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空气阻隔技术的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3386发布日期:2022-07-05 20:2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空气阻隔技术的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空气阻隔技术的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设备。


背景技术:

2.由于人们环保意识淡薄,我国国内河道污染极为严重,河面和湖泊中经常会漂浮众多垃圾、油污、落叶和蓝藻等污染物,极大地破坏了水生态环境。近年来,政府对环保问题日益重视,逐步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治理。为了保持水面清洁,环保部门会定期对水面上的漂浮污染物进行收集。当前,这些水面漂浮污染物都是依赖于人工定期划船打捞,人工成本和作业成本均较高,且清理及时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水面污染物进行清理,清理及时性高,水面垃圾收集更高效,运行更平稳,且人工成本和作业成本均较低的采用空气阻隔技术的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设备。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空气阻隔技术的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设备,包括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上的主体结构,所述的主体结构包括外筒、内筒、网兜、导流板、浮体、导向杆、导向杆固定盘、多个缓冲挡板、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三隔离板、第四隔离板、底板和两台水泵,所述的网兜具有上端开口,所述的内筒和所述的外筒分别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所述的外筒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上且其安装高度能够调节,所述的第一隔离板安装在所述的外筒内,并将所述的外筒内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的内筒位于所述的上腔室内,所述的导向杆固定盘安装在所述的内筒的下端开口处,所述的导向杆位于所述的导向杆固定盘下方,所述的导向杆固定在所述的导向杆固定盘上,所述的第一隔离板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的导向杆插入所述的导向孔内,所述的浮体套设在所述的内筒外侧壁上,所述的网兜位于所述的内筒内,所述的网兜安装在所述的内筒上,所述的导流板安装在所述的外筒顶部,用于将水导入所述的内筒中,所述的底板安装在所述的外筒的下端开口处将所述的外筒的下端开口封闭,所述的第三隔离板和所述的第四隔离板位于所述的下腔室内,且左右间隔分布,所述的第三隔离板和所述的第四隔离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的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的底板上,所述的第三隔离板和所述的第四隔离板将所述的下腔室分隔为从左到右排布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所述的第二隔离板设置在所述的第三空间内,并将所述的第三空间分隔为上空间和下空间,多个所述的缓冲挡板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左右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的缓冲挡板中的一部分安装在所述的第二隔离板的下端面上,另一部分安装在所述的底板的上端面上,将两台水泵分别称为第一台水泵和第二台水泵,所述的第一台水泵安装在所述的第三隔离板上,所述的第二台水泵安装在所述的第四隔离板上,所述的第一台水泵用于将所述的第二空间的水抽到所述的第一空间,所述的第二台水泵用于将所述的第二空间水抽到所述的第三空
间,所述的外筒的侧壁上多个第一出水口,多个第一出水口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的第一空间连通,另一部分与所述的第三空间连通,所述的导向杆固定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一隔离板上设置有将所述的上腔室和所述的第二空间连通的多个第一进水口,所述的第二隔离板上设置有将所述的上空间和所述的下空间连通的第二进水口。
5.所述的主体结构还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的内筒最高位置的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为环形结构,所述的限位板安装在所述的外筒内,且位于所述的内筒上方,所述的内筒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一圈间隔分布的限位销,多个所述的限位销位于所述的浮体上方。该结构中,内筒在浮体作用下向上移动时,当多个限位销与限位板接触时,此时内筒上部穿过限位板的内孔,内筒上端开口处高于周围水面,阻断外部水继续流入内筒,实现内筒限位。
