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壁式双排桩混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7812发布日期:2022-09-27 20:43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扶壁式双排桩混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扶壁式双排桩混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地下空间的利用对改善地面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在发展地下交通、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的同时,还应提倡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空间可开发为地下铁道和地下车站、地下道路、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地下民防工程等,地下空间的开挖作业离不开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支护结构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3.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基坑支护结构是由两排平行的钢筋混凝土桩及桩顶的连梁形成的空间门架式结构体系,由于普通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具有整体刚度大、施工简便快速等优点,在基坑开挖深度不大时适合使用。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或地质条件较差时,或者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的时候,此时采用一般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尤其是在边挖基坑边填土的,需要将自然标高用土方填高的工况场合,采用传统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不仅会使基坑桩过长而影响抗弯抗压能力,还不能更好的出来基坑挖出的土方,为此,本案提出了一种扶壁式双排桩混合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扶壁式双排桩混合支护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扶壁式双排桩混合支护结构,包括双排桩基础,托梁和扶壁式墙,所述双排座基础由多排相并列设置的前排桩、后排桩组成,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为地下连续墙,所述托梁包括前冠梁、后冠梁和多根联系梁,所述前冠梁设在前排桩顶部,所述后冠梁设在后排桩顶部,多根所述联系梁等间距并列设置在所述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所述扶壁式墙面朝向基坑侧,包括多块竖板、多块底板和多个斜向支撑,形成填土空间用于填土作业,多块所述竖板连接在前排桩之间,底部伸入前排桩之间,所述底板水平间隔设置在联系梁之间,两端分别连接前排桩和后冠梁,所述底板与竖板垂直连接,多个所述斜向支撑连接在前冠梁和后冠梁之间,间隔设置。
8.优选的,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齐平,均在自然标高之下,所述竖板底部深入在自然标高之下。
9.优选的,所述前排桩桩顶标高于后排桩的桩顶标高,所述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通过连续的斜向支撑相连接,所述斜向支撑与前排桩之间沿基坑侧方向间隔设有竖板,所述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的桩顶高度差为3.0~6.0m。
10.优选的,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为工字型钢桩。
11.优选的,所述斜向支撑为斜肋板,所述斜肋板的间距为竖板高度的0.4~0.6倍,厚度为相邻两扶壁板之间的间距的0.1~0.2倍,高宽比为1.5~2.0mm。
12.优选的,所述斜向支撑为锚杆。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扶壁式双排桩混合支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扶壁式双排桩混合支护结构,应用于需填土标高的基坑工况,相比传统基坑支护的长支护桩模式,简化了施工过程,加快基坑施工进度,节省了施工成本和造价,通过托梁把扶壁式墙上的填土载荷传递至前排和后排桩基础,受力合理、设计巧妙,充分利用土体自重抗倾覆能力,有效减小土体水平土压力不利作用,适用于深厚填土地基上的高填方边坡支护,同时竖板底部伸入前排桩,竖板底部作为前排桩的连续墙面,竖板作为前排桩的扶壁式墙面,提高整个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整体刚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二;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三。
19.图中:1、前排桩;2、后排桩;3、前冠梁;4、后冠梁;5、联系梁;6、底板;7、竖板;8、斜向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扶壁式双排桩混合支护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双排桩基础,托梁和扶壁式墙,双排座基础由多排相并列设置的前排桩1、后排桩2组成,前排桩1和后排桩2为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的厚度为800~1200mm,托梁包括前冠梁3、后冠梁4和多根联系梁5,前冠梁3设在前排桩1顶部,后冠梁4设在后排桩2顶部,多根联系梁5等间距并列设置在前排桩1与后排桩2之间,扶壁式墙面朝向基坑侧,包括多块竖板7、多块底板6和多个斜向支撑8,形成填土空间用于填土作业,多块竖板7连接在前排桩1之间,底部伸入前排桩1之间,底板6水平间隔设置在联系梁5之间,两端分别连接前排桩1和后冠梁4,底板6与竖板7垂直连接,多个斜向支撑8连接在前冠梁3和后冠梁4之间,间隔设置。
21.优选的,前排桩1与后排桩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5m~5.0m。
22.如图1所示,本案实施例一中,前排桩1和后排桩2齐平,均在自然标高之下,竖板7底部深入在自然标高之下。
23.前排桩1桩顶标高于后排桩2的桩顶标高,前排桩1与后排桩2之间通过连续的斜向支撑8相连接,斜向支撑8与前排桩1之间沿基坑侧方向间隔设有竖板7,前排桩1与后排桩2之间的桩顶高度差为3.0~6.0m,托梁的截面为矩形,宽度不小于双排桩基础的桩径
24.关于双排桩基础,前排桩1和后排桩2可选择工字型钢桩,也可选择为圆形钢柱,桩径为0.8m~2.0m。
25.优选的,本案实施例中,斜向支撑8可选择为斜肋板,优选的,斜肋板的间距为竖板7高度的0.4~0.6倍,厚度为相邻两扶壁板之间的间距的0.1~0.2倍,高宽比为1.5~2.0m。
26.优选的,本案实施例中,斜向支撑8为锚杆,锚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前冠梁3和后冠梁4。
27.优选的,联系梁5的厚度为0.2m~0.5m。
2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扶壁式双排桩混合支护结构的布设流程的开挖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9.步骤一,测量定位:按照现场勘查并结合设计使用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在场地进行定位;
30.步骤二,定位复测及放点:定位后进行复测,确定前、后排基桩的桩位;
31.步骤三,前、后排基桩施工:通常采用旋挖机成孔灌注桩,也可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将工字型桩或圆形桩沉入土中,桩顶的主筋应预留与托梁的锚固长度,其中前排桩1的沉桩,按设置需求可设成与后排桩2齐高,也可以高于后排桩2。
32.步骤四,托梁施工(包括前冠梁3、后冠梁4、联系梁5):托梁的钢筋绑扎,整体浇筑前冠梁3、后冠梁4及联系梁5。
33.步骤五,底板6、竖板7及斜向支撑8施工:将竖板7设在前排桩1之间,底部伸入前排桩1,联系梁5之间设置底板6,竖板7及斜向支撑8之间的钢筋绑扎,并浇筑混凝土。
34.步骤六,基坑开挖填土,即基坑侧开始挖土,将所挖土方提升填置扶壁式墙内侧。
35.综上所述,该扶壁式双排桩混合支护结构,应用于需填土标高的基坑工况,相比传统基坑支护的长支护桩模式,简化了施工过程,加快基坑施工进度,节省了施工成本和造价,通过托梁把扶壁式墙上的填土载荷传递至前排和后排桩2基础,受力合理、设计巧妙,充分利用土体自重抗倾覆能力,有效减小土体水平土压力不利作用,适用于深厚填土地基上的高填方边坡支护,同时竖板7底部伸入前排桩1,竖板7底部作为前排桩1的连续墙面,竖板7作为前排桩1的扶壁式墙面,提高整个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整体刚度。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