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管对接结构及其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2039发布日期:2022-10-05 05:3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连接管对接结构及其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管对接结构及其检查井。


背景技术:

2.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附属构筑物。
3.现有检查井侧方的对接口与外部管道直接对接,在安装过程中对接口与外部管道处容易出现脱接现象,比如管道一端对接好,在管道另一端安装时会导致前一端出现脱接现象,这样将降低了安装效率,不便于对管道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检查井在安装过程中对接口与外部管道处容易出现脱接现象,降低了安装效率,不便于对管道的安装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连接管对接结构及其检查井。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管对接结构,包括支管和过度接头,所述过度接头的另一端与支管相互插接,所述过度接头位于支管的插接段处设置有扩口部,所述扩口部内设置有与支管接触的密封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通过过度接头上设置扩口部保持密封圈与支管接触,过渡接头起到承接,保证对接口和支管对接连接稳定可靠。
6.为了保证过度接头与支管插接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与扩口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位于第二接触面和对接口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支管之间所形成的角度a大于等于第二接触面与支管之间所形成的角度b。通过将第一接触面与支管之间所形成的角度a大于等于第二接触面与支管之间所形成的角度b,也就是当支管向外拔出时,这样会造成密封圈被挤压,使密封圈对支管具有一个抱紧的作用力,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过度接头和支管出现脱接现象。
7.为了保证密封圈对支管密封的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包括本体及设置在本体上并与支管接触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由支管向井座为逐渐向内倾斜设置。通过本体设置在扩口部内,密封部与支管接触,保证密封圈对支管密封的稳定。
8.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部包括主密封部和副密封部,所述主密封部和副密封部由本体向支管方向延伸,所述主密封部与本体之间形成第一槽口,所述主密封部和副密封部之间形成第二槽口,所述主密封部位于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之间。此处的密封圈类似于r形结构,这样更好有效保证对支管的密封,同时不影响支管的插接,但是在返回拔出支管时,又会挤压密封圈并对支管施加一定的抱紧力,这样可以对支管起到防脱作用。
9.为了保证密封圈自身结构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内设置有钢骨架。通过在密
封圈内设置钢骨架,保证密封圈自身结构稳定可靠。
10.为了保证密封性,进一步地,所述扩口部沿过度接头轴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设置多个密封结构,这样形成多道密封,保证了密封性。
11.为了保证密封圈能够对支管进行密封,进一步地,所述过度接头内设置有缩口段,所述缩口段位于密封圈和对接口之间,所述缩口段的横截面面积由支管向对接口方向为逐渐减小,所述对接口的一端抵设在缩口段上。通过在过度接头内设置缩口段,这样可以起到一个定位作用,帮助人们判断是否安装到位,这样也就保证密封圈对支管的密封。
12.连接管对接结构一种应用,具体为:一种检查井,包括井座,所述井座上设置有如上述的连接管对接结构。
13.井座上连接管对接结构的具体安装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井座上设置有对接口,所述过度接头的一端与对接口相互插接。
14.为了防止过度接头与对接口出现脱接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过度接头和对接口之间相互熔接。将过度接头与对接口之间进行熔接固定,这样保证过度接头与对接口对接稳定可靠,防止过度接头与对接口出现脱接的现象。
15.进一步地,所述对接口内设置头电热丝。
