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后浇带上部设置施工通道的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491815发布日期:2022-12-10 03:0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结构后浇带上部设置施工通道的工作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后浇带上部设置施工通道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2.后浇带是既可以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传统后浇带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主体封顶后直接进行后浇带处混凝土浇筑。
3.(2)在后浇带区域上方铺上钢板,待主体结构封顶后再进行浇筑。
4.(3)使用垫块垫高的组合式盖板方法。
5.第一种做法弊病较多,混凝土的应力未得到充分释放,其混凝土变形或结构沉降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容易造成后浇带混凝土接槎处仍被拉裂的隐患,存在防水和渗漏隐患。同时长时间不能封闭后浇带会导致地下室存积水,同时后浇带的回顶会影响地下室施工进度。
6.第二种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裂缝及渗漏的隐患,也可让车辆、人员在其上进行一定的通行,但铺上钢板后将会产生租金,且产生后浇带上方不能进行回填土、需要反复起吊钢板等后果。
7.第三种预制后浇带做法,预制后浇带盖板设置密封盖板和开孔盖板,这种较多的预制类型生产较为困难,施工难度也较大。同时使用垫块垫高,这样存在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时存在泄露的风险,同时导致固定不稳导致无法施工实施。
8.综上,传统的后浇带处理方法存在工期较长、综合费用较高、施工不便繁琐、存在质量隐患等问题,导致处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后浇带上部设置施工通道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通过在现浇梁板之间的后浇带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预制通道板和下模板来实现对其灌浆腔体的围护,具有中部起拱造型的预制通道板的架设可实现地下室顶板回填与园林施工穿插同步进行,此外,通过将预制通道板与现浇梁板之间进行一侧固定连接、另一侧活动连接,从而即使在发生沉降情况下也可作出适应性滑动避免折断。
10.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建筑结构后浇带上部设置施工通道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待浇筑的后浇带下方依次设置若干下模板、上方依次布置若干预制通道板,其中,所述预制通道板呈中部起拱造型、两侧缘部支撑于所述后浇带两侧的现浇梁板上并连接;所述后浇带两侧的所述现浇梁板、上方的所述预制通道板以及下方的所述下模板共同围合构成所述后浇带的灌浆腔室,经所述预制通道板上的注浆管向所述后浇带的灌浆腔
室内灌注自密实混凝土,待所述自密实混凝土从所述预制通道板上的透气孔内流出后停止灌浆。
11.所述预制通道板的起拱造型为拱形凸起结构或三角形凸起结构。
12.所述预制通道板的一侧缘部与所述现浇梁板之间为固定连接、另一侧缘部与所述现浇梁板之间为活动连接,当所述预制通道板的任意一侧发生沉降时,所述预制通道板与所述现浇梁板的活动连接侧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以适应沉降;其中:所述固定连接是指:所述现浇梁板上预埋有向上凸出的固定螺栓,所述预制通道板上对应于所述固定螺栓的预埋位置开设有固定式定位孔,所述固定螺栓的上端延伸入所述固定式定位孔中并经螺母锁紧固定;所述活动连接是指:所述现浇梁板上预埋有向上凸出的定位筋,所述预制通道板上对应于所述定位筋的预埋位置开设有活动式定位孔,所述定位筋的上端延伸入所述活动式定位孔内以形成周向限位且轴向活动的连接。
13.所述后浇带两侧的所述现浇梁板之间预留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后浇带钢筋和后浇带工字钢,所述后浇带钢筋的两端分别预埋于两侧的所述现浇梁板内,所述后浇带工字钢的两端分别预埋于两侧的所述现浇梁板内;所述现浇梁板与所述后浇带相接触的端面上预埋有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的一部分预埋于所述现浇梁板内、剩余部分延伸至所述后浇带的灌浆腔室内。
