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墙卸荷后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条形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4804发布日期:2022-11-18 23:18阅读:7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重墙卸荷后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条形基础,属于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大量的既有砌体结构建筑已经不能满足抗震要求,需要对这些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改造,尤其是基础部分相对比较薄弱。既有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改造首先要解决的是地基基础的加固问题,由于整栋建筑物的荷载都是通过基础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中去,因此,地基基础的抗震加固在既有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地基基础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才能保证整栋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为提高加固效果,设法消除或减小新加部分与原基础间的应力应变滞后,采取对承重墙进行卸荷后,再进行混凝土套加固条形基础。该加固方法适应于当地基承重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要求时的既有砌体结构条形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承重墙卸荷后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条形基础,主要是为了提高地基基础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保证整栋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承重墙卸荷后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条形基础,包括外加混凝土套、新加基础垫层、锚固钢筋、工字钢卸荷梁、千斤顶、钢筋混凝土接边踏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位于条形基础的两侧,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采用不对称加宽条形基础,当基础承受中心受压时采用对称加宽条形基础;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内绑扎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箍筋,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采用互相垂直的交叉布置;所述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的主筋和锚固钢筋焊接在一起;所述的锚固钢筋沿基础底部至承重墙高度方向每隔400mm植入一根锚固钢筋;所述的锚固钢筋沿水平方向每隔400mm植入一根锚固钢筋;所述的锚固钢筋植入承重墙或原砖砌条形基础深度不小于180mm;所述穿过承重墙的工字钢卸荷梁两端用千斤顶和钢楔支撑,将承重墙所受荷载按一定比例转移至新加钢筋混凝土接边踏台,再传递给新加基础垫层上;所述的工字钢卸荷梁,需提前在承重墙上凿孔,工字钢卸荷梁穿过承重墙后,对承重墙孔洞灌注水泥砂浆填缝;所述的新加基础垫层与原基础垫层厚度一致,所述的新加基础垫层所用材料同原基础垫层材料;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沿水平方面每隔1500mm~2000mm划分成单独区段,可以分批、分段或间隔进行施工。
6.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
7.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直径为φ12。
8.进一步地,所述的锚固钢筋直径为φ16钢筋,采用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
9.进一步地,所述的箍筋采用φ6,间距为150mm~200mm。
10.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最低厚度不小于200mm。
11.进一步,所述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的主筋和锚固钢筋之间的焊接,焊条全部采用e50系列焊条。
12.进一步,所述的穿过承重墙的工字钢卸荷梁,每隔1500mm~3000mm间距离在承重墙上凿孔设置工字钢卸荷梁。
13.进一步,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接边踏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并配有φ6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箍筋。
14.上述承重墙卸荷后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条形基础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15.步骤一:在承重墙上每隔1500mm~3000mm间距离进行凿孔,孔洞大小符合设计要求。
16.步骤二:将承重墙和原砖砌条形基础凿毛和刷洗干净。
17.步骤三:对原基础垫层加宽部分的地基,铺设厚度和材料均与原基础垫层相同的垫层,并进行夯实。
18.步骤四:在夯实的垫层上,进行新加基础垫层处理。
19.步骤五:在新加基础垫层上,浇筑钢筋混凝土接边踏台。
20.步骤六:待钢筋混凝土接边踏台强度完全满足要求后,在承重墙上安装工字钢卸荷梁,工字钢卸荷梁两端安放千斤顶,并用钢楔进行楔紧,然后用千斤顶进行卸荷。
21.步骤七:在原砖砌条形基础外绑扎钢筋和灌注混凝土前,先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以增加新、旧结构间的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
22.步骤八:根据设计图纸分别在承重墙和原砖砌条形基础上打孔,并植入锚固钢筋。
23.步骤九:绑扎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箍筋,并将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的主筋和锚固钢筋焊接在一起。
