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4872发布日期:2022-06-25 06:2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


背景技术:

2.深基坑降水工程中,较为熟知常用的降水方法为采用潜水泵从管井抽取地下水,并排至地面砖砌排水明沟,砖砌排水明沟距离基坑边坡2米以外,并沿基坑四周布置,采用砖或砂浆制成,施工时让排水明沟的起点至终点有着高度差,进而使得地下水排入市政排水管道。因采用排水明沟需要占用施工现场较多场地,且进行土方挖掘时会造成边坡扰动,存在安全风险,现有技术通过架设管道以取代排水明沟,通过进行有压排水,进而减少土方的挖掘,也能减少成本。
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架设管道在输送地下水时,容易产生砂土沉积,导致管道堵塞而无法继续输送,此时则需要更换管道,对施工进度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架设管道输送地下水容易堵塞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所述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包括多根输送管道、多个安装支架和多个过滤单元,多根所述输送管道与多个所述过滤单元沿输送方向交替设置,每根所述输送管道均与所述过滤单元螺纹连接,且每根所述输送管道的下侧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安装支架;每个所述过滤单元均包括分离舱和沉降体,所述分离舱为圆柱型结构,且设置于所述沉降体的上侧,且所述分离舱的两侧均连接所述输送管道,所述沉降体为锥形结构,且与所述分离舱连通。
6.多根所述输送管道用以输送地下水,相邻的所述输送管道之间设置所述过滤单元,通过所述过滤单元的设置,从而使得地下水中的砂土能得到去除,从而避免所述输送管道因砂土出现堵塞的情况,所述过滤单元通过所述分离舱的设置,当地下水进入到所述分离舱后,使得砂土在离心力与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所述沉降体中,从而完成对地下水中砂土的分离,也即所述沉降体用以收集因密度较大而下沉的砂土。
7.其中,所述沉降体具有排砂阀和扰流板,所述排砂阀设置于所述沉降体的底部,且与所述沉降体转动连接,所述扰流板设置于所述沉降体与所述分离舱的连接处,且所述扰流板与所述沉降体的顶部契合。
8.所述排砂阀用以将所述沉降体中的沉降的砂土,在堆积到一定量后,从所述沉降体中排出,从而实现对堆积的砂土的排出,所述扰流板的设置则用以配合所述分离舱,通过所述分离舱的设置,进而使得进入所述分离舱的地下水,由于砂土和水的密度不同,从而在离心力、向心力、流体曳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密度低的水上升,密度高的砂土则沉降到所述
沉降体内,以完成砂土与地下水的分离。
9.其中,所述扰流板具有若干栅格和板体,所述板体与所述沉降体的顶部契合,且设置于所述沉降体的内侧,若干所述栅格均贯穿所述板体。
10.通过设置有所述栅格的所述板体,从而在地下水中的砂土进行沉降时,砂土能穿过所述栅格进入到所述沉降体中,同时,所述板体的设置也能使得地下水在所述分离舱内减少对所述沉降体中堆积的砂土的影响,通过所述扰流板的设置,避免沉降过程中水过多的扰动沉降堆积的砂土,能有效提升砂土的沉降效果。
11.其中,所述分离舱具有进水口、排水口和舱体,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舱体连通,且所述进水口的中轴线与所述舱体的外径相切,所述排水口也与所述舱体连通,所述舱体设置于所述沉降体的上侧。
12.所述进水口通过与所述舱体的外径相切,从而使得进入到所述舱体的地下水能在所述舱体内进行盘旋,并给予地下水盘旋的方式运动,借以离心力,从而根据砂土与地下水的密度的不同,实现砂土与水的分离,所述排水口则设置于所述分离舱的上侧,进而使得密度较小的地下水能从所述排水口进入到所述输送管道,密度较大的砂土则直接进入到所述沉降体中,进而即可完成砂土与地下水的分离,以减少因砂土堵塞所述输送管道的风险。
13.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放置架、高度调节支架和调节座,所述调节座设置于所述高度调节支架的下侧,且与所述高度调节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架设置于所述高度调节支架的上侧,且与所述高度调节支架转动连接。
14.所述放置架用以放置所述输送管道,所述高度调节支架则配合所述放置架,从而对所述输送管道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多根所述输送管道的高度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能使得地下水被抽取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输送,进而减少能源消耗,所述调节座则用以支撑所述高度调节支架。
