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与生态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护岸。
背景技术:2.生态护岸指的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能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产生一定自然景观效果,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河道护坡形式。传统护岸由主要由混凝土、块石等硬质材料建成,强度高、防洪能力强,但其封闭型的结构不可避免对河道生态系统、两岸景观造成破坏。与传统护岸相比,生态护岸将植物等环境友好材料引入其中,在保证合适强度的同时,修复、维持水域生态系统,营造良好水域景观。
3.由此可见,如何布置一个兼具美观及具备稳固边坡功能的生态护坡或者护岸是水利以及市政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岸,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护岸,包括护岸本体,所述护岸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废旧轮胎组,所述废旧轮胎组包括多个废旧轮胎,所述废旧轮胎内填充有用于种植植物的填充物。
6.优选的,所述护岸本体包括竖直支护体和水平支护体,所述水平支护体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支护体的底端连接,所述水平支护体上水平设置有水泥仿木墙,所述水泥防护墙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仿木桩、第二仿木桩和第三仿木桩;所述第一仿木桩靠近所述竖直支护体,并且与所述竖直支护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水平设置有第一废旧轮胎组;所述第二仿木桩和所述第一仿木桩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水平设置有第二废旧轮胎组;所述第三仿木桩和所述第二仿木桩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水平设置有第三废旧轮胎组;所述竖直支护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仿木桩的高度,所述第一仿木桩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仿木桩的高度,所述第二仿木桩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仿木桩的高度;所述第一废旧轮胎组、第二废旧轮胎组和所述第三废旧轮胎组均是由多个废旧轮胎水平叠置而成。
7.优选的,所述第一废旧轮胎组、第二废旧轮胎组和所述第三废旧轮胎组中,每组的多个废旧轮胎固定为一体。
8.优选的,所述第一仿木桩的高度为所述竖直支护体的高度的3/4,所述第二仿木桩的高度为所述竖直支护体的高度的1/2,所述第三仿木桩的高度为所述竖直支护体的高度的1/4;所述第一废旧轮胎组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仿木桩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废旧轮胎组的高度与所述第二仿木桩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废旧轮胎组的高度与所述第三仿木桩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仿木桩的宽度为所述废旧轮胎的半径的1/2,所述第二仿木桩的宽度为所述废旧轮胎的半径的1/2或1/4,所述第三仿木桩的宽度为所述废旧轮胎的半径的1/2、1/4或
1/8。
9.优选的,所述护岸本体包括素砼边坡、护坡平台和生态护坡,所述素砼边坡和所述生态护坡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所述护坡平台水平设置,所述护坡平台的一端与所述素砼边坡的顶端连接,所述护坡平台的另一端与所述生态护坡的底端连接;多个所述废旧轮胎组固定于所述生态护坡上。
10.优选的,每个所述废旧轮胎组中的多个废旧轮胎分层设置,相邻的两层废旧轮胎连接为一体。
11.优选的,每个所述废旧轮胎组包括三个废旧轮胎,底层为两个废旧轮胎,顶层的废旧轮胎位于底层的两个废旧轮胎的中间位置,与底层的两个废旧轮胎形成四个连接位置,所述连接位置通过锚杆固定在所述生态护坡上。
12.优选的,底层的两个废旧轮胎中,每个废废旧轮胎的两个连接位置的连线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锚栓固定在所述生态护坡上。
13.优选的,所述填充物为土壤。
14.优选的,所述填充物内种植有植物。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岸在施工时,可将废旧轮胎内填充土壤,在土壤内种植花、草、树木等植物,这样可以保水固土,美化水生态环境;亦可对废旧轮胎进行回收利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技术可靠,易于实施,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16.图1是实施例1中的护岸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实施例1中的护岸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实施例2中的护岸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实施例2中的单个废旧轮胎组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实施例2中废旧轮胎作生态护坡的整体平面结构布置示意图;
