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拼装的地下室顶板。
背景技术:2.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处于室外地面以下的房间,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地下室顶板相当于一楼楼层的底板,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地下室顶板大多不便于拼装,此外,地下室内部环境大多阴暗潮湿,容易导致地下室顶板受潮而影响使用寿命,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组合拼装的地下室顶板。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拼装的地下室顶板。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组合拼装的地下室顶板,包括顶板本体,所述顶板本体的左侧顶部且靠近前后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插块,所述顶板本体后侧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三插块,所述顶板本体的前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插块插接配合的三角槽,所述顶板本体的内部嵌设有吸湿棉,所述顶板本体的顶部且与所述吸湿棉相对应位置设有镂空板,所述镂空板的左侧与所述顶板本体相铰接。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本体的左侧嵌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顶板本体转动连接。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另一端的顶部竖直设有柱形块,所述柱形块的顶端穿过所述顶板本体的内壁至外部。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本体右侧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柱形块滑动连接的弧形槽,所述顶板本体的右侧且沿着所述弧形槽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的扇形槽。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本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镂空板的右侧嵌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与所述顶板本体转动连接。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镂空板的顶部且靠近右侧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的凹槽。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本体左侧的中间位置且位于所述连接块的下方设有第二插块,所述顶板本体的右侧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块和所述第二插块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分别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插接配合,然后通过推动柱形块在弧形槽内部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块摆动至扇形槽内部,以便对左右两个顶板本体进行拼装,且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湿棉对顶板本体所处环境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以便减少空气
中水分对顶板本体所造成的影响,利用铰接的镂空板,以便将吸湿棉从顶板本体内部取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板本体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顶板本体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20.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21.顶板本体1;第一插块11;第二插块12;第三插块13;弧形槽14;扇形槽15;三角槽16;限位块17;连接块2;柱形块21;镂空板3;凹槽31;吸湿棉4。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5.一种组合拼装的地下室顶板,包括顶板本体1,顶板本体1的左侧顶部且靠近前后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插块11,顶板本体1后侧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三插块13,顶板本体1的前侧开设有与第三插块13插接配合的三角槽16,第三插块13呈三棱柱形状,顶板本体1的内部嵌设有吸湿棉4,顶板本体1的顶部且与吸湿棉4相对应位置设有镂空板3,镂空板3的左侧与顶板本体1相铰接,以便将镂空板3铰接转动后可将吸湿棉4从顶板本体1的内部取出,而后便于对吸湿棉4进行更换。
26.需要补充的是,顶板本体1的外壁喷涂有防水涂料,顶板本体1的内部且位于吸湿棉4的外侧设有防水薄膜,避免吸湿棉4将水分吸收后对顶板本体1的内部造成影响。
2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顶板本体1的左侧嵌设有连接块2,连接块2的一端与顶板本体1转动连接,连接块2另一端的顶部竖直设有柱形块21,柱形块21的顶端穿过顶板本体1的内壁至外部,柱形块21的顶端与顶板本体1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顶板本体1右侧的顶部开设有与柱形块21滑动连接的弧形槽14,顶板本体1的右侧且沿着弧形槽14的底部开设有与连接块2滑动连接的扇形槽15。
28.值得说明的是,顶板本体1的顶部且靠近左侧开设有与连接块2和柱形块21滑动连接的移动槽,具体的,左侧顶板本体1内部所设有的连接块2和柱形块21沿着移动槽移动,而后分别在右侧顶板本体1上所开设的弧形槽14和扇形槽15内部移动,此外,弧形槽14的内壁
嵌设有阻尼橡胶层,以便增加弧形槽14与柱形块21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在非人工操作下,柱形块21自主移动。
29.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顶板本体1的顶部且位于镂空板3的右侧嵌设有限位块17,以便通过限位块17对镂空板3远离铰接点一侧的顶部高度进行限制,限位块17的一端与顶板本体1转动连接,以便对限位块17的角度进行调整,镂空板3的顶部且靠近右侧开设有与限位块17滑动连接的凹槽31。
3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顶板本体1左侧的中间位置且位于连接块2的下方设有第二插块12,顶板本体1的右侧开设有分别与第一插块11和第二插块12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
31.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拼装的地下室顶板在使用时,将右侧顶板本体1上所设有的第一插块11和第二插块12分别插入左侧顶板本体1上所开设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而后再推动右侧顶板本体1内部所设有的柱形块21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块2随之摆动,而后使得柱形块21沿着左侧顶板本体1上所开设的弧形槽14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块2摆动至左侧顶板本体1内部所开设的扇形槽15内部,从而实现对左右两个顶板本体1的拼接,然后再将前侧顶板本体1上所设有的第三插块13插入后侧顶板本体1上所开设的三角槽16内部,从而实现前后两个顶板本体1的拼接,而后将顶板本体1的底部与墙面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地下室中的气体通过镂空板3上的镂孔进入顶板本体1的内部,而后空气中的水分得到吸湿棉4的吸附处理,长期使用后,再将限位块17从镂空板3的顶部转离,而后再铰接转动镂空板3,然后将吸湿棉4取出并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后再对镂空板3和限位块17进行复位。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