15.其中,所述高度调节支架包括容置套和滑动杆架,所述容置套设置于所述调节座的上侧,且与所述调节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架设置于所述容置套的内侧,且与所述容置套滑动连接。
16.所述容置套配合所述滑动杆架,利用所述滑动杆架在所述容置套内滑动,确定位置后进行锁定,进而即可实现对所述高度调节支架的高度调节,所述滑动杆架还用以支撑所述输送管道,通过所述滑动杆架将所述输送管道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所述输送管道在倾斜设置时,仍能保持稳定状态。
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改进现有技术中深基坑降水工程的结构,通过增设所述过滤单元,利用所述分离舱配合所述沉降体,配合所述安装支架,即可使得抽出的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实现排放以及砂土和水的分离,从而有效减少所述输送管道的堵塞风险。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的过滤单元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的过滤单元的剖视结
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的过滤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的安装支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的输送管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1-输送管道、2-安装支架、3-过滤单元、4-活动件、5-起伏座、6-管体、7-放置架、8-高度调节支架、9-调节座、10-分离舱、11-沉降体、12-气囊、13-气泵、14-转动头、15-架体、16-容置套、17-滑动杆架、18-进水口、19-排水口、20-舱体、21-排砂阀、22-扰流板、23-栅格、24-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所述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包括多根输送管道1、多个安装支架2和多个过滤单元3,多根所述输送管道1与多个所述过滤单元3沿输送方向交替设置,每根所述输送管道1均与所述过滤单元3螺纹连接,且每根所述输送管道1的下侧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安装支架2。每个所述过滤单元3均包括分离舱10和沉降体11,所述分离舱10为圆柱型结构,且设置于所述沉降体11的上侧,且所述分离舱10的两侧均连接所述输送管道1,所述沉降体11为锥形结构,且与所述分离舱10连通。
26.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根所述输送管道1均用以输送地下水,相邻的所述输送管道1之间设置所述过滤单元3,通过所述过滤单元3的设置,从而使得地下水中的砂土能得到去除,从而避免所述输送管道1因砂土出现堵塞的情况,所述过滤单元3通过所述分离舱10的设置,当地下水进入到所述分离舱10后,使得砂土在离心力与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所述沉降体11中,从而完成对地下水中砂土的分离。
27.所述沉降体11具有排砂阀21和扰流板22,所述排砂阀21设置于所述沉降体11的底部,且与所述沉降体11转动连接,所述扰流板22设置于所述沉降体11与所述分离舱10的连接处,且所述扰流板22与所述沉降体11的顶部契合。
2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砂阀21用以将所述沉降体11中的沉降的砂土,在堆积到一定量后,从所述沉降体11中排出,从而实现对堆积的砂土的排出,所述扰流板22的设置则用以配合所述分离舱10,通过所述分离舱10的设置,进而使得进入所述分离舱10的地下水,由于砂土和水的密度不同,从而在离心力、向心力、流体曳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密度低的水上升,密度高的砂土则沉降到所述沉降体11内,以完成砂土与地下水的分离,也即所述沉降体11用以收集因密度较大而下沉的砂土。
29.所述扰流板22具有若干栅格23和板体24,所述板体24与所述沉降体11的顶部契合,且设置于所述沉降体11的内侧,若干所述栅格23均贯穿所述板体24。
3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有所述栅格23的所述板体24,从而在地下水中的砂土进行沉降时,砂土能穿过所述栅格23进入到所述沉降体11中,同时,所述板体24的设置也能使得地下水在所述分离舱10内减少对所述沉降体11中堆积的砂土的影响,通过所述扰流板
