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调整基坑测斜管方位的旋转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29187发布日期:2023-02-01 07:06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调整基坑测斜管方位的旋转操作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基坑施工监测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调整基坑测斜管方位的旋转操作方法,适用于基坑施工中深层土体位移监测。


背景技术:

2.深基坑施工时,为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通常在基坑周边采用测斜管对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进行监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方法是在基坑周边钻孔安装测斜管,用测斜仪沿测斜管内导槽测量导槽的水平位移,导槽的位移反映基坑的位移。目前测量的方法是,首先把测斜仪沿导槽放到孔底,在每隔0.5m测一个数据直到孔口,由于测量精度要求很高,为了消除测斜仪的系统误差通常将测斜仪转动180度再一次放到孔底,重新测量一次,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土体水平位移变形值。
3.为保证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的准确性,测斜管下放过程中应保持导槽与基坑垂直,实际施工中将测斜管安装于钻孔时,往往会导致导槽方位存在偏差;此外,现有的测量方法需将测斜仪两次放入测斜管中,一个工地有许多测斜孔,实际施工时需大量的人力,施工效率低,且每天需重复上述工作,劳动强度大且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基坑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时测斜管方位偏差、监测效率低等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调整基坑测斜管方位的旋转操作方法,不但能调整测斜管方位,且测量时只需将测斜仪放入测斜管一次,具有施工效率高、操作简单、经济性好和可拆卸的优点。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用于调整基坑测斜管方位的旋转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a)按照设计要求,组装用于调整基坑测斜管方位的旋转式装置,将外管与内管组合;所述旋转式装置包括内管、外管、固定件和调整装置,所述内管与外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内管,使内管无法转动,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旋转把手、旋转轴和十字旋转杆,旋转轴一端与十字旋转杆连接,另一端与旋转把手连接;
8.(b)钻机装置对地面进行钻孔,并将基坑测斜管安装埋设;
9.(c)测量导槽中心线与基坑垂直线之间的角度为顺时针或逆时针β,将调整装置的十字旋转杆插入导槽与固定槽中,旋转调整装置,使内管与调整装置一起转动,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β,使导槽中心线与基坑垂直;
10.(d)拔出调整装置,将固定件内板插入固定槽内,拧动旋转固定杆,调整外板的位置,固定内管位置;
11.(e)将测斜仪沿着导槽下放,每隔设定距离测量一次数据并记录,监测仪到达管底后,拿掉固定件,将调整装置的十字旋转杆插入导槽与固定槽中,将内管旋转180度,用固定件固定内管位置,提升测斜仪每隔设定距离测量一次数据并记录;
12.(f)将两次测得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实际监测值,测完后将监测管盖起来,起到保护
作用;
13.(g)下次监测按照步骤(e)进行;
14.(h)工程结束后将测斜管拔出并拆卸回收,到下一个工程继续使用。
15.进一步,所述步骤(e)中,设定距离为0.5m。
16.再进一步,所述步骤(a)中,所述内管包括固定槽、导槽和卡件,固定槽和导槽位于内管的内侧,卡件环绕内管一周。
17.再进一步,所述步骤(a)中,所述外管包括连接槽、卡槽和连接件,外管分为两个半圆管,其中一半设置连接槽,另一半设置连接件,连接件插入连接槽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管,卡槽位于外管内侧,内管卡件插入外管卡槽中,使内管与外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18.更进一步,所述步骤(a)中,所述固定件包括顶板、内板、外板、滑动件、固定孔、滑动轨道、旋转固定杆和把手,把手位于顶板上方,顶板一端与内板连接,另一端与外板连接,外板上滑动件可在顶板滑动轨道上滑动,来调节内板与外板的距离,以此来固定内管位置,之后将旋转固定杆插入固定孔中并拧紧。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20.(1)监测准确。先对测斜管进行埋设,然后调整测斜管方位,减少了施工对测斜管方位的影响,使测斜管导槽与基坑垂直,能准确地反映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变形。
21.(2)减少了操作步骤。深层土体位移监测时需两次将监测仪放入导槽中,装置中内管可进行旋转,测斜仪放入时监测一次,将内管旋转180度,提升测斜仪再监测一次,无需再将测斜仪放入测斜管中,减少了监测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22.(3)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劳动力。采用可旋转内管,测斜仪只需放入测斜管一次,极大的节省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23.图1为基坑测斜装置图;
24.图2为调整前测斜管装置图;
25.图3为内管调整三维图;
26.图4为调整装置三维图;
27.图5为调整后测斜管三维图;
28.图6为固定件三维图;
29.图7为固定件右视图;
30.图8为顶板三维图;
31.图9为外板三维图;
32.图10为旋转固定杆三维图;
33.图11为外管详图一三维图;
34.图12为外管详图一俯视图;
