确对接和兼做浇筑支撑立柱底部混凝土包脚两重功能的装置,通过该装置,引导支撑立柱与承台基座上的预埋螺栓准确对接;将支撑立柱与预埋螺栓连接在一起后,再通过该装置闭合后成为支撑立柱底部混凝土包脚的浇筑体系,即实现了支撑立柱的快捷对接连接,还完成了底部包脚的混凝土浇筑,大大加快了光伏立柱的施工速度。
5.一种光伏发电装置支撑立柱与基座预埋螺栓对接装置,包括混凝土承台基座和支撑立柱,在混凝土承台基座的顶端面上,预埋有支撑立柱连接螺栓,在支撑立柱的底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有支撑立柱连接螺栓穿接孔,在混凝土承台基座的上方,设置有水平框架,水平框架是通过支腿支撑在混凝土承台基座外侧的地面上的,在水平框架中分别设置有左槽形模板和右槽形模板,左槽形模板与右槽形模板对接后,组成封
闭的混凝土浇筑箱,左槽形模板和右槽形模板是活动设置在混凝土承台基座的顶端面上的;在左槽形模板的顶端,设置有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在右槽形模板的顶端,设置有右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与右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对接后,组成喇叭状的引导定位筒,在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与右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之间,设置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下落后,其下端连接板上设置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穿接孔穿接在支撑立柱连接螺栓上。
6.在水平框架的前侧横梁上,固定连接有前竖直方向框架,在前竖直方向框架的上横梁中部与下横梁中部之间,设置有竖直丝杠,在竖直丝杠的底端,连接有丝杠驱动手轮,在竖直丝杠上,螺接有丝杠螺母块,在丝杠螺母块的左侧立面上,设置有左侧摆杆上端铰接座,在丝杠螺母块的右侧立面上,设置有右侧摆杆上端铰接座,在前竖直方向框架的下部,设置有前侧水平导向杆;在左槽形模板的前侧立面上,固定连接有左侧滑块,左侧滑块活动穿接在前侧水平导向杆上,在左侧滑块的前侧立面上铰接有左摆臂,左摆臂的上端铰接在左侧摆杆上端铰接座上;在右槽形模板的前侧立面上,固定连接有右侧滑块,右侧滑块活动穿接在前侧水平导向杆上,在右侧滑块的前侧立面上铰接有右摆臂,右摆臂的上端铰接在右侧摆杆上端铰接座上。
7.在水平框架的后部内侧,设置有后侧水平导向杆,在左槽形模板的后侧外立面上设置有左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左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活动穿接在后侧水平导向杆上,在右槽形模板的后侧外立面上设置有右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右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活动穿接在有后侧水平导向杆上;左槽形模板的后侧立面与右槽形模板的后侧立面对接后,形成有混凝土灌注口。
8.一种光伏发电装置支撑立柱与基座的对接及包脚浇筑方法,包括混凝土承台基座和支撑立柱,在混凝土承台基座的顶端面上,预埋有支撑立柱连接螺栓,在支撑立柱的底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有支撑立柱连接螺栓穿接孔,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制作一个水平框架,将水平框架通过支腿支撑在混凝土承台基座外侧的地面上,在水平框架中分别设置左槽形模板和右槽形模板,左槽形模板与右槽形模板对接后,组成了一个封闭的混凝土浇筑箱体,左槽形模板和右槽形模板活动设置在混凝土承台基座的顶端面上;在左槽形模板的顶端设置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在右槽形模板的顶端设置右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与右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对接后,组成了喇叭状的引导定位筒;第二步、制作一块与连接板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模拟连接板,该模拟连接板上螺栓穿过孔的位置与在连接板上设置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穿接孔的位置是完全相同的;第三步、将第二步制作完成的模拟连接板,套接在混凝土承台基座的顶端面上预埋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上;第四步、将左槽形模板与右槽形模板对接在一起,使对接后的左槽形模板的内侧面与模拟连接板左侧立面顶接在一起,使对接后的右槽形模板的内侧面与模拟连接板右侧立面顶接在一起,然后,以此位置为基准,将水平框架的位置固定牢靠;第五步、将对接在一起的左槽形模板与右槽形模板分离,取出模拟连接板;第六步、将支撑立柱,沿着从上向下的方向,逐渐放置到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与
右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之间,然后,同步将左槽形模板与右槽形模板相向对接移动,在此过程中,逐渐使支撑立柱向下移动,直至左槽形模板与右槽形模板对接在一起,最后,将支撑立柱放下到混凝土承台基座的顶端面上,使支撑立柱下端的连接板上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穿接孔,准确地穿接在混凝土承台基座顶端面上预埋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上;第七步、将左槽形模板与右槽形模板分离,安装好支撑立柱连接螺栓上的紧固螺母;第八步、将左槽形模板与右槽形模板对接在一起,通过左槽形模板的后侧立面与右槽形模板的后侧立面对接后所形成的混凝土灌注口,向左槽形模板与右槽形模板对接后组成的封闭的混凝土浇筑箱体中浇筑混凝土,完成支撑立柱底部混凝土包脚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浇筑;第九步、待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将左槽形模板向左移动,右槽形模板向右移动;再将水平框架的固定机构解除,将水平框架及其中的左槽形模板和右槽形模板,向上举起,并移离支撑立柱;从而完成支撑立柱与混凝土承台基座的连接施工工序。
9.通过操作丝杠驱动手轮,使竖直丝杠原地旋转,实现丝杠螺母块的上升,丝杠螺母块带动左摆臂和右摆臂同时摆动,使左侧滑块与右侧滑块,沿着前侧水平导向杆相向滑动,左侧滑块带动左槽形模板,右侧滑块带动右槽形模板,相向移动后对接在一起;前侧水平导向杆和后侧水平导向杆,为左槽形模板与右槽形模板的对接移动,提供导向。