22的设置,避免沉降过程中水过多的扰动沉降堆积的砂土,能有效提升砂土的沉降效果。
31.所述分离舱10具有进水口18、排水口19和舱体20,所述进水口18与所述舱体20连通,且所述进水口18的中轴线与所述舱体20的外径相切,所述排水口19也与所述舱体20连通,所述舱体20设置于所述沉降体11的上侧。
3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口18通过与所述舱体20的外径相切,从而使得进入到所述舱体20的地下水能在所述舱体20内进行盘旋,并给予地下水盘旋的方式运动,借以离心力,从而根据砂土与地下水的密度的不同,实现砂土与水的分离,所述排水口19则设置于所述分离舱10的上侧,进而使得密度较小的地下水能从所述排水口19进入到所述输送管道1,密度较大的砂土则直接进入到所述沉降体11中,进而即可完成砂土与地下水的分离,以减少因砂土堵塞所述输送管道1的风险。
33.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放置架7、高度调节支架8和调节座9,所述调节座9设置于所述高度调节支架8的下侧,且与所述高度调节支架8固定连接,所述放置架7设置于所述高度调节支架8的上侧,且与所述高度调节支架8转动连接。
3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架7用以放置所述输送管道1,所述高度调节支架8则配合所述放置架7,从而对所述输送管道1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多根所述输送管道1的高度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能使得地下水被抽取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输送,进而减少能源消耗,所述调节座9则用以支撑所述高度调节支架8。
35.所述高度调节支架8包括容置套16和滑动杆架17,所述容置套16设置于所述调节座9的上侧,且与所述调节座9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架17设置于所述容置套16的内侧,且与所述容置套16滑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套16配合所述滑动杆架17,利用所述滑动杆架17在所述容置套16内滑动,确定位置后进行锁定,进而即可实现对所述高度调节支架8的高度调节,所述滑动杆架17还用以支撑所述输送管道1,通过所述滑动杆架17将所述输送管道1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所述输送管道1在倾斜设置时,仍能保持稳定状态。
36.每根所述输送管道1均包括活动件4、起伏座5和管体6,所述起伏座5设置于所述管体6的内侧底部,且与所述管体6活动连接,所述活动件4设置于所述起伏座5的上侧,且通过所述起伏座5与所述管体6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件4设置在所述管体6的内侧底部,通过所述活动件4在所述管体6的内侧底部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起伏座5移动,进而对所述管体6内产生的部分沉积物的打散,从而减少所述输送管道1的堵塞风险,也即提升所述输送管道1的使用寿命。
37.所述起伏座5设有气囊12和气泵13,所述气囊12埋设于所述管体6的内侧底部,且所述气囊12的顶部与所述起伏座5连接,所述气泵13设置于所述管体6的外侧,且与所述气囊12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12与所述气泵13连通,通过所述气囊12嵌设在所述管体6的内侧底部,从而在需要清理沉积物时,启动所述气泵13带动所述气囊12扩张和收缩,即可实现在所述管体6的内侧底部的活动,并带动所述活动件4移动,从而实现对所述管体6底部的沉积物的打散,也即实现对所述输送管道1的堵塞风险的降低。
38.所述放置架7包括转动头14和架体15,所述架体15设置于所述转动头14的上侧,且所述架体15通过所述转动头14与所述滑动杆架17转动连接,所述架体15与所述输送管道1契合,所述转动头14设置于所述滑动杆架17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架体15用以支撑所述输送管道1,进而在所述输送管道1逐渐降低过程中,通过所述转动头14调节所述架体
15的角度,使得所述输送管道1能在倾斜过程中与所述架体15实现较好的契合状态,以满足输送地下水的需要。
3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基坑降水工程用排水管结构,改进现有技术中深基坑降水工程的结构,通过增设所述过滤单元3,利用所述分离舱10配合所述沉降体11,配合所述安装支架2,即可使得抽出的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实现排放以及砂土和水的分离,从而有效减少所述输送管道1的堵塞风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