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及其清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18958发布日期:2023-03-25 10:2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及其清污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泵站前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及其清污方法。


背景技术:

2.现在水利工程用泵站前池结构为一个完整的集水池,水通过进水通道后进入泵站前池,由于水中带有悬浮物,在进入泵站前池后容易发生沉积,因此经常需要对池底进行清淤。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对泵站前池的池底清淤时,需要将进水通道进行封闭,通过抽水管将泵站前池的水抽排出,在泵前池清空后才可以进行清淤。这种泵前池结构需要中断泵站工作才能进行清淤,降低了泵站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一侧壁设置有进液管道,所述池体的另一侧壁设置有排液管道,所述池体设置有位于进液管道和排液管道下方的清淤机构,所述清淤机构包括设置于池体的排淤管、滑移连接于池体以将沉积于池体底部的淤泥推送至排淤管的推泥板以及驱动推泥板滑移的驱动组件,所述排淤管连接有抽淤泵,所述池体设置有位于清淤机构上方的防溢机构,所述防溢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池体的防溢挡泥板以及分别对应设置于防溢挡泥板两侧的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和防溢挡泥板均开设有透水孔,所述池体设置有驱动防溢挡泥板转动的旋转件,清淤机构工作时,第一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进液管道上方内壁,第二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排液管道下方内壁。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常状态下,旋转件带动防溢挡泥板转动,使得防溢挡泥板呈竖向状态,且位于进液管道和排液管道之间,水从进液管道进入池体内,水中的淤泥经过防溢挡泥板的阻隔沉积掉落于池体底部后,水通过排液管道排出池体,当需要对池体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时,旋转件带动防溢挡泥板转动,使得第一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进液管道上方内壁,第二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排液管道下方内壁,将池体分隔成两个腔室,位于防溢挡泥板下方的腔室内的驱动组件驱动推泥板滑移,推泥板将淤泥推送至排淤管,经过抽淤泵将淤泥排出池体外,防溢挡泥板、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有效减少位于三者下方的腔室内扬起的泥土回溢到上方的腔室,造成上方腔室液体的二次污染,另外,从进液管道进入的液体经过防溢机构的阻隔过滤,从排液管道持续排出,无需中断泵站工作也可以进行清淤作业,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
7.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均和防溢挡泥板铰接,所述防溢挡泥板设置有控制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翻折张合的翻折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平常状态下,防溢挡泥板呈竖向状态,通过翻折机构将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翻折收合,使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与防溢挡泥板之间的夹角至锐角,由进液管道进入池体的液体经过侧挡板和防溢挡泥板的双重过滤后,再从排液管道排出,增加对液体夹带的淤泥的过滤效果,需要进行清淤作业时,通过翻折机构将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翻折展开,使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与防溢挡泥板之间的夹角至钝角,且第一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进液管道上方内壁,第二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排液管道下方内壁,另一方面,通过翻折机构调节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与防溢挡泥板之间的夹角,增加防溢机构的覆盖区域,可适配于不同尺寸的池体。
9.可选的,所述翻折机构包括滑移连接于防溢挡泥板的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动块的第一铰接杆、一端铰接于第二滑动块的第二铰接杆以及驱动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滑移的滑动组件,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侧挡板,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二侧挡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组件驱动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从而通过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分别带动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翻转。
