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台钢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https://img.xjishu.com/img/zl/2022/11/15/t3q4h4kw9.jpg)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承台钢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2.承台是指当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在群桩基础上将桩顶用钢筋混凝土平台或者平板连成整体基础,以承受其上荷载的结构。
3.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的承台施工需要设立模板支设,将承台钢筋使用模板支撑并将各模板通过绑扎的工序固定形成闭环,支设好后再向模板内部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个完整的桩承台。
4.传统的承台施工常采用模板、木楞进行支设,这导致在混凝土固化、模板拆卸过程中容易出现爆模现象,使得材料出现损坏,利用率不高;同时传统的各模板巩固方式是依靠各模板之间连接形成整体的闭环结构进行支撑,这样设置容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导致模板与施工面之间发生相对位移,造成施工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高承台模板的利用率和避免模板与施工面相对移动,本技术提供一种承台钢模板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承台钢模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承台钢模板结构,包括若干设立于施工面的第一钢模板,所述第一钢模板板面上设置有方钢背楞,所述方钢背楞上设置有连接相邻的所述方钢背楞并使各所述第一钢模板首尾依次紧抵形成闭环的连接结构,各所述第一钢模板相背侧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钢模板与施工面之间加固的钢模支撑体系。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方钢背楞和连接结构,将各第一钢模板之间依次首尾连接形成闭环,采用第一钢模板代替传统的木模或砖模进行支模,可反复利用,节约材料;统一的第一钢模板可流水段施工,提高工作效率;且设置的钢模板支撑体系可将第一钢模板与施工面之间进行进一步固定,防止两者出现相对位移。
9.可选的,连接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方钢背楞两端处的错台螺栓孔,两相邻的所述方钢背楞上的两所述错台螺栓孔同轴设置,并通过穿过该两所述错台螺栓孔的螺栓将相邻的所述方钢背楞相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于方钢背楞的两端设置错台螺栓孔,以通过螺栓将各方钢背楞依次首尾固定连接,实现固定。
11.可选的,所述钢模支撑体系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插入施工面的固定土钉、与所述固定土钉连接的固定块和两支撑伸缩杆,两所述支撑伸缩杆的一端沿垂直所述施工面方向皆铰接于所述第一钢模板上,且两者铰接点之间保持一段距离,两所述支撑伸缩杆的另一端皆铰接于所述固定块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模支撑体系包括支撑结构,通过固定土钉与施工面固
定连接,且固定土钉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铰接的两支撑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钢模板上,以形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使得施工面与第一钢模板之间形成固定结构。
13.可选的,所述钢模支撑体系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土钉上的螺杆,所述螺杆方向垂直于施工面设置,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杆与所述固定块的螺纹通孔螺纹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与固定土钉通过螺杆相连接,驱动螺杆转动时,可实现固定块的升降,结合支撑伸缩杆的伸缩性能,可对钢模板的倾斜度进行间接调整。
15.可选的,各所述第一钢模板背离施工面的一侧上搁置有用于承载人员的钢制脚手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各第一钢模背离施工面的一侧上设置钢制脚手板,为施工人员站立于混凝土上方进行混泥土振捣作业提供支撑。
17.可选的,所述第一钢模板设置有所述钢模支撑体系的一侧设置有上人工作面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上人工作面板为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提供支撑空间,便于施工人员操作站于第一钢模板上施工。
19.可选的,所述第一钢模板上设置有吊耳。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第一钢模板上设置吊耳,以便于使用吊车对钢模板进行放置安装。