24.步骤十:外加混凝土套浇筑前对钢筋布置、锚固钢筋布置和模板支护等检查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25.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最显著的优势在于承重墙卸荷后,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条形基础进行抗震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基础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且施工周期短,安全可靠。该方法特别适应于当地基承重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要求时的既有砌体结构条形基础的抗震加固。如果该技术在既有老旧建筑抗震加固中加以推广应用,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27.图1为承重墙卸荷时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条形基础平面示意图;
28.图2为图1的1-1剖面图。
29.图3为图1的2-2剖面图。
30.图中,1:外加混凝土套;2:新加基础垫层;3:原基础垫层;4:锚固钢筋;5:承重墙;6:原砖砌条形基础;7:工字钢卸荷梁;8:千斤顶;9:钢筋混凝土接边踏台。
具体实施方式
31.承重墙卸荷后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条形基础,参见图1~3所示,包括外加混凝土套1、新加基础垫层2、锚固钢筋4、工字钢卸荷梁7、千斤顶8、钢筋混凝土接边踏台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1位于条形基础的两侧,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采用不对称加宽条形基础,当基础承受中心受压时采用对称加宽条形基础;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1内绑扎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箍筋,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采用互相垂直的交叉布置;所述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的主筋和锚固钢筋4焊接在一起;所述的锚固钢筋4沿基础底部至承重墙5高度方向每隔400mm植入一根锚固钢筋4;所述的锚固钢筋4沿水平方向每隔400mm植入一根锚固钢筋4;所述的锚固钢筋4植入承重墙5或原砖砌条形基础6深度不小于180mm;所述穿过承重墙5的工字钢卸荷梁7两端用千斤顶8和钢楔支撑,将承重墙5所受荷载按一定比例转移至新加钢筋混凝土接边踏台9上,再传递给新加基础垫层2上;所述的工字钢卸荷梁7需提前在承重墙5上凿孔,工字钢卸荷梁7穿过承重墙5后,对承重墙5孔洞灌注水泥砂浆填缝;所述的新加基础垫层2与原基础垫层3厚度一致,所述的新加基础垫层2所用材料同原基础垫层3材料;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1沿水平方面每隔1500mm~2000mm划分成单独区段,可以分批、分段或间隔进行施工。
32.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
33.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1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直径为φ12。
34.进一步地,所述的锚固钢筋4直径为φ16钢筋,采用hpb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
35.进一步地,所述的箍筋采用φ6,间距为150mm~200mm。
36.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混凝土套1最低厚度不小于200mm。
37.进一步,所述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的主筋和锚固钢筋4之间的焊接,焊条全部采用e50系列焊条。
38.进一步,所述的穿过承重墙5的工字钢卸荷梁7,每隔1500mm~3000mm间距离在承重墙5上凿孔设置工字钢卸荷梁7。
39.进一步,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接边踏台9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并配有φ6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箍筋。
40.上述承重墙卸荷后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条形基础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41.步骤一:在承重墙5上每隔1500mm~3000mm间距离进行凿孔,孔洞大小符合设计要求。
42.步骤二:将承重墙5和原砖砌条形基础6凿毛和刷洗干净。
43.步骤三:对原基础垫层3加宽部分的地基,铺设厚度和材料均与原基础垫层3相同的垫层,并进行夯实。
44.步骤四:在夯实的垫层上,进行新加基础垫层2处理。
45.步骤五:在新加基础垫层2上,浇筑钢筋混凝土接边踏台9。
46.步骤六:待钢筋混凝土接边踏台9强度完全满足要求后,在承重墙5上安装工字钢卸荷梁7,工字钢卸荷梁7两端安放千斤顶8,并用钢楔进行楔紧,然后用千斤顶8进行卸荷。
47.步骤七:在原砖砌条形基础6外绑扎钢筋和灌注混凝土前,先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以增加新、旧结构间的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
48.步骤八:根据设计图纸分别在承重墙5和原砖砌条形基础6上打孔,并植入锚固钢筋4。
49.步骤九:绑扎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箍筋,并将纵向钢筋、横向钢筋的主筋和锚固钢筋4焊接在一起。
50.步骤十:外加混凝土套1浇筑前对钢筋布置、锚固钢筋4布置和模板支护等检查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51.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典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不限于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