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场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周转节能临时厕所设备。
背景技术:2.目前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工地的工人如厕普遍使用成品移动厕所,定期组织人力外排的常规做法。制作成本高,移动和储存麻烦,占用空间大,异味大、需要每天人工清除的同时,亦无法满足绿色文明施工和环保的要求
3.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可周转节能临时厕所设备,包括可移动蓄水箱、关联开关和蹲便器,所述可移动蓄水箱通过各分路管与各所述蹲便器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分路管上均设置有所述关联开关,所述关联开关上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和定时器,所述红外线感应器实现所述蹲便器使用后的冲水清理,所述定时器实现所述蹲便器定时性的冲水清理。
5.较佳的,外部供水管路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蓄水箱内,且所述可移动蓄水箱内设置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水位感应器和所述外部供水管路的控制阀连接。
6.较佳的,所述水位感应器的高度比各所述蹲便器的高度均大1m~2m。
7.较佳的,所述可移动蓄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与各所述分路管连接。
8.较佳的,所述出水管路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出水管路启闭的关闭阀。
9.较佳的,所述出水管路通过分路接头和各所述分路管连接,所述分路接头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均设置为圆管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的内腔均连通,所述第三连接段的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段上,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出水管路或相邻所述分路接头的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密封塞或相邻所述分路接头的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与对应的所述分路管连接。
10.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段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段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配合设置可螺纹连接。
11.较佳的,所述密封塞设置为一端密封的套管结构,所述密封塞内设置有第三螺纹,所述密封塞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螺纹连接。
12.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
13.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垫。
14.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可移动蓄水箱通过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管路供水,所述可移动蓄水箱的高水位保证所述蹲便器的冲水水压;同楼层多个蹲便器共用一个移动蓄水箱,且设置关联开关自动控制冲厕时机,确保临时厕所环境卫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所述可周转节能临时厕所设备的结构视图;
16.图2为所述分路接头的结构视图;
17.图3为所述分路接头的结构剖视图;
18.图4为所述分路接头的连接示意图。
19.图中数字表示:
20.1-可移动蓄水箱;2-关联开关;3-蹲便器;4-水位感应器;5-出水管路;6-外部供水管路;7-分路接头;71-第一连接段;72-第二连接段;73-第三连接段;74-密封塞;75-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可周转节能临时厕所设备的结构视图。
24.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周转节能临时厕所设备包括可移动蓄水箱1、关联开关2和蹲便器3,所述可移动蓄水箱1通过各分路管与各所述蹲便器3一一对应连接,各所述分路管上均设置有所述关联开关2,所述关联开关2上设置有红外线感应器和定时器,所述红外线感应器用以检测对应所述蹲便器3是否正在被使用,所述红外线感应器实现所述蹲便器3使用后的冲水清理,所述定时器实现所述蹲便器3定时性的冲水清理。
25.所述可移动蓄水箱1内设置有水位感应器4,所述水位感应器4的高度比各所述蹲便器3的高度均大1m~2m,从而保证所述蹲便器3的冲水水压。
26.所述可移动蓄水箱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路5,所述出水管路5与各所述分路管连接。
27.较佳的,外部供水管路6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蓄水箱1内,且所述水位感应器4和所述外部供水管路6的控制阀连接,以保证所述可移动蓄水箱1内的水位高度。
28.一般的,所述出水管路5上设置有关闭阀,便于在进行所述分路管与所述出水管路5安装更换时,进行所述可移动蓄水箱1出水的关闭。
29.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可移动蓄水箱1通过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管路供水,不需要特别大的水压,所述可移动蓄水箱1的高水位保证所述蹲便器3的冲水水压;同楼层多个蹲便器3共用一个移动蓄水箱,且设置关联开关2自动控制冲厕时机,确保临时厕所环境卫生。
30.实施例二
31.所述出水管路5通过分路接头7和各所述分路管连接。如图2、图3所示,图2为所述分路接头的结构视图;图3为所述分路接头的结构剖视图。
32.具体的,所述分路接头7包括第一连接段71、第二连接段72和第三连接段73,所述
第一连接段71、所述第二连接段72和所述第三连接段73均设置为圆管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段71、所述第二连接段72和所述第三连接段73的内腔均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段7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72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段73的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段71上,所述第三连接段73的轴线和所述第一连接段71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71与所述出水管路5或相邻所述分路接头7的所述第二连接段7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72与密封塞74或相邻所述分路接头7的所述第一连接段71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73与对应的所述分路管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出水管路5和所述分路管的连接。
33.通过在所述出水管路5的端部串联多个所述分路接头7,从而可实现多所述分路管的连接设置,同时也可基于所连接所述分路管的实际数量,进行所述分路接头7具体数量的设置。
34.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段71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段72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配合设置,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以实现相邻所述分路接头7的可拆卸连接。
35.较佳的,所述密封塞74设置为一端密封的套管结构,所述密封塞74内设置有第三螺纹,所述密封塞74与所述第二连接段72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对所述第二连接段72的密封操作。
36.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段7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72的长度,保证所述第二连接段72可完全旋入所述第一连接段71内部。
37.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分路接头的连接示意图。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段7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72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垫75,由于所述第一连接段7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72的螺纹配合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71的外径一定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72的外径,从而所述第一连接段7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72的连接位置处形成凸台,在所述第二连接段72可完全旋入所述第一连接段71内部时,所述第一连接段71的端部顶靠在所述凸台上,即相邻两所述第一连接段71接触连接,通过在相邻两所述第一连接段71之间设置所述密封垫75,可提高相邻所述分路接头7的连接密封性。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