21.可选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呈折板状的第二钢模板,所述第二钢模板设立于施工面上,所述第二钢模板的弯折板面上也固定设置有折线型的所述方钢背楞,所述第二钢模板的所述方钢背楞与所述第一钢模板的方钢背楞之间首尾依次相连形成闭环,且各所述第二钢模板与各所述第一钢模板之间依次紧抵形成闭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呈折板状的第二钢模板作为两相邻的第一钢模板之间的连接段,可对各第一钢模板连接的对角薄弱处起到加固稳定的作用,并当第二钢模板设置板幅较小时,以与第一钢模板构成不同长度规格的闭环空间。
23.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于第一钢模板上设置方钢背楞,并通过连接结构,将各第一钢模板之间依次首尾连接形成闭环,采用第一钢模板代替传统的木模或砖模进行支模,第一钢模板可反复利用、以节约材料,且第一钢模板的刚度更好,拥有更好的抗压能力,可减少爆模现象的出现;
25.2、设置的钢模支撑体系能够将施工面与第一钢模板之间固定连接,且设置的螺杆能够带动固定块实现上下移动,配合两支撑伸缩杆的伸缩性,实现对第一钢模板的倾斜度调整,以适应更多种形状的承台设置。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装配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装配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爆炸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第一钢模板;2、方钢背楞;3、钢模支撑体系;31、支撑结构;311、固定土钉;312、固定块;313、螺纹通孔;314、支撑伸缩杆;32、螺杆;4、错台螺栓孔;5、钢制脚手板;6、上人工
作面板;7、吊耳;8、第二钢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承台钢模板结构。
33.实施例1:
34.参照图1,一种承台钢模板结构包括四块设立于水平施工面上并呈矩形的第一钢模板1,各第一钢模板1皆为预制板且规格相同,第一钢模板1板面上水平固定设置有方钢背楞2,方钢背楞2的两端皆有部分凸出第一钢模板1的板面区域,方钢背楞2上设置有连接相邻方钢背楞2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竖直开设于方钢背楞2两端处的错台螺栓孔4,两相邻的方钢背楞2上的两错台螺栓孔4同轴设置,并通过穿过该两错台螺栓孔4的螺栓将相邻的方钢背楞2固定连接,各方钢背楞2之间首尾依次连接,此时各第一钢模板1之间相互紧抵形成闭环。
35.各第一钢模板1相背侧设置有钢模支撑体系3,钢模板支撑体系包括支撑结构31和螺杆32,支撑结构31包括插入施工面的固定土钉311、固定块312和两支撑伸缩杆314,螺杆32竖直设置并转动连接于固定土钉311的上表面,固定土钉311镶嵌于施工面内,固定块312上开设有螺纹通孔313,螺杆32与螺纹通孔313螺纹连接,两支撑伸缩杆314的一端沿竖直方向皆铰接于第一钢模板1上,且两者铰接点之间保持一段距离,两支撑伸缩杆314的另一端皆铰接于固定块312上。
36.第一钢模板1上表面固定设置有顶升板5,顶升板5上水平搁置有用于承载人员的钢制脚手板5,第一钢模板1设置有钢模板支撑体系的一侧上水平设置有上人工作面板6,第一钢模板1上设置有吊耳7,吊耳7朝上方向弯曲。
37.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承台钢模板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各第一钢模板1上放置施工面定位,将固定土钉311钉入施工面内,旋转螺杆32控制固定块312的高度,同时调整两支撑伸缩杆314的长度,对各第一钢模板1进行倾斜度调整,再将各第一钢模板1上的方钢背楞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矩形闭环,完成安装。
38.实施例2:
39.参照图2和图3,一种承台钢模板结构包括,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连接结构还包括呈l形并规格小于第一钢模板1的第二钢模板8,第二钢模板8竖直设置并设立于施工面上,第二钢模板8的弯折板面朝外一侧上水平固定设置有折线型的方钢背楞2,第二钢模板8的方钢背楞2两端朝折线处方向内凹设置,且于其两端处开设有竖直的错台螺栓孔4,该错台螺栓孔4与第一钢模板1的方钢背楞2的错台螺栓孔4同轴设置,并通过螺栓首尾依次相连形成闭环,且各第二钢模板8与各第一钢模板1之间依次紧抵形成矩形闭环,该闭环以第二钢模板8、第一钢模板1、第一钢模板1、第二钢模板8、第一钢模板1、第一钢模板1的顺序进行组装。
40.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承台钢模板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第二钢模板8的方钢背楞2与定位及同施工面固定完毕的第一钢模板1的方钢背楞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以第二钢模板8、第一钢模板1、第一钢模板1、第二钢模板8、第一钢模板1、第一钢模板1这样的顺序进行组装形成闭环。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