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立面边坡网罩生态袋围堰复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33740242发布日期:2023-04-06 09:4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陡立面边坡网罩生态袋围堰复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陡立面边坡网罩生态袋围堰复绿体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陡立面边坡网罩生态袋围堰复绿体系及施工方法,特别适用于废弃矿山宕口及绿化要求的较高的陡立面边坡复绿施工。


背景技术:

1、历经40年的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我国很多地方都遗留了诸多废弃矿山工业遗迹,威胁着空间安全、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废弃采石场在人为因素严重干扰下形成一种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其原有的植被因生态环境的剧变而减少、退化乃至消失,严重影响着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废弃采石场的植被恢复,成为生态恢复和景观生态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势必将传统边坡工程与环境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边坡治理与环境的保护、景观的美化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然而,废弃宕口边坡缺水、缺土、缺肥,生态条件十分恶劣,给植被的恢复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2、综上所述,目前针对陡立面边坡网罩生态袋围堰复绿体系施工,拟寻求一种封堵速度快,操作简单,施工质量可靠高的陡立面边坡网罩生态袋围堰复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陡立面边坡网罩生态袋围堰复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陡立面边坡网罩生态袋围堰复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钢钎(1)、锚杆(2)、包塑钢筋网(3)、复绿植物(4)、复绿树木(5)、生态袋围堰(6)、锚钉(7)、岩质边坡(8)、集水槽(9)、种植孔(10)、井字型框架(11)、预留孔(12)、平台(13);采用机械和微差爆破方式对陡立面边坡进行削坡,现场采用可视化管理和地质灾害自动监测,形成阶梯型状的多个平台(13),在平台(13)上放置生态袋,形成生态袋围堰(6),保证了陡立面边坡复绿效果;采用陡立面边坡生态袋围堰(6)固定体系,实现了生态袋与坡体的有效固定,提高了生态袋的抗冲刷性;待生态袋固定施工完成,种植孔进行绿化植物和复绿树木(5)种植;当土壤成片连接时,坡面会形成更大的植物群落,植物根系虬结交错进一步促进坡面的稳定,同时锚杆(2)、包塑钢筋网(3)隐伏于绿化之下,整个坡面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4、本发明采用机械和微差爆破方式对陡立面边坡进行削坡,现场采用可视化管理和地质灾害自动监测,形成阶梯型状的多个平台,在平台上放置生态袋,形成生态袋围堰,保证了陡立面边坡复绿效果;采用陡立面边坡生态袋围堰固定体系,实现了生态袋与坡体的有效固定,提高了生态袋的抗冲刷性。其主要施工步骤包括:(1)岩质边坡削坡,(2)集水槽施工,(3)锚杆施工,(4)钢钎施工,(5)生态袋围堰施工,(6)回填种植基质,(7)铺网钉网施工,(8)种植绿化树种,(9)养护。本发明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有解决了在较陡岩质边坡中固定生态袋坡体及陡立面边坡复绿的施工问题,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缩短工期、施工效率高、综合节约造价比例较高等优点,达到了设计预期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5、所述的岩质边坡(8)采用采用机械和微差爆破方式对陡立面边坡进行削坡,形成阶梯型状的多个平台(13),在平台(13)上放置生态袋,形成生态袋围堰(6),生态袋沿边坡垒砌,生态袋围堰(6)施工完成后,在生态袋围成的围堰内回填种植基质;其中在平台(13)施工完后,在生态袋围堰(6)靠近岩质边坡(8)位置两侧设置集水槽(9);

6、所述的锚杆(2),在施工完成的平台(13)上钻孔安装锚杆(2);在拟堆砌生态袋围堰(6)的外缘锚入钢钎(1),均匀布置,以阻挡下部生态堆砌过程暂时性下滑;生态袋围堰(6)施工完成后,在生态袋围成的围堰内回填种植基质,随后生态袋围堰(6)用包塑铁丝网(3)覆盖种植坑并在四周用锚钉锚固岩壁,并用锚杆固定包塑铁丝网(3)形成网罩,从而对生态袋坡体实现固定,通过锚杆和网罩施加的主动侧压力,生态袋坡体可贴合原边坡坡面,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其中包塑铁丝网(3)中部预留种植孔(10),方便后期种植复绿树木(5);

