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体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桩组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当前城市可利用空间日趋紧张,不断冲击新高度、新深度,深基坑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地下空间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地下基坑工程放坡空间有限,对于支护结构的要求更高。
3.目前,城市地下基坑工程通常采用传统桩锚支护,桩基需打入基坑底部,需采用大型桩,浪费材料,并且要采用大型桩基设备进行施工,工期长,效率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大。
4.因此,针对上述传统桩锚支护存在的现状,研发一种微型桩组合支护结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桩组合支护结构,有效解决了无放坡空间问题,在节约材料方面其无需插入基坑底部,只需打入基岩台阶上,缩短了桩长,减少材料用量,同时微型桩由于桩型小,打桩设备无需太大,减少了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小。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桩组合支护结构,包括土层和岩石层,土层位于岩石层的上方,所述土层通过多根微型桩支护,所述微型桩的底部具有桩脚,桩脚插入到岩石层中,所述微型桩上连接有锚索组件,所述岩石层上铺有锚喷网,锚喷网上连接有锚杆组件,锚杆组件伸入到岩石层中。上部土层采用微型桩支护,桩脚插入岩石层中,采用钢索锚拉;下部岩石层坑壁采用锚喷支护,挂网喷射混凝土同时打入锚杆控制下部岩石层坑壁的稳定性,无需插入基坑底部,只需打入基岩台阶上,缩短了桩长,减少材料用量;微型桩由于桩型小,打桩设备无需太大,减少了工期;同时对环境影响较小,新型微型桩支护体系原理简单,支护效果明显,节省空间。
7.进一步的,多根微型桩之间通过冠梁和腰梁连接,冠梁位于微型桩的上方,腰梁位于微型桩的中间部位。冠梁为型钢,连接微型桩顶部,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所述腰梁为型钢,连接微型桩中间部位,增强整体性。冠梁及腰梁均是通过高强度螺栓与微型桩连接。
8.进一步的,桩脚上具有斜尖切面。更有利于插入到岩石层中。
9.进一步的,所述锚索组件包括钢绞线、托盘和第一锚固头,钢绞线将托盘和第一锚固头连接,其一端通过第一锚固头与土层固定在一起,另一端通过托盘连接到微型桩上与微型桩固定在一起。通过第一锚固头、钢绞线及托盘的作用将微型桩锚固。
10.进一步的,所述锚杆组件包括杆体、垫板和第二锚固头,杆体的一端伸入到岩石层中通过第二锚固头与岩石层固定,杆体的另一端与垫板连接,垫板压在锚喷网的表面。锚喷网为挂网。下部岩石坑壁采用锚喷支护,挂网喷射混凝土同时打入锚杆控制下部岩石坑壁的稳定性。
11.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2.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节约材料的目标,传统桩锚支护,桩基需打入基坑底部,浪费材料,而岩石坑壁部分自稳定性较好,无需采用桩基支护,上部土层坑壁稳定性较差,需采用桩基支护,因此本实用新型兼顾二者特性,上部土层采用微型桩支护,在岩石顶适当放阶,将微型桩打入岩石中,湿陷桩锚支护;下部岩石坑壁采用锚喷支护,即可满足支护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微型桩施工因其体积小,施工方便,无需采用大型桩基设备即可施工完成,可以有效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可以缩减施工空间,微型桩组合支护结构,无需放坡施工,减少占用空间,尤其适用城市地下基坑支护。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对于城市地下基坑、土岩组合坑壁支护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锚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锚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土层,2、岩石层,3、微型桩,4、锚喷网,5、锚索组件,6、锚杆组件,7、冠梁,8、腰梁,31、桩脚,51、钢绞线,52、托盘,53、第一锚固头,61、杆体,62、垫板,63、第二锚固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微型桩3组合支护结构,包括土层1和岩石层2,土层1位于岩石层2的上方,土层1通过多根微型桩3支护,多根微型桩3之间通过冠梁7和腰梁8连接,冠梁7位于微型桩3的上方,腰梁8位于微型桩3的中间部位,冠梁7为型钢,连接微型桩3顶部,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腰梁8型钢,连接微型桩3中间部位,增加整体性,冠梁7及腰梁8均是通过高强度螺栓与微型桩3连接。微型桩3的底部具有桩脚31,桩脚31上具有斜尖切面,桩脚31插入到岩石层2中,微型桩3上连接有锚索组件5,岩石层2上铺有锚喷网4,锚喷网4上连接有锚杆组件6,锚杆组件6伸入到岩石层2中,上部土层1采用微型桩3支护,桩脚31插入岩石层2中,采用钢索锚拉;下部岩石层2坑壁采用锚喷支护,挂网喷射混凝土同时打入锚杆控制下部岩石层2坑壁的稳定性,无需插入基坑底部,只需打入基岩台阶上,缩短了桩长。
21.其中,锚索组件5包括钢绞线51、托盘52和第一锚固头53,钢绞线51将托盘52和第一锚固头53连接,其一端通过第一锚固头53与土层1固定在一起,另一端通过托盘52连接到微型桩3上与微型桩3固定在一起,通过第一锚固头53、钢绞线51及托盘52的作用将微型桩3
锚固。
22.其中,锚杆组件6包括杆体61、垫板62和第二锚固头63,杆体61的一端伸入到岩石层2中通过第二锚固头63与岩石层2固定,杆体61的另一端与垫板62连接,垫板62压在锚喷网4的表面。锚喷网4为挂网,下部岩石坑壁采用锚喷支护,挂网喷射混凝土同时打入锚杆控制下部岩石坑壁的稳定性。
23.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上”、“下”、“外侧”、“内侧”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位置上的相对关系,而不必给予定性。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