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调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3161发布日期:2022-12-31 02:04阅读:53来源:国知局
城市雨水调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雨水调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硬化路面的增加,城镇内涝积水问题逐渐凸显,我国多座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积水问题,尤其是穿越重要交通的下凹区域,受现场条件限制高水区雨水截流设施不完善、低水区雨水泵站下游接纳能力受限,导致内涝积水问题尤为严重。
3.海绵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但是其无法将初期雨水分离出来,初期雨水一般是指地面10-15mm厚已形成地表径流的降水。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经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给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河道,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缺陷。
5.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包括:进水管道,设置于地面之下;浮筒阀间,设置于地面之下,所述浮筒阀间与所述进水管道连接,所述浮筒阀间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地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地面之间的距离;第一蓄水池,设置于地面之下,所述第一蓄水池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蓄水池用于收集初期雨水;第二蓄水池,设置于地面之下,所述第二蓄水池与所述第一蓄水池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蓄水池与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蓄水池用于收集中后期雨水;其中,所述浮筒阀间设有浮筒阀,所述浮筒阀用于在所述第一蓄水池蓄满水后关闭所述第一出口。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池体和多个隔墙,所述池体设置于所述地面之下,多个所述隔墙设置于所述池体内,以将所述池体分隔成所述第一蓄水池、所述第二蓄水池和所述浮筒阀间;其中,用于分隔所述浮筒阀间与所述第一蓄水池的所述隔墙设有所述第一出口,用于分隔所述浮筒阀间与所述第二蓄水池的所述隔墙设有所述第二出口。
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第一排水管路,所述第一排水管路包括:第一排水管道,与所述第一蓄水池连接;第一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管道。
8.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第二排水管路,所述第二排水管路包括:第二排水管道,与所述第二蓄水池连接;第二泵,设置于所述第二排水管道。
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挡水墙,设置于地面之上,所述挡水墙用于收集高水区域雨水,以使雨水能够进入所述进水管道。
10.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集水管渠,设置于低洼地面之下。
11.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第三蓄水池,设置于地面之下,所述第三蓄水池位于所述第一蓄水池和所述第二蓄水池之上,所述第三蓄水池与所述集水管渠通过第三泵和管道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泵用于将所述集水管渠内收集的低洼区域内的雨水泵送至所述第三蓄水池内。
1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第三排水管道,所述第三排水管道与所述第三蓄水池连接。
1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所述第一蓄水池的顶板、所述第二蓄水池的顶板和所述第三蓄水池的顶板分别设有多个清淤孔,上下两层所述顶板上的所述清淤孔错开设置。
14.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多个风机,多个所述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蓄水池的上方;多个通风管,多个所述通风管与多个所述风机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通风管设有两个分支管路,两个所述分支管路分别通往所述第三蓄水池和所述第一蓄水池,或所述第二蓄水池和所述第三蓄水池;多个阀门,设置于所述分支管路。