7、所述的井字型框架(11)由角钢加工而成,并设置预留孔(12),包塑铁丝网(3)覆盖种植坑后,井字型框架(11)放置在塑铁丝网(3)上,锚杆(2)插入预留孔(12)并进行固定。

8、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陡立面边坡网罩生态袋围堰复绿体系的施工方法,其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9、步骤一、岩质边坡削坡:采用机械和微差爆破方式对陡立面边坡进行削坡,现场采用可视化管理和地质灾害自动监测,形成阶梯型状的多个平台(13);当边坡较为破碎或风化层时,将台阶高度控制在8m~9m,修整后角坡为45°~50°,台阶宽4m~4.5m,按“低台阶缓坡法”自上而下削坡减载;在陡立面边坡允许爆破作业条件时,岩质边坡采用“微差爆破”与机械清渣相结合方式自上而下削坡。在平台(13)内侧采用“中深孔微差爆破”,靠近平台(13)预留边坡保护层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

10、步骤二、集水槽施工:在平台(13)施工完后,在生态袋围堰(6)靠近岩质边坡(8)位置两侧设置集水槽(9);

11、步骤三、锚杆施工:锚杆采用φ25~φ40螺纹钢筋间隔1.5m,按设计均匀布置6根锚杆,打入岩质边坡(8)山体,

12、步骤四、钢钎施工:生态袋沿边坡采用高强度大孔眼的土工格栅包裹并固定在钢钎(1)上,以阻挡下部生态袋暂时性下滑;

13、步骤五、生态袋围堰施工:平均每个生态袋围堰(6)30~40只生态袋。生态袋要求绿色,袋内植生土要求5%以上的熟腐畜禽粪肥、剔除直径大于1cm的石砾的山地红壤土、每袋掺入2g狗牙根等草种。

14、步骤六、回填种植基质:生态袋围堰(6)回填种植基质。回填的种植基质要求富含10%以上的有机质,其全氮≥8g/kg、有效p≥0.8g/kg、速效k≥8g/kg,ph值为5.5~6.5,结构疏松,通气透水性较强,容重1~1.1。平均每坑回填种植基质1.3m3~1.5m3左右;

15、步骤七、铺网钉网施工:在施工完成的平台(13)上钻孔安装锚杆(2);在拟堆砌生态袋围堰(6)的外缘锚入钢钎(1),均匀布置,以阻挡下部生态堆砌过程暂时性下滑;生态袋围堰(6)施工完成后,在生态袋围成的围堰内回填种植基质,随后生态袋围堰(6)用包塑铁丝网(3)覆盖种植坑并在四周用锚钉锚固岩壁,并用锚杆固定包塑铁丝网(3)形成网罩,从而对生态袋坡体实现固定,通过锚杆和网罩施加的主动侧压力,生态袋坡体可贴合原边坡坡面,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16、步骤八、种植绿化树种:生态袋围堰(6)固定完成后,在包塑铁丝网(3)中部预留种植孔(10),方便后期种植复绿树木(5);

17、步骤九、养护:成活期养护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滑落的生态袋及时补填;二是保证边坡植物的水分供应充足,施工后两个月及入冬前各施一次肥,植物种子从出芽至幼苗期间,必须浇水养护,保持土壤湿润。在草坪草逐渐生长过程中,对其适时施肥和防治病虫害,施肥坚持“多次少量”的原则。完成后一个月,应全面检查植草生长情况,对生长明显不均匀的位置予以补播。

18、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有解决了在较陡岩质边坡中固定生态袋坡体及陡立面边坡复绿的施工问题,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缩短工期、施工效率高、综合节约造价比例较高等优点。

20、2、本发明根据边坡特性,采用分台阶机械削坡与坡微差爆破削坡相结合的施工方式,提高削坡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滑坡体削坡过程应用“边坡雷达监测仪”,可现实24小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

21、3、本发明在生态袋外侧设置包塑铁丝网片覆盖并配合锚杆和锚钉固定,保证了生态袋垒砌围堰的整体稳定性。

22、4、本发明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有解决了在较陡岩质边坡中固定生态袋坡体及陡立面边坡复绿的施工问题,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缩短工期、施工效率高、综合节约造价比例较高等优点,达到了设计预期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