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开挖扰动的淤泥地质预制桩纠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82253发布日期:2023-02-04 05:1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预制桩纠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受开挖扰动的淤泥地质预制桩纠偏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大多数石化产业不断的向沿海城市发展,受地理区域影响,沿海城市多为淤泥地质。为了保证地基的承载力需求桩基础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预制桩更为普遍, 预制桩基础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成熟的流程生产体系及出厂检验制度,使基础施工质量更有保障,预制生产使施工工期更加可控。它以质量可靠、工期短、施工简单等优点, 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具有软土地基的工程中深受青睐。
3.但由于施工过程中场地地质复杂、沉桩不妥和基坑施工不当等原因导致桩基偏移、断桩等基础质量问题屡见不鲜。传统的处理方法多为补桩或深挖接桩,给整个项目的进度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大大增加项目施工成本。随着投资方要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预制桩的纠偏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也积极推动了预制桩纠偏技术的不断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开挖扰动的淤泥地质预制桩纠偏方法。
5.具体方案如下:受开挖扰动的淤泥地质预制桩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桩芯加固、推顶复位和静压桩锚杆补桩。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桩芯加固利用预应力管桩内径空间,在管桩的空心内增加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成为一个桩芯桩,从而达到对原管桩管壁上的缺陷桩体进行加固和补强的目的。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桩芯加固的施工工艺依次为:高压清洗桩管、安放封底袋、钢筋笼制作、浇灌混凝土。
8.所述桩芯加固的施工工艺具体为:1)先用高压水泵清孔,清孔深度到达第1节桩与第2节桩接头下3m,然后测试清孔深度;2)清孔完成后,进行钢筋笼安装;钢筋笼的制作与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标准相同;钢筋笼入孔时,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平稳下放,避免碰撞孔壁,禁止晃动和强行冲击下放钢筋笼;3)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混凝土搅拌和运输同钻孔灌注桩,即采用预拌混凝土,按配合比进行,搅拌时间大于90s,确保其和易性,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混凝土运输采用泵车,用吊料斗将混凝土输送到孔口;经过再次低应变测试,加固后的管桩满足设计承载、施工要求,桩芯加固技术可节省造价,无需增加桩位。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顶复位为对偏移不大的倾斜偏位桩顶施加水平
推力使桩复位,在倾斜方向回填碎石或回灌混凝土,以增加复位桩体倾斜方向抗侧移刚度。
10.所述推顶复位的施工工艺具体为:1)排土降阻,根据需要处理的桩的偏位程度,在桩倾斜一侧的反方向,采用挖掘机或地质钻机钻孔清除桩身前侧土体,以降低回复桩位时的水平阻力;2)机械顶推,采用挖掘机推桩移位,或者安装反力架使用千斤顶顶推复位;3)测量桩位,测量人员配合,待桩复位至许可范围内停止,立即对桩进行固定;4)局部加固土体,在桩倾斜一侧将土方挖除,灌入碎石并注入水泥浆或灌入混凝土,通过增加桩底和桩侧影响范围内的土体刚度,提高抗侧移能力;5)对所有经纠偏处理的桩再次进行低应变检测,确定桩身完整性,以便加固桩身。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压桩锚杆补桩为对于发生较大偏位或顶推复位不理想的桩,在浇筑承台时在桩偏移反方向一侧预留好锚杆桩桩孔,借助于锚杆桩来弥补桩偏位所丧失的部分承载力,能根据工程桩的实际偏位情况,灵活进行处理;其余各桩则可以按原设计进行施工,不影响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压桩锚杆补桩用于处理偏位大于50cm的管桩,所述推顶复位用于偏位小于50cm的管桩。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针对预制桩不同的偏移情况,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可及时进行纠偏或补桩处理,在确保施工进度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5.某标段土建、安装工程,场地原为盐场。场地地面标高介于2.58~3.0m,场地地貌类型原属海积平原地貌。场地紧濒海州湾,伴随着入海河流的泛滥与改道,海岸不断向海淤积延伸,加之潮流及波浪作用的影响,形成第四纪河口~滨海相成因的海滨滩涂。地面部分经过换填处理,局部区域未做处理。
16.本发明采用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使用φ600mm
×
130mm的phc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80,类型为ab型,选用72 #筒式柴油打桩锤施打。受淤泥质土的软塑流动性、挖土机械碰撞、重型机械设备及车辆荷载碾压等影响,部分管桩挤土效应明显,加上天气、施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基础开挖后发现,有部分管桩存在不同程度的倾斜、偏位,需进行处理。其中,基桩倾斜偏位情况影响因素分析如下:(1)淤泥具有流动性、软塑性,抗剪能力较差,现场雨水较多,造成土质松软,土体抗剪强度减弱。(2)管理不到位,土方开挖分级放坡不足,造成土体滑移。(3)土方开挖时挖机碰撞,均会造成管桩损伤、偏位等现象。(4)截桩不及时,基坑开挖至预定位置未立即进行截桩,堆积的淤泥挤压管桩造成管桩倾斜。
17.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方式:一、桩芯加固经测量,存在4根桩桩顶偏移35~50cm,同时低应变检测显示桩身完整,无明显缺陷,在第3节桩位置有轻微缺陷,而且桩承载力有一定程度的富余,经计算,结构是安全的,为确保质量,进行桩芯加固补强,加固纠偏处理。桩芯补强利用预应力管桩内径空间,在管桩的空心内增加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成为一个桩芯桩,如“螺栓”一样将桩芯桩与原管桩
连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对原管桩管壁上的缺陷桩体进行加固和补强的目的。
18.施工工艺:高压清洗桩管