15.本发明提供的城市雨水调蓄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蓄水池、第二蓄水池、浮筒阀间和浮筒阀,可将污染较为严重的初期雨水进行回收,在第一蓄水池蓄满水后,雨水自动进入第二蓄水池,实现了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自动分类,从而避免了初期雨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能够将中、后期雨水进行回收利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城市雨水调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第一蓄水池、第二蓄水池和浮筒阀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风机与通风管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0:第一蓄水池;11:第一排水管道;20:第二蓄水池;21:第二排水管道;30:第三蓄水池;31:第三排水管道;40:进水管道;50:挡水墙;60:低洼地面;70:集水管渠;80:第三泵;90:浮筒阀间;91:第一出口;92:第二出口;100:池体;101:隔墙;110:风机;111:通风管;112:分支管路;11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
两个以上。
24.下面结合图1-3描述本发明的城市雨水调蓄装置。
25.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城市雨水调蓄装置包括:第一蓄水池10、第二蓄水池20、浮筒阀间90、浮筒阀和进水管道40。第一蓄水池10、第二蓄水池20、进水管道40和浮筒阀间90均设置于地面之下,浮筒阀间90与进水管道40连接,浮筒阀间90设有第一出口91和第二出口92,第二出口9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出口9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即第二出口92位于高位,第一出口91位于低位。第一蓄水池10与第一出口连接,第一蓄水池10用于收集初期雨水。第二蓄水池20与第一蓄水池10并排设置,第二蓄水池20与第二出口92连接,第二蓄水池20用于收集中后期雨水,其中,浮筒阀间90设置有浮筒阀,浮筒阀用于在第一蓄水池10蓄满水后关闭第一出口91。
26.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蓄水池10和第二蓄水池20并排设置于地面之下,进水管道40可设置于地势高处的地面之下,以使进水管道40与第一蓄水池10和第二蓄水池20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进而可利用重力,实现雨水的收集。具体地,初期雨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由进水管道40流入浮筒阀间90,由于第一出口91的位置较低,初期雨水在自重的作用下由第一出口91进入第一蓄水池10内,随着第一蓄水池10内水位的升高,浮筒阀的位置也升高,当第一蓄水池10内的液位达到最大值时,即第一蓄水池10蓄满水时,浮筒阀将第一出口91封堵,初期雨水收集完毕,中后期雨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开始由第二出口92进入第二蓄水池20内。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蓄水池10的体积小于第二蓄水池20的体积。第一蓄水池10和第二蓄水池20将雨水分开收集,第一蓄水池10内的初期雨水因污染较为严重,可排放至市政污水管道,第二蓄水池20内的雨水较为干净,可收集后冲洗路面、灌溉绿植等,以对中后期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2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雨水调蓄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蓄水池、第二蓄水池、浮筒阀间和浮筒阀,可将污染较为严重的初期雨水进行回收,在第一蓄水池蓄满水后,雨水自动进入第二蓄水池,实现了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自动分类,从而避免了初期雨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能够将中后期雨水进行回收利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29.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池体100和多个隔墙101。池体100设置于地面之下,多个隔墙101设置于池体100内,以将池体100分隔成第一蓄水池10、第二蓄水池20和浮筒阀间90,其中,用于分隔浮筒阀间90与第一蓄水池10的隔墙101设有第一出口91,用于分隔浮筒阀间90与第二蓄水池20的隔墙101设有第二出口92。
30.具体来说,在地面之下开挖池体100,在池体100内设置多个隔墙101,从而将池体100分隔成第一蓄水池10、第二蓄水池20和浮筒阀间90。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多个隔墙101也可将池体100分隔成多个第一蓄水池10和多个第二蓄水池20,多个第一蓄水池10彼此连通,多个第二蓄水池20彼此连通,以实现雨水在一个蓄水池内蓄满后自动流入下一个蓄水池内。
3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第一排水管路,第一排水管路包括:第一排水管道11和第一泵。第一排水管道11与第一蓄水池10连接,第一泵设置于第一排水管道11,以将第一蓄水池10内的初期雨水排出至市政污水管道。
3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第二排水
管路,第二排水管路包括:第二排水管道21和第二泵。第二排水管道21与第二蓄水池20连接,第二泵设置于第二排水管道21,以将第二蓄水池20内的雨水排出至市政雨水管道。
33.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挡水墙50。挡水墙50设置于地面之上,挡水墙50用于收集高水区域的雨水,以使雨水能够进入进水管道40。
34.具体来说,根据区域排水情况,将汇水范围内排水分为高水区域和低水区域。在地面上的高水区域设置挡水墙50以对雨水进行截流,从而使雨水能够由进水管道40进入第一蓄水池10和第二蓄水池20,避免高水区域自流汇入低水区域,降低低水区域排水压力。