6.所述的外筒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上,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推杆电机和支架,所述的推杆电机固定在所述的支撑架上,所述的支架与所述的推杆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的外筒固定在所述的支架上。该结构中,通过推杆电机驱动支架上下移动,支架带动外筒上下移动,从而调整外筒的上下位置,使外筒处于水域适当位置处,调整方便。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包括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上的主体结构,所述的主体结构包括外筒、内筒、网兜、导流板、浮体、导向杆、导向杆固定盘、多个缓冲挡板、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三隔离板、第四隔离板、底板和两台水泵构建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设备,在使用时,将支撑架固定在目标水域,调整主体结构的高度,使外筒内水位与外筒外水位持平,此时上腔室和第二空间内均被水充满,内筒在浮体作用下悬浮在上腔室内,且内筒上端开口处高于周围水面,阻断外部水继续流入内筒,当两台水泵工作时,第二空间的水分别被两台水泵抽到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然后通过多个第一出水口排出外筒,内筒内的水通过导向杆固定盘进行第一次缓冲,从第二出水口排出到上腔室中,再通过第一隔离板上的多个第一进水口进行第二次缓冲后进入第二空间的上空间,接着通过第二隔离板的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空间的下空间,此时水经过多个缓冲挡板阻挡后进入第一空间和第三空间,最后经由多个第一出水口排出,因为水在从内筒到第一出水口的过程中,通过多次缓冲,其内空气已基本排光,能够平稳的从第一出水口处排除,整体设备运行起来更平稳了,由于内筒内部以及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的区域相通,内筒内水位和外筒内水位同时下降,内筒也一起下降,直至内筒平衡后停止下降,外筒内水位低于外筒外水位,此时外筒周围的表层水体源源不断的通过导流板流向内筒内,漂浮物进入网兜中被收集,从而将主体结构周围水面的漂浮物收集到网兜中,由于是长时间处于进水状态,收集水面垃圾的效率大大提升,由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对水面污染物进行清理,清理及时性高,水面垃圾收集更高效,运行更平稳,且人工成本和作业成本均较低。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空气阻隔技术的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设备的立体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空气阻隔技术的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设备的分解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空气阻隔技术的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设备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2.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采用空气阻隔技术的水面垃圾自动收集设备,包括支撑架1以及安装在支撑架1上的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包括外筒2、内筒3、网兜4、导流板5、浮体6、导向杆7、导向杆固定盘8、多个缓冲挡板9、第一隔离板10、第二隔离板11、第三隔离板12、第四隔离板13、底板14和两台水泵,网兜4具有上端开口,内筒3和外筒2分别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外筒2安装在支撑架1上且其安装高度能够调节,第一隔离板10安装在外筒2内,并将外筒2内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内筒3位于上腔室内,内筒3侧壁下部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孔31,导向杆固定盘8安装在内筒3的下端开口处,导向杆7位于导向杆固定盘8下方,导向杆7固定在导向杆固定盘8上,第一隔离板10上设置有导向孔15,导向杆7插入导向孔15内,浮体6套设在内筒3外侧壁上,网兜4位于内筒3内,网兜4安装在内筒3上,导流板5安装在外筒2顶部,用于将水导入内筒3中,底板14安装在外筒2的下端开口处将外筒2的下端开口封闭,第三隔离板12和第四隔离板13位于下腔室内,且左右间隔分布,第三隔离板12和第四隔离板13分别固定在第一隔离板10和底板14上,第三隔离板12和第四隔离板13将下腔室分隔为从左到右排布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隔离板11设置在第三空间内,并将第三空间分隔为上空间和下空间,多个缓冲挡板9分别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左右间隔排布,多个缓冲挡板9中的一部分安装在第二隔离板11的下端面上,另一部分安装在底板14的上端面上,将两台水泵分别称为第一台水泵16和第二台水泵17,第一台水泵16安装在第三隔离板12上,第二台水泵17安装在第四隔离板13上,第一台水泵16用于将第二空间的水抽到第一空间,第二台水泵17用于将第二空间水抽到第三空间,外筒2的侧壁上多个第一出水口18,多个第一出水口18中的一部分与第一空间连通,另一部分与第三空间连通,导向杆固定盘8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水口19,第一隔离板10上设置有将上腔室和第二空间连通的多个第一进水口20,第二隔离板11上设置有将上空间和下空间连通的第二进水口21。
13.本实施例中,主体结构还包括用于限定内筒3最高位置的限位板22,限位板22为环形结构,限位板22安装在外筒2内,且位于内筒3上方,内筒3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一圈间隔分布的限位销,多个限位销位于浮体6上方。
14.本实施例中,外筒2通过升降机构安装在支撑架1上,升降机构包括推杆电机23和支架24,推杆电机23固定在支撑架1上,支架24与推杆电机23的电机轴连接,外筒2固定在支架24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