14.所述预制通道板上开设有注浆孔和所述透气孔,所述注浆管插设于所述注浆孔中并延伸入所述后浇带的灌浆腔室内,所述透气孔内插设有一管道,所述管道的下端延伸入所述后浇带的灌浆腔室内并处于所述后浇带的上表面标高处,所述管道将所述后浇带的灌浆腔室与大气环境相连通。
15.所述下模板的固定方式为:于所述下模板的下方设置有一支撑架体以对其进行支撑固定。
16.所述下模板的固定方式为:所述预制通道板与所述下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组吊杆以对所述下模板进行吊装固定。
17.在向所述后浇带的灌浆腔室内灌注自密实混凝土之前,在所述预制通道板的上表面依次进行防水层和保护层的施工。
18.在完成对所述后浇带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之后,在所述预制通道板的所述保护层上方依次设置进行杂填土、碎石级配的铺筑,之后再进行钢筋砼路基的施工。
19.在向所述后浇带的灌浆腔室内灌注自密实混凝土之前,在所述后浇带钢筋上沿纵向布置钢轨,所述钢轨的上部高出于所述后浇带上表面;在所述预制通道板的活动连接侧发生沉降时,于所述钢轨上布设可移动车架且所述可移动车架上安装竖向设置的液压顶升机构,将所述可移动车架移动至发生沉降的位置,并通过所述液压顶升机构向上顶升所述预制通道板的活动连接侧,待所述预制通道板的活动连接侧顶升至预定高度后,在所述预制通道板与所述后浇带上表面垫设钢支撑,完成所述钢支撑的垫设后,收缩所述液压顶升机构并回收所述可移动车架。
20.本发明的优点是:(1)采用了全功能整体式预制通道板,既满足地下室工作同步进行的工期要求和避免底部支撑的成本节约,也满足盖板功能齐全、生产方便、施工简便的目的;预制盖板作
为永久构件,不会对地上、地下后续工序造成影响;(2)使用后注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配合导流槽、起拱设置,可实现施工简便、具有可操作性的作用;(3)使用螺栓连接工艺,可实现一侧固结端、一侧活动端,具备可固定预制通道板、沉降后可随之进行竖向滑动的作用;(4)设置透气孔,可实现测定灌浆程度、确保灌浆饱满的作用;(5)通过在后浇带上方预设钢轨,以便于预制通道板发生沉降时可通行装载有液压顶升机构的可移动车架,实现对预制通道板的顶升纠偏。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中建筑结构后浇带上部设置施工通道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预制通道板架设在后浇带上方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现浇梁板之间待浇筑的后浇带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在后浇带工字钢上架设钢轨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在钢轨上走行可移动车架并对预制通道板进行纠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5,图中各标记分别为:预制通道板1、现浇梁板2、后浇带3、防水层4、保护层5、杂填土6、碎石级配7、钢筋砼路基8、注浆管9、止水钢板10、后浇带钢筋11、固定螺栓12、导流槽13、下模板14、后浇带工字钢15、定位筋16、活动式定位孔17、固定式定位孔18、钢轨19、可移动车架20、液压顶升机构21。
23.实施例:如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后浇带上部设置施工通道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完成现浇梁板2的施工,在相邻的现浇梁板2之间预留有呈纵向延伸的后浇带3,后浇带3呈待浇筑状态,此外,在后浇带3一侧的现浇梁板2上预留向上凸出的固定螺栓12、另一侧的现浇梁板2上预留向上凸出的定位钢筋16,各固定螺栓12和定位钢筋16均沿纵向间隔分布。
24.在后浇带3内的纵向上间隔分布有若干呈横向设置的后浇带钢筋11,后浇带钢筋11的主体位于后浇带3内、两端分别预埋于两侧的现浇梁板2内;此外,在后浇带3内的纵向上还间隔分布有若干呈横向设置的后浇带工字钢15,后浇带工字钢15的主体位于后浇带3内、两端分别预埋于两侧的现浇梁板2内;通过在后浇带3内预埋后浇带钢筋11和后浇带工字钢15,可有效提升后浇带3浇筑完成后的结构强度。
25.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后浇带3浇筑后的防水性能,在其两侧的现浇梁板2壁面上提前预埋止水钢板10,止水钢板10的一部分预埋于现浇梁板2内、剩余部分延伸入后浇带3的灌浆腔室内,止水钢板10的预埋高度可选择后浇带3高度的中间位置。
