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排水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基坑顶部斜坡的明沟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2.深基坑为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或地下建筑物在施工时需开挖的地坑。基坑支护结构的形式复杂多样,为了节约经济成本往往采用复合支护形式,例如上部采用土钉墙,而下部使用复合排桩的支护技术,这种复合支护形式往往需要在基坑顶部进行放坡,又由于上部多采用土钉墙支护,防水性能较差,遇到强降雨时,大量雨水排出不及时易从基坑顶部渗入基坑底部,从而造成边坡塌方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了一种用于基坑顶部斜坡的明沟排水结构,能够提高基坑顶部斜坡的排水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用于基坑顶部斜坡的明沟排水结构,包括基坑斜坡,基坑斜坡的坡顶开设有排水槽,排水槽内设有上排水渠,基坑斜坡的坡顶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位于上排水渠靠近基坑斜坡坡面的一侧,基坑斜坡的坡面底部设置有与上排水渠平行的下排水渠,基坑斜坡的坡面上设置有引流板,引流板上开设有与下排水渠相对应的引流槽。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槽设置有多条,多条引流槽沿所述上排水渠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在所述引流板上,引流槽的两端分别通向所述挡水板和所述下排水渠。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排水渠和所述下排水渠上均设置有引流渠道,引流渠道为半圆形沟道。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排水渠的顶部和所述下排水渠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引流渠道的盖板,盖板与上排水渠、下排水渠的顶部相契合,盖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水板和所述引流板上均开设有土钉槽,土钉槽中设置有用于将挡水板和引流板固定在基坑斜坡上的加固土钉。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水板和所述引流板为一体设置。
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基坑顶部斜坡的明沟排水结构,设置在基坑斜坡坡面上的引流板与引流槽以及设置在基坑斜坡坡顶的挡水板都能够对降水起防止渗透和引导作用,当降水量较大时,降水会从基坑斜坡顶部的上排水渠溢出,并在引流板和引流槽的作用下引至下排水渠,并最终通过下排水渠排走,防止因降水量过大而导致基坑顶部的降水来不及通过上排水渠排出而渗入基坑顶部与基坑斜坡的土壤中,从而导致基坑出现边坡塌方等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排水渠与盖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16.1、基坑斜坡;2、排水槽;3、上排水渠;4、引流渠道;5、挡水板;6、引流板;61、引流槽;7、下排水渠;8、土钉槽;9、盖板;10、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1:
19.参照图1,一种用于基坑顶部斜坡的明沟排水结构,包括基坑斜坡1,基坑斜坡1的坡顶开设有排水槽2,排水槽2的长度方向与基坑斜坡1顶部的长度方向平行。排水槽2内固定有上排水渠3,上排水渠3为空心设置,上排水渠3的顶部面为内凹面,上排水渠3顶部的内凹面形成有引流渠道4,引流渠道4与上排水渠3轴向平行。引流渠道4对降水具有引导作用,能够加速降水的排出。
20.基坑斜坡1的坡顶设置有挡水板5,挡水板5位于上排水渠3靠近基坑斜坡1坡面的一侧。基坑斜坡1的坡面上设置有引流板6,引流板6上开设有多条与基坑斜坡1的坡面倾斜方向平行的引流槽61,多条引流槽61沿上排水渠3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在引流板6上,引流槽61在引流班板上贯穿引流板6的上下两端。挡水板5、引流板6以及引流板6上的引流槽61为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的挡水板5和引流板6能够对基坑斜坡1的顶部和斜面部起到防水作用,进而减小降水对基坑斜坡1的渗透,减小基坑斜坡1坍因渗水而坍塌的可能性。
21.基坑斜坡1的坡面底部设置有与上排水渠3平行的下排水渠7,下排水渠7与引流板6远离挡水板5的一端抵接。下排水渠7的顶面为凹面,下排水渠7的顶部凹面形成有与上排水渠3中相同的引流渠道4,引流板6上的引流槽61与下排水渠7的引流渠道4相通。雨水或其他降水落在基坑斜坡1上的时候落在基坑斜坡1顶部的上排水渠3的降水沿上排水渠3排走,落在挡水板5和引流板6上的降水会流至下排水渠7的引流渠道4中,进而被下排水渠7排走。
22.当基坑斜坡1顶部的上排水渠3来不及排走多余的降水时,多余的降水溢出上排水渠3并沿挡水板5和引流板6流至下排水渠7,进而由下排水渠7排走,引流板6上的引流槽61不仅有利于降水的流动,同时对降水也起到引导作用。
23.挡水板5和引流板6上均开设有土钉槽8,土钉槽8中设置有用于将挡水板5和引流板6固定在基坑斜坡1上的加固土钉。
24.实施例2:
2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1、图2和图3,上排水渠3和下排水渠7均为空心设置的管道,上排水渠3的引流渠道4和下排水渠7的引流渠道4均是截面为半圆形的沟道,半圆形沟道能够使排水更为顺畅,减少泥沙的堆积。
26.在上排水渠3和下排水渠7上,引流渠道4两侧的平面部分都是朝向引流渠道倾斜的斜面。上排水渠3和下排水渠7的顶部均盖设有用于遮挡引流渠道4的盖板9,盖板9的底面与上排水渠3的顶部斜面、下排水渠7的顶部的顶部斜面相贴合。盖板9上开设有多个沿盖板9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透水孔10。透水孔10有多种选择,透水孔10可选用为与盖板9长度方向垂直的的长条状长孔。
27.盖板9能够对上排水渠3的引流渠道4和下排水渠7的引流渠道4起到防护作用,透水孔10能够在保证降水能够流入引流渠道4的同时,避免有除了降水外的杂物进入引流渠道4中,能够避免引流渠道4的堵塞,保持上排水渠3的引流渠道4和下排水渠7的引流渠道4的通畅。
28.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基坑斜坡1坡面上的引流板6与引流槽61以及设置在基坑斜坡1坡顶的挡水板5都能够对降水起防止渗透和引导作用,当降水量较大时,降水会从基坑斜坡1顶部的上排水渠3溢出,并在引流板6和引流槽61的作用下引至下排水渠7,并最终通过下排水渠7排走,防止因降水量过大而导致基坑顶部的降水来不及通过上排水渠3排出而渗入基坑顶部与基坑斜坡1的土壤中,从而导致基坑出现边坡塌方等现象发生。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