35.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集水管渠70。集水管渠70设置于低洼地面60之下。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低洼地面60属于低水区域,低洼地面60会造成雨水聚积,在低洼地面60之下设置集水管渠70,可将低洼地面60上的积水引入集水管渠70,从而避免低洼地面60积水严重,造成内涝。
36.进一步地,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第三蓄水池30、管道和第三泵80。第三蓄水池30设置于地面之下,第三蓄水池30位于第一蓄水池10和第二蓄水池20之上,第三蓄水池30与集水管渠70通过高压管道和第三泵80连接。第三泵80用于将集水管渠70内收集的低洼区域内的雨水泵送至第三蓄水池30内。
37.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蓄水池10、第二蓄水池20和第三蓄水池30的位置关系为:第三蓄水池30距离地面最近,第二蓄水池20和第一蓄水池10位于第三蓄水池30之下。由于第一蓄水池10和第二蓄水池20位置较低,初期雨水可在自重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蓄水池10,中后期雨水也可在自重的作用下进入第二蓄水池20,而不需要设置泵。第三蓄水池30位置较高,而第三蓄水池30内的雨水来自于集水管渠70,而集水管渠70的位置又较低,故需要设置第三泵80以将集水管渠70内的雨水泵送至第三蓄水池30内。
38.进一步地,针对现有城市中,受现场条件限制,高水区域雨水截流设施不完善、低水区域雨水泵站下游接纳能力有限,导致城市内涝严重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雨水调蓄装置在高水区域设置挡水墙50,低水区域设置集水管渠70和第三蓄水池30,可将高水区域的雨水引入第一蓄水池10和第二蓄水池20,将低水区域的雨水引入第三蓄水池30,在防止城市内涝发生的同时也可将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分离,避免初期雨水污染环境,同时对中后期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39.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第三排水管道31。第三排水管道31与第三蓄水池30连接,第三排水管道31用于将第三蓄水池30内的雨水排出至市政雨水管道。进一步地,由于第三蓄水池30内收集的雨水为低水区域的雨水,低水区域的小流量雨水首先由原集水装置收集后经雨水泵站排放至下游市政雨水管道,在排水量达到下游市政雨水管道可接纳最大容量后,在第三泵80的作用下进入第三蓄水池30,由于初期雨水已经市政雨水管道排放,故第三蓄水池30内的雨水为中后期雨水,可以直接外排使用。同时,由于第三蓄水池30位置较高,可利用雨水的自重将雨水通过第三排水管道31排出,而不需要设置泵。
4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蓄水池10的顶板、第二蓄水池20的顶板和第三蓄水池30的顶板分别设有多个清淤孔。具体来说,每个蓄水池的顶板均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清淤孔,以便工作人员将蓄水池内的淤泥清理。进一步地,每个清淤孔设置有盖体,以免行人或杂物掉落到各蓄水池内。
41.进一步地,在将各个蓄水池内的雨水排空后,清淤孔还可起到通风、采光、干燥的作用。
42.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下两层顶板上的淤泥孔错开设置。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蓄水池10内的清淤孔与第三蓄水池30内的清淤孔错开设置指:同一条纵向直线上仅有一个清淤孔,该清淤孔位于第一蓄水池10的顶板或第三蓄水池30的顶板。相应地,第二蓄水池20的清淤孔与第三蓄水池30的清淤孔错开设置指:同一条纵向直线上仅有一个清淤孔,该清淤孔位于第二蓄水池20的顶板或第三蓄水池30的顶板。
43.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城市雨水调蓄装置还包括多个风机110、多个通风管111和多个阀门113。多个风机110设置于第三蓄水池30的上方,多个通风管111与多个风机11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通风管111设有两个分支管路112,两个分支管路112分别通往第三蓄水池30和第一蓄水池10,或第二蓄水池20和第三蓄水池30,每个分支管路112上设置有阀门113,以分别控制风机110向第一蓄水池10和/或第三蓄水池30通风,或向第二蓄水池20和/或第三蓄水池30通风。
44.具体来说,风机110设置于第三蓄水池30的上方,阀门113设置于第三蓄水池30的一侧,与第三蓄水池30通过隔墙分开,每个风机110上连接有一个通风管111,每个通风管111设有两个分支管路112,两个分支管路112分别位于第一蓄水池10和第三蓄水池30,或第二蓄水池20和第三蓄水池30。每个分支管路112上设有阀门113,以控制风机110向相应的蓄水池内通风。在第一蓄水池10、第二蓄水池20和第三蓄水池30中的任一蓄水池排空后,即可开启风机110,对该蓄水池进行通风。
4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城市雨水调蓄装置,根据区域排水情况,将汇水范围内排水分为高水区域和低水区域,高水区域通过挡水墙、进水管道将高水区域雨水重力流排入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以实现初期雨水单独收集至第一蓄水池、中后期雨水收集至第二蓄水池。降雨过后第一蓄水池内的初期雨水排至市政污水管道,第二蓄水池内的雨水排至市政雨水管道。低水区域雨水在达到泵站原排水下游可接纳量后,经专用排水泵及压力管道将多余的雨水泵送至第三蓄水池,第三蓄水池内的雨水依靠重力排空,降雨过后打开第三排水管道的阀门,将第三蓄水池内的雨水错峰排至雨水管道,以实现多层蓄水池的削峰排水、提高区域排水防涝标准、降低初期雨水污染的功能。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