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地漏预埋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79203发布日期:2022-11-05 07:0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臭地漏预埋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臭地漏预埋件。


背景技术:

2.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在卫生间、浴室或阳台等地方经常需要通过地漏进行排水,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下水道中的臭味容易顺着地漏的开口部进入室内环境中,使室内环境中充斥着难闻的下水道味道,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臭地漏预埋件,通过该地漏预埋件实现室内环境与下水道的有效隔离,避免臭味通过地漏弥散到室内环境中而降低用户的居住体验。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防臭地漏预埋件,包括:
6.一地漏本体,其具有一开口向上的储液槽,且在所述地漏本体的侧部设有排水管用于将储液槽中的液体排出;以及,
7.一地漏盖,所述地漏盖整体为管状结构,其上端具有一托撑结构用于托撑篦子,下端管口低于所述排水管的最低面并与所述储液槽的槽底面临近间隔布置。
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托撑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地漏盖上的台阶部,所述篦子的下端边缘搭靠在所述台阶部上,且该篦子的上端面与所述地漏盖的上端面相平齐。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地漏盖的上端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环形凸部用于搭靠在所述储液槽的槽口处。
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管与地漏本体的相接处设有由下往上延伸的环形挡水部,所述环形挡水部的上端与排水管的上缘具有一间距用于排水。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槽的槽底向槽腔内凸起形成一锥状凸起部。
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地漏本体上的排水管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排水管连通至下水管,另一排水管连通至其它待排水管道。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地漏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加强筋。
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地漏预埋件还包括:
15.加长地漏盖,所述加长地漏盖为大、小直径段的管体结构,其大直径段管体插置到所述地漏盖的托撑结构处,小直径段管体的上端用于托撑篦子。
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大直径段管体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设有橡胶密封圈并与所述地漏盖的内壁构成密封配合。
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小直径段管体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的第二环形凹槽。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臭地漏预埋件,通过地漏本体与地漏盖的配合形成一具有暂存液体能力的预埋件,进而实现篦子以上的室内环境与下水管区域的有效隔断,达到防臭的目的;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防臭地漏预埋件的两个组装单体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优点,在实际装配时也很方便;所述的地漏盖上直接预成型托撑结构来放置地漏的篦子,篦子的上端面与地漏盖的上端面相平齐,使得装配出来的地漏结构整体美观,无凸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可方便的将篦子翘出来,将储液槽中的杂物,例如头发丝取出,确保地漏排水的顺畅。
附图说明
20.图1示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防臭地漏预埋件的剖视图;
21.图2示出为图1中防臭地漏预埋件的轴侧示意图;
22.图3示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仅有一个排水管的防臭地漏预埋件的示意图;
23.图4示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加长地漏盖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示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设有加长地漏盖的防臭地漏预埋件的剖视图;
25.图中标号说明:10、地漏本体;11、储液槽;111、锥状凸起部;12、排水管;13、环形挡水部;14、加强筋;20、地漏盖;21、台阶部;22、环形凸部;30、加长地漏盖;31、大直径段管体;311、第一环形凹槽;32、小直径段管体;321、第二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9.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臭地漏预埋件,其包括地漏本体10和地漏盖20,所述的地漏本体10具有一开口向上的储液槽11,且在所述地漏本体10的侧部设有排水管12用于将储液槽11中的液体排出;所述地漏盖20整体为管状结构,其上端具有一托撑结构用于托撑篦子,下端管口低于所述排水管12的最低面并与所述储液槽11的槽底面临近间隔布置。
30.请参阅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防臭地漏预埋件的剖
视图,所述地漏盖20下端插置在所述储液槽11中,且其下端与所述储液槽11的槽底面临近间隔布置,进而,该地漏盖20将储液槽11分隔形成位于中间的储液腔,以及包围该储液腔的环形过渡区,储液腔与环形过渡区的下端连通,由于地漏盖20的下端管口低于排水管12的最低面,进而在储液腔与环形过渡区中始终存在部分液体不会被排出,实现篦子以上的室内环境与下水管区域的隔绝,达到防臭的效果。
3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预埋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托撑结构的作用在于托撑篦子,并且该篦子可以方便的被拿出,以露出储液槽11,方便清理杂物,例如头发丝等碎屑;作为该托撑结构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托撑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地漏盖20上的台阶部21,所述篦子的下端边缘搭靠在所述台阶部21上,且该篦子的上端面与所述地漏盖20的上端面相平齐。
3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地漏盖20放置在地漏本体10上,地漏盖20的下端与储液槽11的槽底之间具有一间隙以实现排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地漏盖20的上端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环形凸部22用于搭靠在所述储液槽11的槽口处。
3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水管12与地漏本体10的相接处设有由下往上延伸的环形挡水部13,所述环形挡水部13的上端与排水管12的上缘具有一间距用于排水。通过该环形挡水部13的设置,可提高储液槽11中的存水量,以提高篦子以上的室内环境与下水管区域的隔绝效果。
3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预埋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储液槽11的槽底向槽腔内凸起形成一锥状凸起部111。通过该锥状凸起部111的设置,可方便从储液槽11的底部掏出杂物的操作。
3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漏预埋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水管12的作用是将经过该地漏预埋件的污水排放到下水管道中去,而在一般的家用卫生间中还会有洗脸池,其也会通过排水管道将污水排放至下水管道,为了方便地面排水管路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示,所述地漏本体10上的排水管12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排水管12连通至下水管,另一排水管12连通至其它待排水管道。所述的其它待排水管道即一般家用卫生间中的洗手池或洗脸池的排水管道,在具体使用时,洗手池或洗脸池的排水管道连接至其中一个排水管12,进而将待排放污水通过该地漏预埋件后,从另一个排水管12排放至下水管道中。
36.也即,在一些安装地漏的区域中,所述地漏本体10上仅设置一个排水管12,具体如图3所示。
37.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该地漏预埋件的结构强度,所述地漏本体10外侧面上设有加强筋14;此外,通过该加强筋14的设置,还可以提高地漏本体10与其预埋位置处水泥等粘结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地漏本体10的固定效果。
38.本实用新型中,在一些考虑沉降的区域中,所述地漏预埋件的安装位置与篦子的安装位置之间具有一段距离,为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4、5所示,所述的地漏预埋件还包括有加长地漏盖30,所述加长地漏盖30为大、小直径段的管体结构,其大直径段管体31插置到所述地漏盖20的托撑结构处,小直径段管体32的上端用于托撑篦子。
39.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加长地漏盖30与地漏盖20
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具体的,例如加长地漏盖30和地漏盖20均采用pe塑料注塑而成,在装配过程中,将加长地漏盖30的大直径段管体31与地漏盖20的托撑结构处采用热熔的方式固定连接。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加长地漏盖30的大直径段管体31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311,所述第一环形凹槽311内设有橡胶密封圈并与所述地漏盖20的内壁构成密封配合。
4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小直径段管体32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的第二环形凹槽321。通过该第二环形凹槽321的设置,在实际装配时,可根据沉降距离快速的选择需要截断的位置,以方便施工操作。
42.可以预见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若沉降距离较大,还可通过两根加长地漏盖30连接的方式,一般的,为了制造方便,单根加长地漏盖的长度为20cm;相邻加长地漏盖30之间可采用热熔方式连接,或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连接。
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