16.为了防止过度接头在插接时用力过度造成损坏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过度接头插接在对接口内,所述对接口上设置有与用于限制过度接头位移的限位块,实现防止过度接头对接过度而导致损坏的现象。通过在对接口上设置限位块并能够与过度接头接触,限位块起到限制过度接头的位移,有效防止过度接头对接过度而导致损坏的现象。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管对接结构及其检查井在使用时,通过过度接头上设置扩口部保持密封圈与支管接触,过渡接头起到承接,保证对接口和支管对接连接稳定可靠,避免了现有检查井侧方的对接口与外部管道直接对接,在安装过程中对接口与外部管道处容易出现脱接现象,比如管道一端对接好,在管道另一端安装时会导致前一端出现脱接现象,这样将降低了安装效率,不便于对管道的安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扩口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过度接头和对接口的插接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井座,2、支管,3、过度接头,4、对接口,5、扩口部,6、密封圈,7、第一接触面,8、第二接触面,9、本体,10、密封部,11、主密封部,12、副密封部,13、第一槽口,14、第二槽口,15、电热丝,16、缩口段,17、限位块,a为第一接触面与支管之间所形成的角度,b为第二接触面与支管之间所形成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28.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列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或者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实施例1
32.如图1-3所示,一种连接管对接结构,包括井座1,还包括支管2和过度接头3,所述井座1的侧方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对接口4,所述过度接头3的一端与对接口4相互插接,所述过度接头3的另一端与支管2相互插接,所述过度接头3位于支管2的插接段处设置有扩口部5,所述扩口部5内设置有与支管2接触的密封圈6。
33.所述密封圈6与扩口部5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接触面7和第二接触面8,所述第一接触面7位于第二接触面8和对接口4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面7与支管2之间所形成的角度a大于等于第二接触面8与支管2之间所形成的角度b。
34.所述密封圈6包括本体9及设置在本体9上并与支管2接触的密封部10,所述密封部10由支管2向井座1为逐渐向内倾斜设置。
35.所述密封部10包括主密封部11和副密封部12,所述主密封部11和副密封部12由本体9向支管2方向延伸,所述主密封部11与本体9之间形成第一槽口13,所述主密封部11和副密封部12之间形成第二槽口14,所述主密封部11位于第一槽口13和第二槽口14之间。
36.所述密封圈6内设置有钢骨架。
37.所述过度接头3和对接口4之间相互熔接。
38.所述过度接头3内设置有缩口段16,所述缩口段16位于密封圈6和对接口4之间,所述缩口段16的横截面面积由支管2向对接口4方向为逐渐减小,所述对接口4的一端抵设在缩口段16上。
39.上述连接管对接结构及其检查井在安装时,将密封圈6放置在扩口内,支管2对准过度接头3另一端并插入,此时支管2的位移方向是顺着密封圈6的密封部10,所以不影响支
管2的插接,当反方向拔出支管2时,在第一接触面7的作用下,支管2带动密封圈6位移并对密封圈6进行挤压,同时密封圈6向支管2方向收缩并对支管2进行抱紧,防止支管2突然脱接,完成支管2的安装。
40.实施例2
41.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和5所示,所述对接口4内设置头电热丝15。在对接口4内增加了电热丝15结构。对电热丝15进行通电,电热丝15发热并将对接口4和过度接头3的一端熔接固定。
42.实施例3
4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扩口部5沿过度接头3轴向设置有两个。当然扩口部5可以有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增加了扩口段的数量,形成多道密封结构。
44.实施例4
45.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过度接头3插接在对接口4内,所述对接口4上设置有与用于限制过度接头3位移的限位块17,实现防止过度接头3对接过度而导致损坏的现象。对接口4上的限位块17抵设在过度接头3上,由于限位在外面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过度接头3的安装位置,而之间对接时,看不到彼此的安装位置,所以容易导致出现过度安装而造成的损坏现象。
46.实施例5
47.实施例5是实施例1或2或3或4的应用,具体为:一种检查井,包括井座1,所述井座1上设置有如上述的连接管对接结构。
48.所述井座1上设置有对接口4,所述过度接头3的一端与对接口4相互插接。
49.所述过度接头3和对接口4之间相互熔接。所述对接口4内设置头电热丝15。
50.所述过度接头3插接在对接口4内,所述对接口4上设置有与用于限制过度接头3位移的限位块17,实现防止过度接头3对接过度而导致损坏的现象。首先将井座1上的对接口4与过度接头3的一端对应,并使过度接头3插接在对接口4内,将对接口4和过度接头3的一端熔接固定,完成对接口4和过度接头3的安装。
51.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