11.可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防溢挡泥板的第一调节丝杆,所述第一调节丝杆具有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分别对应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调节丝杆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分别带动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同时朝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方向进行滑移,实现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的同步翻转调节。
13.可选的,所述防溢挡泥板远离第一侧挡板的一端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落料口,平常状态下第一侧挡板位于第二侧挡板的上方,翻折收合后的第一侧挡板位于防溢挡泥板远离进液管道的一侧,翻折收合后的第二侧挡板位于防溢挡泥板靠近进液管道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挡板固定连接有控制落料口启闭的封板,当第二侧挡板朝靠近防溢挡泥板方向翻折收合时,落料口连通,当第二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排液管道下方内壁时,落料口封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常状态下,一部分淤泥顺延防溢挡板掉至第二侧挡板和防溢挡泥板之间,再从落料口掉至位于防溢挡泥板靠近排液管道一侧的池体底部,从而有效减少第二侧挡板和防溢挡泥板之间形成的容腔内发生淤泥堆积的可能,一部分淤泥顺延第一侧挡板的板面直接掉至位于防溢挡泥板靠近排液管道一侧的池体底部,另一部分淤泥被第二侧挡板阻挡掉至位于防溢挡泥板靠近进液管道一侧的池体底部,一方面,有效减少淤泥集中堆积于池体底部某一侧的可能,使得淤泥均摊散布于池体底部,另一方面,提高池体淤泥容量,有效延长淤泥清理周期;当需要进行清淤作业时,通过翻折机构将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翻折展开,第二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排液管道下方内壁,第二侧挡板转动的同时带动封板转动,从而将落料口封闭,减少飞扬的淤泥从落料口反溢至排液管道。
15.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分别设置有抵接于防溢挡泥板的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当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滑移时,带动第一刮板、第二刮板滑动,从而对粘附于防溢挡泥板表面的杂质进行刮除,减少防溢挡泥板发生堵塞的可能。
17.可选的,所述封板固定连接于第二侧挡板的铰接端,所述防溢挡泥板呈竖向状态时,封板呈倾斜设置,封板靠近排液管道的一端高于其远离排液管道的一端,所述推泥板位于封板的下方,平常状态下,推泥板的上端面抵接于封板下表面。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淤泥顺延防溢挡板掉至第二侧挡板和防溢挡泥板之间,再通过落料口顺延封板的板面掉至位于防溢挡泥板靠近排液管道一侧的池体底部的中间区域处,便于淤泥的散布,且推泥板上端面抵接于封板下表面,有效减少淤泥从防溢挡泥板下方的区域排至排液管道,提高过滤沉淀效果。
19.可选的,所述池体侧壁转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推泥板滑移套设于导向杆,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池体侧壁的第二调节丝杆,第二调节丝杆螺纹穿设于推泥板,第二调节丝杆的轴向平行于导向杆的轴向。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调节丝杆转动,推泥板由于导向杆和第二调节丝杆的螺纹限制作用下沿第二调节丝杆的轴向进行滑移运动。
21.可选的,所述推泥板包括滑移套设于导向杆的固定板以及滑移伸缩于固定板的活动板,调节丝杆螺杆穿设于固定板,固定板具有供活动板滑移伸缩的收纳腔,固定板的下端面开设有连通于收纳腔以供活动板伸出的开口,收纳腔内置有迫使活动板下端抵接于池体底部内壁的弹性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固定板和活动板,实现推泥板的可调节,弹性件迫使活动板下端始终抵接于池体底部内壁,提高清理效果。
23.一种应用于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的清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提升栅篮,使得栅篮滑移伸出于池体;步骤s2、防溢挡泥板转动,同时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翻折展开,使得第一侧挡板的自由端抵接于池体位于进液管道上方内壁,第二侧挡板的自由端抵接于池体位于排液管道下方内壁,将池体分隔成两个腔室;步骤s3、清淤机构进行清淤作业。