35.图13为外管详图一右视图;
36.图14为外管详图二三维图;
37.图15为外管详图二俯视图;
38.图16为外管详图二左视图;
39.图17为内管三维图;
40.图18为内管俯视图;
41.图19为内管正视图;
42.其中:1为基坑测斜管、2为固定件、21为顶板、22为内板、23为外板、24为滑动件、25为固定孔、26为滑动轨道、27为旋转固定杆、3为把手、4为冠梁、5为围护结构、6为旋转把手、7为旋转轴、8为十字旋转杆、9为内管、91为固定槽、92为导槽、93为卡件、10为外管、101为连接槽、102为卡槽、103为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44.参照图1~图19,一种用于调整基坑测斜管方位的旋转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a)按照设计要求,组装用于调整基坑测斜管方位的旋转式装置,将外管与内管组合;所述旋转式装置包括内管9、外管10、固定件2和调整装置,所述内管9与外管10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固定件2用于固定内管9,使内管9无法转动,调整装置包括旋转把手6、旋转轴7和十字旋转杆8,旋转轴7一端与十字旋转杆8连接,另一端与旋转把手6连接,调整内管方位时,将十字旋转杆8四个角插入内管的固定槽91、导槽92中,手动旋转旋转把手6,对测斜管内管方位进行调整;
46.(b)钻机装置对地面进行钻孔,并将基坑测斜管安装埋设;
47.(c)测量导槽中心线与基坑垂直线之间的角度为顺时针或逆时针β,将调整装置的十字旋转杆插入导槽与固定槽中,旋转调整装置,使内管与调整装置一起转动,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β,使导槽中心线与基坑垂直;
48.(d)拔出调整装置,将固定件内板插入固定槽内,拧动旋转固定杆,调整外板的位置,固定内管位置;
49.(e)将测斜仪沿着导槽下放,每隔设定距离测量一次数据并记录,监测仪到达管底后,拿掉固定件,将调整装置的十字旋转杆插入导槽与固定槽中,将内管旋转180度,用固定件固定内管位置,提升测斜仪每隔设定距离测量一次数据并记录;
50.(f)将两次测得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实际监测值,测完后将监测管盖起来,起到保护作用;
51.(g)下次监测按照步骤(e)进行;
52.(h)工程结束后将测斜管拔出并拆卸回收,到下一个工程继续使用。
53.进一步,所述步骤(e)中,设定距离为0.5m。
54.本实施例中,用于调整基坑测斜管方位的旋转式装置,包括内管9、外管10、固定件2和调整装置,所述内管9包括固定槽91、导槽92和卡件93,固定槽91和导槽92位于内管9的内侧,卡件93环绕内管9一周;外管10包括连接槽101、卡槽102和连接件103,外管10分为两个半圆管,其中一半设置连接槽101,另一半设置连接件103,连接件103插入连接槽101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管,卡槽102位于外管10内侧,内管卡件93插入外管卡槽102中,使内管9与外管10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固定件2用于固定内管9,使内管9无法转动,固定件2包括顶板21、内板22、外板23、滑动件24、固定孔25、滑动轨道26、旋转固定杆27和把手3,把手3位于顶板21上方,顶板21一端与内板22连接,另一端与外板23连接,外板上滑动件24可在顶板滑动
轨道26上滑动,来调节内板与外板的距离,以此来固定内管9位置,之后将旋转固定杆27插入固定孔25中,并拧紧;调整装置包括旋转把手6、旋转轴7和十字旋转杆8,旋转轴7一端与十字旋转杆8连接,另一端与旋转把手6连接,调整内管方位时,将十字旋转杆8四个角插入内管的固定槽91、导槽92中,手动旋转旋转把手6,对测斜管内管方位进行调整。
55.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总长535.5m,标准段宽度为71.4m,端头井宽度为73.35~80m,标准段结构高度为17.1m,车站深度18.8~20.3m,基坑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形式为1000mm厚地下连续墙+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基坑施工范围内土层主要为砂质粉土、粉砂、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砂、含砂粉质黏土和圆砾,基坑周边为机场停车场、航站楼、雨水管、电力管、燃气管等环境较复杂,对变形监测结果精确度要求较高。基坑施工中,若采用传统的方式埋设测斜管,测斜管的方位很容易存在偏差,将极大的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若变形过大,未及时采取措施,则将影响周边建(构)筑物的使用。采用调整基坑测斜管方位的旋转式装置,不但能保证测斜管方位的准确性,而且具有施工效率高、节约劳动力等优点。
56.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57.(a)按照设计要求,组装基坑测斜管装置,将外管与内管组合。
58.(b)钻机装置对地面进行钻孔,并将基坑测斜管安装埋设。
59.(c)测量导槽中心线与基坑垂直线之间的角度为顺时针(或逆时针)β,将调整装置的十字旋转杆插入导槽与固定槽中,旋转调整装置,使内管与调整装置一起转动,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β,使导槽中心线与基坑垂直。
60.(d)拔出调整装置,将固定件内板插入固定槽内,拧动旋转固定杆,调整外板的位置,固定内管位置。
61.(e)将测斜仪沿着导槽下放,每隔0.5m测量一次数据并记录,监测仪到达管底后,拿掉固定件,将调整装置的十字旋转杆插入导槽与固定槽中,将内管旋转180度,用固定件固定内管位置,提升测斜仪每隔0.5m测量一次数据并记录。
62.(f)将两次测得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实际监测值,测完后将监测管盖起来,起到保护作用。
63.(g)下次监测按照步骤(e)进行。
64.(h)工程结束后将测斜管拔出并拆卸回收,到下一个工程继续使用。
65.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仅作说明用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本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