26.(s2)在后浇带钢筋11上焊接若干段工字钢,从而形成在后浇带3上方沿纵向延伸的连续钢轨19,钢轨19的上表面应确保高于后浇带3的上表面,以便于后期通行可移动车架
20。
27.(s3)制作预制通道板1,预制通道板1呈拱形凸起或三角形凸起状,其凸起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加预制通道板1的荷载性能,另一方面其凸起空间可作为后浇带3的灌浆腔室的导流槽13,以利于灌浆时浆液的流动,并可在沉降纠偏过程中作为可移动车架20的通行空间。在预制通道板1的一侧对应于固定螺栓12的预埋位置开设固定式定位孔18,另一侧对应于定位筋16的预埋位置开设活动式定位孔17。与此同时,在预制通道板1上开设有注浆孔和透气孔(被注浆孔所遮挡,故图中未示出),注浆孔内插设有注浆管9,注浆管9的下端延伸入后浇带3的灌浆腔室底部、上端则凸出于预制通道板1,透气孔内也相应插设一管道并延伸至预制通道板1的上表面以将后浇带3的灌浆腔室与大气环境相连通。
28.(s4)将预制通道板1吊运至后浇带3的上方,预制通道板1的两侧缘部分别支承于后浇带3两侧的现浇梁板2上,使预制通道板1一侧的固定式定位孔18对应套入现浇梁板2上的固定螺栓12上,并使预制通道板1另一侧的活动式定位孔17对应套入现浇梁板2上的定位筋16上,下放预制通道板1就位,就位后在固定式定位孔18内的固定螺栓12上旋入螺母以旋紧固定,从而使预制通道板1与现浇梁板2之间形成一侧为固结端、另一侧为活动端,实现固定预制通道板1的目的,并可在预制通道板1或其下方现浇梁板2结构发生沉降时,预制通道板1的活动端可进行竖直方向上的滑动,以避免预制通道板1由沉降所带来的折断风险,且借助于活动端的因素实现沉降纠偏的可能。
29.(s5)在现浇梁板2下方的地下室内安装下模板14,以封堵后浇带3,从而与预制通道板1将后浇带3围合形成灌浆腔室。模板14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a)下模板14与预制通道板1之间设置有若干组吊杆,吊杆的上端固定在预制通道板1上、下端同下模板14固定,以实现对其吊装固定;(b)除前述的吊杆吊装方式之外,也可以采用下部支撑架体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支撑固定。
30.(s6)在预制通道板1的上方进行防水层4和保护层5的施工,防水层4和保护层5的布置范围应确保覆盖预制通道板1的上表面。保护层5可采用土工布等材料。
31.(s7)主体封顶后,用自密实混凝土通过预制通道板1上的注浆管9向后浇带3的灌浆腔室内进行灌浆作业,待自密实混凝土从透气孔的管道中出来后,即完成灌浆作业,灌浆的高度使浆液与现浇梁板2上表面齐平即可;之后进行养护,浆液与预埋的止水钢板10、后浇带钢筋11和后浇带工字钢15固结为一体结构,获得灌浆养护完成的后浇带3。
32.(s8)在预制通道板1的保护层5上依次进行杂填土6、碎石级配7的铺筑,之后再进行钢筋砼路基8的施工,从而获得施工通道。
33.(s9)当后期预制通道板1发生沉降时,且沉降一侧为其活动端时,在钢轨19上装配可移动车架20,可移动车架20上配置有若干液压顶升机构21;遥控可移动车架20经钢轨19的导向移动至发生沉降的位置,就位后,下降可移动车架20前部和后部的至少四个支腿(图中为避免线条杂乱,未示出)至后浇带3的上表面,从而使可移动车架20作为稳定的反力基础;液压顶升机构21的顶部可采用与预制通道板1相适配的三角形支撑帽,通过液压顶升机构21将预制通道板1进行顶升,以使其活动端上升至预定高度,与此同时,在预制通道板1的下表面与后浇带3的上表面之间垫设钢支撑,通过钢支撑来对预制通道板1形成永久支撑,而作为临时支撑的液压顶升机构21向下收缩,并回缩可移动车架20上的各支腿,之后回收可移动车架20至始发位置。
34.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了全功能整体式预制通道板,既满足地下室工作同步进行的工期要求和避免底部支撑的成本节约,也满足盖板功能齐全、生产方便、施工简便的目的;预制盖板作为永久构件,不会对地上、地下后续工序造成影响;(2)使用后注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配合导流槽、起拱设置,可实现施工简便、具有可操作性的作用;(3)使用螺栓连接工艺,可实现一侧固结端、一侧活动端,具备可固定预制通道板、沉降后可随之进行竖向滑动的作用;(4)设置透气孔,可实现测定灌浆程度、确保灌浆饱满的作用;(5)通过在后浇带上方预设钢轨,以便于预制通道板发生沉降时可通行装载有液压顶升机构的可移动车架,实现对预制通道板的顶升纠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