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平常状态下,旋转件带动防溢挡泥板转动,使得防溢挡泥板呈竖向状态,且位于进液管道和排液管道之间,水从进液管道进入池体内,水中的淤泥经过防溢挡泥板的阻隔沉积掉落于池体底部后,水通过排液管道排出池体,当需要对池体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时,旋转件带动防溢挡泥板转动,使得第一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进液管道上方内壁,第二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排液管道下方内壁,将池体分隔成两个腔室,位于防溢挡泥板下方的腔室内的驱动组件驱动推泥板滑移,推泥板将淤泥推送至排淤管,经过抽淤泵将淤泥排出池体外,防溢挡泥板、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有效减少位于三者下方的腔室内扬起的泥土回溢到上方的腔室,造成上方腔室液体的二次污染,另外,从进液管道进入的液体经过防溢机构的阻隔过滤,从排液管道持续排出,无需中断泵站工作也可以进行清淤作业,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2.平常状态下,一部分淤泥顺延防溢挡板掉至第二侧挡板和防溢挡泥板之间,再
从落料口掉至位于防溢挡泥板靠近排液管道一侧的池体底部,从而有效减少第二侧挡板和防溢挡泥板之间形成的容腔内发生淤泥堆积的可能,一部分淤泥顺延第一侧挡板的板面直接掉至位于防溢挡泥板靠近排液管道一侧的池体底部,另一部分淤泥被第二侧挡板阻挡掉至位于防溢挡泥板靠近进液管道一侧的池体底部,一方面,有效减少淤泥集中堆积于池体底部某一侧的可能,使得淤泥均摊散布于池体底部,另一方面,提高池体淤泥容量,有效延长淤泥清理周期;当需要进行清淤作业时,通过翻折机构将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翻折展开,第二侧挡板抵接于池体位于排液管道下方内壁,第二侧挡板转动的同时带动封板转动,从而将落料口封闭,减少飞扬的淤泥从落料口反溢至排液管道。
附图说明
25.图1是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防溢机构和清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翻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滑动块和第二铰接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清淤机构工作状态时防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推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池体;11、进液管道;12、排液管道;13、伺服电机;14、支架;15、升降卷扬机;16、连接绳;17、栅篮;171、进料口;18、导向杆;2、清淤机构;21、排淤管;211、流量控制阀;22、推泥板;221、固定板;222、活动板;223、收纳腔;224、弹性件;23、驱动组件;231、第二调节丝杆;232、第二电机;3、防溢机构;31、防溢挡泥板;311、转动轴;312、落料口;313、安装板;32、第一侧挡板;33、第二侧挡板;331、封板;34、透水孔;4、翻折机构;41、第一滑动块;42、第二滑动块;421、连接滑块;43、第一铰接杆;44、第二铰接杆;45、滑动组件;451、第一调节丝杆;452、第一电机;46、第一刮板;47、第二刮板;48、落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公开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参照图1,包括上部呈开口设置的池体1,池体1的一侧壁设置有进液管道11,池体1相对的另一侧壁设置有排液管道12,排液管道12用于外接泵站。池体1设置有位于进液管道11和排液管道12下方的清淤机构2以及位于清淤机构2上方的防溢机构3。
28.参照图1、图2,防溢机构3包括转动连接于池体1的防溢挡泥板31以及分别对应设置于防溢挡泥板31两端的第一侧挡板32和第二侧挡板33,清淤机构2工作时,第一侧挡板32抵接于池体1位于进液管道11上方内壁,第二侧挡板33抵接于池体1位于排液管道12下方内壁。防溢挡泥板31的两侧凸出设置有转动连接于池体1侧壁的转动轴311,池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驱动转动轴311转动的旋转件,具体地,旋转件为固定连接于池体1外侧壁的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于转动轴311。当防溢挡泥板31转动至竖向状态时,进液管道11位于防溢挡泥板31的一侧,排液管道12位于防溢挡泥板31的另一侧。
29.参照图2、图3,第一侧挡板32、第二侧挡板33和防溢挡泥板31均开设有透水孔34,第一侧挡板32、第二侧挡板33均和防溢挡泥板31铰接,防溢挡泥板31设置有控制第一侧挡
板32和第二侧挡板33翻折张合的翻折机构4。翻折机构4包括第一滑动块41、第二滑动块42、第一铰接杆43、第二铰接杆44以及滑动组件45,第一滑动块41和第二滑动块42均滑移连接于防溢挡泥板31。
30.参照图3、图4,以防溢挡泥板31转动至竖向状态叙述说明,第一侧挡板32位于第二侧挡板33的上方,第一滑动块41、第二滑动块42均位于防溢挡泥板31靠近排液管道12一侧,第二滑动块42固定连接有穿设于防溢挡泥板31的连接滑块421,第一滑动块41和连接滑块421分别固定连接有抵接于防溢挡泥板31表面的第一刮板46和第二刮板47,第一刮板46和第二刮板47分别位于防溢挡泥板31的两侧,第一刮板46和第二刮板47均开设有落料槽48。第一铰接杆43、第二铰接杆44分别位于防溢挡泥板31的两侧,第一铰接杆43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动块41,第一铰接杆43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侧挡板32,第二铰接杆44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滑块421,第二铰接杆44的另一端铰接第二侧挡板33。