10.本发明施工人员将支撑柱穿过喇叭状的定位缸筒与固定螺栓进行对接,实现支撑柱和固定螺栓的快速定位操作;即实现了支撑立柱的快捷对接连接,又完成了底部包脚的混凝土浇筑,大大加快了光伏立柱的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混凝土承台基座1上的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对接装置在后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支撑立柱3被对接装置定位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支撑立柱3被对接装置定位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上时在后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支撑立柱3与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对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光伏发电装置支撑立柱与基座预埋螺栓对接装置,包括混凝土承台基座1和支撑立柱3,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的顶端面上,预埋有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一般为四个,呈长方形排列布设,在支撑立柱3的底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板4,支撑立柱3的横断面为一长方形,连接板4为长方形钢板,其面积略大于支撑立柱3的横断面面积,在连接板4上设置有支撑立柱连接螺栓穿接孔5,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是与支撑立柱连接螺栓穿接孔5对应设置的,一般在支撑立柱3的底端设置有缺口凹槽6,露出在混凝土承台基座
1的顶端面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的头部,设置在缺口凹槽6中,预埋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中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固定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中的钢筋网片7上;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的上方,设置有水平框架8,水平框架8是通过支腿9支撑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外侧的地面上的,在水平框架8中分别设置有左槽形模板11和右槽形模板12,左槽形模板11和右槽形模板12连接在水平框架8上,并可在其内移动,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对接后,组成封闭的混凝土浇筑箱,该混凝土浇筑箱用于浇筑支撑立柱底部的混凝土包脚,左槽形模板11和右槽形模板12是活动设置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的顶端面上的;在左槽形模板11的顶端,设置有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3,在右槽形模板12的顶端,设置有右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4,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3与右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4对接后,组成喇叭状的引导定位筒,实现对支撑立柱3的下放引导,在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3与右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4之间,设置有支撑立柱3,支撑立柱3下落后,其下端连接板4上设置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穿接孔5穿接在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上。
13.在水平框架8的前侧横梁上,固定连接有前竖直方向框架10,在前竖直方向框架10的上横梁中部与下横梁中部之间,设置有竖直丝杠15,在竖直丝杠15的底端,连接有丝杠驱动手轮16,在竖直丝杠15上,螺接有丝杠螺母块17,在丝杠螺母块17的左侧立面上,设置有左侧摆杆上端铰接座18,在丝杠螺母块17的右侧立面上,设置有右侧摆杆上端铰接座19,在前竖直方向框架10的下部,设置有前侧水平导向杆24;在左槽形模板11的前侧立面上,固定连接有左侧滑块20,左侧滑块20活动穿接在前侧水平导向杆24上,在左侧滑块20的前侧立面上铰接有左摆臂22,左摆臂22的上端铰接在左侧摆杆上端铰接座18上;在右槽形模板12的前侧立面上,固定连接有右侧滑块21,右侧滑块21活动穿接在前侧水平导向杆24上,在右侧滑块21的前侧立面上铰接有右摆臂23,右摆臂23的上端铰接在右侧摆杆上端铰接座19上;前竖直方向框架10上的这些机构成为了同步驱动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相向对接,或反向分离的驱动装置。
14.在水平框架8的后部内侧,设置有后侧水平导向杆25,在左槽形模板11的后侧外立面上设置有左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27,左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27活动穿接在后侧水平导向杆25上,在右槽形模板12的后侧外立面上设置有右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28,右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28活动穿接在有后侧水平导向杆25上;左槽形模板11的后侧立面与右槽形模板12的后侧立面对接后,形成有混凝土灌注口26;后侧水平导向杆25和前侧水平导向杆24,共同为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相向对接,或反向分离,提供了稳定的两平行导轨,实现两者的稳定准确对接。