安放封底袋

钢筋笼制作

浇灌混凝土。1)先用高压水泵清孔,清孔深度到达第1节桩与第2节桩接头下3m,然后测试清孔深度。2)清孔完成后,进行钢筋笼安装。钢筋笼的制作与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标准相同。钢筋笼入孔时,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平稳下放,避免碰撞孔壁,禁止晃动和强行冲击下放钢筋笼。3)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混凝土搅拌和运输同钻孔灌注桩,即采用预拌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搅拌时间大于90s,确保其和易性,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混凝土运输采用泵车,用吊料斗将混凝土输送到孔口。经过再次低应变测试,加固后的管桩满足设计承载、施工要求,桩芯加固技术可节省造价,无需增加桩位,经济效益良好。
19.二、推顶复位由于现场存在3根桩倾斜偏位25~35cm,采取推顶复位的方法进行纠偏。对偏移不大的倾斜偏位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在倾斜方向回填碎石或回灌混凝土,以增加复位桩体倾斜方向抗侧移刚度。施工步骤如下:1)排土降阻,根据需要处理的桩的偏位程度,在桩倾斜一侧的反方向,采用挖掘机或地质钻机钻孔清除桩身前侧土体,以降低回复桩位时的水平阻力。
20.2)机械顶推,可采用挖掘机推桩移位,或者安装反力架使用千斤顶顶推复位。
21.3)测量桩位,测量人员配合,待桩复位至许可范围内停止,立即对桩进行固定。
22.4)局部加固土体,在桩倾斜一侧将土方挖除,灌入碎石并注入水泥浆或灌入混凝土,通过增加桩底和桩侧影响范围内的土体刚度,提高抗侧移能力。
23.5)对所有经纠偏处理的桩再次进行低应变检测,确定桩身完整性,以便加固桩身。采用此技术措施再次检测后发现,推顶复位效果良好,满足上部荷载承载要求,相比补桩节省了造价,经济效益良好。
24.三、静压桩锚杆补桩对于发生较大偏位或顶推复位不理想的桩,在浇筑承台时在桩偏移反方向一侧预留好锚杆桩桩孔,借助于锚杆桩来弥补桩偏位所丧失的部分承载力。此种方法可以根据工程桩的实际偏位情况,灵活进行处理。其余各桩则可以按原设计进行施工,不至于影响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从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考虑,并参考有关的工程经验,决定根据桩的偏移量分别用2种方法予以综合处理,锚杆桩补桩法主要用于处理偏位大于50cm的管桩,偏位小于50cm的管桩则采用前述推顶法处理。
25.在本实施例中,预制管桩作为工程桩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在打桩过程中每根桩最后一节桩顶一定要盖一块废木板同送桩器一道送到桩顶标高。作用是如果在挖土时产生偏位只有上面这块木板移开就可以接桩,不需要什么清孔直接可以补强,可以大量节省时间及经济失损。
26.(2)在打桩过程中最后一节管桩桩顶标高千万不要超出设计桩顶标高,超过时及时联系设计作裁桩处理,否则再挖土很容易断桩偏位。
27.(3)挖土机械尽量采用长臂挖机,运土汽车尽量不在工程桩布置范围内来回跑,否则会挤动土体,使桩偏位。
28.(4)挖土方向应根据地质资料在基坑范围内取地质较好区域先开挖,适当时候垫路基板施工。
29.(5)挖落出桩要及时观察,必要时用钢管把桩头反撑,防止扩张偏位。
30.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