31.防溢挡泥板31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板313,第一滑动块41和第二滑动块42均位于两个安装板313之间。驱动组件23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板313的第一调节丝杆451以及驱动第一调节丝杆451转动的第一电机452,第一调节丝杆451具有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滑动块41和第二滑动块42分别对应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电机452固定连接于其中一块安装板313,第一电机45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调节丝杆451。
32.参照图2、图5,防溢挡泥板31的下端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落料口312,翻折收合后的第一侧挡板32的自由端位于防溢挡泥板31远离进液管道11的一侧,翻折收合后的第二侧挡板33的自由端位于防溢挡泥板31靠近进液管道11的一侧。第二侧挡板33的铰接端固定连接有控制落料口312启闭的封板331,当第二侧挡板33的自由端朝靠近防溢挡泥板31方向翻折收合时,落料口312处于连通状态,当第二侧挡板33抵接于池体1位于排液管道12下方内壁时,落料口312处于封闭状态。防溢挡泥板31呈竖向状态时,封板331呈倾斜设置,封板331靠近排液管道12的一端高于其远离排液管道12的一端。
33.参照图2,清淤机构2包括设置于池体1的排淤管21、滑移连接于池体1以将沉积于池体1底部的淤泥推送至排淤管21的推泥板22以及驱动推泥板22滑移的驱动组件23。本实施例中,排淤管21设置有两个,其中一根排淤管21连接于池体1靠近进液管道11的一侧底部,另一根排淤管21连接于池体1靠近排液管道12的一侧底部。排淤管21设置有流量控制阀211,排淤管21外接抽淤泵。
34.池体1侧壁转动连接有导向杆18,导向杆18的轴向平行于池体1的长度方向,推泥板22滑移套设于导向杆。驱动组件23包括转动连接于池体1侧壁的第二调节丝杆231以及第二电机232,第二电机232固定连接于池体1外侧壁,第二电机23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二调节丝杆231,第二调节丝杆231的轴向平行于导向杆18的轴向,第二调节丝杆231螺纹穿设于推泥板22。
35.参照图6,推泥板22包括滑移套设于导向杆18的固定板221以及沿竖向滑移伸缩于固定板221的活动板222。固定板221具有供活动板222滑移伸缩的收纳腔223,固定板221的下端面开设有连通于收纳腔223以供活动板222伸出的开口。收纳腔223内置有迫使活动板222下端抵接于池体1底部内壁的弹性件224,具体地,弹性件224为内置于容纳腔的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221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活动板222。推泥板22位于封板331的
下方,平常状态下,固定板221的上端面抵接于封板331下表面。
36.参照图5,池体1设置有沿竖向滑移升降以对漂浮杂质进行收集清理的栅篮17,池体1靠近进液管道11的顶壁固定连接有支架14,支架14固定连接有升降卷扬机15,升降卷扬机15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6,连接绳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栅篮17顶壁,栅篮17的一侧中部开设有连通于进液管道11的进料口171。
37.本技术一种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的实施原理:平常状态下,升降卷扬机15带动栅篮17下降,使得进料口171和进液管道11对齐连通,栅篮17对水中的杂质(如树叶、水藻)进行过滤收集,防溢挡泥板31呈竖向状态,水从进液管道11进入池体1内,水中的淤泥经过防溢挡泥板31、第一侧挡板32和第二侧挡板33的阻隔沉积掉落于池体1底部后,水经过二次过滤后通过排液管道12排出池体1;当需要对池体1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时,升降卷扬机15带动栅篮17上升,伺服电机13带动防溢挡泥板31转动,使得第一侧挡板32抵接于池体1位于进液管道11上方内壁,第二侧挡板33抵接于池体1位于排液管道12下方内壁,将池体1分隔成两个腔室,位于防溢挡泥板31下方的腔室内的驱动组件23驱动推泥板22滑移,推泥板22将淤泥推送至排淤管21,经过抽淤泵将淤泥排出池体1外,防溢挡泥板31、第一侧挡板32和第二侧挡板33有效减少位于三者下方的腔室内扬起的泥土回溢到上方的腔室,造成上方腔室液体的二次污染,无需中断泵站工作也可以进行清淤作业,提高泵站的工作效率。
38.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应用于泵站前池综合清污装置的清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提升栅篮17,通过升降卷扬机15带动栅篮17上升,使得栅篮17滑移伸出于池体1。
39.步骤s2、通过伺服电机13带动防溢挡泥板31转动,同时第一电机452带动第一调节丝杆451转动,实现第一滑动块41和第二滑动块42朝相互远离方向滑移,从而通过第一铰接杆43和第二铰接杆44分别带动第一侧挡板32和第二侧挡板33翻折展开,使得第一侧挡板32的自由端抵接于池体1位于进液管道11上方内壁,第二侧挡板33的自由端抵接于池体1位于排液管道12下方内壁,将池体1分隔成两个腔室。
40.步骤s3、打开流量控制阀211,第二电机232驱动第二调节丝杆231转动,推泥板22由于导向杆和第二调节丝杆231的螺纹限制作用下沿第二调节丝杆231的轴向进行滑移运动,推泥板22将淤泥推送至排淤管21,经过抽淤泵将淤泥排出池体1外。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