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贴围护墙体的地下建筑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9317发布日期:2022-10-12 02:2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贴围护墙体的地下建筑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贴围护墙体的地下建筑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3.在施工场地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比如在交通繁忙的路口施工城市地下通道,为了控制施工影响区域,往往围护墙体紧贴地下主体结构施工,由于没有施工操作空间,这样势必增加地下外墙外防水的施工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地下外墙防水做法是,参见图1所示,施工过程中,首先对围护墙体01进行清理并用防水砂浆02找平围护墙体基层,然后在防水砂浆02上自粘外墙防水卷材03(预铺反粘),最后在紧邻外墙防水卷材浇筑地下建筑的外墙体04。顶板防水时,现在顶板05上粘贴顶板防水卷材06、再在顶板防水卷材06上铺设隔离层07,再在隔离层07上浇筑混凝土保护层08。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自粘防水卷材上的胶粘剂抗泡水性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从混凝土表面上脱落,且不同卷材搭接缝处的卷材附加层粘结也不牢,容易造成地下建筑的外墙在缝隙处漏水。其次,自粘防水卷材的铺设条件也相当严格,需要铺设的围护墙体基面干净、平整,由于施工现场围护墙体平整度较难控制,这就需要在铺设卷材前对围护墙体表面进行找平,较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周期,从而降低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紧贴围护墙体的地下建筑防水结构,提高防水效果,减小施工难度。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紧贴围护墙体的地下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外墙体和顶板,所述外墙体与其外侧的围护墙体之间设有外墙防水组件,所述顶板的上方设有顶板防水组件,所述外墙防水组件包括:
6.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块发泡pe板,所述发泡pe板固定于所述围护墙体的内表面上;
7.第一附着层,所述第一附着层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张第一复合土工膜,所述第一复合土工膜平展铺设在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复合土工膜的膜面朝向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复合土工膜的织物面背离所述第一保护层;
8.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为第一丙烯酸盐喷膜,所述第一丙烯酸盐喷膜喷涂成型于所述第一复合土工膜的织物面上;
9.其中,所述外墙体与所述第一丙烯酸盐喷膜粘结在一起,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一复合土工膜的膜面之间形成用于将水分排出的排水层。
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酸盐喷膜的厚度为2-4毫米。
1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泡pe板厚度为1-3厘米。
1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防水组件包括:
13.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为第二丙烯酸盐喷膜,所述第二丙烯酸盐喷膜喷涂成型于所述顶板上且所述第二丙烯酸盐喷膜渗透封堵所述顶板的缝隙;
14.第二附着层,所述第二附着层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张第二复合土工膜,所述第二复合土工膜平展铺设于所述第二防水层的上方,所述第二复合土工膜的织物面朝向所述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复合土工膜的膜面背离所述第二防水层;
15.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第二附着层的上方;
16.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为混凝土保护层,所述混凝土保护层浇筑于所述隔离层的上方。
1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丙烯酸盐喷膜厚度为2-4毫米。
1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为6-8厘米。
1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保护层为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为油毡。
2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泡pe板悬挂于所述围护墙体上。
2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合土工膜悬挂或粘贴于所述发泡pe板上。
2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紧贴围护墙体的地下建筑防水结构,一方面,丙烯酸盐喷膜为一定厚度的整体式弹性防水胶体,该防水胶体后期能够很好地与地下建筑的外墙体和顶板粘结,并且有很高的弹性和整体性,不易在施工过程中被扯裂,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且丙烯酸盐喷膜在地下干湿交替环境中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寿命比传统的防水卷材要长;另一方面,围护墙体表面不需要对表面进行找平,只需在围护墙体表面固定发泡pe板,然在发泡pe板上粘贴复合土工膜,然后在复合土工膜上喷涂成型丙烯酸盐喷膜即可,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周期。本实用新型在减少施工工序,降低施工难度,且工程造价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增强地下建筑的防水效果,延长地下建筑的防水周期,从而对地下建筑的结构内部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2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25.图1是现有技术中紧贴围护墙体的地下建筑防水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紧贴围护墙体的地下建筑防水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27.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其中,01、围护墙体;02、防水砂浆;03、外墙防水卷材;04、外墙体;05、顶板;06、顶板防水卷材;07、隔离层;08、混凝土保护层;1、外墙体;2、顶板;3、围护墙体;4、外墙防水组件;41、第一保护层;42、第一附着层;43、第一防水层;5、顶板防水组件;51、第二防水层;52、第二附着层;53、隔离层;54、第二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1.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作为进一步改进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32.以下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3.实施例一
