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5143发布日期:2022-09-10 10:5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地漏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地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漏组件。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食品工业厂房通常采用水封地漏。在长时间不进水的情况下,水封内的水逐渐干涸,会发霉变质反臭,并滋生微生物,从而影响食品产品质量和空间环境。另外,在上游排水量较大时,下游的地漏会产生反水反味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漏组件,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漏组件,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形成有第一排水口,壳体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排水口;止挡件,止挡件的边缘连接于壳体的内壁,止挡件的中部形成有连通孔;防溢件,设于止挡件与壳体的底部之间,且防溢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其中,在防溢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防溢件封堵第二排水口,且防溢件与连通孔分离;在防溢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防溢件封堵连通孔,且防溢件与第二排水口分离;在防溢件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情况下,防溢件与连通孔和第二排水口均分离。
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液体通过第一排水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情况下,当液体对防溢件施加的浮力小于等于防溢件的重力时,防溢件处于第一位置;当液体对防溢件施加的浮力大于防溢件的重力时,防溢件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液体通过第二排水口流入壳体内部的情况下,防溢件处于第二位置。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溢件的密度小于1g/cm3。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壳体的径向,防溢件与止挡件之间的距离从外向内逐渐减小;和/或沿壳体的径向,防溢件与壳体底壁之间的距离从外向内逐渐减小。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溢件包括:本体,与壳体的侧壁间隔设置;第一封堵部,连接于本体的一侧,沿朝向远离本体的方向,第一封堵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防溢件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封堵部的自由端封堵连通孔;第二封堵部,连接于本体的另一侧,沿朝向远离本体的方向,第二封堵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防溢件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封堵部的自由端封堵第二排水口。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溢件在壳体径向上的最大直径大于壳体的内半径。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溢件在壳体轴向上的最大厚度为t,止挡件与壳体底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其中,l<1.5t。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止挡件背离防溢件的一侧表面从外向内朝向第二排水口倾斜延伸。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通孔的面积为s1,第二排水口的面积为s2,防溢件与壳体侧
壁之间的间隙面积为s3,其中,s1=s2=s3。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水口处设有过滤盖板,过滤盖板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过滤盖板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过滤孔;过滤盖板和止挡件之间设有精过滤件,精过滤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精过滤件上形成有多个第二过滤孔,各第二过滤孔的目数大于各第一过滤孔的目数。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溢件为聚氨酯发泡件、聚苯乙烯件或空心橡胶浮囊;止挡件为不锈钢件、高密度聚乙烯件或硬聚氯乙烯件。
15.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在上游排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出现反水反味的现象,并且能够避免壳体内部出现积水变臭反味的现象。
16.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17.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
18.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漏组件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漏组件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0:地漏组件;
22.100:壳体;110:第二排水口;
23.200:止挡件;210:连通孔;
24.300:防溢件;310:本体;320:第一封堵部;330:第二封堵部;
25.400:过滤盖板;410:第一过滤孔;
26.500:精过滤件;510:第二过滤孔;
27.600:排水缝。
具体实施方式
28.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9.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漏组件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地漏组件10包括:壳体100、止挡件200和防溢件300。
30.其中,壳体100的顶部形成有第一排水口,壳体100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排水口110,止挡件200的边缘连接于壳体100的内壁,止挡件200的中部形成有连通孔210,防溢件300设于止挡件200与壳体100的底部之间,且防溢件3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
3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止挡件200的中部”在本技术中应当作广义理解,指的是止挡件200的位于外边缘内的部分,而不限于止挡件200的中心部分。
32.示例性地,结合图1,壳体100的顶端敞开以形成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110形成于壳体100的底壁上。在地漏组件10安装完成后,第一排水口可以邻近地面设置,第二排水口110可以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止挡件200、壳体100的侧壁和壳体100的底壁之间可以共同限定出防溢仓,防溢件300可运动地设在防溢仓内。其中,止挡件200可以为不锈钢件、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件或硬聚氯乙烯件等,保证止挡件200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容易成型和安装。壳体100可以为不锈钢件,但不限于此。
33.在防溢件30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防溢件300封堵第二排水口110,且防溢件300与连通孔210分离。此时防溢件300可以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将壳体100内部空间与排水管道阻隔开,避免排水管道内的臭味通过第二排水口110传递至壳体100内,彻底防止出现反味的现象。
34.在防溢件30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防溢件300封堵连通孔210,且防溢件300与第二排水口110分离。由此,可以将排水管道内的污水阻隔至止挡件200下方,避免污水通过连通孔210倒反至地面,从而在上游排水量较大时避免出现反水的现象。
35.在防溢件300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情况下,防溢件300与连通孔210和第二排水口110均分离。这样,当地面上的液体例如水流通过第一排水口流入壳体100内部后,可以通过连通孔210流入防溢仓,并最终从第二排水口110流入排水管道内,达到排水的效果。
3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漏组件10,一方面,在保证地漏组件10的排水效果的同时,具有有效的密封作用,从而避免在上游排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出现反水反味的现象;另一方面,壳体100内部没有积水,从而能够避免壳体100内部出现积水变臭反味的现象,同时可以避免滋生微生物,进而保证食品产品质量,避免影响空间环境。
3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在液体通过第一排水口流入壳体100内部的情况下,当液体对防溢件300施加的浮力小于等于防溢件300的重力时,防溢件300处于第一位置;当液体对防溢件300施加的浮力大于防溢件300的重力时,防溢件300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液体通过第二排水口110流入壳体100内部的情况下,防溢件300处于第二位置。
38.示例性地,在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110处均没有液体通过的情况下,防溢件300由于自身的重力封堵第二排水口110,以避免反水反味。当地面上的液体例如水依次通过第一排水口和连通口流向防溢仓时,液体可以对防溢件300施加浮力f

