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落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0529发布日期:2022-08-27 01:3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控制落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控制落水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居民区中下水道是必须配备品,随着下水道内的污水的不断增加,下水道会向周围气体排放出让人厌恶的气体,例如但不限于臭气,这些臭气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3.为了减小下水道井口的气体排放,居民通常采用将下水道井口堵住的办法,例如但不限于使用编织袋、硬纸板等材料将下水道井口封堵;上述方法虽然可以抑制下水道内的气体排放,然而,在下雨天气,路面积水无法流入下水道中,通常会导致更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居民为了阻止下水道井口的臭气排放,将下水道井口堵住后路面积水无法流入下水道中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6.一种自动控制落水装置,包括壳体(1)、集水机构(3)、浮球(5);所述壳体(1)为上下贯通设置;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集水机构(3);所述集水机构(3)包括基体(31)、集水槽(32);所述基体(31)的形状和尺寸与壳体(1)内部的横截面一致;所述基体(3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312);所述第一开口(312)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32);所述集水槽(32)设置于基体(31)上;所述集水槽(32)为下凹设置;所述集水槽(32)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开口(322);所述第二开口(322)的内部设置有浮球(5)。
7.使用时,浮球设置于集水槽上的第二开口内,抑制下水道内的气体排出;当下雨时,雨水通过第一开口流入集水槽内,浮球借助雨水的浮力漂浮起来,积水通过第二开口流入下水道中;通过上述设置,不仅可以阻止下水道井口的臭气排放,而且当下雨时也方便路面积水流入下水道中。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底端至少一个侧壁上开设有开槽(12)。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底端的相对侧壁上开设有开槽(12)。
10.有益效果:通过开槽的设置,便于安装在下水道落水口上,来降低高度不高出地面。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挡板(6);所述壳体(1)顶端的相对侧壁上对应开设有卡槽(16);所述挡板(6)包括多根档杆(62);多根所述档杆(62)分别卡设于卡槽(16)内,多根所述档杆(62)之间设置有空隙。
12.有益效果:通过挡板和档杆之间空隙的设置,一方面便于行人正常行走,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杂物落入集水槽中影响自动控制落水装置的正常工作,且可以保证雨水落入集水槽中。
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上段的内部侧壁上至少固定两个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
(14)上设置有基体(31)。
1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上段的内部左右侧壁上分别固定有一个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与基体(31)为可拆卸连接。
15.有益效果:通过将支撑板与基体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安拆集水机构。
16.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32)与基体(31)为一体固定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312)位于基体(31)的中间位置处。
1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为上下开口的立方体。
19.进一步的,所述浮球(5)的材料为不锈钢、塑料中的一种。
2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1.本实用新型在自动控制落水装置中设置有壳体、集水机构、浮球,使用时,浮球设置于集水槽上的第二开口内,抑制下水道内的气体排出;当下雨时,雨水通过第一开口流入集水槽内,浮球借助雨水的浮力漂浮起来,积水通过第二开口流入下水道中;通过上述设置,不仅可以阻止下水道井口的臭气排放,而且当下雨时也方便路面积水流入下水道中,可以满足不同下水道井口的正常使用。
22.本实用新型通过开槽的设置,便于安装在下水道落水口上,来降低高度不高出地面。
23.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板和档杆之间空隙的设置,一方面便于行人正常行走,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杂物落入集水槽中影响自动控制落水装置的正常工作,且可以保证雨水落入集水槽中。
24.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撑板与基体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安拆集水机构。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动控制落水装置的立体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自动控制落水装置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控制落水装置,包括壳体1、集水机构3、浮球5、挡板6。
30.如图1、图2所示,壳体1为上下贯通设置,本实施例示例为壳体1为上下开口的立方体;壳体1的底端至少一个侧壁上开设有开槽12,本实施例示例为壳体1底端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开槽12,用于安装在下水道落水口上,从而降低高度不高出地面;壳体1上段的内部侧壁上至少固定两个支撑板14,本实施例示例为壳体1上段的内部左右侧壁上分别固定有一个支撑板14,用于支撑集水机构3;壳体1顶端的相对侧壁上对应开设有卡槽16,本实施
例示例为壳体1顶端的左右侧壁上对应开设有卡槽16,用于固定挡板6。
31.如图2所示,集水机构3包括基体31、集水槽32;基体31的形状与壳体1的横截面一致,本实施例示例为基体31的形状为矩形;基体31的尺寸与壳体1的内部尺寸一致;基体31与支撑板14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安拆集水机构3;基体3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312,本实施例示例为基体31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开口312;第一开口312的下方设置有同基体31固定连接的集水槽32,本实施例示例为集水槽32与基体31为一体固定连接;
32.如图2所示,集水槽32为下凹设置;集水槽32上开设有第二开口322,本实施例示例为集水槽32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开口322;第二开口322的内部设置有浮球5。
33.如图2所示,浮球5的材料为不锈钢、塑料中的一种;不下雨时,浮球5位于第二开口322处,抑制下水道内的气体排放;下雨时,浮球5借助雨水的浮力漂浮起来,便于积水流入下水道中。
34.如图1、图2所示,挡板6包括多根档杆62;多根档杆62分别卡设于壳体1上开设的卡槽16内形成挡板6,多根档杆62之间设置有空隙,一方面便于行人正常行走,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杂物落入集水槽32中影响自动控制落水装置的正常工作,且可以保证雨水落入集水槽32中。
35.使用时,将自动控制落水装置安装在下水道落水口上,通过开槽12的设置使其不高出地面;正常状态时,浮球5设置于集水槽32上的第二开口322内,抑制下水道内的气体排出;当下雨时,雨水通过档杆62之间的空隙和第一开口312流入集水槽32内,浮球5借助雨水的浮力漂浮起来,积水通过第二开口322流入下水道中。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