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管渠结合灌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8408发布日期:2022-11-03 00:4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管渠结合灌溉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管渠结合灌溉结构。


背景技术:

2.渠道与管道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输配水建筑物,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传统灌溉方式多为渠道或管道独立布置,线路简单,但在地形复杂的灌溉面,尤其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为保证水面线顺接,单独布置渠道在穿越高地时势必造成大量挖填方与永久占地,单独布置管道则对起始水头要求高,需要设置加压泵站,造成管理繁琐,运行成本高,投资效益比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管渠结合灌溉结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管渠结合灌溉结构,包括:输水渠、分水管道、沉砂池、闸门和拦污栅,输水渠的侧壁上开设开口,沉砂池的进水口处在开口内,闸门设置在沉砂池的进水口内;沉砂池内沿水流方向设置拦污栅;沉砂池在处于拦污栅出水侧的池壁上开设孔洞,分水管道的进水端安装于沉砂池池壁的孔洞中。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6.闸门打开时,输水渠灌溉用水进入沉砂池,水体依次通过拦污、沉淀净化后进入分水管道输送至灌溉受水点;
7.当灌溉区域地形起伏较大时,在保证输配水通畅功能的前提下,既可避免造成大量挖填方,又能避免修建加压泵站,同时可简化施工工艺,缩短工期,减少投资,还能增加景观效果;
8.改变了传统渠道或灌溉管道功能单一的缺点,在方便分水的同时,对水体进行拦污拦渣与沉沙净化,并通过沉砂池的调蓄对水的流态进行调解,利于水流平稳进入分水管道,保证管道安全运行。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0.进一步,分水管道进水端的管口处设置过滤网。
11.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可进一步对水体进行过滤净化,提升洁净度。
12.进一步,过滤网为弧形滤网。
13.进一步,沉砂池在处于拦污栅出水侧的池壁上设置爬梯。
14.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工作人员可攀爬爬梯进入沉砂池内进行工程检修。
15.进一步,沉砂池处于拦污栅进水侧的池底倾斜布置。
16.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利于水流加速流向拦污栅,对拦污栅进行一定冲击,以一定程度上清理拦污栅。
17.进一步,沉砂池处于拦污栅出水侧的池底水平布置。
18.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使得经拦污栅过滤后的水流流动更加平稳的流入分水管道,同时水流流动平衡后利于沉沙净化。
19.进一步,沉砂池顶部开口处铺设盖板。
20.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避免人、动物、杂物等落入沉砂池内,而在清理沉砂池时,揭开盖板即可进行。
21.进一步,沉砂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2.进一步,沉砂池顶部在靠近闸门处设置人行桥。
23.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工作人员可通过人行桥进行日常田间生产。
24.进一步,输水渠呈u型状。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复杂地形的管渠结合灌溉结构的断面图。
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7.1、输水渠,2、分水管道,3、沉砂池,310、孔洞,320、爬梯,330、盖板,340、人行桥,4、闸门,5、拦污栅,6、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管渠结合灌溉结构,包括:
31.输水渠1、分水管道2、沉砂池3、闸门4和拦污栅5;
32.输水渠1的侧壁上开设开口,沉砂池3的进水口处在开口内,闸门4设置在沉砂池3的进水口内,通过调控闸门4,可以起到截流和开流的作用,闸门4与沉砂池3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可以灌注沥青油膏;
33.沉砂池3内沿水流方向设置拦污栅5,可有效拦截枯枝败叶、塑料袋、大粒径土石等污物,其可以采用多根纵横交叉分布的钢筋及多块角钢焊接而成,施工简单,安装便捷;沉砂池3在处于拦污栅5出水侧的池壁上开设孔洞310,分水管道2的进水端安装于沉砂池3池壁的孔洞310中,分水管道2可以采用pvc或pe管,为避免分水管道2与孔洞310之间漏水,可以在分水管道2的外管壁与孔洞310的内孔壁之间填充细石膨胀混凝土和沥青;
34.闸门4打开时,输水渠1灌溉用水进入沉砂池3,水体依次通过拦污、沉淀净化后进入分水管道2输送至灌溉受水点。
35.实施例2
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37.分水管道2进水端的管口处设置过滤网6,过滤网6通过抱箍固定在分水管道2进口管壁,可进一步对水体进行过滤净化,提升洁净度。
38.更进一步,过滤网6为弧形滤网,弧形滤网采用不锈钢材质。
39.实施例3
4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41.沉砂池3在处于拦污栅5出水侧的池壁上设置爬梯320,工作人员可攀爬爬梯320进入沉砂池3内进行工程检修。
42.实施例4
4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44.沉砂池3处于拦污栅5进水侧的池底倾斜布置,利于水流流向拦污栅5。
45.实施例5
4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47.沉砂池3处于拦污栅5出水侧的池底水平布置,使得经拦污栅5过滤后的水流流动更加平稳的流入分水管道2。
48.实施例6
4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5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50.沉砂池3顶部开口处铺设盖板330,避免人、动物、杂物等落入沉砂池3内,而在清理沉砂池3时,揭开盖板330即可进行,盖板330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51.实施例7
5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6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53.沉砂池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结构稳定性好,耐用性好,沉砂池3的底部可以铺设碎石垫层,减小沉砂池3沉降。
54.实施例8
5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7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56.沉砂池3顶部在靠近闸门4处设置人行桥340,工作人员可通过人行桥340进行日常田间生产。
57.实施例9
5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8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其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59.输水渠1呈u型状,输水渠1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结构稳定性好,耐用性好。
6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