。在f

小于等于防溢件300的重力的情况下,防溢件300保持在第一位置;在f

大于防溢件300的重力的情况下,防溢件300漂浮以使防溢件300和壳体100底壁之间产生缝隙,液体可以通过缝隙流入第二排水口110,并通过第二排水口110流入排水管道,实现排水效果。当发生倒反水时,即当排水管道内的液体例如污水通过第二排水口110流入壳体100内的情况下,防溢件300被液体向上托起,从而封堵连通孔210,以阻止污水倒流出地面。
39.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液体的流动方向以及液体对防溢件300的力的作用控制防溢件300的所处位置,从而控制防溢件300与连通孔210、第二排水口110的接触与分离,有效避免出现反水反味的现象。
4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沿壳体100的径向,防溢件300与止挡件200之间的距离从外向内逐渐减小;和/或沿壳体100的径向,防溢件300与壳体100底壁之间的距离从外向内逐渐减小。
4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外”可以理解为远离壳体100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内”,即朝向壳体100中心的方向。
42.由此,在防溢件300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情况下,当防溢件300与止挡件200之间的距离从外向内逐渐减小时,液体在从连通孔210流向防溢件300并在止挡件200与防溢件300之间流动的过程中,液体的流动空间逐渐增大,从而可以降低流动阻力,使液体能够更顺畅地流动至排水口;当防溢件300与壳体100底壁之间的距离从外向内逐渐减小时,液体可以更好地汇聚在第二排水口110处并通过第二排水口110排出,实现排水效果。
4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防溢件300包括本体310、第一封堵部320和第二封堵部330。具体地,本体310与壳体100的侧壁间隔设置,第一封堵部320连接于本体310的一侧,沿朝向远离本体310的方向,第一封堵部32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防溢件30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封堵部320的自由端封堵连通孔210。第二封堵部330连接于本体310的另一侧,沿朝向远离本体310的方向,第二封堵部33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防溢件30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封堵部330的自由端封堵第二排水口110。
44.示例性地,结合图1和图2,防溢件300整体大致为碟状结构。其中,本体310可以形成为圆柱形结构,本体310的外周面与壳体100的侧壁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排水缝600。排水缝600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排水口110的半径。第一封堵部320可以形成为圆锥形结构,第一封堵部320的底面连接于本体310的上表面,第一封堵部320的顶点与连通孔210相对。第二封堵部330可以形成为圆锥形结构,第二封堵部330的底面连接于本体310的下表面,第二封堵部330的顶点与第二排水孔相对。
45.由此,上述第一封堵部320在防溢件30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封堵连通孔210,提升密封性,并且在防溢件300朝向第二位置运动的情况下,第一封堵部320的结构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使第一封堵部320可以快速与连通孔210分离,避免影响排水效果。而且,如此设置的第一封堵部320使液体可以从连通孔210顺利流入到防溢件300下方,从而使液体对防溢件300施加浮力作用。另外,第二封堵部330在防溢件30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封堵第二排水口110,同样可以保证密封性,且在防溢件300朝向第一位置运动的情况下,第二封堵部330的结构同样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使第二封堵部330能够更加顺畅地与第二排水口110分离,从而保证地漏组件10的排水效果。
4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防溢件300在壳体100径向上的最大直径大于壳体100的内半径。示例性地,本体310的直径可以大于壳体100的内半径,在保证液体能够流经排水缝600顺利排至第二排水口110的情况下,本体310的半径可以尽量接近壳体100的内半径,例如,本体310的半径与壳体100的内半径的比值可以为60%~95%(包括端点值)。
47.如此设置,防溢件300的最大直径可以相对较大,从而可以避免防溢件300在止挡件200与壳体100的内壁之间发生翻转,提升地漏组件10的可靠性。
4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防溢件300在壳体100轴向上的最大厚度为t,止挡件200与壳体100底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其中,l<1.5t。例如,第一封堵部320的顶点与第二封堵部330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为t,防溢仓的最小高度可以为l。通过使l<1.5t,防溢件300在壳体100轴向上的最大厚度相对较大,从而同样可以避免防溢件300在止挡件200与壳体100的内壁之间发生翻转,保证地漏组件10的排水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出现反水反味的现象。
4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止挡件200背离防溢件300的一侧表面从外向内朝向第二排水口110倾斜延伸。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止挡件200的上表面从外向内倾斜向下延伸。由此,在地面上的液体例如水从第一排水口流入壳体100内的情况下,流向止挡件200的液体可以沿止挡件200的背离防溢件300的一侧表面流入连通口,从而可以保证地漏组件10的排水效果,避免止挡件200上有积水,进而避免壳体100内部出现变臭反味的现象,同时可以避免滋生微生物,进一步保证食品产品质量,避免影响空间环境。
5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通孔210的面积为s1,第二排水口110的面积为s2,防溢件300与壳体100侧壁之间的间隙面积为s3,其中,s1=s2=s3。其中,s3为上述排水缝600的面积。由此,通过使s1=s2=s3,可以保证流经连通孔210、第二排水口110以及防溢件300与壳体100侧壁之间的液体的流量一致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地漏组件10的排水效果。
51.下面描述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防溢件300的浮力限值的计算过程。
52.在地漏组件10应用于工业厂房的情况下,壳体100的公称直径可以为dn200mm(r
壳体
=103mm,即壳体100的外半径为103mm),排水管道的公称直径可以为dn70mm(即第二排水口110的直径为70mm,第二排水口110的半径为35mm)和dn100mm(即第二排水口110的直径为100mm,第二排水口110的半径为50mm)两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