34.参见图2至图4,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紧贴围护墙体的地下建筑防水结构,包括外墙体1和顶板2,上述外墙体1与其外侧的围护墙体3之间设有外墙防水组件4,上述顶板2的上方设有顶板防水组件5,上述外墙防水组件4包括:
35.第一保护层41,上述第一保护层41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张块发泡pe板,上述发泡pe板固定于上述围护墙体3的内表面上;
36.第一附着层42,上述第一附着层42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张第一复合土工膜,上述第一复合土工膜平展铺设在上述第一保护层41的内表面上,上述第一复合土工膜的膜面朝向上述第一保护层41,上述第一复合土工膜的织物面背离上述第一保护层41;
37.第一防水层43,上述第一防水层43为第一丙烯酸盐喷膜,上述第一丙烯酸盐喷膜喷涂成型于上述第一附着层42的织物面上;
38.其中,上述外墙体1与上述第一丙烯酸盐喷膜粘结在一起,上述第一保护层41与上述第一复合土工膜的膜面之间形成用于将水分排出的排水层。
39.上述外墙体与上述顶板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结构,上述围护墙体呈栅栏状围在基坑的内侧。上述发泡pe板是一种结晶度高、非极性的热塑性树脂,具有韧性高,抗拉,耐腐蚀,耐低温,耐磨性能好等特点。上述第一复合土工膜是用土工织物与土工膜复合而成的不透水材料,它主要用于防渗,第一复合土工膜包括一布一膜,抗拉、抗撕裂、顶破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高,能满足水利、市政、建筑、交通、地铁、隧道等土木工程需要。由于第一复合土工膜选用高分子材料且生产工艺中添加了防老化剂,故可在非常规温度环境中使用。上述第一丙烯酸盐喷膜是以丙烯酸盐为主液,添加催化剂混合形成丙烯酸盐复合剂,然后用喷枪喷在第一复合土工膜的织物表面,丙烯酸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很快聚合,形成一定厚度的整体式弹性防水胶体,即为第一丙烯酸盐喷膜。
40.以下为地下建筑外墙防水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第一步:先在围护墙体的表面外挂发泡pe板,发泡pe板的作用是防止施工过程中或后期围护墙体拆除时,扰动或损伤第一丙烯酸盐喷膜,对第一丙烯酸盐喷膜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42.第二步:将第一复合土工膜固定在发泡pe板上,是因为第一丙烯酸盐复合剂附着在发泡pe板上效果差,但能附着在复合土工膜上,可很好的在竖向平面内形成均匀一定厚度无断点的防水膜,且第一复合土工膜的膜面与发泡pe板有间隙可作为后期排水层,能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43.第三步:用喷枪将提前将搅拌好的丙烯酸盐复合剂均匀地喷洒在第一复合土工膜的织物面,形成第一丙烯酸盐喷膜;
44.第四步:第一丙烯酸盐喷膜快速凝固后,就可以绑扎侧墙钢筋,浇筑地下建筑的外墙体混凝土,外墙体与第一丙烯酸盐喷膜粘结在一起。
4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丙烯酸盐喷膜的厚度为2-4毫米。上述第一丙烯酸盐喷膜的厚度具体的可以为2毫米、2.5毫米、3毫米、3.5毫米或4毫米,优选为3毫米左右。上述厚度的第一丙烯酸盐喷膜既能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又不易从第一复合土工膜上脱落。
4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发泡pe板厚度为1-3厘米。上述发泡pe板的厚度具体的可以为1厘米、2厘米或3厘米,优选为2厘米。上述厚度的发泡pe板既可以起到保护和缓冲的作用,又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
4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顶板防水组件5包括:
48.第二防水层51,上述第二防水层51为第二丙烯酸盐喷膜,上述第二丙烯酸盐喷膜喷涂成型于上述顶板2上且上述第二丙烯酸盐喷膜渗透封堵上述顶板2的缝隙;
49.第二附着层52,上述第二附着层52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张第二复合土工膜,上述第二复合土工膜平展铺设于上述第二防水层51的上方,上述第二复合土工膜的织物面朝向上述第二防水层51,上述第二复合土工膜的膜面背离上述第二防水层51;
50.隔离层53,上述隔离层53设于上述第二附着层52的上方;
51.第二保护层54,上述第二保护层54为混凝土保护层,上述混凝土保护层浇筑于上述隔离层53的上方。
52.上述第二复合土工膜与第一复合土工膜采用相同的材料,上述第二丙烯酸盐喷膜与上述第一丙烯酸盐喷膜的原料相同。
53.以下为地下建筑顶板防水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4.第一步:顶板浇筑完成后,用喷枪将提前将搅拌好的丙烯酸盐复合剂均匀地喷洒在顶板上,形成第二丙烯酸盐喷膜并封堵顶板上3毫米的缝隙;
55.第二步:丙烯酸盐喷膜快速凝固后,就可以铺设第二复合土工膜;
56.第三步:在第二复合土工膜上方铺设隔离层;
57.第四步:在隔离层上浇筑混凝土保护层。
5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二丙烯酸盐喷膜厚度均为2-4毫米。上述第二丙烯酸盐喷膜的厚度具体的可以为2毫米、2.5毫米、3毫米、3.5毫米或4毫米,优选为3毫米左右。上述厚度的第二丙烯酸盐喷膜能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又不会造成浪费。
5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为6-8厘米。上述混凝土保
护层的厚度具体为6厘米、7厘米或8厘米,优选为7厘米。上述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既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又不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6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混凝土保护层为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6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隔离层53为油毡。油毡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防止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时对第二丙烯酸盐喷膜造成破坏。
6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发泡pe板悬挂于上述围护墙体3上。
6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复合土工膜粘贴或悬挂于上述发泡pe板上。
64.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