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257958发布日期:2022-11-19 09:54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边坡加固修复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及应用该降解池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2.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在园林建设中,对于背靠山体的边坡,当边坡存在塌方等潜在危险时,需要进行边坡的加固修复。
3.现有的边坡加固修复方式主要包括如下两种:一、预应力锚索,进行锚索的施工时把破碎松散岩层组合连接成整体,并锚固在地层深部稳固的岩体上,通过施加预应力,使锚索长度范围内的软弱岩体(层)挤压密实,提高岩层层面间的正压力和摩阻力,阻止开裂松散岩体位移,从而达到加固边坡的目的;二、钢绳网主动防护,其作用机理为通过固定在锚杆或支撑绳上并施以一定预张拉的钢绳网,以及在用作风化剥落、溜塌或坍落防护中抑制细小颗粒、洒落或土体流失时铺以金属网或土工格栅,对整个边坡形成连续支撑。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在边坡砌筑完成的后期过程中,由于地质运动、短时强降雨等因素,边坡易发生坍塌,现有的边坡加固修复方式中,边坡在发生塌方等自然灾害时,边坡上的砂石、岩体等发生滑坡,砂石及岩体沿着边坡的坡面不断向边坡下方的道路上奔涌,滑坡的破坏力巨大,使园林中的设施及民众面临潜在的安全事故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包括边坡本体,所述边坡本体的下端设有防护地基,所述防护地基上设有拦挡板,所述拦挡板的下端设有多个地桩,所述防护地基上设有埋桩孔,所述地桩插设于埋桩孔中,所述拦挡板上设有若干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内设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的侧壁顶端与排水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拦挡板上设有板簧,所述板簧的顶端固定于拦挡板远离边坡本体的一侧,所述板簧靠近边坡本体的一侧与封闭板远离边坡本体的一侧抵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边坡本体受到短时强降雨等因素影响发生塌方时,边坡本体上的砂石及岩体沿着边坡本体的斜坡面不断向下滚落,而拦挡板能够有效地对体积较大的石块及岩体进行拦挡,从而减小边坡本体发生滑坡时落石对边坡本体下方道路上的车辆及行人造成的安全隐患。
8.可选的,所述边坡本体的斜面上均布有护坡桩,所述护坡桩呈线性阵列设置,所述护坡桩的底端设有桩尖,所述桩尖插设于边坡本体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落石及岩体沿着边坡本体的斜坡面向下滚落时,护坡桩能够阻挡一部分的落石,从而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在后续进行护坡本体的维
护时,便于施工人员借力攀爬,同时减小施工人员发生失足的可能性。
10.可选的,相邻所述四个护坡桩之间设有培植基体,所述培植基体内设有培植壤,所述培植壤上设有绿植,所述培植基体的四个角端设有定位弧,相邻四个所述定位弧共同围合形成一个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套设于护坡桩的外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培植基体密布在边坡本体的斜坡面上,培植基体对边坡本体的斜坡面起到了一定的覆盖作用,可以减小边坡本体的斜坡面上发生落石的可能性。培植基体上的绿植能够防风固沙,同时对边坡本体上的落石及雨水起到缓冲的效果,从而进一步降低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
12.可选的,每列所述培植基体上设有一个排水槽,所述排水槽靠近边坡本体的一侧与培植基体远离边坡本体的一侧抵接,所述排水槽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底端设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与地桩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能够对边坡本体上的雨水进行排放,减少雨水直接与边坡本体的斜坡面发生接触的可能性,进而减少边坡本体发生水土流失的情况。