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污水自动化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0360发布日期:2022-08-24 12:09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污水自动化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污分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污水自动化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2.雨污分流指的是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施工时,雨水管和污水管大多都是分开并排排列在道路下,但是对于农村地区或者是部分小街巷,部分村庄房前屋后以及部分街巷都面临区域狭窄的难题,不方便进行管线实施,受房屋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不具备道路拓宽条件,无法满足雨污系统水平分布空间的要求,难以实现雨污分流改造。另外,现有的雨污分流装置采用的控制结构大多为浮球连杆传动式,这种结构比较复杂,自动化程度低,在装置内由于水体的腐蚀很容易对结构部件造成影响,而且不利于维修,增加各种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雨水污水自动化分流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雨水污水自动化分流装置,包括截流井;所述截流井的一侧通过溢流管连接有分流箱,所述分流箱内设置有内部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底端与所述分流箱底壁相连;所述筒体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分流箱的顶部连接有微处理器;所述溢流管与所述筒体相连通;所述筒体内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溢流管的下方;所述定位板开设有过水孔;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有污水管,所述污水管另一端与污水池相连;所述分流箱底部还连接有雨水管;所述截流井内设置有水质检测传感器,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及电动伸缩杆控制连接。
6.还包括用于支撑雨水管以及污水管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开设有上卡腔以及下卡腔;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顶盖;所述上卡腔中滑动连接有压条,所述顶盖螺纹连接有用于挤压压条的顶丝。
7.所述上卡腔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压条的端部插设滑动连接于滑槽中。
8.所述上卡腔的底端以及下卡腔的顶端均呈弧形设置。
9.所述压条的底部开设有弧形口。
10.所述筒体呈圆筒状。
11.所述截流井的顶部设置有排水盖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装置中通过在分流箱中设置有筒体,溢流管与筒体相连通,筒体中具有活塞,活塞可通过电动伸缩伸缩杆带动上下移动;在截流井中设置有水质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截流井内的水质状况,根据水质状况进行分流,若水质不达标,微处理器控制电动伸缩杆动作,带动活塞上移至溢流管管口上方,使得截流井内的混合水从筒体底部的污水管排至污水池;若水质达标,微处理器控制电动伸缩杆动作,带动活塞下移并压持于定位板上方,混
合水经溢流管从筒体的顶部流出,并经过雨水管排放。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浮球连杆式结构相比,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高,实现了雨污分流全自动运行。
14.2.本装置中还设置有支撑机构,用来支撑污水管和雨水管,可实现污水管和雨水管的上下布设,这样使得雨水管和污水管同沟槽铺设,与传统雨、污水分流排水系统(雨、污水管分别开槽施工并排设置)相比,不会占用宽度方向空间,节省了敷设空间,特别适合房屋布置错乱、巷道比较狭窄的区域。
附图说明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左半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3是图1中右半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4是图1中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支撑座以及顶板结构侧视图。
21.图6是支撑座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沿a-a方向剖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截流井;2排水盖板;3水质检测传感器;4溢流管;5分流箱;6筒体;7定位板;8过水孔;9活塞;10电动伸缩杆;11微处理器;12污水管;13雨水管;14支撑座;141滑槽;15顶盖;16紧固螺丝;17顶丝;18污水池;19压条;20上卡腔;21下卡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雨水污水自动化分流装置,包括截流井1,截流井1的顶部设置有排水盖板2,排水盖板2可选择热镀锌钢格板或水泥雨水篦子;截流井1的一侧通过溢流管4连接有分流箱5,分流箱5内设置有内部中空的筒体6,筒体6呈圆筒状,内部具有上下贯通的通腔;筒体6的底端与分流箱5底壁相连;筒体6内滑动连接有活塞9,活塞9与筒体6内壁紧密接触;活塞9的顶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0,电动伸缩杆10可带动活塞9实现上下移动;溢流管4与筒体6相连通。
28.筒体6内连接有定位板7,定位板7直接焊接到筒体6内壁上,定位板7设置在溢流管4的下方;定位板7开设有过水孔8;筒体6的底部连接有污水管12,污水管12另一端与污水池18相连;分流箱5底部还连接有雨水管13;截流井1内设置有水质检测传感器3,分流箱5的顶部连接有微处理器11;微处理器11分别与水质检测传感器3及电动伸缩杆10控制连接。
29.工作原理:
30.水质检测传感器3用于检测截流井1内的水质状况,根据水质状况进行分流,若水质不达标,微处理器11控制电动伸缩杆10动作,带动活塞9上移至溢流管4管口上方,使得截流井1内的混合水只能从筒体6底部的污水管12排至污水池18,进行后续的处理;若水质达标,微处理器11控制电动伸缩杆10动作,带动活塞9下移并压持于定位板7上方,混合水经溢流管4从筒体6的顶部流出,并经过雨水管13排放至河道。
31.本装置与传统的浮球连杆式结构相比,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高,实现了雨污分流全自动运行。
32.实施例二
33.继续参考附图1-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支撑雨水管13以及污水管12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14,支撑座14开设有上卡腔20以及下卡腔21;支撑座14整体呈似“h”型;支撑座14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顶盖15;顶盖15可以拆卸下来,以便进行管道的铺设;上卡腔20中滑动连接有压条19,顶盖15螺纹连接有用于挤压压条19的顶丝17。
34.上卡腔20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41,压条19的端部插设滑动连接于滑槽141中。
35.上卡腔20的底端以及下卡腔21的顶端均呈弧形设置。
36.压条19的底部也开设有弧形口,这样可以更好的贴合管道。
37.工作原理:
38.通过设置有支撑机构,用来支撑污水管12和雨水管13,可实现污水管12和雨水管13的上下布设,这样使得雨水管13和污水管12能够同沟槽铺设,与传统雨、污水分流排水系统(雨、污水管12分别开槽施工并排设置)相比,不会占用宽度方向空间,节省了敷设空间,特别适合房屋布置错乱、巷道比较狭窄的区域。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