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深孔桩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6310发布日期:2022-11-09 08:1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软土地基深孔桩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桩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软土地基深孔桩基。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大量土木工程实践推动了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我国的各种特殊土中,软土在我国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周围及山涧谷地均有广泛分布,而在道路、桥梁、建筑等工程施工中,桩基被广泛应用。
3.但是由于软土地基的土质较为松软,且多数桩基的结构较为固定,导致工人在对桩基进行安装之后,桩基容易发生向下移动的现象,从而使得施工的建筑出现倾斜的现象,进而导致建筑容易出现地基稳发生倒塌的现象。
4.为此,我们提出来软土地基深孔桩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桩基容易发生下沉的问题,而提出的软土地基深孔桩基。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软土地基深孔桩基,包括桩基主体,所述桩基主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安装有两个连接齿轮,所述桩基主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组齿条板,每组所述齿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连接齿轮的外表面相啮合,其中两个所述齿条板的左侧面和另外两组所述齿条板的右侧面均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桩基主体的两侧面均开设有两个出块口,所述桩基主体的内壁安装有两个输送管。
8.通过设置有转轴带动连接齿轮进行旋转,从而使得齿条板带动限位块左右移动,实现了尽量避免桩基主体发生下沉的现象,通过设置有输送管,实现了将水泥运输到软土地基深孔内部的目的。
9.优选的,每个所述输送管的顶端均连通有进料管,每个所述进料管的顶端均贯穿桩基主体并延伸至桩基主体的上方。
10.通过设置有进料管,实现了便于将水泥填充到输送管内部的目的。
11.优选的,所述桩基主体的两侧面均活动铰接有两组挡板,每组所述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出块口相接触。
12.通过设置有挡板,实现了尽量避免泥土进入到桩基主体内部的目的。
13.优选的,所述转轴的顶端贯穿桩基主体并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内部活动铰接有拉环。
14.通过设置有连接柱和拉环,实现了便于工人转动转轴的目的。
15.优选的,每组所述齿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安装有滑块,所述桩基主体的内壁开设有两组滑槽,每个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
16.通过设置有滑槽和滑块,实现了限制齿条板移动轨迹的目的。
17.优选的,所述桩基主体的内壁安装有两个固定座,每个所述固定座的内壁均与输送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8.通过设置有固定座,实现了固定运输管的目的。
19.优选的,所述桩基主体的内底壁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壁与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20.通过设置有轴承座,实现了稳固转轴的目的。
2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软土地基深孔桩基,通过设置有转轴带动连接齿轮进行旋转,使得连接齿轮带动齿条板进行旋转,实现了工人方便操控齿条板进行左右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有限位块,使得将限位块插入到软土地基中,实现了增加桩基主体与软土地基接触面积的目的,从而尽量避免桩基主体向下移动的现象发生,通过设置有出块口,实现了让齿条板和限位块滑出桩基主体的目的,通过设置有输送管,实现了将水泥与桩基主体周边软土进行混合的目的,尽量避免桩基主体向下移动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桩基主体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桩基主体剖视图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挡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桩基主体;2、转轴;3、连接齿轮;4、齿条板;5、限位块;6、出块口;7、输送管;8、轴承座;9、进料管;10、挡板;11、连接柱;12、拉环;13、滑块;14、滑槽;15、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参照图1-3,软土地基深孔桩基,包括桩基主体1,桩基主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转轴2的顶端贯穿桩基主体1并安装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的内部活动铰接有拉环12,连接柱11和拉环12的安装,使得工人通过转动拉环12可以带动转轴2进行旋转,进而方便工人对转轴2的操控。
28.参照图2-3,转轴2的外表面安装有两个连接齿轮3,桩基主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组处于水平位置的齿条板4,每组齿条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连接齿轮3的外表面相啮合,每组处于水平位置齿条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安装有滑块13,桩基主体1的内壁开设有两组滑槽14,每个滑块13均滑动连接在滑槽14的内部,利用滑块13和滑槽14,尽量避免齿条板4发生偏离移动轨迹的现象,保证了齿条板4的稳定性。
29.参照图2,桩基主体1的内底壁安装有轴承座8,轴承座8的内壁与转轴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轴承座8的安装,起到支撑转轴2的作用,尽量避免转轴2带旋转时发生晃动的现象,保证了转轴2的稳定性。
30.参照图2-3,其中两个齿条板4的左侧面和另外两组齿条板4的右侧面均安装有限位块5,桩基主体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两个出块口6,桩基主体1的两侧面均活动铰接有两组挡板10,每组挡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与出块口6相接触,出块口6的位置与限位块5的位置相对应,利用挡板10对出块口6进行遮挡,可以尽量避免在安装桩基主体1时泥土进入到
桩基主体1的内部,从而对桩基主体1内部的元件进行防护。
31.参照图1-3,桩基主体1的内壁安装有两个输送管7,每个输送管7的顶端均连通有进料管9,每个进料管9的顶端均贯穿桩基主体1并延伸至桩基主体1的上方,进料管9的安装,方便工人向输送管7的内部添加水泥,从而增加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32.参照图2,桩基主体1的内壁安装有两个固定座15,每个固定座15的内壁均与输送管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座15安装,尽量避免桩基主体1移动时,输送管7发生晃动的现象,保证了输送管7的稳定性。
33.工作原理:当工人对桩基进行加固时,工人通过转动转轴2,使得转轴2带动两个连接齿轮3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两个连接齿轮3带动每组水平位置的齿条板4向两侧分散移动,进而使得每个齿条板4带动限位块5向左右两侧分散移动,使得限位块5通过出块口6,并且将挡板10推开,使得限位块5移出桩基主体1的内部,从而使得限位块5与软土地基充分接触,进而增加该装置与软土地基的接触面积,尽量避免该装置发生下沉的现象,保证了桩基主体1的稳定性,之后工人将水泥通入到进料管9的内壁,然后将加压泵与进料管9相连通,之后利用加压泵提供的动力将水泥通入到桩基主体1的四周,使得水泥与桩基主体1四周的软体地基相混合,从而增加了软土地基的坚硬程度,进一步尽量避免桩基主体1向下移动的现象发生,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
3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