此外,排水槽能够将培植基体抵压在边坡本体上,进一步增强了培植基体的安装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滑移设置于排水槽的底端,所述排水槽的底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转动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同轴固定有手轮,所述齿轮同时啮合有齿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沿拦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齿条固定于第一夹块上,所述第二齿条固定与第二夹块上,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排水槽的两侧底端均设有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相邻的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夹持开口,所述夹持开口的侧壁与地桩的侧壁抵接,所述拦挡板的底端远离边坡本体的一侧设有间隙补偿板,所述第一夹块远离边坡本体的一端与间隙补偿板靠近边坡本体的一侧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排水槽的安装时,需要转动手轮,手轮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背向远离,第二弹性件被压缩,从而使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处于张开的状态。将排水槽放置于培植基体上,并使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的加持开口对准对应的地桩,使得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与间隙补偿板抵接后,松开手轮,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复位作用,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相向靠近直至夹持住地桩。操作简便,便于安装。
16.可选的,所述地桩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顶端与拦挡板的底端固定,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底端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沿竖直方向与间隙补偿板滑移连接,所述压板的底端与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的顶端抵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排水槽的安装时,首先按压压板,使得压板朝向拦挡板移动,第二弹性件被压缩,拦挡板与第一夹块、第二夹块之间存在可调节的空间,从而便于将排水槽放置于培植基体上。当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夹持地桩后,松开压板,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复位作用,压板朝向远离拦挡板的方向移动直至压板抵紧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减小了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发生分离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了排水槽与地桩的连接强度。
18.可选的,所述边坡本体的顶端设有蓄水池,所述边坡本体的顶部设有安装架,所述
安装架上设有多个汲水管,所述汲水管上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排水槽的上端连通,所述排水槽的槽壁上固定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输出端位于培植基体内,所述汲水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的底端位于蓄水池内的液面以下,所述汲水管的内壁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一通水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封闭第一通水孔的第一隔片,所述第一隔片为柔性材料且所述第一隔片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板上,所述汲水管内滑动设置有胶塞,所述胶塞上设有第二通水孔,所述胶塞上设有设有用于封闭第二通水孔的第二隔片,所述第二隔片为柔性材料且所述第二隔片的一端固定于胶塞上,所述安装架上设有驱动胶塞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蓄水池的设置,一方向可以减小雨水朝向道路奔涌的排量,另一方向可以对雨水进行储存。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胶塞上下移动,利用胶塞的往复移动来排出汲水管内的空气,造成内外气压差,从而使得蓄水池内的水在气压作用下上升,从出水管排入排水槽,水流沿着排水槽的长度方向向下流动,并通过输水管输入培植基体内,从而为培植基体提供绿植生长所需的水源。