=ρgv

,即防溢件300受到的浮力等于防溢件300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液体重力,防溢件300处于漂浮静止状态;当f

<ρ

gv

时,液体例如水流必然可将防溢件300浮起,并通过排水缝600和第二排水口110流走。下面以排水管道的公称直径为70mm和排水管道的公称直径为100mm两种尺寸为例进行计算。
53.一、计算防溢件300面积:
54.为了保证流量一致,s1=s2=s3,排水面积s排为:
55.当排水管道的公称直径为70mm时,排水面积s
70排
=3846.5mm2。
56.当排水管道的公称直径为100mm时,排水面积s
100排
=8820.26mm2。
57.因此,在排水管道的公称直径为70mm时,排水缝600的最小总面积为s
70缝排最小值
=3846.5mm2;在排水管道的公称直径为100mm时,排水缝600的最小总面积为s
100缝排最小值
=8820.26mm2。由于壳体100的外半径为103mm,壳体100的内截面面积为s

=33312.26mm2,因此防溢件300的最大面积=壳体100的内截面面积-排水缝600的最小总面积,即:
58.当排水管道的公称直径为70mm时,防溢件300的最大面积s
70最大
=s
总-s
70缝排最小值
=33312.26-3846.5=29466mm2;
59.当排水管道的公称直径为100mm时,防溢件300的最大面积s
100最大
=s
总-s
100缝排最小值
=33312.26-8820.26=24492mm2。
60.二、计算防溢件300最大半径及排水缝600宽度:
61.排水缝600的宽度等于壳体100的内半径减去防溢件300的最大半径,即l
排水缝最小值
=r
壳体-r
防溢件最大值

62.l
70排水缝最小值
=103mm-96mm=7mm;
63.l
100排水缝最小值
=103mm-88mm
=15mm。
64.因此,当排水管道的公称直径为70mm时,防溢件300的最大半径为96mm,当排水管道的公称直径为100mm时,防溢件300的最大半径为88mm。
65.三、计算防溢件300体积:
66.防溢件300按上中下三个部分计算体积,上下两个圆锥体即:
[0067][0068][0069]
四、计算浮板的浮力限值:
[0070]f浮70排
=ρ

gv

=1.0g/cm3×
0.0098n/g
×
393cm3=3.9n;
[0071]f浮100排
=ρ

gv

=1.0g/cm3×
0.0098n/g
×
327cm3=3.2n;
[0072]
因此,当防溢件300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即防溢件300的密度小于1g/cm3时,可满足防溢件300浮力限值的要求,例如防溢件300的密度可以为0.04g/cm3。另外,为了提升排水速度,尽量选择密度较小的材料作为防溢件300的材料。可选地,防溢件300可以为聚氨酯发泡件、聚苯乙烯件或空心橡胶浮囊等,从而在满足地漏组件10的排水要求的同时,使用寿命较长,且耐工业酸碱腐蚀,使地漏组件10可以应用于工业厂房。
[007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水口处设有过滤盖板400,过滤盖板400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100,过滤盖板400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过滤孔410。过滤盖板400和止挡件200之间设有精过滤件500,精过滤件500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100,精过滤件500上形成有多个第二过滤孔510,各第二过滤孔510的目数大于各第一过滤孔410的目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可选地,第二过滤孔510的目数可以大于40目。
[0074]
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过滤盖板400,使地面上的液体例如水可以通过第一过滤孔410顺利流入壳体100内,且可以过滤尺寸较大的杂物,同时可以提升地漏组件10的安全性,防止操作人员崴脚,并且使推车可以顺利通行。通过设置上述的精过滤件500,可以起到较好的过滤作用,以过滤尺寸较小的杂物,防止杂物进入连通孔210内,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地漏组件10的排水效果。
[007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7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0077]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78]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79]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