21.图6是实施例2中单个废旧轮胎组立面结构布置示意图;
22.图7是实施例2中单个废旧轮胎组平面结构布置示意图;
23.图中:第一废旧轮胎组1、第一仿木桩2、第二废旧轮胎组3、第二仿木桩4、第三废旧轮胎组5、第三仿木桩6、水泥仿木墙7、护岸本体8、竖直支护体8-1、水平支护体8-2、河底11、素砼边坡21、护坡平台31、生态护坡41、废旧轮胎组51、废旧轮胎61、锚杆71。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岸,参见图1和图2,包括护岸本体8,所述护岸本体包括竖直支护体8-1和水平支护体8-2,所述水平支护体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支护体的底端连接,一般可设置为一体,所述水平支护体上水平设置有水泥仿木墙7,所述水泥防护墙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仿木桩2、第二仿木桩4和第三仿木桩6,一般的,第一仿木桩、第二仿木桩和第三仿木桩的两端设置水泥仿木墙,这样第一组废旧轮胎、第二组废旧轮胎、第三组废旧轮胎横向连成一列布置在河道边坡,两端由所述水泥仿木墙格挡,结构更稳定;所述第一仿木桩靠近所述竖直支护体,并且与所述竖直支护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
空间内水平设置有第一废旧轮胎组1;所述第二仿木桩和所述第一仿木桩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水平设置有第二废旧轮胎组3;所述第三仿木桩和所述第二仿木桩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水平设置有第三废旧轮胎组5;所述竖直支护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仿木桩的高度,所述第一仿木桩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仿木桩的高度,所述第二仿木桩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仿木桩的高度;所述第一废旧轮胎组、第二废旧轮胎组和所述第三废旧轮胎组均是由多个废旧轮胎水平叠置而成,为了便于施工,所述第一废旧轮胎组、第二废旧轮胎组和所述第三废旧轮胎组中,每组的多个废旧轮胎固定为一体。
26.上述的护岸,主要应用于城市河道以及一些较窄的河道中,边坡较为陡峭的情况,在施工时,可将废旧轮胎内填充土壤,在土壤内种植花、草、树木等植物,这样可以保水固土,美化水生态环境;亦可对废旧轮胎进行回收利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技术可靠,易于实施,应用前景广阔。
2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仿木桩的高度为所述竖直支护体的高度的3/4,所述第二仿木桩的高度为所述竖直支护体的高度的1/2,所述第三仿木桩的高度为所述竖直支护体的高度的1/4;所述第一废旧轮胎组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仿木桩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废旧轮胎组的高度与所述第二仿木桩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废旧轮胎组的高度与所述第三仿木桩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仿木桩的宽度为所述废旧轮胎的半径的1/2,所述第二仿木桩的宽度为所述废旧轮胎的半径的1/2或1/4,所述第三仿木桩的宽度为所述废旧轮胎的半径的1/2、1/4或1/8。这样在有雨水冲击护岸时逐渐减少水流的落差,保水固土效果更好;当然以上尺寸可根据工程实际作出相应调整。
28.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护岸,参见图3-图7,包括护岸本体,所述护岸本体包括素砼边坡21、护坡平台31和生态护坡41,所述素砼边坡和所述生态护坡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所述护坡平台水平设置,所述护坡平台的一端与所述素砼边坡的顶端连接,所述护坡平台的另一端与所述生态护坡的底端连接;多个所述废旧轮胎组51固定于所述生态护坡上,在制作时,每个所述废旧轮胎组中的多个废旧轮胎分层设置,相邻的两层废旧轮胎连接为一体。
29.上述的护岸,主要应用于较宽的河道中,边坡较为平缓的情况,在施工时,素砼边坡底端连接河底11,生态护坡顶端可设置护坡平台,可将废旧轮胎内填充土壤,在土壤内种植花、草、树木等植物,这样可以保水固土,美化水生态环境;亦可对废旧轮胎进行回收利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技术可靠,易于实施,应用前景广阔。
3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废旧轮胎组包括三个废旧轮胎61,底层为两个废旧轮胎,顶层的废旧轮胎位于底层的两个废旧轮胎的中间位置,与底层的两个废旧轮胎形成四个连接位置,所述连接位置通过锚杆71固定在所述生态护坡上;每个废废旧轮胎的两个连接位置的连线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锚栓固定在所述生态护坡上。这种结构,上层轮胎和下层轮胎错位设置,使得上层轮胎和下层轮胎之间以及下层轮胎的两个轮胎之间均有交集,从而使得植物的根系能够在每个轮胎内的土壤内分布,从而更有利于结构的稳定。
31.在实际施工时,废旧轮胎中空处与相邻间隔间种植低矮草木,起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以及为两栖动物提高生存环境的作用。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等词语只是用于名称的区分,不是对技术术语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