20.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上转动设置有凸轮,所述安装架上设有驱动凸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凸轮的轮廓边缘与驱动杆的底面抵接,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顶端与驱动杆固定,所述驱动杆的下端设有多个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远离驱动杆的一端与胶塞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电机转动时,带动凸轮转动,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凸轮转动带动驱动杆做上下往复移动,驱动杆带动升降杆运动,升降杆带动连接架移动,连接架带动胶塞移动,从而实现对胶塞进行上下往复移动的目的。
22.可选的,所述培植基体包括培植箱,所述培植箱内设有两块围挡板,所述围挡板的长度方向与排水槽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所述围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与相邻培植箱的内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有培植空间,所述培植壤设于培植空间内,两个所述围挡板之间形成有储水空间,所述输水管的输出端位于储水空间内,所述储水空间内设有吸水海绵,所述围挡板上设有渗水孔,所述排水槽靠近边坡本体的一侧同时与培植箱内的两个围挡板抵接。
23.通过材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水槽内的水通过输水管输入储水空间,吸水海绵进行吸水使得吸水海绵保持浸润的状态。吸水海绵内的水通过渗水孔缓慢释放到培植空间内的培植壤中,从而有利于培植壤中绿植的生长。
2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蓄水池:在边坡本体的顶端开挖蓄水池;安装汲水管:在边坡本体上固定安装架,安装架上预先设置好汲水管及其内部零件、吸水管、驱动杆以及驱动机构,汲水管上预留出水管;安装护坡桩:在边坡本体上固定护坡桩;预制培植基体:在培植壤中种植绿植或埋入绿植种子,将绿植所需的生长药液加入到储水空间内;安装培植基体:将培植基体四个角端的定位弧与对应的护坡桩对准后,将培植基体放置于边坡本体上;安装排水槽:转动手轮使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互张开,再向上拉动压板,将第
一夹块、第二夹块分别从地桩的两侧朝向间隙补偿板贴紧后,先松开手轮使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夹紧地桩,再松开压板使得压板抵压第一夹块以及第二夹块,排水槽安装到位后,排水槽抵紧培植基体,然后安装输水管使得排水槽与培植基体连通,最后将出水管与排水槽的上端连通。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施工时,利用排水槽对培植基体进行限位,减小了培植基体从边坡本体的斜坡面上发生滑落的可能性。此外,在对培植基体进行更换时,首先向上拉动压板,使得压板与第一夹块、第二夹块脱离,再转动手轮,使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互张开后,可以将排水槽取下。然后将培植基体沿着护坡桩的设置方向朝向远离边坡本体斜坡面的一侧取出,将新的培植基体放入对应的安装位置处后,最后再安装排水槽,方便培植基体的更换。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拦挡板的设置,当边坡本体受到短时强降雨等因素影响发生塌方时,边坡本体上的砂石及岩体沿着边坡本体的斜坡面不断向下滚落,而拦挡板能够有效地对体积较大的石块及岩体进行拦挡,从而减小边坡本体发生滑坡时落石对边坡本体下方道路上的车辆及行人造成的安全隐患;2.通过护坡桩的设置,当落石及岩体沿着边坡本体的斜坡面向下滚落时,护坡桩能够阻挡一部分的落石,从而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在后续进行护坡本体的维护时,便于施工人员借力攀爬,同时减小施工人员发生失足的可能性;3.通过培植基体的设置,由于培植基体密布在边坡本体的斜坡面上,培植基体对边坡本体的斜坡面起到了一定的覆盖作用,可以减小边坡本体的斜坡面上发生落石的可能性。培植基体上的绿植能够防风固沙,同时对边坡本体上的落石及雨水起到缓冲的效果,从而进一步降低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27.图1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地桩和埋桩孔配合关系的爆炸图。
29.图3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和压板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水槽和培植基体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7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汲水管和吸水管已做剖切处理。
34.图8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汲水管和吸水管已做剖切处理。