15.一种光伏发电装置支撑立柱与基座的对接及包脚浇筑方法,包括混凝土承台基座1和支撑立柱3,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的顶端面上,预埋有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在支撑立柱3的底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板4,在连接板4上设置有支撑立柱连接螺栓穿接孔5,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第一步、制作一个水平框架8,将水平框架8通过支腿9支撑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外侧的地面上,在水平框架8中分别设置左槽形模板11和右槽形模板12,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对接后,组成了一个封闭的混凝土浇筑箱体,左槽形模板11和右槽形模板12活动设置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的顶端面上;在左槽形模板11的顶端设置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3,在右槽形模板12的顶端设置右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4,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3与右
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4对接后,组成了喇叭状的引导定位筒;第二步、制作一块与连接板4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模拟连接板,该模拟连接板上螺栓穿过孔的位置与在连接板4上设置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穿接孔5的位置是完全相同的;第三步、将第二步制作完成的模拟连接板,套接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的顶端面上预埋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上;第四步、将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对接在一起,使对接后的左槽形模板11的内侧面与模拟连接板左侧立面顶接在一起,使对接后的右槽形模板12的内侧面与模拟连接板右侧立面顶接在一起,然后,以此位置为基准,将水平框架8的位置固定牢靠;第五步、将对接在一起的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分离,取出模拟连接板;第六步、将支撑立柱3,沿着从上向下的方向,逐渐放置到左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3与右侧倒梯形引导定位槽14之间,然后,同步将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相向对接移动,在此过程中,逐渐使支撑立柱3向下移动,直至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对接在一起,最后,将支撑立柱3放下到混凝土承台基座1的顶端面上,使支撑立柱3下端的连接板4上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穿接孔5,准确地穿接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顶端面上预埋的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上;第七步、将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分离,安装好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上的紧固螺母;第八步、将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对接在一起,通过左槽形模板11的后侧立面与右槽形模板12的后侧立面对接后所形成的混凝土灌注口26,向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对接后组成的封闭的混凝土浇筑箱体中浇筑混凝土,完成支撑立柱底部混凝土包脚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浇筑;第九步、待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将左槽形模板11向左移动,右槽形模板12向右移动;再将水平框架8的固定机构解除,将水平框架8及其中的左槽形模板11和右槽形模板12,向上举起,并移离支撑立柱3;从而完成支撑立柱3与混凝土承台基座1的连接施工工序;本发明通过以上步骤,可快速进行支撑立柱3与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的准确对接,克服了对接中支撑立柱连接螺栓2容易损坏的缺陷;本发明的定位装置同时可用于包脚混凝土的浇筑模板体系,一套装置实现了两用功能,大大加快了现场的施工进度。
16.在水平框架8的前侧横梁上,固定连接有前竖直方向框架10,在前竖直方向框架10的上横梁中部与下横梁中部之间,设置有竖直丝杠15,在竖直丝杠15的底端,连接有丝杠驱动手轮16,在竖直丝杠15上,螺接有丝杠螺母块17,在丝杠螺母块17的左侧立面上,设置有左侧摆杆上端铰接座18,在丝杠螺母块17的右侧立面上,设置有右侧摆杆上端铰接座19,在前竖直方向框架10的下部,设置有前侧水平导向杆24;在左槽形模板11的前侧立面上,固定连接有左侧滑块20,左侧滑块20活动穿接在前侧水平导向杆24上,在左侧滑块20的前侧立面上铰接有左摆臂22,左摆臂22的上端铰接在左侧摆杆上端铰接座18上;在右槽形模板12的前侧立面上,固定连接有右侧滑块21,右侧滑块21活动穿接在前侧水平导向杆24上,在右侧滑块21的前侧立面上铰接有右摆臂23,右摆臂23的上端铰接在右侧摆杆上端铰接座19上;通过操作丝杠驱动手轮16,使竖直丝杠15原地旋转,实现丝杠螺母块17的上升,丝杠螺母块17带动左摆臂22和右摆臂23同时摆动,使左侧滑块20与右侧滑块21,沿着前侧水平导
向杆24相向滑动,左侧滑块20带动左槽形模板11,右侧滑块21带动右槽形模板12,相向移动后对接在一起;将水平框架8在混凝土承台基座1上准确定位后,只需操作丝杠驱动手轮16,即可实现支撑立柱3的准确定位对接和包脚混凝土的高质量浇筑。
17.在水平框架8的后部内侧,设置有后侧水平导向杆25,在左槽形模板11的后侧外立面上设置有左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27,左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27活动穿接在后侧水平导向杆25上,在右槽形模板12的后侧外立面上设置有右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28,右槽形模板后端导向舌28活动穿接在有后侧水平导向杆25上;前侧水平导向杆24和后侧水平导向杆25,为左槽形模板11与右槽形模板12的对接移动,提供导向;两导向杆的设置对两对接的槽形模板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