35.图9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中培植基体具体构造的爆炸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防护地基;11、埋桩孔;2、边坡本体;21、护坡桩;211、桩尖;22、蓄水池;23、安装架;3、拦挡板;31、地桩;311、第二弹性件;3111、压板;32、排水孔;33、封闭板;34、板簧;35、间隙补偿板;4、培植基体;41、培植壤;42、定位弧;43、定位环;44、培植箱;45、围挡板;451、渗水孔;46、吸水海绵;5、排水槽;51、固定块;511、齿轮;5111、手轮;5112、第一
齿条;5113、第二齿条;52、第一弹性件;53、连接板;54、输水管;6、连接机构;61、第一夹块;62、第二夹块;63、夹持开口;64、避让槽;7、汲水机构;71、汲水管;711、安装板;7111、第一通水孔;7112、第一隔片;712、胶塞;7121、第二通水孔;7122、第二隔片;7123、连接架;72、出水管;73、吸水管;8、驱动机构;81、驱动杆;811、升降杆;82、驱动电机;821、凸轮;83、第三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
39.参照图1和图2,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包括防护地基1和固定于防护地基1上的边坡本体2,边坡本体2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边坡本体2的下端边缘与防护地基1的上表面相平齐。防护地基1上安装有拦挡板3,边坡本体2的斜坡面朝向拦挡板3设置。拦挡板3的下端固定有多个地桩31,防护地基1上开设有供地桩31插入的埋桩孔11,拦挡板3上开设有排水孔32,排水孔32沿拦挡板3的长度方向等距离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40.当边坡本体2受到短时强降雨等因素影响发生塌方时,边坡本体2上的砂石及岩体沿着边坡本体2的斜坡面不断向下滚落,而拦挡板3能够有效地对体积较大的石块及岩体进行拦挡,从而减小边坡本体2发生滑坡时落石对边坡本体2下方道路上的车辆及行人造成的安全隐患。通过排水孔32的设置,边坡本体2上的雨水能够通过排水孔32排出,减小边坡本体2下方与拦挡板3之间发生雨水堆积的可能性,从而减小雨水堆积对拦挡板3以及地桩31的腐蚀作用,提高拦挡板3的使用寿命。
41.参照图1和图3,排水孔32内设置有用于封闭排水孔32的封闭板33,封闭板33的侧壁顶端与排水孔32的侧壁转动连接。拦挡板3上设置有板簧34,板簧34的顶端固定于拦挡板3远离边坡本体2的一侧,板簧34靠近边坡本体2的一侧与封闭板33远离边坡本体2的一侧抵接。如此,由于落石撞击到拦挡板3上时会发生碎裂的情况,封闭板33可以减小碎裂的石块通过排水孔32从而对道路上的车辆及行人造成伤害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通过板簧34的设置,当奔涌下来的雨水及小体积的砂石撞击到封闭板33时,可以对雨水及小体积的砂石进行缓冲,减小雨水及小体积砂石的动能,从而减小雨水汇入道路时的冲刷强度,从而减小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
42.参照图1和图2,边坡本体2的斜坡面上均布有护坡桩21,护坡桩21呈线性阵列设置,护坡桩21与边坡本体2的斜坡面垂直设置,护坡桩21的底端固定有桩尖211,桩尖211插设于边坡本体2上。当落石及岩体沿着边坡本体2的斜坡面向下滚落时,护坡桩21能够阻挡一部分的落石,从而进一步减小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在后续进行护坡本体的维护时,便于施工人员借力攀爬,同时减小施工人员发生失足的可能性。
43.参照图4,相邻四个护坡桩21之间设置有培植基体4,培植基体4内堆放有培植壤41,培植壤41上栽培有绿植。培植基体4的四个角端固定有定位弧42,相邻四个定位弧42共同围合形成一个定位环43,定位环43套设于护坡桩21的外侧。由于培植基体4密布在边坡本体2的斜坡面上,培植基体4对边坡本体2的斜坡面起到了一定的覆盖作用,可以减小边坡本体2的斜坡面上发生落石的可能性。培植基体4上的绿植能够防风固沙,同时对边坡本体2上的落石及雨水起到缓冲的效果,从而进一步降低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通过定位弧42的
设置,将定位弧42对准对应的护坡桩21,能够将培植基体4稳定地安装于边坡本体2上,减少培植基体4在边坡本体2上发生滑落的情况。
44.参照图1、图2和图4,每列培植基体4上设置有一个排水槽5,排水槽5靠近边坡本体2的一侧与培植基体4远离边坡本体2的一侧抵接,排水槽5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底端设有用于与地桩31连接的连接机构6。通过排水槽5将培植基体4抵压在边坡本体2上,进一步增强了培植基体4的安装稳定性。
45.参照图2、图5和图6,连接机构6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块61和第二夹块62,第一夹块61和第二夹块62滑移设置于排水槽5的底端,排水槽5的底端固定有固定块51,固定块51上转动设置有齿轮511,齿轮511远离固定块51的一侧同轴固定有手轮5111。齿轮511同时啮合有齿面相对设置的第一齿条5112和第二齿条5113,第一齿条5112和第二齿条5113沿拦挡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齿条5112固定于第一夹块61上,第二齿条5113固定与第二夹块62上。第一夹块61和第二夹块6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一弹性件52,排水槽5的两侧底端均固定有连接板53,两个第一弹性件52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相邻的连接板53连接。第一夹块61和第二夹块6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夹持开口63,夹持开口63的侧壁与地桩31的侧壁抵接,第一夹块61和第二夹相对的一面开设有供固定块51通过的避让槽64。拦挡板3的底端远离边坡本体2的一侧固定有间隙补偿板35,第一夹块61远离边坡本体2的一端与间隙补偿板35靠近边坡本体2的一侧抵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2为螺旋压缩弹簧。
46.参照图2、图3和图5,地桩31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性件311,第二弹性件311的顶端与拦挡板3的底端固定,第二弹性件311的底端固定有压板3111,压板3111沿竖直方向与间隙补偿板35滑移连接,压板3111的底端与第一夹块61以及第二夹块62的顶端抵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11为螺旋压缩弹簧。
47.在进行排水槽5的安装时,首先按压压板3111,使得压板3111朝向拦挡板3移动,第二弹性件311被压缩,随后转动手轮5111,手轮5111带动齿轮511转动,齿轮511转动带动第一齿条5112以及第二齿条5113背向远离,第二弹性件311被压缩,从而使得第一夹块61和第二夹块62处于张开的状态。将排水槽5放置于培植基体4上,并使得第一夹块61和第二夹块62之间的加持开口对准对应的地桩31,使得第一夹块61与第二夹块62与间隙补偿板35抵接后,松开手轮5111,通过第二弹性件311的复位作用,第一夹块61以及第二夹块62相向靠近直至夹持住地桩31。最后松开压板3111,通过第一弹性件52的复位作用,压板3111朝向远离拦挡板3的方向移动直至压板3111抵紧第一夹块61以及第二夹块62,减小了第一夹块61和第二夹块62发生分离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了排水槽5与地桩31的连接强度。
48.参照图1,边坡本体2的顶端开设有蓄水池22,蓄水池22沿拦挡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边坡本体2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架23,安装架23上设有用于汲取蓄水池22中的雨水的汲水机构7。通过蓄水池22的设置,一方向可以减小雨水朝向道路奔涌的排量,另一方向可以对雨水进行储存,再通过汲水机构7将蓄水池22中的水汲取上来进行水资源的利用。
49.参照图1、图4以及图7、图8,汲水机构7包括汲水管71,汲水管71沿安装架23的长度方向在安装架23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汲水管71的侧壁上固定连通有出水管72,出水管72与排水槽5的上端连通。排水槽5的槽壁上固定连通有输水管54,输水管54的输出端位于培植基体4内。汲水管7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吸水管73,吸水管73的底端位于蓄水池22内的液面以下。汲水管71的内壁固定有安装板711,安装板711上开设有第一通水孔7111,安装板711上
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一通水孔7111的第一隔片7112,第一隔片7112为柔性材料且第一隔片7112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板711上。汲水管71内滑动设置有胶塞712,出水管72与汲水管71的连通处始终位于胶塞712的上方,胶塞712上开设有第二通水孔7121,胶塞712上设置有设有用于封闭第二通水孔7121的第二隔片7122,第二隔片7122为柔性材料且第二隔片7122的一端固定于胶塞712上,安装架23上设有驱动胶塞712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8。
50.由于汲水管71处于露天环境中,汲水管71中存在少量的雨水积水从而作为汲水管71所需的“引水”,在进行汲水时,启动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带动胶塞712上下移动,当胶塞712向上移动时,胶塞712和安装板711之间的空间内的气压减小,第一隔片7112受气压差的作用向上打开,蓄水池22内的水通过吸水管73进入胶塞712和安装板711之间的空间内,当胶塞712向下移动时,胶塞712与安装板711之间的空间逐渐减小,在胶塞712与安装板711之间的水压作用下,第一隔片7112闭合,第二隔片7122向上打开,胶塞712和安装板711之间的水逐渐被排入胶塞712的上方,当胶塞712再次向上移动时,第一隔片7112再次向上打开,蓄水池22内的水不断被抽入汲水管71内,与此同时第二隔片7122闭合,胶塞712带动其上方的水向上移动,当胶塞712上方的水的液面达到出水管72处时,汲水管71内的水从出水管72排入排水槽5,水流沿着排水槽5的长度方向向下流动,并通过输水管54输入培植基体4内,从而为培植基体4提供绿植生长所需的水源。
51.参照图7,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杆81,驱动杆8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安装架23上。安装架23的侧壁上固定有驱动电机82,驱动电机82的输出端上固定有凸轮821,凸轮821的轮廓边缘与驱动杆81的底面抵接。安装架23上固定有第三弹性件83且第三弹性件83的顶端与驱动杆81固定。驱动杆81的下端固定有多个升降杆811,胶塞712的上端固定有连接架7123,升降杆811远离驱动杆81的一端与连接架7123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83为螺旋拉伸弹簧。当驱动电机82转动时,带动凸轮821转动,在第三弹性件83的作用下,凸轮821转动带动驱动杆81做上下往复移动,驱动杆81带动升降杆811运动,升降杆811带动连接架7123移动,连接架7123带动胶塞712移动,从而实现对胶塞712进行上下往复移动的目的。
52.参照图9,培植基体4包括培植箱44,培植箱44内固定有两块围挡板45,围挡板45的长度方向与排水槽5的长度方向相同。两个围挡板45相互远离的一侧与相邻培植箱44的内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有培植空间,培植壤41填充于培植空间内。两个围挡板45之间形成有储水空间,输水管54的输出端位于储水空间内,储水空间内填充有吸水海绵46,围挡板45上均布有渗水孔451,排水槽5靠近边坡本体2的一侧同时与培植箱44内的两个围挡板45抵接。
53.当排水槽5内的水通过输水管54输入储水空间,吸水海绵46进行吸水使得吸水海绵46保持浸润的状态。吸水海绵46内的水通过渗水孔451缓慢释放到培植空间内的培植壤41中,从而有利于培植壤41中绿植的生长。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边坡本体2受到短时强降雨等因素影响发生塌方时,边坡本体2上的砂石及岩体沿着边坡本体2的斜坡面不断向下滚落,而拦挡板3能够有效地对体积较大的石块及岩体进行拦挡,从而减小边坡本体2发生滑坡时落石对边坡本体2下方道路上的车辆及行人造成的安全隐患。通过排水孔32的设置,边坡本体2上的雨水能够通过排水孔32排出,减小边坡本体2下方与拦挡板3之间发生雨水堆积的可能性,从而减小雨水堆积对拦挡板3以及地桩31的腐蚀作用,提高拦挡板3的使用寿命。
55.在雨天时,边坡本体2上方的蓄水池22能够进行雨水储存,减小雨水朝向拦挡板3的流量,同时利用驱动机构8可以带动汲水管71内的胶塞712进行上下往复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将蓄水池22内的雨水抽取到汲水管71内,最终从出水管72排到排水槽5中,流入排水槽5中的雨水一部分通过输水管54输入到培植机体内,以便于培植壤41内绿植的生长,另一部分通过排水槽5排出边坡本体2,减小雨水直接接触边坡本体2从而对边坡本体2斜坡面造成的冲刷,有利于减小边坡本体2表面的水土流失。
5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边坡养护修复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蓄水池22:在边坡本体2的顶端开挖蓄水池22;安装汲水管71:在边坡本体2上固定安装架23,安装架23上预先设置好汲水管71及其内部零件、吸水管73、驱动杆81以及驱动机构8,汲水管71上预留出水管72;安装护坡桩21:在边坡本体2上固定护坡桩21;预制培植基体4:在培植壤41中种植绿植或埋入绿植种子,将绿植所需的生长药液加入到储水空间内;安装培植基体4:将培植基体4四个角端的定位弧42与对应的护坡桩21对准后,将培植基体4放置于边坡本体2上;安装排水槽5:转动手轮5111使得第一夹块61和第二夹块62相互张开,再向上拉动压板3111,将第一夹块61、第二夹块62分别从地桩31的两侧朝向间隙补偿板35贴紧后,先松开手轮5111使得第一夹块61和第二夹块62夹紧地桩31,再松开压板3111使得压板3111抵压第一夹块61以及第二夹块62,排水槽5安装到位后,排水槽5抵紧培植基体4,然后安装输水管54使得排水槽5与培植基体4连通,最后将出水管72与排水槽5的上端连通。
57.在进行施工时,利用排水槽5对培植基体4进行限位,减小了培植基体4从边坡本体2的斜坡面上发生滑落的可能性。此外,可以根据季节随时对培植基体4进行更换,在夏季多雨时,可以挑选耐晒、耐涝的灌木;在冬季干燥时,可以挑选耐寒、耐旱的灌木。在对培植基体4进行更换时,首先向上拉动压板3111,使得压板3111与第一夹块61、第二夹块62脱离,再转动手轮5111,使得第一夹块61和第二夹块62相互张开后,可以将排水槽5取下。然后将培植基体4沿着护坡桩21的设置方向朝向远离边坡本体2斜坡面的一侧取出,将新的培植基体4放入对应的安装位置处后,最后再安装排水槽5,实现培植基体4的更换。
5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